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调查,一些养蚕多年,甚至几十年的老蚕区,常常因蚕病就会减少蚕茧产量15%左右,夏秋严重发病地区有时高达50%,个别养蚕户甚至颗粒无收.因此,老蚕区养蚕场(户)要提高蚕茧产量,必须进行蚕病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2.
自推广夏蚕,早秋蚕以来,全年养蚕达到4~5期,夏秋茧的比重迅速上升,无论是新老蚕区,夏秋超春,二秋超春的事例已是屡见不鲜。可是,我国的夏秋茧生产还存在着产量低,质量差的现象,一般张产茧为40~50斤,低的甚至只有几斤,因蚕病造成的损失至少达10%,茧站收购的印烂薄皮等病蚕茧量要占下茧总数的20~30%。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不少蚕区蚕病发生呈上升态势,严重影响了蚕茧产量、质量和蚕农收入.为此,东台市推行“蚕药统一配供”服务模式,有效地提高了蚕药质量,规范了蚕药的销售和使用,有利于蚕病防控,稳定了蚕茧的产量和质量,提高了蚕农栽桑养蚕的收入.  相似文献   

4.
影响蚕茧产量高产的原因固然众多,但最重要的原因莫过于蚕病所造成的损失,近几年,我县蚕病发生有所抬头,单产有所下降,据不完全统计,由蚕病损失的蚕茧可占10%左右,有的农户损失较为惨重,1990年秋季我在梅溪乡梅溪六社调查,该社蚕农叶南国秋季养蚕0.8张,由于蚕病损失只收5公斤蚕茧,该院子8户蚕农养蚕6.5张,大量发生蚕病,最后收了82.5斤茧子,低于全县平均单产水平,因此,如何控制蚕病发生,减少蚕茧损失已成  相似文献   

5.
蚕病,是目前蚕茧产量低而不稳的严重影响因素,特别是新蚕区,蚕农往往因蚕病减产甚至颗粒无收。为了减少蚕病对生产的严重威胁,近年来,仿效中医“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通过养蚕的临床实践,总结出“十看”的早期诊断技术。经在广大农村试行推广,为防治蚕病和减少蚕病起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蚕病是制约蚕茧生产的重要因素,正常年份造成的损失在20%左右,个别蚕区在特殊年份曾因蚕病造成大面积减产甚至绝产。蚕病主要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病原微生物由传染源(病蚕或野外昆虫等)排出后,在自然界中可存活数天甚至数年,造成家蚕相继发病。因此做好消毒工作,预防蚕病的发生和流行,是提高养蚕效益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成仙球 《蚕桑通报》1995,26(1):54-56,41
蚕病综合防治技术措施的刍议江西上饶地区蚕桑工程办公室成仙球人们从事栽桑养蚕活动,其目的是为了获得高产优质的原料茧,但是在养蚕生产过程中,常常遇到多种的病原体侵袭,导致发生程度不同的蚕病,严重影响蚕茧产量和蚕茧质量。据有关资料记载:我国目前蚕的发病率大...  相似文献   

8.
关于蚕病综合防治技术措施的刍议成仙球(上饶地区蚕桑工程办公室)人们从事栽桑养蚕活动,其目的是为了获得高产优质的原料茧,但是在养蚕生产过程中,常常遇到多种病源体的侵袭,导致发生程度不同的蚕病,严重影响蚕茧产量和蚕茧质量。据有关资料报道:我国目前蚕的发病...  相似文献   

9.
浅议夏秋蚕饲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晏君 《四川蚕业》2003,31(2):40-42
说起饲养夏秋蚕,广大蚕农会自然想到,夏秋蚕不好养,蚕病多,蚕茧产量低。夏秋蚕为什么不好养?其原因是:夏秋蚕气候条件恶劣,病虫危害严重,桑叶质量差,养蚕环境留存病原多,易爆发蚕病。造成夏秋蚕单产低,蚕茧质量差,蚕农的经济效益不高。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邳州市中晚秋蚕蚕病发生严重,蚕茧产量偏低。近3年,中晚秋蚕蚕茧单产不超过30kg/张,有的蚕农甚至颗粒无收,严重挫伤了广大蚕农的养蚕积极性,根据笔者十几年来的工作实践和经验,对我市中晚秋蚕低产原因及对策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李荣汉 《北方蚕业》2009,30(4):66-67
养蚕生产中的"双改"、"双建"、"三稀",是根据重点蚕区群众多年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一系列实用的养蚕硬件建设措施办法,对于改善养蚕环境,促进蚕作安全,防止蚕病发生,提高蚕茧产量和质量,保证蚕桑生产丰产丰收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邕宁县是我区种桑养蚕的老蚕区,蚕农大多数沿袭传统的养蚕方法不重视消毒防病因此,蚕病较多,年发病率达35—40%,产量损失达20—25%。为了解蚕病发生情况及其规律,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控制蚕病发生。我们对蒲庙、新江、百济、那楼、刘圩、那马南晓等7个乡33个村314户进行蚕病普查,现将1989年蚕病为害情况及原因剖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引言据调查,我县一些桑蚕区,年中养蚕每到夏秋季节,往往因“白口仔”蚕病发生严重而影响产量下降,有些重达15—20%。防治的根本办法是严格落实综合性防病技术措施。重视蚕种补湿,贯彻细蚕尼龙育,壮蚕适当添食清水等技术环节,可使蚕茧产量比较稳定。说明蚕儿生长发育与水分关系甚大。究竟蚕儿添食清水增产作用多大?在郁南县  相似文献   

