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4种补血草属植物种子发芽对温度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俊年  李得禄 《草业科学》2012,29(2):249-254
以乡土种黄花补血草(Limonium aureum)和引种于民勤沙生植物园的二色补血草(L.bicolor)、大叶补血草(L.gmelinii)、耳叶补血草(L.otolepis)4种植物种子为材料,进行了温度对种子发芽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种子发芽率达最大值的温度范围黄花补血草为10~20 ℃,发芽率为95%~97%;二色补血草为15~25 ℃,发芽率为95%~100%;大叶补血草为20~35 ℃,发芽率在98%以上;耳叶补血草为20~30 ℃,发芽率为97.33%~98.67%。种子发芽势达最大值的温度范围黄花补血草为15~20 ℃;二色补血草15~20 ℃;大叶补血草为20~35 ℃;耳叶补血草为25~30 ℃。发芽指数达最大值的温度范围黄花补血草为15~20 ℃;二色补血草20~25 ℃;大叶补血草为25~30 ℃;耳叶补血草为20 ℃。发芽指数出现最大值的温度不一致,黄花补血草、二色补血草、耳叶补血草均在20 ℃出现最大值,发芽指数分别为36.26、37.26和24.34,大叶补血草在30 ℃出现最大值,发芽指数为33.12。幼苗长度最大值的温度范围黄花补血草为15~20 ℃;二色补血草为20~25 ℃;大叶补血草为25~30 ℃;耳叶补血草为20~25 ℃,4种补血草幼苗长度最大值分别出现在20、15、25和25 ℃,分别为4.31、2.38、1.59和1.38 cm。综合各项指标,分析认为黄花补血草、二色补血草、大叶补血草和耳叶补血草种子发芽的适宜温度范围分别为15~20、20~25、25~30和20~25 ℃。  相似文献   

2.
辛慧慧 《新疆畜牧业》2022,(5):19-21+47
以扁穗冰草和沙芦草为研究对象,采用5℃、10℃、15℃、20℃和25℃的低温胁迫处理,测定发芽率、发芽势、胚根长、胚芽长、电导率和丙二醛(MDA)含量,探讨2种牧草种子萌发期抗寒性。结果表明:扁穗冰草在5℃低温胁迫不能发芽、沙芦草能够发芽,10℃和15℃低温胁迫处理下沙芦草的发芽率、发芽势、胚芽长和胚根长都高于扁穗冰草,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低于扁穗冰草,20℃低温胁迫处理下沙芦草发芽率、发芽势、胚芽长和胚根长与扁穗冰草比,不形成显著差异,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也与扁穗冰草不形成显著差异;25℃低温胁迫处理下扁穗冰草的发芽率、发芽势、胚芽长和胚根长高于沙芦草。综合表明,沙芦草种子萌发期抗寒性强于扁穗冰草种子。  相似文献   

3.
1995~1997年在中国农业大学杂草研究室完成的研究结果表明,稗草室内出土的最低温度是5℃,最高是45℃,适宜温度是30~35℃,5~50℃内相邻温度出土率显著变化的段是20~25℃和35~40℃,稗草出土最快的温度是45℃;稗草出土的水分极限点是20%,适宜水分是80%,20%~100%内相邻水分出土率显著变化段是40%~60%,稗草出土最快的水分含量是 100%;0~2cm是稗草出土的适宜土壤深度;温度(5~50℃)和水分(0~100%)在对稗草出土的作用中,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互补作用,温度对水分的互补作用尤为明显.建立了稗草室内出土的量与温度、水分相关的数学模拟公式.  相似文献   

4.
赵娜  徐庆国  苏鹏  梁东鸣  唐瑶 《草地学报》2020,28(2):375-382
本研究以假俭草(Eremochloa ophiuroides )、海滨雀稗(Paspalum vaginatum)、结缕草(Zoysia japonica)、‘天堂草419’(Cynodon dactylon ‘Tiffgreen 419’)和普通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等5种暖季型草坪草种的7个品种为供试材料,研究了在25℃(CK)和15℃,10℃,5℃3个低温胁迫下的生理生化特征。结果表明:7个品种在低温胁迫下坪用性状指标不同程度下降,随胁迫温度的降低,草坪草叶片中丙二醛、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和相对电导率上升,叶绿素含量快速减少;海滨雀稗在5℃低温胁迫3 d枯黄,沟叶结缕草在5 d枯黄。综合7种暖季型草坪草品种的生长表现与生理指标,其抗寒性由强到弱依次为普通狗牙根 > ‘天堂草419’ > 中国假俭草 >‘兰引三号’结缕草 > 中华结缕草 > 沟叶结缕草 > 海滨雀稗。  相似文献   

