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桑红叶螨被害叶对家蚕生长发育及蚕茧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桑红叶螨又名桑红蜘蛛,属蜘形纲、蜱螨目、叶螨科,学名;朱砂叶螨Tetrancychuscinnabarinus Boisoluval;是我省桑树的主要害虫之一,并在各蚕区普遍发生危害,受害严重的桑叶如火燎一样,蚕农俗称风火叶,认为该叶不能养蚕而作为畜牲饲料或肥料,给蚕桑生产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相似文献   

2.
1.世代年生活史饲养方法,探索出以盛水皿膜方叶法较优,此法简单适用,操作方便,单皿养螨数量多,饲养成功率高,并适合饲养桑上多种叶螨。 2.该螨可行有性生殖和产雄孤雌生殖,发育从卵到成螨,雌螨经过幼螨,前若螨,后若螨四个螨期,雌螨产卵期平均20天左右,一雌产卵最多可达78粒,平均33粒。成虫寿命雌螨20天左右,雄螨15天左右。卵期、早春、晚秋10天以上,5、8、9三月7—9天,6月上旬—8月中旬,4天左右。 3.重庆地区年发生15—16代,夏秋高温10大左右1代,早春晚秋一个月左右1代,5月、9月15—17天左右1代第一代发育整齐,第二代起世代重叠现象明显。 4.该螨除害桑叶外,尚可取食构叶。勉强取食柘叶,蒿叶,文献尚记载取食算盘子,但未见采到材料。重庆地区、只见害桑,未见害构现象,可能是当地桑树密集,食料丰富,以桑最喜好为故。迁移扩散主要是爬行,速度因光滑变异,光滑纸面每小时爬339厘米,桑叶叶面每小时253厘米,叶背210厘米,泥沙土120厘米,干河沙70厘米。  相似文献   

3.
近年,我省桑红叶螨发生普遍,危害猖獗,尤其在干旱季节发生严重.往往在短时间内酿成大灾.危害桑树的红叶螨很多,我省主要是朱砂叶螨[Teeranychus Cinnabarinus(Boisdnval)],该螨繁殖力强,重庆地区年发生20余代.早春桑树发芽开叶即上树开始危害,5—7月达高峰期.被害叶的叶质如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导桑始叶螨在重庆地区自然条件下的发生规律与防治研究结果。该螨在本地区11月下旬开始陆续进入越冬滞育状态。早春随桑发芽开叶上树为害,全年发生高峰期在5—7月。气温、降雨、大风、天敌对螨害发生有明显影响。桑品种以桐乡青、黑油桑耐害性较强。防治方面已筛选出防治该螨有效药剂有克螨特,NA—73(杀卵剂)、氧化乐果、辛硫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导桑始叶螨主要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该螨繁殖方式可行两性生殖与产雄孤雌生殖。个体发育,雌螨自卵开始经幼螨、前若螨、后若螨、成螨4个螨期。在重庆地区年发生15—16代。夏秋高温9—10天1代,早春、晚秋1月左右1代,1雌最多产卵78粒,平均43粒,雌螨寿命20天左右。雄螨寿命15—16天,早春越冬雌螨产卵繁殖的第一代,发育齐一,第2代以后世代重叠现象明显。寄生植物除桑外,还构树。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我省各蚕区普遍发生一种危害桑树的叶螨,进行了分布为害调查和形态学研究,查明该螨在我省各蚕区分布十分普遍。全省已调查三十余个产茧县,县县均有发生,局部和大面积成灾现象都十分明显。为害甚大。形态学研究结果并对照有关文献资料,究明该螨为叶螨科、始叶螨属的桑始叶螨(Eotetranychus suginamensis Yokoy ama)。本种在长江流域各省及陕西、北京等地亦有害桑的记载。  相似文献   

7.
<正> 家蚕虱螨病,旧称壁虱病,属非传染性蚕病,是我县产棉地区历史性的灾害性病害,主要发生在春、夏蚕期,它是由一种肉眼不易看见的虱螨成虫寄生于蚕体上,用针状螯肢刺入蚕体内,吸吮蚕儿血液并同时注射一种毒素,使蚕儿中毒发病致死,为害十分猖獗,造成不  相似文献   

8.
家蚕微粒子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国以来,广东实现了蚕种监管和四级繁殖制度后,微粒子病虽受到控制,但仍有反复,从1960年到现在已出现了三次猖獗危害,严重影响蚕种质量和计划供应。广东由于养蚕造数多,批次密,加以蚕沙,鱼塘,桑叶、养蚕的循环生产方式,微粒子发病规律较复杂,由于现行蚕室,蚕具消毒和  相似文献   

9.
为了究明被朱砂叶螨危害其程度不同的桑叶饲料价值变化及其对家蚕壮蚕期的影响,于1991年夏蚕期以西农校区桑园内被该螨危害最严重的鸡桑留床苗叶为材料,按桑叶被害程度的轻重分为5个级别和无害叶(即0级)共6个级按级进行桑叶成分分析与同按级分区饲养5龄壮蚕。结果表明:桑叶叶绿素和粗蛋白含量随被害程度加重而逐级减少,相反,还原糖与组纤维含量随被害程度加重而递增,蚕的健康性如虫蛹生命率以及全茧量、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桑盾蚧为害株分级、采各级虫株叶养蚕并进行不同处理等方法,初步探讨了桑盾蚧虫株叶对家蚕龄期、就眠、食下与消化、健康性、产茧量、蚕茧品质等的影响。试验研究表明,用桑盾蚧虫株叶养蚕,家蚕生长发育不良,开差加大,一龄就眠慢且参差不齐,就眠率下降24.46—32.44%,各龄眠蚕体重减轻,食下率降低4.06—18.61%,消化率降低7.77—19.01%,虫蛹统一生命率下降4.25—37.94%,茧形小而茧层薄,产茧量下降6.63—42.25%。各指标下降幅度因桑树被害程度的饲养处理而异,受虫害程度愈重的下降幅度亦愈大。  相似文献   

