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传统平板培养法与宏基因组测序法,对4℃贮藏保鲜条件下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表面细菌数量及种类进行分析。传统平板培养法共分离到3个门6个属的细菌,其中美洲爱文氏菌属和乳酸乳球菌属的细菌在不同贮藏时间均被分离到。宏基因组测序法共分析鉴定出13个门80个属的细菌,主要为厚壁菌门的乳酸乳球菌属和魏斯氏菌属,变形菌门的耶尔森氏菌属。研究表明:4℃贮藏条件下,金针菇表面细菌群落结构具有丰富的多样性,随着贮藏时间延长,菌落总数不断增加,而细菌种类数目下降,乳酸乳球菌是金针菇4℃贮藏保鲜期间的优势菌。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印楝素乳油对井上蛀果斑螟(Assara inouei Yamanaka)的致死效果及对后续虫态发育的影响,在室内条件下,采用饲喂法和浸渍法,研究了0.3%印楝素乳油对井上蛀果斑螟初孵幼虫和老熟幼虫发育、存活及存活幼虫化蛹、羽化和成虫生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0.3%印楝素乳油对井上蛀果斑螟幼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不同浓度印楝素乳油处理初孵幼虫和老熟幼虫后,其幼虫存活率、化蛹率、羽化率均显著低于对照,且随处理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其蛹期、成虫产卵前期,寿命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而蛹重、产卵期与对照差异显著;成虫单雌产卵量及卵孵化率显著小于对照,产卵抑制率及卵孵化抑制率均随处理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印楝素对初孵幼虫的抑制作用明显大于老熟幼虫。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不同虫态猕猴桃小蠹虫内共生细菌群落组成和结构,本研究利用IonS5TMXL测序平台,对幼虫、蛹、新成虫和老成虫4种虫态小蠹虫体内细菌的16S rDNA-V4区进行高通量测序;利用Uparse软件对有效数据进行操作分类单元聚类,用Mothur法和SSUrRNA数据库注释OTUs序列,分析样本的群落组成;使用Qiime软件计算Shannon, ACE等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以相似度97%为标准进行聚类,得到808个OTUs,注释到14个门,26个纲,48个目,76个科,133个属。各虫态的菌群组成和菌落多样性存在较大差异,但均以变形菌门为其优势菌门,其丰度高达62.97%~98.21%。幼虫和新成虫的细菌群落多样性较低,而蛹和老成虫的则较高。在幼虫和蛹中,未鉴定到属水平的菌群所占比例较高,分别占菌群总数的68.04%与46.29%,立克次体属(Rickettsia)的丰度在2个虫态菌群中分别占17.83%和8.49%;而上述立克次体属在成虫中占绝对优势,其丰度在新成虫和老成虫中分别高达41.38%与48.71%。研究结果可为基于共生关系的猕猴桃小蠹虫的生物防控技术的开发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4.
据笔者在丰城市曲江镇梨园调查,梨眼天牛在当地2年完成1代,以幼虫在枝条内越冬。成虫5月上旬羽化,一直延续到6月中旬。成虫多选择直径15~25mm粗的枝条产卵。产卵前先将皮层咬伤,在其中产卵一粒。卵多产在树冠外围枝条上,每雌虫可产卵10~30粒。初孵幼虫就近取食韧皮部,2龄以后幼虫蛀入木质部为害,被害处树皮破裂,充满烟丝状木屑。成虫食叶。防治梨眼天牛应及时削除虫卵和初孵幼虫,用铁丝穿入蛀道钩杀幼虫,捕捉成虫;在天牛为害盛期的7~8月,发现果树被天牛幼虫蛀入树体为害时,用棉球等物蘸50%敌敌畏20倍…  相似文献   

5.
食用菌菌糠是食用菌栽培过程中收获子实体后剩下的栽培基质,随着食用菌产业的发展,食用菌菌糠数量越来越多,菌糠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研究未见相关报道。本试验中以不同食用菌菌糠为材料,采用高通量测序的方法对平菇、香菇、金针菇、杏鲍菇菌糠中的细菌、真菌群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有菌糠样品细菌群落在门水平上的优势群落为变形菌门和厚壁菌门,从属水平来看,未分类的细菌群落占优势;所有菌糠样品真菌群落在门水平上的优势群落为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从属水平来看,优势属为食用菌自身所在属。  相似文献   