5.
稗草出土对温度,水分及土壤深度的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善林  倪汉文 《中国草地》1999,(4):45-47,51
1995 ̄1997年在中国农业大学杂草研究室完成的研究结果表明,稗草室内出土的最低温度是5℃,最高是45℃,适宜温度是30 ̄35℃、5 ̄50℃内相邻温度出土率显著变化的段是20 ̄25℃和35 ̄40℃,稗草出土最快的温度是45℃;稗草出土的水分极限点是20%,适宜水分是80%,20% ̄100%内相邻水分出土率显著变化段是40% ̄60%,稗草出土最快的水分含量是100%,0 ̄2cm是稗草出土的适宜土壤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贮藏温度对王草青贮品质的影响,选用热带牧草王草为青贮原料,用塑料瓶青贮并在25、30和35℃条件下贮藏30 d,测定王草青贮品质。结果表明,不同贮藏温度对王草青贮饲料的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及水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30℃处理能显著降低王草青贮饲料的pH及氨态氮/总氮(P<0.05),V-Score评分等级为优,具有较好的青贮发酵品质;25和35℃处理下pH及氨态氮/总氮、丁酸含量较高(P<0.05),V-Score评分等级为差,青贮发酵品质较差。综上所述,不同贮藏温度可影响王草青贮品质,其中30℃较25和35℃更有利于王草青贮。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温度对发草(Deschampsia caespitosa)种子萌发的影响,本研究以采自青海省和四川省5个地理种群的发草种子为研究对象,研究温度对发草萌发、幼苗生长特性影响及预测发草萌发的温度阈值。结果表明:25℃是发草萌发的最适温度。四川省松潘县牟尼乡的发草种子发芽基本温度(1.84℃)明显高于其它4种发草种子萌发的基本温度(-8℃~-5℃);其萌发最适温(23.06℃)明显低于其它4种发草种子萌发的最适温(25℃~26℃);萌发最高温(41.1℃)显著低于其它4种发草种子萌发最高温(48℃~57℃)。同时,除四川省松潘县牟尼乡的发草种子外积温模型能准确预测供试发草种子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种子萌发进程。由此可见,采集地的年均气温温度会影响种子萌发的可塑性。上述研究结果将为不同地理种群发草种质资源筛选、确定不同生境发草最佳播期及利用发草进行高寒退化草地生态修复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正仔猪被毛稀疏,皮下脂肪很少,对寒冷的应激能力差,一般来说,初生仔猪需要在13~24℃的环境中,生活1h体温下降1.7℃以上。笔者在多年的工作中,总结出了冬季做好仔猪保温的五种措施。1加厚垫料加厚垫料属传统保温方式,多在家庭养猪中使用。方法是:第一天铺10cm厚的垫草,第二天再添加10~20cm垫草,使垫草厚度达30~40cm,外侧钉挡草板,防止垫草四散。在舍温10~15℃时,垫草的温度可达21℃以上。这种方法经济易行,既省工又省草,既保温又防  相似文献   

9.
王钦  付华 《草业科学》1998,15(6):16-18
采用电导法对微孔草块根的抗逆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微孔草裸体块根在-9℃低温或49℃的高温环境中可生存0.5h,在-7℃或44℃条件下生存1.0h,在0℃或43℃环境中生存1.5h。微孔草块根经逆温处理的半致死最低和最高温度分别为0.5h是-9.31℃和49.74℃和49.74℃,1.0h是-7.46℃和44.16℃;1.5h是-0.47℃和43.95℃。  相似文献   