11.
谈谈家蚕病毒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自琼 《广西蚕业》2005,42(4):14-19
近年毒,随着我省蚕业生产的快速发展,许多蚕区病毒病开始出现增多和蔓延的趋势,为确保无病高产,正确识别和防治家蚕病毒病就是其中的一项关键性措施。本文结合生产实际,从家蚕病毒病的发生规律、识别特征、防治方法等方面综合阐述了病毒病防治的相关技术,旨在为蚕桑生产服务。  相似文献   

12.
家蚕微粒子病的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仕叶 《蚕学通讯》2007,27(1):17-18,20
家蚕微粒子病是由微粒子原虫寄生家蚕而引起的一种传染性蚕病,经过微粒子孢子在蚕、蛹、蛾体内寄生,并能经蚕卵遗传给下一代.该病在全国各蚕区不同季节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对种茧育和丝茧育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正> 家蚕以有性繁殖方式繁殖后代,雌雄分别通过特殊的生殖器官卵巢和睾丸产生生殖细胞卵和精子,经交配受精,卵和精子结合成合子,发育形成新的个体,新个体获得了来自父体和母体的遗传物质,具有双重的遗传基础,产生了各种基因组合,因而在形态和机能上能产生较大的变异,经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培育,家蚕形成了生殖力强、一年能发生一至数代,产下的卵有滞育和非滞育之分等许多特点。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朱砂叶螨在安康蚕区的生活习性观察与发生规律调查,了解到朱砂叶螨在安康蚕区年发生20代,冬季高温干燥、夏秋季干旱少雨以及桑园管理不当,均会加重朱砂叶螨危害的发生。提出以加强桑园管理、增强树势、人工摘除螨叶等物理和生物防治方法为主,使用30%氧乐果乳油1 000~2 000倍液或仿生农药1.8%农克螨乳油2 000倍液化学防治为辅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5.
嫁接技术为我国首创,公元一世纪,我国农学家记胜之所著《记胜之书》中,就有利用嫁接生产大瓠的详细记述。人们经过三千多年实践应用,创造了许多嫁接方法、成为植物营养繁殖的常用方法及植物育种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16.
席伟 《四川蚕业》2019,(收录汇总):50-52
朱砂叶螨是川北蚕区对桑树为害较大的主要病虫害之一,新形势下,朱砂叶螨防治用药有了新要求。必须准确掌握其发生规律,进行及时防治,才能确保桑叶的产质量和养蚕制种的品质。  相似文献   

17.
吉林白鹅羽毛(绒)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试验对吉林白鹅羽毛(绒)生长发育规律进行了研究。分别在34、44、54、64日龄随机抽取15只试验鹅,以颈部放血法屠宰后,采集翅部、背部、腹部、尾部羽毛(绒),主要测量羽毛的羽轴、羽枝、羽根及羽绒的长度。结果表明,羽毛的生长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不同部位的羽毛成长速度不同,换羽时间也不一致;同一部位的羽绒、羽枝、羽轴随着日龄的增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而羽根的变化趋势与羽绒、羽枝、羽轴的相反。  相似文献   

18.
<正> 桑树大象虫分布在四川、广西、江苏、浙江、福建等省,过去国内仅有简单的记载,对其生活习性,发生规律,缺乏完整资料,经三年的普查,了解到我省集中在川北、川南一带,分布在全省十多个蚕桑主产县,即三台、阆中、剑阁、苍溪、南部、西充、盐亭、乐山、峨眉、珙县、仪陇等地。大象虫除成虫为害桑叶,咀食叶片,吃成缺刻外,主要是幼虫长期在土壤中取食桑根皮及少量木质部,致使根皮呈纵沟或不规则的大槽,严重时可将皮层吃光,而使地上部表现枝短叶小、芽叶焦枯,桑株死亡等症状,是中外难于防治的地下害虫。该虫在我省为害损失相当严重。根据三台蚕种场调查,始发于1954年,时经九  相似文献   

19.
用实验遗传学的方法对家蚕锈色卵进行了遗传学研究。锈色卵同黑色卵杂交与红色卵同橙色卵杂交的后代卵色分离完全相同,即F_1均为黑色卵,F_2卵色分离黑红锈橙呈9∶3∶3∶1之比,RF_1卵包分离黑红橙锈呈1∶1∶1∶1之比。著者等认为:(1)橙色卵是单纯隐性基因支配的卵色突变,并定名为“ci- tron—egg”(橙色卵),以ci为基因记号;(2)锈色卵是两对隐性基因(ci和re)互作而生;(3)锈色卵是研究家蚕卵色遗传机制的好材料。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赫氏蒲螨未吸血雌成螨、雄成螨和寄生不同时间雌成螨进行观察,发现雌成螨螯肢特化成口针和口针鞘,须肢特化成细针,有气门和倒卵形假气门器,在末端有双瓣状生殖孔,足Ⅰ趾节特化成钩形爪,足Ⅱ、Ⅲ、Ⅳ趾节为双叶状爪垫,随着寄生吸血时间不同,末体部迅速膨大;雄成螨螯肢完全退化、须肢发达,无气门和假气门器,前足体部背面有突起一对,外生殖器发达,在末体部尾端有阴茎呈竹管状,足趾节均为钩形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