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PCR方法扩增山羊痘病毒QL、LD、Y、B-株反向末端重复序列片段,将其克隆至pMD18-T载体,构建了重组质粒pMD18-ITR,再将该重组质粒转化DH5α感受态细胞进行培养,对通过PCR、酶切鉴定为阳性的重组菌进行序列测定,并将所得序列与GenBank收录的2株山羊痘病毒、3株绵羊痘病毒全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所测4个毒株序列与GenBank上收录的山羊痘病毒该片段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均为100%,与绵羊痘病毒该片段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均为98.3%。研究结果表明,山羊痘病毒反向末端重复序列与已收录的羊痘毒株之间该片段的同源性非常高,为今后兽医临床上应用PCR方法检测羊痘病毒提供了另一更为特异、保守的基因片段。  相似文献   

2.
从山东东营疑似绵羊痘病羊的肺脏组织中分离到1株病毒。取疑似绵羊痘病羊组织病料研磨、冻融、离心后分别接种11日龄SPF鸡胚绒毛尿囊膜和牛睾丸继代细胞,鸡胚接种部位出现明显的痘斑;牛睾丸细胞出现聚集、变圆等明显的细胞病变。利用1对绵羊痘病毒T4肽基因特异性引物进行了PCR扩增,获得与预期大小一致的约300 bp的片段。将所得序列与GenBank收录的绵羊痘病毒、山羊痘病毒等毒株相关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该分离株与国外其他绵羊痘病毒株具有较高的同源性,达97.4%~99.3%;与山羊痘病毒株同源性为96.4%。通过试验初步证明所分离的病毒为绵羊痘病毒,并将该毒株命名为绵羊痘病毒DY株。  相似文献   

3.
猪巨细胞病毒GX株gB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广西病猪的肺组织中分离到猪巨细胞病毒GX株,通过PCR扩增得到猪巨细胞病毒GX株gB基因的一个1736bp片段,扩增产物经克隆、测序,得到的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上已发表的猪巨细胞病毒其他分离株的核苷酸序列相比,其同源性在97.8%~98.9%,与人巨细胞病毒分离株的同源性在32.0%~43.6%,表明gB基因在同种动物间比较保守。在系统进化树中,GX株与其他猪巨化细胞病毒株亲缘关系较近,属于同一个分支,而与人巨化细胞病毒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4.
通过将禽痘病毒接种15日龄鹅胚的绒毛尿囊膜的方法对其进行驯化,使其适应鹅胚,并出现典型病变;再以驯化第9代的病毒接种16日龄雏鹅,通过PCR的方法在接种后10d的鹅血液中检出病毒。根据已发表的禽痘病毒TK基因序列设计1对引物,采用PCR技术扩增出与预期设计的600bp大小相符的TK基因片段,将扩增产物克隆入pMD18-T载体,经酶切鉴定筛选出阳性克隆,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序列分析表明:所扩增的TK基因的核苷酸长度为552bp,,共编码183个氨基酸。同源性分析表明:经鹅胚驯化的FPVTK基因片段与已发表的282E4株FPVTK基因比较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9.82%,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9.45%。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利用PK15细胞从江西省某猪场疑似猪痘的保育猪皮肤痘痂中分离到1株病毒,该分离毒株在PK15单层细胞上能连续盲传培养,不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通过PCR扩增猪痘病毒P35基因,扩增序列与猪痘病毒参考株(AF410153.1)P35基因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7.9%,表明该分离病毒为猪痘病毒,并命名为SWPV-JX01。将SWPV-JX01株F5代细胞培养液经肌肉和皮下注射感染兔和小鼠,人工感染80 h后,通过PCR检测不同组织的猪痘病毒P35基因,从兔的肾脏、脾脏、皮肤、心肌、淋巴结均能扩增到P35基因,且扩增序列与SWPV-JX01株同源性为100%。试验结果表明,SWPV-JX01株能在兔体内增殖,但不能在昆明鼠体内增殖。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利用PK15细胞从江西省某猪场疑似猪痘的保育猪皮肤痘痂中分离到1株病毒,该分离毒株在PK15单层细胞上能连续盲传培养,不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通过PCR扩增猪痘病毒P35基因,扩增序列与猪痘病毒参考株(AF410153.1)P35基因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7.9%,表明该分离病毒为猪痘病毒,并命名为SWPV-JX01.将SWPV-JX01株F5代细胞培养液经肌肉和皮下注射感染兔和小鼠,人工感染80 h后,通过PCR检测不同组织的猪痘病毒P35基因,从兔的肾脏、脾脏、皮肤、心肌、淋巴结均能扩增到P35基因,且扩增序列与SWPV-JX01株同源性为100%.试验结果表明,SWPV-JX01株能在兔体内增殖,但不能在昆明鼠体内增殖.  相似文献   

