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倡导科学施肥。根据不同种类蔬菜的生育特性、需肥规律、土壤供肥状况以及肥料的种类与养分含量,科学地计算施肥量。应大力推广大棚蔬菜配方施肥技术和测土施肥技术。采用科学的施肥方法,坚持基肥与追肥相结合。基肥要以腐熟有机肥为主,配合施用磷、钾肥;追肥要根据蔬菜不同生育阶段及对肥料的需要量大小分次追肥,注重在产品器官形成的盛期如根茎、块茎膨大期、结球期、开花结果期重施追肥。基肥要深施、分层施或沟施。追肥要结合浇水进行,推广叶面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平凉市黑垆土区测土配方施肥方式、机械施肥方式及配施生物有机肥下冬小麦肥料利用率,提高当地冬小麦生产的肥料利用率,实现化肥减量和小麦增产。进行了测土配方施肥、机械施肥、配施生物有机肥等冬小麦氮磷钾肥利用率试验,结果表明,测土配方施肥方式、机械施肥方式及配施生物有机肥均能够更好地促进冬小麦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从而提高冬小麦的产量,其中配施生物有机肥对促进冬小麦增产,提高氮肥、磷肥利用率效果较好,而测土配方施肥对提高钾肥利用率效果较好。通过对各试点冬小麦籽粒产量、秸秆产量及其养分分类归并,应用肥料利用率计算方法得出,平凉市冬小麦生产中氮肥、磷肥、钾肥平均利用率分别为40.57%、20.61%、61.06%。  相似文献   

3.
我国水稻、小麦、玉米基肥和追肥用量及比例分析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提高肥料利用率的一个很关键的措施就是同步作物的养分需求与土壤、肥料的养分供应。本文依据农户调查数据和统计资料,详细分析了我国水稻、小麦和玉米氮磷钾基肥和追肥用量及比例,并利用施肥比面这个指标筛选分析了三大粮食作物上六个主要化肥品种作基肥和追肥的用量和比例。最后针对我国基追比现状本文提出了应综合考虑不同地区影响基追比的因素,在高肥力地区采用降低基肥的用量,加大追肥用量的氮肥后移的施肥方式;在肥料品种方面对于氮肥来说仍要保持单质氮肥的生产和应用,对于磷钾来说,应针对不同的肥料品种加大肥料复合化和专用化。  相似文献   

4.
皖南双季稻区长期施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安徽休屯盆地进行的10年肥料定位试验结果表明,土壤对水稻产量的贡献率明显大于肥料,施肥的增产幅度随施肥年限有逐年降低趋势。氮磷钾肥增产效应依次为K>N>P。长期施用有机肥可保持水稻稳定增产,但在等养分条件下,紫云英与氮磷钾化肥配施(MNP),早稻平均产量明显低于等养分的化服单施(NPK),说明有机肥应提早施人,并增加氮肥作基肥的比例,以满足水稻幼苗对养分的需求。施用化肥或有机肥除有效钾外,土壤养分均有增加。因此从增产增收和养分平衡的意义上讲,必须重视稻田施用钾肥,适当控制磷肥用量。  相似文献   