10.
试验通过体外产气法,分析比较桂闽引象草、桂牧1号杂交象草、王草、紫色象草、矮象草、巨菌草这6种象草作为粗饲料时山羊瘤胃的降解能力,评定紫色象草高花青素含量对山羊的饲喂价值。试验测定鲜草原花青素含量,分别将6种象草于65、105℃条件下烘干、粉碎,测定96 h内体外产气量以及产气速率。结果显示,各象草品种65℃烘干比105℃烘干具有更高的产气量和产气速率,前者各象草96 h平均总产气量38.51 mL,后者平均总产气量35.47 mL。两种烘干温度条件下,紫色象草在各品种象草中产气量和产气速率均居于中间水平,24 h内产气速率最高,48 h后产气速率降低到0.12 mL/h以下。原花青素含量紫色象草最高,为26.6 mg/100 g,但原花青素含量对产气量和产气速率均没有显著相关性。紫色象草可较好地被反刍动物消化利用,且富含花青素,有利于动物机体免疫能力的增强,促进动物生长。紫色象草可作为山羊等反刍动物优质的粗饲料资源。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高温胁迫条件下香根草相对含水量、膜透性、脯氨酸和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25~40℃处理24 h后香根草的膜透性、脯氨酸含量逐渐上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逐渐下降,但幅度不大;40℃以上高温处理后,以上生理指标均有显著变化。与常温25℃比较,温度每升高5℃,膜透性、脯氨酸含量平均增加27.5%和86.0%,而相对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分别下降5.5%和10.1%。在试验条件下,香根草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35℃,45℃为临界温度上限,55℃为致死温度上限。  相似文献   

12.
桂金山  王赟文  FANG Cheng  方程 《草地学报》2008,16(1):89-93,102
为了快速获得结缕草(Zoysia japonica)SSR反应体系,采用5因素(模板DNA,Mg2 ,dNTP, Taq酶和引物)4水平正交设计筛选合适的结缕草SSR体系,并通过随机挑选3对Tm相近的引物对该优化体系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正交设计可应用于SSR-PCR反应体系的优化,20 μl最佳PCR反应体系中包括2 μl 10×buffer、1.0U Taq酶、0.2 mM 引物、100 ng模板DNA、0.2 mM dNTP、2.0 mM Mg ;对结缕草进行梯度退火实验,其最佳退火温度为56~58℃;可行扩增程序是:94℃预变性4 min、进行35个循环的94℃变性30 s、56~58℃退火40 s,72℃延伸1 min;72℃延伸10 min,4℃保存;该最适反应体系的建立,为今后结缕草SSR分析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3.
延安附近是一个丘陵地带,近似大陆性气候,温度较低,日温相差约为10℃左右,以黄土高原来说,延安附近的土壤是比较好的,水草丰美。草多为宾草、马莲(马兰)、画眉草、狗尾草及其他禾本科短草;也有少数的豆科牧草如苜蓿、草木樨、鸡眼草。因当地群众在过去垦荒  相似文献   

14.
湿地,与人类生存环境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它不仅是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绵”,也是地球排泄废物、化解污染物的“肾脏器官”。在黑龙江省集贤县县城东北45公里,安邦河下游,静谧而美丽的安邦河湿地就呈现在人们的眼前。安邦河省级自然保护区面积10295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3980公顷,是三江平原湿  相似文献   

15.
据有关推测冬季的结冰温度是导致粗穗冰草(Agropyron dasystachyum)采摘后分蘖枝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1992和1993年5,6,7,8月每月下旬在萨斯喀彻万省西南部测定了只刈割1次,留茬高度为5cm的粗穗冰草分蘖枝的耐寒力。用未刈割过的粗穗冰草作对照材料。初冬或冬末刈割后立即测定下列条件下粗穗冰草分蘖枝的耐寒力:(1)用-3~-36℃可调控低温处理粗穗冰草分蘖枝;(2)将粗穗冰草分蘖技在-15℃低温处理0~15d。粗穗冰草分蘖枝的LT_(50)(50%的分蘖枝死亡时的温度)在1992~1993年初冬为-29.5~<-36.0℃,1993~1994年平均为-24.0℃;1992~1993年冬末为-18.1~-22.6℃,1993~1994年平均为-22.0℃。将粗穗冰草分蘖枝在-15℃处理0~15d,初冬时分蘖枝的LDur_(50)(50%的分蘖枝死亡时的天数)为8.0~13.1d,而冬末时分蘖枝的LDur_(50)为2.7~4.7d。然而刈割后再生分蘖枝的耐寒力比对照的更强,这是出乎意料的。刈割后分蘖枝的LT_(50)比对照的低1.5~10.0℃。这推翻了采摘会降低粗穗冰草耐寒力的推测。一般而言,在田间试验中冷应激的程度和持续时间不足以降低粗穗冰草分蘖枝的生活力。对粗穗冰草的生活力而言,冬末至初春是关键时期,因为一年的这段时间中粗穗冰草的耐寒力不断下降。如果给粗穗冰草盖一层绝缘材料会起到保?  相似文献   

