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界鸨的现状与未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鸨科约有24种,其中大多数分布在非洲,为该大陆的固有种或特有种。此外,有1种分布在澳洲,有6种分布在欧亚大陆。所有鸨均栖息在干旱的开阔景观:草原、热带稀树干草原、高草原、各种类型的半荒漠和荒漠等地带。鸨的数量在不断减少。鸨如同营巢于开阔地面上的所有大型鸟类一样,最易受害。  相似文献   

2.
濒危动物——大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鸨科鸟类共有8个属,22个种及47个亚种,它们栖息在欧洲、亚洲、非洲和澳洲的平原上。尽管这些鸟的大部分并不生活在人类活动濒繁的地区,但它们的数量却日趋下降。有些种已达濒于灭绝的边缘,其中包括大鸨(Otis tarda Linneaus)。一、形态大鸨,又叫地鵏、老鵏、羊须鵏,1981年被列入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是我国鸟类中体重最大的一种,一只成年雄鸨体重可达18—20公斤。大鸨体态健美,为大型走禽。通常体长为75—  相似文献   

3.
小鸨(Otis tetrax)属鸨科(Otidae),英名为Little Bustard。体长约450毫米。本种主要特征是:体形较小,翼长不及300毫米。跗蹠短于80毫米。颈侧无皱领。两性婚羽相异。小鸨是栖息子我国三种鸨类中最小的一种,它们生活在草原和半荒漠地带。食物以植物性为主,有时也吃昆虫。  相似文献   

4.
灰颈鹭鸨     
<正>灰颈鹭鸨(Kori bustard),又名柯利鸟,属鹤形目,鸨科,鹭鸨属。该属共有4种,另外3种分别为阿拉伯鸨、黑冠鹭鸨、澳大利亚鸨。灰颈鹭鸨是世界上能飞行的体重最大的鸟类。分布干非洲东部的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索马里、吉布提、肯尼亚、坦桑尼亚、乌干达、卢旺达、布隆迪和塞舌尔以及安哥拉、南非等地。涉禽中也有不少大型鸟类如鹳、鹤、巨鹭等,但最大的当属灰颈鹭鸨。灰颈鹭鸨体长100 cm,  相似文献   

5.
波斑鸨(Otis undulata)与大鸨(O、tarda)、小鸨(O、tetrax)同属于鹤形目鸨科。据文献记载,仅分布于我国新疆西北部、苏联、亚洲西南部和北非等某些地区,冬时向南不超过阿拉伯半岛和印度西南部。河北省未见记载。 1985年4月,在河北省保定地区博野县一农户院捕到一只波斑鸨,送到保定市人民公园内喂养、展出。据查,此为国内动物园饲养展出波斑鸨的首例。波斑鸨外形似鸡,但具有长且为三个趾的足掌。体型较大鸨为小(全长645mm)。上体棕黄而杂以黑斑,头颈部淡棕色,喉白,前胸深灰色,下体自前胸以下纯白。嘴铅灰色,先端近黑色;脚、趾也为铅灰色、爪黑色。头顶和颈侧均具有延  相似文献   

6.
康国文 《野生动物》2005,26(3):38-39
鸨的家族-"鸨科"(Otidae)共11属25种,其队伍很庞大,除大鸨(Otis tarda)外,还有角鹭鸨(Ardeotis arabs)、灰颈鹭鸨(Ardeotis kori)、黑冠鹭鸨(Ardeotis nigricepe)、澳洲鹭鸨(Ardeotis australis)、波斑鸨(Chlamydotis undulata)(图1)、白颈非洲鸨(Neotis ludwigii)、黑冠非洲鸨(Neotis denhami) 、东非鸨(Neotis heuglinii)、黑喉非洲鸨(Neotis nuba)、  相似文献   

7.
大鸨的越冬生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鸨(Otis tarda)又名地鵏,属鹤形目、鸨科。它的头部和上颈为深灰色,上体棕色而杂以黑斑,下体自胸部为白色。尾呈扇状。雄鸟喉部具胡须般的细长纤羽。体形较大,通体高达60cm,体重约为10公斤左右。只有3个强健的脚趾,善于奔走,是典型的草原鸟类。  相似文献   

8.
大鸨(Otis tarda)隶属鹤形目鸨科鸟类,分为两个亚种,即指名亚种(Otistarda tarda)和东方亚种(也称普通亚种)(Otis tarda dybowskii),其中指名亚种主要分布于欧洲、中亚和中国新疆,东方亚种主要分布俄罗斯东南部、蒙古草原和我国东北、华北及黄河和长江流域。 据统计截止2001年,国内有关大鸨研究报导近40篇,多见于野外生态、人工饲养及解剖、生理、生化等方面的研究。大鸨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繁殖,迄令尚未见有报导。2001年,哈尔滨动物园在人工饲养条件下,首次获得了笼…  相似文献   

9.
大鸨禽Ⅰ型副粘病毒的病原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鸨为鹤形目鸨科。主要分布在新疆西部喀什 ,天山中部、吐鲁番和内蒙草原等地。主要采食植物性食物和无脊椎动物 ,也食小型哺乳动物、两栖动物和在陆地营巢的小鸟。其一般繁殖期为 3~ 5月 ,在东北部寒冷地区则推迟到 6月 ,性成熟雄性 5~ 6岁 ,雌性2~ 3岁。大鸨属高度神经质  相似文献   

