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以油樟型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根为研究对象,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精油,并用气相色谱仪和气-质联用仪对精油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油樟型樟树根的平均得油率为3.10%;从根精油中鉴定出相对含量≥0.16%的组分27种,占精油总量的98.79%;相对含量1%的组分有13种,分别为1,8-桉叶油素(27.10%)、樟脑(23.35%)、黄樟油素(11.96%)、α-松油醇(10.70%)、4-松油醇(5.26%)、石竹烯(3.21%)、愈创木醇(2.44%)、α-蒎烯(1.45%)、甘香烯(1.31%)、香桧烯(1.30%)、龙脑(1.21%)、γ-松油烯(1.17%)、肉豆蔻醚(1.09%),占精油总量的91.55%;相对含量10%的组分有4种,分别为1,8-桉叶油素、樟脑、黄樟油素、α-松油醇,占精油总量的73.11%。油樟型樟树根精油中有较多的活性成分,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以福建安溪丰田国有林场福建柏种源实验林中14个种源的福建柏为研究对象,采用超声波辅助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福建柏叶精油,并用GC-MS对福建柏叶精油的成分及其GC含量进行检测,分析不同种源福建柏叶精油得率及成分的差异。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设计,得到福建柏叶超声波辅助水蒸气蒸馏法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液料比3.5∶1(mL∶g)、提取时间8 h、超声波处理时间30 min和超声波功率240 W。此条件下,精油得率为0.252%。14个种源叶精油共检测出17种主要成分(GC含量大于1%的成分),占总成分的86%~92%,主要成分GC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其中α-蒎烯、 1-辛烯-3-醇、β-蒎烯、β-月桂烯、D-柠檬烯、β-石竹烯、Z,Z,Z-1,5,9,9-四甲基-1,4,7-环十一碳三烯、β-荜澄茄烯、γ-杜松烯为共有的主要成分,α-蒎烯GC含量约为50%。重庆江津种源叶精油成分和GC含量与其他种源差异明显;大部分福建省内种源叶精油成分和GC含量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广西3个种源中桂林灌阳和南宁大明山这2个种源有较强的相关性,广东深圳南岭种源精油成分与福建省内种源有较强的相关性,表明种子来源距离较近的福...  相似文献   

3.
水蒸气蒸馏法从芳樟醇型樟树的枝、叶中提取精油,测定其含油率,并用气相色谱仪和气-质联用对精油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发现,芳樟醇型樟树不同部位的精油含量及精油的化学成分含量有较大差异,树叶(嫩叶和老叶混合样,下同)中精油质量分数(1.39%)高于树枝(0.54%);树叶精油中芳樟醇质量分数(89.59%)高于树枝(74.49%);树叶精油中樟脑质量分数(0.61%)低于树枝(4.34%);树叶精油10月份采集的品质(芳樟醇92.69%、樟脑0.40%)优于7月份采集的(芳樟醇86.49%、樟脑0.82%)。  相似文献   

4.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不同化学类型樟树叶精油组成进行分析,对比4种樟树叶精油的成分差异;采用DPPH、ABTS、FRAP法对樟树叶精油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并使用丁基羟基茴香(BHA)作为阳性对照。研究结果表明:4种类型樟树叶精油共检测出46种主要化学成分,其中,异樟叶精油检测出35种化学成分,主要成分异橙花叔醇为29.48%;芳樟叶精油检测出33种成分,主要成分芳樟醇为71.91%;脑樟叶精油检测出33种化学成分,主要成分樟脑为46.28%;油樟叶精油中共检测出33种化学成分,主要成分1,8-桉叶油素为30.31%。4种樟树叶精油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且随着精油浓度增加抗氧化能力增强,但其抗氧化能力均低于BHA。其中,脑樟叶精油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及Fe 3+还原能力最强,当质量浓度为8 g/L时,脑樟叶精油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30.34%±1.25%,FRAP值为(1.44±0.13)mmol/L;而异樟叶精油的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当质量浓度为8 g/L时,异樟叶精油的ABTS自由基清除率为14.93%±2.32%。  相似文献   

5.
樟树叶及天竺桂叶的精油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水蒸馏法提取樟树叶、落叶、花及天竺桂叶的精油,用杯碟法测定了2种植物叶精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青霉和黑曲霉的抑菌活性,并测定了2种精油对应试菌种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樟树的落叶含精油最高,可达0.52%,天竺桂鲜叶含精油量达0.53%;樟树叶精油对4种供试菌都有较好的抑菌效果,但天竺桂精油对青霉无抑制作用;樟树叶精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青霉和黑曲霉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2.500 μL/mL,2.500 μL/mL,0.625 μL/mL,1.250 μL/mL;天竺桂叶精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黑曲霉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1.25 μLm/L,2.50 μL/mL,5.00 μL/mL.  相似文献   