5.
施肥是保证茶树健康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的重要保证。单施无机肥或有机肥均能够对茶叶产量、茶产品品质及土壤肥力等方面起到促进作用,但是存在明显的缺陷和隐患,如土壤酸化、氮素损失严重和茶鲜叶产量降低等。因此,在无机肥和有机肥配施基础上结合新型肥料和新型施肥技术体系,如硒肥、炭基水溶肥和智能水肥一体化等是茶园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综述了无机肥、有机肥、无机肥和有机肥配施3种施肥模式对茶树生长发育、茶叶产量、茶叶品质、土壤肥力等方面的影响,并结合茶园新型肥料和施肥技术,从多方位提出相关的发展建议,为实现茶园合理施肥、生产高产优质茶叶和提升茶园土壤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云南不同生态蔗区甘蔗施肥现状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云南省是我国第二大甘蔗和食糖生产基地,了解云南省不同生态蔗区甘蔗施肥现状及蔗农养分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对于提高甘蔗产量及品质、优化蔗农经济效益和甘蔗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 采用蔗农统一问卷实地走访调查的方法,对2013—2014年榨季的24个县1350户蔗农的甘蔗产量、施肥习惯及施肥量、施肥种类、施肥时间、施肥方式等进行了调查。根据蔗区的实际肥料投入量和各肥料产品中标注的有效养分含量,计算化肥中各养分的投入量,没有记录的按调查多数平均值计算。 【结果】 通过实际调查资料汇总,当甘蔗产量介于85.00~90.00 t/hm2 时,建议化肥用量分别为 N 285~350 kg/hm2、P2O5 200~250 kg/hm2、K2O 175~225 kg/hm2,N∶P2O5∶K2O 养分比例约为1∶0.7∶0.6。蔗区养分调查结果表明,不同生态蔗区甘蔗平均产量表现为南亚热带湿润蔗区 > 中亚热带湿润蔗区 > 北热带半湿润蔗区,分别为81.40 t/hm 2、81.73 t/hm2 和75.44 t/hm2,全省甘蔗平均产量80.35 t/ hm2。南亚热带湿润蔗区以施基肥为主,施用基肥的蔗农比例为99.71%;中亚热带湿润蔗区和北热带半湿润蔗区以施追肥为主,施用追肥的蔗农比例分别为94.17%和93.94%;化学肥料品种以尿素、普通过磷酸钙和复合肥为主,且施用复合肥的比例较高,其施用的样本比例占到了总样本数的94.13%;有机肥以滤泥、酒精废液和蔗叶还田为主,且均作为基肥施用,施用比例小。全省化肥氮 (N)、磷 (P2O5) 和钾 (K2O) 投入量分别是193.67 kg/hm2、116.79 kg/hm2 和95.86 kg/hm2。云南省各生态蔗区甘蔗化肥养分投入量均表现为氮肥 > 磷肥 > 钾肥。蔗区施肥以两次施肥 (基肥 + 追肥) 和一次施肥 (追肥) 为主。甘蔗下种时基肥随蔗种一起施入,进入拔节伸长期时进行追肥,追肥均在4 月份至6 月份完成。肥料施用方式以条施和穴施为主,施肥深度存在较大差异,施用追肥后不盖土的现象严重,中亚热带湿润蔗区追肥后不进行覆土的蔗农占样本总数的82.53%。 【结论】 云南不同生态蔗区存在以下问题:重追肥,轻基肥;重视化学肥料、复合肥,忽视有机肥;重视氮肥,轻钾肥;部分地区追肥不覆土现象严重。因此,针对不同生态蔗区应积极推广有机肥的投入,平衡氮肥与磷肥用量,提高钾肥的施用量,优化基肥追肥肥料投入比例,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做到施肥覆土,提高肥料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7.
1棚菜生产的施肥误区 1.1施农家肥、有机肥 施农家肥、有机肥,对肥料不沤制、不腐熟、不掺混、施生肥,会造成诸多方面危害。  相似文献   

8.
不同肥料处理对麦绿素专用大麦嫩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不同肥料处理(有机肥、有机肥+海藻肥、有机肥+菌肥、有机肥+化肥、化肥)对麦绿素用大麦产量和有关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基施配合追施化肥三期鲜叶总产和品质性状优于单施有机肥和化肥处理,嫩叶蛋白质、SOD酶、叶绿素及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单施化肥干物质积累虽略高于有机肥基肥配合追施化肥,但嫩叶Vc含量显著较低;追施海藻肥、菌肥产量显著低于有机肥基肥配合追施化肥。  相似文献   