10.
大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鸨(Otis tarda dybowskii)俗称地鵏。它在东北及内蒙草原繁殖,为典型的草原鸟类,为我国最大的狩猎鸟类。研究它的繁殖习性,了解它的食性、饲养家化,对保护和利用这大型的狩猎鸟类有着理论和实践意义。为此,我们于1980年1月—11月在白城地区北大岗、通榆县等草原地区做了繁殖习性、数量以及人工饲养的初步研究,现将结果报导如下。一、分布和数量在吉林省主要分布的白城地区北大岗以北的九龙山马场、马鞍山及通榆县向海、包  相似文献   

11.
2010和2016年分别通过扫描法和目标取样法对比了长春动植物园笼养和图牧吉保护区半散放大鸨发情期的行为,结果表明:两种环境下雌鸨静站,觅食、游走、理羽、趴卧、警戒行为都表现出极显著的差异(P≤0.01);雄鸨静站、游走、理羽、觅食、求偶炫耀和警戒行为都表现出了极显著差异(P≤0.01),趴卧行为表现为差异不显著(P≥0.05)。通过测量取样比对,笼养大鸨单只平均活动区域面积明显小于半散放大鸨,笼养笼舍中的天然植物和昆虫的种类数量明显较半散放区域单一。  相似文献   

12.
大鸨属大型草原鸟类,过去曾广泛分布于黑龙江省西部及内蒙古的东部,目前,已经处于濒危状态。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大鸨的主要栖息地,繁殖数量约200多只。1998年开始记录到越冬大鸨个体,2003年冬季越冬数量达到165只,近几年由于环境变化,大鸨数量有所减少,但均保持在100只左右。本文对图牧吉自然保护区大鸨数量变化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大鸨保护和恢复保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白犀(Diceros simum)产于非洲,主要分布在苏丹、乌干达、刚果和南非共和国等广阔的草原地带,是目前世界上尚存五种犀牛——非洲两种,即黑犀(D.bicornis)和白犀;亚洲三种,  相似文献   

14.
珍珠鸡与家鸡杂交性状遗传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珍珠鸡在分类上属珠鸡科(Numididae),学名为Numida meleagris,珠鸡科禽类有五个属,家养珍珠鸡是珠鸡属(NU-mida)的四个种之一,起源于非洲西部.家鸡在分类上则属原鸡科原鸡属(GalluSlinnaeus)的红色原鸡种(Gallus banki-va),起源于我国南部和印度北部,两者亲  相似文献   

15.
非洲鸵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非洲鸵鸟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大鸟类,属于鸵形目,鸵鸟科,是所有鸵鸟(包括非洲鸵鸟、美洲鸵鸟、澳洲鸵鸟)中体型最大者,也是世界上现存鸟类中唯一的二趾鸟类。雄性非洲鸵鸟毛色为黑白相间,其身高可达2.75米,体重可达150千克;雌性者被毛呈灰色,体格略小。非洲鸵鸟原产于干旱少雨、气候恶劣、食物贫乏的非洲草原和阿拉伯沙漠地区。在它双脚的每个大脚趾上都长有长约7厘米的危险趾甲。当被激怒时,成年鸵鸟懂得用脚奋力前后于蹴踢,用以御敌。  相似文献   

16.
白鹮的生态     
白鹮(Threskiornis aethiopicus),别名黑朱鹭,俗称勾勾嘴,为中型涉禽;隶属于鹳形目(Ciconiiformes),鹮科(Threskiornithidae)。由于其体态秀美,嘴形奇异而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近年来,由于数量不断下降,已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鸟类。笔者于1983年春在扎龙自然保护区的部分地区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分布及栖息地白鹮的分布很广,在世界上分布于非洲、印度、斯里兰卡、日本及我国;在我国东北北部繁殖,越冬于长江流域以南地区。在扎龙自然保护区为繁殖鸟。  相似文献   

17.
大鸨野外生活点滴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姚静  刘永利 《野生动物》1997,18(4):20-21
大鸨野外生活点滴姚静,刘永利,王玉荣,刘秀英大鸨(Otistarda)属于鹤形目、鸨科,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为挽救这一濒危物种,北京、上海、沈阳和长春等的大鸨的巢很简单,只是在地面上扒成的渔四形坑穴,筑于干燥\土质较软的半坡上。巢周围多见一些散生的低...  相似文献   

18.
异叶链荚豆是豆科链荚豆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别名利通草、假花生。该属植物在世界上共有15多个种,主要分布于印度、亚洲南部,太平洋岛屿(非济、塔希提岛)及非洲的东部。在我国仅有链荚豆(Alysicarpus Vaginalis),柴胡叶链荚豆(A.bupleurpus)两个种和一个变  相似文献   

19.
目前世界上尚存五种犀牛。非洲有两种,即黑犀(Diceros bicornis)和白犀(D·Simum),又称方吻犀;亚洲有印度犀(Rhinoceros unicor-nis),爪哇犀(R·sondaicus)和苏门答腊犀(Didermocerus sumatrensis)三种。多年来,我们在饲养非洲犀牛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愿与同行者们共同探讨,以便不断提高我们对野生动物的科学管养水平。  相似文献   

20.
<正>2009年5月末,青藏高原野生动物园送检病死大鸨1只。大鸨学名为Otis tarda,属于鸨科,又称野雁,俗名独豹、套道格,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通过问询饲养员了解其临床症状为:病程约有1个月,最初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下降、被毛粗乱、持续拉黄绿色稀粪,病初曾用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最后衰竭死亡。解剖观察其病理变化见心冠脂肪出血,心内膜出血;肝脏有针尖大至大头针帽大的出血点,有灰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