6.
桔实雷瘿蚊是我县近年发现的新害虫。该虫主要以幼虫为害果实,受害轻的柚园一般损失10%~20%,受害重的柚园损失50%以上,严重影响了我县瑁溪蜜柚的产量和品质。通过几年的调查,就该虫的发生为害特点以及防治技术进行探讨。1形态特征桔实雷瘿蚊属双翅目,瘿蚊科。成虫体小,像小蚊子,体长1.6~3.0 mm,淡红色,密被黑色微毛,雌雄异型。卵长椭圆形,微小,初呈白色透明,后颜色逐渐变深,孵化前卵内出现红色点状。初孵幼虫白色透明,开始为米灰色,后变黄,老熟时体长3~4  相似文献   

7.
以菜豆为试材,采用基于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通过OTU数量、多样性指数、鉴定类群等方法,研究了不同氮钾施用水平下室内沙培菜豆叶际细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以期为作物精准施肥和植物-微生物关系研究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高氮、缺氮和高钾都明显降低了菜豆叶际细菌OTU数量,而缺钾则提高了菜豆叶际细菌OTU数量。Alpha多样性分析表明正常施氮和缺钾水平下菜豆叶际细菌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最高,氮素过高或缺乏、钾肥过高会导致细菌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下降。物种注释分析显示菜豆叶际细菌以变形菌门、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和放线菌门为优势门。氮、钾施用过量和缺乏会导致菜豆叶际大肠杆菌属和拟杆菌属细菌过度繁殖,干扰和抑制伯克氏菌属和芽孢杆菌纲等有益菌群生长,影响植物自身固氮能力和抗病能力,减缓作物生长发育速度。  相似文献   

8.
以夏块菌(Tuber aestivum)为研究对象,采用传统室内分离培养的方式对其子实体内细菌菌株分离培养,并对比筛选,对云南省保山市和四川省会东县的夏块菌子实体内细菌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所分离出的细菌属于5门11属19种,其中,γ-变形菌门所占比例最大,为67%,假单胞菌属的Pseudomonas fuscovaginae为优势类群;厚壁菌门(Firmicutes)所占比例其次,为第二大群,以葡萄球菌属的Staphylococcus simiae、Staphylococcus warneri为优势类群。此外还分离得到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细菌22株,占9%;α-变形菌门细菌14株,占6%;β-变形菌门6株,占3%。  相似文献   

9.
桑天牛的发生与防治技术桑天牛又名褐天牛、粒肩天牛。主要为害苹果、桑树、核桃、樱桃、海棠、毛白杨、柳树、榆等多种果树和林木。1为害状况桑天牛初孵幼虫在2~4年生树干中,先向上蛀食10mm左右,即回头沿枝干木质部蛀食,逐渐深入心材。幼虫在蛀道中,每隔一定...  相似文献   

10.
天牛属鞘翅目 Coleoptera 天牛科 Cerambyci-dae ,是蓝莓园主要的蛀干性害虫.据观察,危害蓝莓的天牛主要有锯天牛、桑天牛、星天牛等(图1).有的天牛成虫将卵直接产入粗糙的树皮缝隙中,有的则是先在枝干上咬出刻槽,然后将卵产在刻槽内.幼虫孵化后先在树皮下取食危害,待龄期增大后,钻入木质部危害,在枝干内...  相似文献   

11.
1 桑天牛(粒肩天牛、褐天牛)1.1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因雌雄有别,雌虫46毫米左右,雄虫36毫米左右,黑褐色,密生暗黄色短绒毛,翅鞘基部有黑色粒状突起,基部外缘有1短刺。卵长椭圆形,稍弯曲,黄白色。幼虫老熟时体长65毫米左右,乳白色,头黄褐色,蛹长50毫米左右,淡黄至黄褐色。  相似文献   

12.
通过微生物多样性测序技术分析两种患病(菌丝生长迟滞病及幼蕾腐烂病)金针菇(Flammulina filiformis)培养料中细菌群落多样性变化情况.结果 表明:从菌丝到幼嫩子实体阶段,金针菇培养料中细菌群落多样性逐渐降低,优势菌属存在差异;与正常培养料比较,同时期患病金针菇培养料中细菌群落多样性显著降低,且优势菌群发...  相似文献   