6.
樟树精油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樟树不同化学类型、部位、年龄(胸径)、环境、采叶期精油舍量研究表明,各类型叶精油含量分别为:芳樟1.75±0.41%,脑樟2.06±0.42%,油樟1.99±0.38%,异樟0.40±0.16%,龙脑樟1.73±0.20%。除异樟外各类型成龄树的精油含量以根最高,干叶次之,枝最少;幼树则以叶最高,根次之,干枝最少。根含海量依树龄增加;叶舍油量与生长节律有关。利用脑樟、芳樟、油樟枝叶可获得比其根干更优质的精油,龙脑樟枝叶是樟科提取右旋龙脑的新资源。立地对樟树舍油量的影响视其类型和部位而定,河边沙壤脑樟的高于岗地虹壤上的,芳樟根舍油量则是岗地虹壤的更高,而立地对芳樟叶舍油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精馏分离高品质芳樟醇的工艺条件,考察芳樟醇产品纯度与能耗的关系,应用Aspen Plus软件分析了芳樟醇与芳樟型樟树叶精油其他主要成分的二元系统在1 k Pa下相平衡的关系,并建立单塔精馏和双塔精馏分离模型,对芳樟型樟树叶精油分离芳樟醇的工艺进行了模拟,结果分别得到了含天然芳樟醇95.4%和99%的产品,双塔精馏的塔底热负荷之和为单塔精馏的2.6倍。模拟结果表明,芳樟醇产品中的樟脑含量是影响精馏工艺参数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芳樟优良无性系叶精油主成分遗传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南平市郊林场芳樟无性系测定林8个6年生的优良芳樟无性系为对象,测定不同母本及优良无性系叶精油及其芳香醇和樟脑含量,分析无性系在栽培过程中的遗传稳定性。结果表明:芳香樟精油及其主成分在栽植过程中子代较好地保持母本遗传的特性,性状遗传分化较小,遗传稳定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樟树叶精油的高效提取技术,拓宽其应用范围,以1,1,1,2-四氟乙烷(R134a)为萃取溶剂,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亚临界R134a萃取樟树叶精油工艺,并比较其和传统方法水蒸气提取的樟树叶精油化学成分差异和抑菌活性。研究结果表明:亚临界R134a萃取樟树叶精油最佳工艺条件为原料粒度≤2 mm,液料比为6∶1(L∶kg),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40 min/次,萃取4次,得率为(2.87±0.08)%,GC-MS分析水蒸气提取和亚临界R134a萃取得到的2种叶精油分别鉴定出39和35种化合物,相对总峰面积分别为99.97%和99.91%。2种叶精油的化学组分均以醇类和烃类化合物为主,龙脑是2种叶精油的主要化学成分,水蒸气提取精油的龙脑相对峰面积(64.29%)大于亚临界R134a萃取精油的龙脑相对峰面积(58.09%)。2种叶精油对植物病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亚临界R134a萃取樟树叶精油对病原真菌的抑菌效果优于水蒸气提取的,2种叶精油均对辣椒疫霉病菌的抑制率最高,分别为71.74%和62.87%。  相似文献   

10.
在福建省南平市郊林场,分别以组培苗、扦插苗造林的6年生的优良芳樟无性系(187、PC1、PC2和变异2)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优良无性系叶精油及其芳香醇和樟脑含量,分析不同繁殖方式的芳樟叶精油含量、主成分及无性系在栽培过程中的差异性及遗传稳定性。结果表明:不同的繁殖方式对子代芳樟无性系的叶精油含油量及主成分有不同的影响,其中扦插子代樟脑含量变化不明显,组培子代芳樟无性系的樟脑含量比母本的樟脑含量降低了-12.50%~24.52%,但子代芳樟无性系在栽植过程叶精油含油量及主成分都能够较好保持稳定性,无性系187扦插苗造林更有利提高芳樟叶精油的品质。  相似文献   