16.
1.温度.鲢、鳙,草、鲤、团头鲂等,适宜水温为20~30℃,罗非鱼适宜水温为25~35℃.  相似文献   

17.
华南地区气候潮湿多雨,象草收获时水分含量高,单独青贮发酵品质较差。通过晾晒(水分含量由83.19%降至75.11%)、添加10%玉米粉或2%蔗糖,探究象草在不同温度(20、30和40 ℃)下青贮的发酵特性和微生物组成。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对象草各处理的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有显著影响。晾晒后原材料的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降低,青贮后发酵品质变差,尤其在30 ℃,pH达到5.85,乳酸含量只有1.56% DM,乙酸含量为2.10% DM,NH3-N含量高达25.09% TN。对照和添加物处理的青贮饲料均随青贮温度升高,乙酸含量增加。晾晒后在20和30 ℃时青贮,产气量显著高于40 ℃或未晾晒处理。此外,象草青贮前的细菌多样性较丰富,青贮后主要是肠杆菌属和乳球菌属,尤其是20 ℃青贮的相对丰度较高,且晾晒处理在20和30 ℃青贮肠球菌属的相对丰度高于40 ℃。因此,在华南地区,象草原料中添加玉米粉或蔗糖可以降低环境温度对象草青贮发酵品质的不良影响,阴湿条件下晾晒未发挥积极效果。  相似文献   

18.
利用查干哈达苏木1960-2016年气温、降水量以及天然草地产草量的资料来分析气温与降水量变化对天然草地产草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查干哈达苏木20世纪60年代至21世纪10年代气温增高了1.5℃,每10年递增0.25℃左右。1964-2016年降水量下降了159.6mm,每10年下降30.7mm。气温、降水量与天然草地产草量的关系为:随着气温的增加,产草量逐渐减少,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而与降水量的变化呈正相关关系,但其相关性不显著(P>0.05)。气温的R^2=0.9357较降水量的R^2=0.4334更接近于1,即天然草地产草量的变化与气温变化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白花蛇舌草和半枝莲组方(莲草方)生物活性成分的功用,试验对莲草方(莲/草质量比为1:2)多糖和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了莲草方多糖和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度为100℃、液固比20ml/g时提取4h、抽提2次,莲草方多糖提取率达到最佳效果,为6.89%;选用50%乙醇作为溶剂,液固比90ml/g,在90℃水浴中提取4h、抽提1次,莲草方总黄酮提取率达到最佳提取效果,为6.46mg/g。试验研究采用的方法工艺简单、价廉且提取率高。  相似文献   

20.
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温度(10℃、15℃和25℃)和混播比例(8∶0、6∶2、4∶4、2∶6和0∶8)对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群体植物地上部生长(株高、叶面积指数、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根冠比及混播物种种间竞争性(相对产量总和)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温整体上有利于红豆草与垂穗披碱草高度、叶面积指数、地上及地下生物量的增加。10℃及15℃下4∶4混播比例(红豆草∶垂穗披碱草,下同)和15℃、25℃下2∶6混播比例地上生物量较大。在不同温度下,随着混播群体中垂穗披碱草所占比重增加,植株根冠比有增加趋势。从种间竞争性来看,除10℃和15℃下2∶6混播比例外,其余各处理种间竞争一般小于种内竞争。综合来看,红豆草和垂穗披碱草豆禾混播组合具有明显的混播优势,垂穗披碱草所占比重增加有利于混播群体产量优势与抗旱抗寒性能(根冠比表征)的提升,在气温25℃和2∶6混播比例组合下红豆草-垂穗披碱草混播群体具有较好的混播优势。以上结果可为高寒地区红豆草与垂穗披碱草混播草地建植区域及混播比例的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