13.
以1年种植(新植园)和3年连作百香果园根际土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根际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和多样性变化,以期为克服百香果连作障碍提供指导。结果表明,相比新植园,3年连作园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显著降低,细菌群落丰富度,真菌群落丰富度、多样性增加。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发生了较大变化,在门分类水平上,3年连作园根际土壤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丰度分别增加了5.86个百分点和2.21个百分点;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减少了3.40个百分点,子囊菌门(Ascomycota)减少了28.41个百分点,而毛霉门(Mucoromycota)增加了14.73个百分点。在属分类水平上,3年连作园根际土壤中γ-变形菌纲中未分类属unclassifiedGammaproteobacteria、黄单胞杆菌科未分类属unclassifiedXanthomonadaceae相对丰度显著增加,酸杆菌门中Gp2相对丰度显著降低;子囊菌属(Archaeo...  相似文献   

14.
以5年生‘烟富10’苹果树为试材,研究地布覆盖和药渣覆盖对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和细菌群落的影响。结果发现,地布覆盖和药渣覆盖均改变了土壤温度,增加了果实发育前期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养分含量,提高了过氧化氢酶、脲酶和蔗糖酶的活性,以药渣覆盖更为显著。药渣覆盖处理下,土壤有机质在幼果期、膨大期、成熟期分别增加了27.7%、32.1%、34.3%,速效磷增加了19.6%、53.8%、81.9%,速效钾增加了19.1%、35.0%、167.4%。对土壤细菌进行16S rRNA测序发现,两种覆盖均可增加土壤细菌α多样性,药渣覆盖的效果更好,且两种覆盖下土壤细菌群落β多样性更为相近,明显与对照不同。在细菌群落分布方面,地布覆盖处理显著增加了细菌放线菌门、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的群落丰度,分别增加了44.7%、65.7%和79.7%;药渣覆盖处理显著增加了变形菌门、拟杆菌门的群落丰度,分别增加了15.5%、54.5%。综上,药渣覆盖可以显著改善土壤水热情况,增加土壤养分含量,提高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对果树根系生长发育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15.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以普通白菜品种四季小白菜为试材,应用荧光定量PCR和高通量测序(Illumina MiSeq)技术研究不同浓度汞胁迫对普通白菜生长及土壤固氮微生物nifH基因丰度、群落结构、多样性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汞处理对普通白菜生长有促进作用,增加了固氮微生物丰度和群落丰富度,而中、高浓度汞处理则表现抑制作用。在门和属水平上,变形菌门、厚壁菌门和慢生根瘤菌属、固氮螺菌属、地杆菌属、根瘤菌属为优势类群;高浓度汞处理降低了变形菌门、固氮螺菌属、地杆菌属、根瘤菌属的相对丰度,增加了厚壁菌门、慢生根瘤菌属的相对丰度。汞浓度越高对土壤固氮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越大,土壤pH、铵态氮含量和硝态氮含量是固氮微生物丰度和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室内药效试验评价氟啶虫胺腈、氯虫苯甲酰胺、氟虫双酰胺、灭幼脲、毒死蜱和辛硫磷6种杀虫剂对铜绿丽金龟成虫、卵和初孵幼虫的防治效果,为合理化学防治铜绿丽金龟提供依据。【方法】利用药剂浸叶胃毒法处理铜绿丽金龟成虫,分别调查药后1、3、5、7 d死亡率,并对6种药剂各质量浓度处理进行回归分析,计算LT50和LT95值。参照杀虫剂点滴法、浸渍法和浸虫法处理铜绿丽金龟卵,并于药后15 d调查卵孵化数、初孵幼虫死亡数量。【结果】6种药剂对铜绿丽金龟成虫的杀虫效果高低顺序依次为毒死蜱辛硫磷氯虫苯甲酰胺氟虫双酰胺氟啶虫胺腈灭幼脲。回归分析发现,对成虫速效性最好的是毒死蜱,其LT50和LT95值均小于1 d。辛硫磷、氯虫苯甲酰胺次之,氟虫双酰胺、氟啶虫胺腈和灭幼脲较差。对卵孵化率影响大小顺序依次为毒死蜱辛硫磷氟虫双酰胺灭幼脲氯虫苯甲酰胺氟啶虫胺腈;对初孵幼虫死亡率影响大小顺序依次为氯虫苯甲酰胺毒死蜱氟啶虫胺腈辛硫磷灭幼脲氟虫双酰胺。【结论】推荐在铜绿丽金龟成虫发生期,喷施毒死蜱400 mg·L-1、辛硫磷400 mg·L-1和氯虫苯甲酰胺175 mg·L-1可有效控制其危害,达到良好防治效果。在卵和初孵幼虫期,利用毒死蜱200~400 mg·L-1、氯虫苯甲酰胺87.5~175 mg·L-1和辛硫磷200~400 mg·L-1浇灌土壤,可有效控制其卵孵化并毒杀初孵幼虫。  相似文献   