11.
用无溶剂微波萃取法(SFME)提取樟树叶精油,并与传统水蒸气蒸馏法(HD)进行对比,考察了微波功率和萃取时间对产物产率和组成的影响。采用SEM对不同方法提取前后的叶片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最佳提取功率500W下,使用SFME法提取35min与使用HD法提取5h得到的精油的得油率和芳香分布均较为相似,最终得油率分别为0.98%和0.96%,但SFME法在高效、节能和清洁方面优于HD法。GC-MS分析结果可以看出,SFME法得到的提取物中含氧化合物总量为75.54%,明显高于HD法的62.12%。此提取技术具有快速高效、能耗低、不需要外加水和溶剂等优点,是一种新型、绿色的提取技术。  相似文献   

12.
樟油的提取及其抑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蒸馏法从樟树的树根、树枝、鲜叶及落叶中提取樟油,然后将用蒸馏法从落叶中获得的樟油和用丙酮浸提法从落叶中获得的提取物分别配制成不同浓度的水溶液,采用抑菌圈法分别对常见的几种细菌进行抑菌研究,结果表明落叶中的得油率最高,用蒸馏法获得的樟油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普通变形杆菌(Proteus vulgaris)、金黄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其最低抑菌浓度(MIC)在0.125~0.25 g.mL-1之间,而丙酮浸提液对上述细菌的生长几乎没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3种不同栽培密度的香樟幼林鲜叶和优株母本的得油率及其主成分芳樟醇含量、樟脑含量的试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栽培密度的香樟幼林均保持了广林香樟GLC-95良种的经济特性,所存在的差异是因栽培密度、幼林与优株年龄不同所致。3种栽培密度中以5 700株/hm2其鲜叶的得油率、总含醇量和芳樟醇含量最高,分别为1.32%、98.0%和93.4%,但樟脑含量最低为0.1%,综合比较分析,以密度5 700株/hm2较适宜。  相似文献   

14.
樟树资源利用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樟树是一种优良的多用途树种,一直是人们开发利用的重要植物资源。从樟树的用途、资源状况、利用现状和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为更好地综合利用樟树资源,着重对樟树油开发利用新途径、可能性及其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对全省散生于村落的一级古樟按平均株数、平均树龄、平均高、平均胸围、平均冠幅、平均生长势.分别以设区市及县域的样本进行聚类分析,以揭示各市县一级古樟特征,为强化管理作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16.
樟树不仅具有净化空气、涵养水源、防风固沙、美化环境等生态功能,还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文中从分析樟树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经济属性入手,探讨樟树的文化内涵,旨在引导人们从各个角度全面认识樟树,为更好地建设生态文化、弘扬生态文明服务。    相似文献   

17.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5年生龙脑樟叶、干、根3个部位精油,利用GC-MS检测方法,结合保留指数(RI)分析法,对精油化学成分组成进行鉴定。结果表明:龙脑叶精油含固体粗龙脑和液体龙脑油2种物质,粗龙脑共鉴定出8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含量的99.97%,其中含量>1.00%的化合物共2种;龙脑油共鉴定出28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含量的99.73%,其中含量>1.00%的化合物共16种。干精油共鉴定出27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含量的98.97%,其中含量>1.00%的化合物共14种。根精油共鉴定出26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含量的99.89%,其中含量>1.00%的化合物共14种。3个部位精油中所共有的化合物有20种,叶精油、干精油主要成分是龙脑,根精油中主要成分是黄樟油素,但龙脑含量极低。  相似文献   

18.
樟树种子油中脂肪酸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用索氏提取和超临界CO2萃取的樟树种子油油脂的理化常数及油脂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樟树种子油的脂肪酸组成主要是癸酸和月桂酸,占94%左右,并且超临界CO2萃取的油酸值低,适用于作医药和功能性油脂生产的原料。  相似文献   

19.
以江西省林业科学院樟树基因库中油樟、脑樟、异樟3种化学类型的5年生植株为材料,研究了3种化学类型樟树的精油含量与其生长性状、各部位生物量之间的线性相关关系.结果表明,3种化学类型各部位精油含量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比较复杂:油樟叶片、树干和侧根的精油含量与地径呈显著正相关,脑樟各部位精油含量与生长性状相关性不显著,异樟新枝、老枝和侧根的精油含量与树高、地径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3种化学类型各部位精油含量与生物量之间也存在复杂的相关关系:油樟6个部位精油含量与叶片、新枝、老枝的生物量显著相关,脑樟6个部位精油含量与生物量相关均不显著,而异樟新枝、老枝、主根和侧根4个部位的精油含量与生物量显著相关.研究结果可为3种化学类型樟树资源的高效栽培利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