9.
重庆市江津区从2005年至2011年连续6年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根据要求对全区主要农作物农户施肥情况进行现场问卷调查,摸清江津区普通农户和种植业主的施肥现状。主要对样本数较多的粮食作物进行评价分析,包括水稻、玉米和红薯。调查研究表明,农户施肥存在着氮磷钾施用不平衡和有机无机肥施用不平衡,钾肥和有机肥的用量不足等问题。应提倡施用有机肥,大力推广配方施肥,实施秸秆还田。水稻产量随着肥料用量的增加而增加,而玉米和红薯的产量与肥料用量之间基本上缺乏相关性。因此,实际生产中应结合肥料用量与产量的关系以及江津区农户施肥的情况有针对性地施肥。  相似文献   

10.
园林植物栽培生长的施肥成本主要是由肥料的价格和人工费组成。通过试验对不同施肥组合的肥料价格、人工费成本及千层金生长效果的分析,给出对千层金栽培的用肥建议:千层金苗木新转盆换袋时将优质缓释肥作为基肥,可以保证苗木在恢复期营养的供给,同时可减少养分局部过量对新苗根系的毒害作用,提高换盆成活率;在苗木恢复后,旺盛生长期使用复合肥、氮肥能够促进营养器官的生长,增加高度和冠幅;当苗木达到商品要求,需要控制生长速度,应以施用优质有机肥为主。  相似文献   

11.
《农业信息探索》2012,(1):36-36
在北方做好果树冬施基肥工作很重要.冬施基肥是保证果树安全越冬,为第二年林果业增产、增收奠定基础的关键环节。一般来说,入冬之后,各地果农还要忙乎一阵子,施冬肥确保果树安全越冬。北方果园秋冬季施肥(采果肥)如氮、磷、钾肥、全部有机肥和硼、锌肥在11~12月采果前后施用。在山东等地一些果园,除了磷复肥、硫酸钾等肥料外,还有充分腐熟的厩肥、油渣、沼渣等农家肥。  相似文献   

12.
作物的生长离不开肥料,但单纯施用化肥会使土壤板结,影响作物产量及品质。有机肥因为能够减少环境污染,调节土壤养分比例,正逐步取代化肥使用。本试验在茶叶生产上使用有机肥和化肥配比施用,探索茶叶生产过程中最合适的有机肥和化肥配比及正确的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13.
四川省主要作物施肥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利用四川省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调查资料,分析了四川省主要作物的施肥用量、施肥效率及作物产量等现状。研究结果表明:(1)四川省不同作物的肥料用量与肥料效率存在较大差异,水稻化肥纯养分288.0 kg hm-2,有机肥实物施用量为8265.0kg hm-2,单季产量7665.0 kg hm-2,肥料效率PFP值为26.6;小麦化肥纯养分261.0 kg hm-2,有机肥实物施用量为7788.0 kg hm-2,单季产量4320.0 kg hm-2,肥料效率PFP值为16.6;玉米化肥纯养分304.5 kg hm-2,有机肥实物施用量为11490.0 kg hm-2,单季产量5850.0 kg hm-2,肥料效率PFP值为19.2;油菜化肥纯养分253.5 kg hm-2,有机肥实物施用量为7873.5 kg hm-2,单季产量2445.0 kg hm-2,肥料效率PFP值为9.6。(2)同一作物在不同区域与不同种植制度条件下的肥料用量与肥料效益也存在较大差异。(3)四川省主要作物施肥存在肥料用量区域性失衡、肥料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应加强宏观调控,实施合理的化肥资源区域布局并推广测土配方施肥,优化肥料结构,提高作物产量,提高肥料效率。  相似文献   

14.
平衡施肥是水稻生产中增收节支的关键技术之一。水稻平衡施肥在生产实践应用中,要求根据地力养分含量确定目标产量,根据目标产量确定肥料种类和数量,采取有机肥和无机肥相结合,大、中微量元素肥料平衡施用。其基础是测土,重点是配方,关键是根据不同季节、地域及生育期选择合理的施肥模式,以获取更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随着化肥施用量的加大,离石区的土壤养分全量增加,而速效养分呈降低趋势。肥料的利用率一般只有20%~30%,与发达国家的50%~70%相比相差甚远。为了提高化肥利用率,应采取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使用,基肥、种肥、追肥配套使用,化肥深施与混施,推广平衡配套施肥,推广多元专用化肥,发展有机农业等措施。  相似文献   

