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为客观评价燕麦种质资源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并为黑龙江地区燕麦新品种选育提供关键数据,对51份燕麦种质资源13个农艺性状进行了形态多样性指数分析,并对其中的9个数量性状进行了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均较大,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主穗长(1.517),其次为株高(1.448)和主穗粒重(1.414),性状变异系数最大的是主穗小穗数(34.8%),其次为主穗粒重(33.1%)和单株分蘖数(27.4%);聚类分析将51份燕麦品种的9个数量性状分为4大类群,类群Ⅰ为有益性状不明显,为多目标性状育种的亲本材料,类群Ⅱ为选育矮秆育种目标亲本材料,类群Ⅲ为高杆、增加分蘖数育种目标亲本材料,类群Ⅳ为选育大粒型、多轮层数、多小穗数等育种目标亲本材料。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3个主成分对变异的累计贡献率为70.09%,第一主成分反映种子产量,第二主成反映单株分蘖数,第三主成分反映株高。  相似文献   

2.
为客观评价燕麦种质资源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并为黑龙江地区燕麦新品种选育提供关键数据,对51份燕麦种质资源13个农艺性状进行了形态多样性指数分析,并对其中的9个数量性状进行了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均较大,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主穗长(1.517),其次为株高(1.448)和主穗粒重(1.414),性状变异系数最大的是主穗小穗数(34.8%),其次为主穗粒重(33.1%)和单株分蘖数(27.4%);聚类分析将51份燕麦品种的9个数量性状分为4大类群,类群Ⅰ为有益性状不明显,为多目标性状育种的亲本材料,类群Ⅱ为选育矮秆育种目标亲本材料,类群Ⅲ为高杆、增加分蘖数育种目标亲本材料,类群Ⅳ为选育大粒型、多轮层数、多小穗数等育种目标亲本材料。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3个主成分对变异的累计贡献率为70.09%,第一主成分反映种子产量,第二主成反映单株分蘖数,第三主成分反映株高。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燕麦(A vena sativ a L.)种质资源在江淮地区农艺性状上的差异,本试验对141份燕麦种质资源的14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主成分分析以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燕麦种质的遗传多样性指数较高,多样性指数最高的为单株鲜重,其次为单株干重和千粒重,分别为2.64,2.48,2.33;供试燕麦种质...  相似文献   

4.
为客观评价燕麦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本试验对50份国外引进燕麦种质资源的27个农艺性状进行了形态多样性指数分析,并对其中的16个数量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穗长 (H'=2.04),变异系数最大的是营养枝数(63.36%);鲜草产量与干草产量、株高、分蘖数等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聚类分析将50份燕麦种质资源分为4大类群,第Ⅰ类群为早熟种质,具有植株高大、单株鲜草产量高、茎节数和小穗多、茎秆粗壮等特点,可作为选育多目标性状的优良种质或材料;第Ⅱ类群为中晚熟种质,但有益性状不明显;第Ⅲ类群属于中熟种质,植株分蘖能力强,种子千粒重高,可作为选育高产分蘖能力强的优良亲本;第Ⅳ类群属于晚熟种质,植株茎秆粗壮,可作为选育抗倒品种的优良亲本。主成分分析将16个数量性状指标集中在累计贡献率达77.00%的5个主成分中:第一主成分与燕麦牧草产量密切相关;第二主成分载荷最高的是单株营养枝数;第三主成分载荷最高的是生殖枝数;第四和五主成分主要反映茎节数和株高。综上所述,川西北地区引进的50份国内外燕麦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丰富,综合评价表明,种质Golden Yellow、Lightning、Golden Rain Ⅱ、Bambull Ⅱ可以作为亲本以改良当地燕麦品种。  相似文献   