7.
以分离自云南省的一株鸽源禽I型副黏病毒YN-P1株的基因组RNA为模板,通过RT-PCR的方法扩增出HN基因片段,然后将其克隆至T载体中。经PCR鉴定后,对阳性克隆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测序后拼接得出HN基因的全序列。测序结果显示,YNP1毒株HN基因为1 716 nt。通过与参考毒株比较HN基因序列,发现所研究毒株YN-P1与TW95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最高为88.3%;与ZJ1/Go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最高为91.6%。  相似文献   

8.
将番鸭细小病毒强毒株MDPV-Q经番鸭胚传代,获得致弱株MDPV-26,应用PCR技术扩增MDPV-26株的VP2基因片段,将扩增后的VP2基因重组到pMD 18-T质粒载体上,并对插入片段进行序列测定,将测定结果及由该结果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分别与MDPV-Q株及国外已发表的MDPV相应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及分析,结果表明,MDPV-26与强毒株MDPV-Q的VP2基因序列及与国外分离株均具有很高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9.
猪脑心肌炎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从规模化猪场疑似病例组织病料中分离到5株脑心肌炎病毒(EMCV),对其中的2株(EMCV BJC3和EMCV HB1)进行了系统鉴定。结果表明,病毒粒子大小约为27nm,呈圆形;2株病毒均不耐酸,对氯仿不敏感,对胰蛋白酶敏感性有所不同,60℃加热1h可被灭活,二价阳离子对病毒没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用EMCV多克隆抗体作间接免疫荧光,分离毒株感染的BHK-21细胞的胞浆中可见特异性荧光。对分离毒株进行了VP1和3D基因的扩增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2个毒株VP1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9.49%,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8.46%,与GenBank中EMCV毒株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介于81.61%~99.59%,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在95.5%以上;3D基因扩增片段序列与其它毒株的核苷酸与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为100%。基于VP1基因的系统进化树表明,2株分离毒均位于进化树的主干上,变异度不大。由此表明,EMCV感染已在我国猪场存在。  相似文献   

10.
山羊痘病毒ITR基因片段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PCR方法扩增山羊痘病毒QL、LD、Y和B株ITR基因片段,插入pMD18-T载体,转化DH5α感受态细胞,提取重组载体经PCR和酶切鉴定后测序,并与GenBank上8株羊痘病毒相应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经PCR扩增,4株病毒均可得到一条均一的DNA片段,该片段可被内切酶AluⅠ特异酶切,而且该PCR的DNA模板最小检出量为24.40pg。经测序,该基因片段长度为289bp;序列比较发现,4株病毒ITR片段与GenBank上2株山羊痘病毒的核苷酸与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为100%,与3株绵羊痘病毒分别为98.2%和96.5%,与3株牛疙瘩皮肤病病毒为98.2%~99.3%和96.5%~97.7%。这表明ITR基因片段在羊痘病毒属中较为保守,可以针对ITR基因建立羊痘病毒的PCR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1.
切环 《中国畜牧兽医》2013,40(7):179-181
从内蒙古牛场疑似山羊痘病毒感染的病羊中分离到1株病毒,命名为NM株。取病羊的皮肤痘疹和水疱作病料样品,分别接种BHK-21传代细胞和10日龄SPF鸡胚。结果表明,BHK-21细胞出现了明显的、规律的细胞病变,鸡胚接种部位出现了明显的痘斑;NM株细胞毒和胚毒均能够被山羊痘病毒阳性血清所抑制。利用1对山羊痘病毒特异性检测引物对NM株病毒进行PCR扩增,获得445 bp片段,与预期大小一致。将扩增产物提纯后克隆至pMD18-T载体,经酶切鉴定正确后,对阳性克隆株进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NM株的基因片段与已发表的山羊痘病毒毒株的相应基因片段具有高度同源性,同源性在99.2%~100%之间。  相似文献   

12.
从感染鸡马立克病病毒血清Ⅰ型(MDVⅠ)814株的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中提取病毒总DNA,以其为模板,根据GenBank中MDVⅠ GA株基因组gE、gI、gp82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3对特异性引物,用PCR方法分别扩增了814株的gE、gI、gp82基因,并将扩增的基因片段克隆到pMD18-T载体中,进行序列测定,应用DNA Star软件分析814株gE、gI、gp82基因核苷酸序列,并与已发表的MDVⅠ毒株序列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不同MDVⅠ毒株的gE、gI、gp82基因同源性很高,814株与已发表的MDVⅠ毒株的gE、gI、gp82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在99.4%、98.9%和99.6%以上.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从湖北省分离到3株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并通过病理解剖、DF-1细胞培养和RT-PCR进行了鉴定,分别命名为HB1002、HB1003和HB1009。根据J亚群原型毒株HPRS-103序列设计引物,扩增gp85基因并测序。序列分析表明:基因片段大小均为921 bp,与预期一致;分离到的3株病毒之间核苷酸同源性在97.7%~99.7%,氨基酸同源性在95.1%~99.0%;与原型毒株HPRS-103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在94.1%~94.8%;与其它ALV-J核苷酸同源性在87.6%~97.3%;进化树分析表明,分离到的3个毒株与JS09GY6同源性最近,在95.2%~97.3%。  相似文献   