17.
红点唇瓢虫属于瓢虫科、盔唇瓢虫属,是果树上一种常见的食介瓢虫。据观察,其成虫和幼虫均喜欢扑食果树上的桑白介、草履介及柿粉介等,而且扑食量很大。室内饲养24小时内,一头成虫可扑食桑白介初孵若虫295头,一头幼虫能扑食115头。因此,保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不同碳氮比对杨梅枝条堆肥发酵过程中养分、腐殖质组分及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设置碳氮比分别为30∶1、60∶1,90∶1进行杨梅枝条堆肥发酵试验,测定各处理养分和腐殖质组分,对细菌群落采用细菌16S rRNA 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比较细菌相对丰度,分析细菌群落Alpha和Beta多样性,及堆肥养分因子与细菌群落相关性。结果表明,杨梅枝条堆料处理的全氮、全磷、全钾含量随碳氮比增加而减少,有机质和胡敏素含量随碳氮比增加而增加;全氮、全钾、胡敏酸和富里酸含量随发酵时间延长显著增加,有机质和胡敏素含量则显著减少(p<0.05);碳氮比与有机质、全氮和胡敏素呈极显著相关。3个处理的厚壁菌门和放线菌门细菌的相对丰度随碳氮比增加而增加,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细菌的相对丰度随碳氮比增加而减少;在高温阶段厚壁菌门和放线菌门细菌的相对丰度明显高于其他阶段。不同碳氮比处理的细菌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存在明显差异。碳氮比对枝条堆体细菌群落结构起决定性作用,全氮、有机质和温度也对枝条堆体细菌群落结构有一定的影响。堆体细菌群落结构与碳氮比、全氮和有机质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说明碳氮比对杨梅枝条...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培养料不同发酵阶段的细菌菌群组成,并对细菌菌群功能进行预测,采用近红外分析仪分别测定3个发酵阶段双孢蘑菇培养料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含量,同时选用细菌16S rRNA基因V3-V4特异性引物分别对3个发酵阶段的培养料进行PCR扩增、建库和测序。采用QIIME软件对获得的序列进行归并和可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OTU)划分,分别对每个样本计算Chao1、ACE、Shannon和Simpson指数,并获取各样本在门、属分类水平上的组成和丰度分布表,使用R软件计算各样本共有OTU的数量,绘制样本在门、属分类水平的组成柱状图,通过Galaxy在线平台,提交属水平的相对丰度矩阵进行LEfSe分析,对未加权的UniFrac距离矩阵进行非度量多维尺度(nonmetric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NMDS)分析,通过PICRUSt软件将基因测序数据与代谢功能已知的微生物参考基因组数据库相比,预测细菌菌群代谢功能。结果表明:随着发酵次数的增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而木质素含量二次发酵料高于一次料和三次料;3个阶段发酵培养料共有OTU数量为419个,其中一、二、三次发酵阶段独有的OTU数量分别为420、761和750个;二次料和三次料的细菌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均高于一次料; 3个阶段中丰度高的门为异常球菌-栖热菌门(Deinococcus-Thermus)、绿弯菌门(Chloroflexi)、变形杆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在一次料中栖热菌属(Thermus)丰度较高,在二次料中假黄单胞菌属(Pseudoxanthomonas)和高温多孢菌属(Thermopolyspora)丰度较高,在三次料中假黄单胞菌属和螯台球菌属(Chelatococcus)丰度较高;一次料与二、三次料样本之间的细菌群落结构差异较大;二次料与三次料样本之间的细菌群落结构相似度高;3个阶段代谢通路排在前两位的均为氨基酸代谢和碳水化合物代谢。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李实蜂在甘肃省陇东地区发生严重,蛀果率为30·0%~93·2%,因此,2002—2004年我们对该地区李实蜂的生活习性与发生原因进行了观察与研究,现将结果总结如下。(1)生活习性李实蜂在甘肃省庆阳市1年发生1代,4月中旬为成虫盛发期。成虫期8~17天,羽化成虫早晚和阴雨天静伏在花中、花萼下或枝条上,白天在树冠内飞舞活动,午间无风或微风且气温高时数量最大。交尾后将卵产在花托或花萼表皮组织内,单雌产卵15~33粒,卵期7~12天。初孵幼虫在花托和花萼处串食1~2天后蛀入果核内,食害核仁,老熟前食害幼果果肉。幼虫在李树上的空间分布为:树冠东面为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