14.
在养蚕过程中,影响蚕茧优质、高产、高效的因素很多,如桑叶质量的优劣、饲育管理水平的高低、蚕病的发生与防治等。其中蚕病发生是当前影响蚕茧产量、质量的主要因素。只有重视消毒防病,才能获得蚕茧高产、稳产。有的农民反映,这几年蚕儿越来越难养了,特别是夏秋蚕,蚕病多,单产低,收入少。为此,笔者就我市农村蚕病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并提出蚕病综合防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蚕药是蚕桑生产必需的生产资料.蚕药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蚕茧的产量与质量,甚至关系到蚕桑生产的成败.我市虽然是蚕桑的零星产区,但各种蚕病都有发生,特别是血液型脓病和中肠型脓病等危害严重,如2001年中秋,我市的重点蚕区棠溪乡就有50%以上养蚕户的蚕发生蚕病,造成蚕茧减产15%,有些养蚕户甚至颗粒无收,严重影响了蚕桑生产和蚕农的栽桑养蚕积极性.蚕病的流行与蚕农的消毒防病,天气环境,蚕品种等因素有关,但蚕药的质量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许多蚕农反映现在的蚕药质量差,有的根本就无效,蚕药市场假冒伪劣现象严重.  相似文献   

16.
刘建潮 《江苏蚕业》2002,24(1):49-51
栽桑养蚕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优质蚕茧,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近年来,为了提高蚕茧产量和质量蚕业技术人员经过不懈的努力,探索出了许多先进的蚕桑生产技术,为进一步提高蚕茧质量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证。下面笔者就生产实践中的体会谈谈提高蚕茧质量的途径。1 优化养蚕布局1.1 选择适宜的优良蚕品种 蚕种是蚕桑生产的重要物资,近年来经过育种工作者的艰辛劳动,培育出了多对适应不同环境条件的新蚕品种,这些新蚕品种的产量和质量较以前老品种都有所提高。但各品种在其特定的条件下,其优良性状才能充分显现。所以,在安排蚕品种布局…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由于农药品种不断更新和增多,农药用量的不断增加,桑蚕农药中毒事故屡见不鲜,甚至愈演愈烈,有的蚕区农药中毒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已超过了蚕病的损失,农药危害已成为养蚕生产的大敌,直接威胁着蚕茧生产。因此,如何控制桑蚕农药危害,减少蚕茧损失,  相似文献   

18.
家蚕细菌病为常见的传染性蚕病,春蚕、夏蚕、秋蚕都有发生。特别是当饲育环境恶劣(如高温多湿),叶质低劣(桑叶硬化、老化、黄化),饲育管理粗放,桑叶存贮不当,以及食下带有伴胞晶体毒素的细菌或被微生物农药污染的桑叶,则蚕儿尤易诱发甚至暴发细菌病,严重影响养蚕收成、蚕茧产量和茧丝品质,对蚕桑生产产生一定负面影响。故此,必须慎防家蚕细菌病,切实采取科学、系统的防控举措,把家蚕细菌病的防控工作贯穿于蚕期全过程,努力消除家蚕细菌病对养蚕生产构成的威胁,以保产量、保质量来保收成,促稳定、促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 目前,影响蚕茧生产效益的主要因素是蚕病为害严重,一般养蚕员遇上蚕病都束手无策,造成减产或无收的结局,影响群众兴桑养蚕的积极性。今年我们仿效乡、村设兽医的方法,给每个乡配了一名季节性的“蚕医生”,主要抓养蚕的消毒防病工作。经过一年的试用,达到了蚕病减少,蚕茧产量、产值同步增长的实效。全县今年总产蚕茧96万斤,比去年增产28%;平均张产13.5斤,比去年增长29%;蚕茧总值152万元,比去年  相似文献   

20.
赣榆县处于沿海地区,水产、渔业比较发达,养蚕业也具有悠久的历史。全县2008年晚秋共发放蚕种9130张,养蚕结束,张产仅25kg,同比往年减产了28%,蚕农反应说是蚕种质量问题,但我们在养蚕期间到各乡进行了现场调查,发现蚕儿普遍得了白僵病和绿僵病,是导致蚕茧减产的原因,因此我们及时分析蚕发病原因,并提出科学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