14.
利用羔羊睾丸细胞、Marc-145、Vero细胞对病毒进行分离和培养,通过动物回归试验、组织病理学切片的观察、透射电镜观察、PCR鉴定等方法进行病毒的鉴定,并参照GenBank中绵羊痘病毒P32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1对特异性引物,成功地对分离株的P32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并与多株参考毒株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结果显示:透射电镜下观察到典型的痘病毒粒子;动物回归试验中试验动物临床症状为典型的羊痘症状;组织病理学切片中观察到羊痘病毒嗜酸性包涵体;通过DNASTAR与参考毒株进行同源性比对,与参考株同源性为97.2%~99.5%。结果表明:该分离株为绵羊痘病毒,并命名为SPPV-NeiMengG2015。  相似文献   

15.
《畜牧与兽医》2016,(3):32-36
从福建某鸡场发病鸡的气管和肾脏组织中分离到1株病毒,通过病毒对SPF鸡胚的致病性特征、血凝特性、电镜观察及RT-PCR鉴定等方面的研究,证实该病毒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并命名为GZ毒株。通过RT-PCR对该毒株的3CLpro基因片段进行扩增,随后进行克隆与测序。该序列与参考毒株的核苷酸序列分析显示,GZ株的3CLpro基因片段与参考毒株的同源性为85.9%~98.5%,与Beaudette毒株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最高(98.5%),而与H120株同源性为89.7%,与LX4株同源性最低(85.9%)。遗传演化分析显示,GZ分离株与参考株可以划分为3个群,GZ分离株与Beaudette毒株处于同一分支,而与LX4、BJ及Massachusetts毒株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16.
鹅细小病毒主要结构蛋白VP3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将GPV H2分离株接种于13日龄非免疫鸭胚,收集接毒后3-7日死亡鸭胚的尿囊液。纯化病毒,通过PCR技术,从病毒基因组DNA中扩增出病毒衣壳蛋白VP3完整基因片段,经酶切鉴定后直接与pMD 18-T质粒载体连接,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TG1。提取重组质粒经PCR鉴定和酶切鉴定后,对插入片段进行序列测定及分析。结果表明;鹅细小病毒H1分离株VP3基因全长1605bp,编码534个氨基酸,与国外已发表的鹅细小病毒B株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8.5%,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8.3%,表明这二个毒株亲缘关系相近。  相似文献   

17.
根据国外已发表的番鸭细小病毒(MDPV)FM株基因组核苷酸序列设计1对引物,应用PCR技术扩增MDPV FS株的VP2-VP3蛋白基因片段。将扩增后的VP2-VP3结构蛋白基因克隆到T载体上,MDPV FS株基因大小为1764bp,编码528个氨基酸,对插入片段进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我国分离的MDPV FS株基因序列与国外发表序列的同源性为98.6%,与已发表的YZ株同源性为99.5%,可见番鸭细小病毒结构蛋白基因较保守。  相似文献   

18.
根据GenBank中已经发表的羊传染性脓疱病毒毒株StrainNZ2的VIR基因序列,设计合成1对引物。采用PCR技术对内蒙古分离株(OV/nm-05)的VIR基因进行特异性扩增,然后将其克隆到pEASY-T1载体中进行测序,得到该病毒的VIR基因序列。序列分析表明,OV/nm-05株与1710/03株的同源性最高,达98.0%;与513/04株的同源性最低,为95.4%。说明羊传染性脓疱病毒内蒙古分离株VIR基因与其他参考毒株之间差异不大,这为进一步从分子生物学角度了解VIR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应用RT-PCR方法对辽宁地区8份猪瘟临床病料进行了E2蛋白部分基因片段扩增,其中有5份病料扩增产物经2%的琼脂糖凝胶电泳获得大小约为210bp的目的基因片段.经对目的基因片段回收纯化后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并与国内外发表的18株猪瘟病毒株的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表明,所分离的5株猪瘟病毒株核苷酸序列及氨基酸序列与C1W、C2W等8个毒株的同源性较高,而与国内的疫苗株和强毒株的同源性则较低,基因型差异比较明显,并不归属于同一个基因亚群.本研究通过对E2基因片段扩增以及相应的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分析,揭示了本地区猪瘟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背景.  相似文献   

20.
根据GenBank中已发表的猪伪狂犬病病毒(PRV) gE、gI基因的序列设计了2对引物,对PRV NP株的gE、gI基因进行了PCR扩增、回收、克隆、测序,测序结果与预期的PRV gE、gI基因片段相符。同源性比对分析结果显示,PRV NP株gE、gI基因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国内分离的PRV毒株的同源性分别为95.7%~99.8%、89.9%~99.5%。遗传进化树分析和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发现PRV NP株的gE氨基酸序列发生变化的位点与2012年国内分离到的PRV流行株相同,从而推测NP株为PRV变异毒株,本研究为PRV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奠定了基础,也为开发科学、有效的新型猪伪狂犬病(PR)疫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