16.
从有机肥和化肥生产能力,肥料产品标准度、利用现状分析了甘肃省有机肥和化肥资源现状及问题。从加强科学施肥宣传力度,提高农民认识;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政策导向;加强科技攻关,研发新产品、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制定优惠政策,提高农民施用有机肥料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强化市场监管、保证肥料质量、维护肥料市场价格秩序等方面提出了合理施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基肥定深施用装置排肥口位置与施肥深度关系模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中国黄淮海地区冬小麦基肥施用过程中化肥无序投送造成的过量施用、利用率低的问题,结合现有的冬小麦旋耕施肥作业的农艺特点,该研究提出一种基于旋耕覆土的基肥定深条施投送方法。通过对旋耕刀、后抛土块进行运动学分析,建立了基肥定深施用装置排肥口位置与施肥深度关系模型,搭建了旋耕施肥试验平台,设计了2组递进试验,应用该平台对建立的排肥口位置与施肥深度关系模型进行大田试验验证,在旋耕机构的结构参数和工作参数一定的情况下,根据建立的关系模型对排肥管的安装位置进行依次调整,试验设置80、100、120、140和160 mm共计5种肥料目标投送深度,然后对5种肥料目标投送深度下的肥料实际位置深度进行测量。试验结果表明,肥料的实际位置深度均值与对应目标投送深度的偏差最大值为9 mm,偏移率最大值为8.75%,肥料的实际投送位置深度和目标投送深度基本吻合。该研究可以为中国黄淮海地区冬小麦基肥的精准定深实施及其相关联合机具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提高农产品品质与减少硝酸盐污染的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6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农业生产采用N、P、K平衡施肥,增施优质微生物肥料,微生物肥与无机肥、有机肥配施,适当减少化肥用量等施肥技术均提高作物产量和产值,尤其对改善农产品品质、减少硝酸盐污染效果明显,增施微生物肥和有机肥,减少N素化肥用量10%、50%,蔬菜可食部硝酸盐降低17.04%~24.86%。  相似文献   

19.
利用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SQR9研制复合微生物肥料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针对化肥、传统有机肥和生物肥料的优缺点,开发集化肥速效、有机肥长效和生物肥增效为一体的复合微生物肥料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鉴于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SQR9易在逆境中形成芽孢,具有耐盐性好,抗病,广谱促生等特点,利用其通过固态发酵研制的生物有机肥添加一定配比的无机化肥研制"全元"复合微生物肥料。同时通过粉状、颗粒复合微生物肥料存放试验和田间试验对"全元"复合微生物肥料的配方、工艺和肥效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粉状和颗粒复合微生物肥料储存6个月时,功能菌活菌数量均超过国家标准(2×107 cfu/g,干重);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复合微生物肥料能明显促进番茄的生长,与等养分有机无机复合肥、化肥处理和不施肥处理相比,在总养分100 g/kg施肥水平下,番茄增产幅度分别达8.23%、10.26%和37.73%;在总养分140 g/kg施肥水平下,番茄增产幅度分别达7.36%、13.92%和44.77%。因此,利用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SQR9能够生产粉状和颗粒状复合微生物肥料。  相似文献   

20.
曹恭  梁鸣早  杨青山 《中国土壤与肥料》2007,(5):I0002-I0003,I0001,I0004
1平衡施肥(续三) 1.4微生物肥料 微生物肥料又称生物肥料、菌肥、接种剂,是一类以微生物生命活动及其产物导致农作物得到特定肥料效应的微生物活体产品。微生物肥料产品分微生物菌剂和微生物肥料两大类,前者是单纯的微生物发酵产品,后者则是由微生物菌剂与化肥或有机肥混配而成的产品,包括复合微生物肥料和生物有机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