5.
为客观评价燕麦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本试验对50份国外引进燕麦种质资源的27个农艺性状进行了形态多样性指数分析,并对其中的16个数量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穗长(H′=2.04),变异系数最大的是营养枝数(63.36%);鲜草产量与干草产量、株高、分蘖数等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聚类分析将50份燕麦种质资源分为4大类群,第Ⅰ类群为早熟种质,具有植株高大、单株鲜草产量高、茎节数和小穗多、茎秆粗壮等特点,可作为选育多目标性状的优良种质或材料;第Ⅱ类群为中晚熟种质,但有益性状不明显;第Ⅲ类群属于中熟种质,植株分蘖能力强,种子千粒重高,可作为选育高产分蘖能力强的优良亲本;第Ⅳ类群属于晚熟种质,植株茎秆粗壮,可作为选育抗倒品种的优良亲本。主成分分析将16个数量性状指标集中在累计贡献率达77.00%的5个主成分中:第一主成分与燕麦牧草产量密切相关;第二主成分载荷最高的是单株营养枝数;第三主成分载荷最高的是生殖枝数;第四和五主成分主要反映茎节数和株高。综上所述,川西北地区引进的50份国内外燕麦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丰富,综合评价表明,种质Golden Yellow、Lightning、Golden RainⅡ、BambullⅡ可以作为亲本以改良当地燕麦品种。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燕麦(Avena sativa)种质资源营养器官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和各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而为燕麦育种和种质资源创新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国内外收集的590份燕麦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在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对其从地上器官质量性状、茎部性状、叶部性状和分蘖性状的遗传多样性进行评价分析,并利用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评价其营养器官表型性状的遗传变异水平。结果表明:590份燕麦种质资源质量性状遗传多样性指数以茎节绒毛最高(1.026),苗期株型最低(0.162);数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以第三茎节茎粗最高(2.09),旗叶叶面积最低(1.87);变异系数以无效分蘖数(54.92%)最大,茎节数最小(12.20%);茎部性状和倒二叶长、倒二叶叶面积是影响燕麦种子和饲草产量的重要因子。590份燕麦资源可分为4大类群,其中类群Ⅲ可作为饲草型育种目标的亲本材料,类群IV可作为抗倒伏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对134份皮燕麦(Avena sativa L.)种质资源的20个生物学性状进行多样性、主成分以及聚类分析,评价其生物学性状的遗传多样性,为内蒙古东部地区燕麦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各生物学性状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性状是株高和穗长,变异系数最大的性状是分蘖数和主穗籽粒重。前4个主成分因子的特征值均大于1,累计贡献率达78.328%,第一、二、三和四主成分分别反映籽粒产量、株高、粒型和分蘖能力。根据品种(系)间各性状的遗传差异,通过聚类分析将134份种质划分为4类,其中类群Ⅰ可作为选育特异穗粒的高产型燕麦品种的亲本,类群Ⅱ可作为选育高杆的粮饲兼用型燕麦品种的亲本,类群Ⅲ可作为选育大粒专用型燕麦品种的亲本,类群Ⅳ可作为选育矮杆燕麦品种的亲本。  相似文献   

8.
对来自青藏高原(四川、西藏、甘肃、青海及新疆)的54份垂穗披碱草种质资源进行了形态多样性研究。选取了30个形态学性状对供试材料进行了连续3年的观察测定。结果表明:供试材料的各性状的变异系数变化范围为7.25%~33.89%,平均变异系数为16.05%,Shannon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1.6996~2.5487,平均值为2.2118,揭示了供试的垂穗披碱草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形态学变异水平。基于欧式距离对供试材料进行UPGMA聚类分析,结果将供试材料划分为高大、中等、低矮等类型。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8个主成分的特征值较高,能够解释总体变异的76.67%,其中株高、小穗长、颖片长、外稃长、茎长等形态性状具有较高的特征向量值,这些性状指标基本上可以揭示供试垂穗披碱草种质资源的形态总体表现。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国内外180份饲用燕麦(Avena sativa L.)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评价其表型遗传变异水平,结果表明180份饲用燕麦质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以粒型(1.2)最大,粒色(0.67)最小;数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以单株生物量(2.07)最大,有效分蘖数(1.82)最小。变异系数最大的是铃数(31.82%),最小的是粒长(8.97%)。主成分分析发现第1主成分反映的是穗部特征因子,第2主成分反映的是产量构成因子,第3个主成分反映的是种子特征因子。聚类分析将所有种质资源分为五类,其中种质群I、II、IV可分别作为筛选高产饲用型燕麦以及多目标性状品种、抗倒伏品种以及籽粒型燕麦品种的优良亲本,为饲用燕麦种质资源的筛选利用和遗传育种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广东桑种(Morus atropurpurea Roxb.)的四倍体种质资源为材料,应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供试种质资源的20项农艺性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其遗传多样性,以利于科学选配桑树多倍体优良杂交组合。研究结果表明,91份四倍体种质资源的20项农艺性状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15项质量性状和5项数量性状均存在较大差异,其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05和1.67,所有供试种质资源的20项农艺性状的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20。对20项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前8个主成分对总变异的累积贡献率为70.15%,其中反映植株整体形态性状的第1主成分的贡献率为17.97%。基于各种质资源间农艺性状的遗传差异,将91份桑树四倍体种质资源聚类并划分为5大类群,第Ⅰ类群是有较大增产潜力的杂交亲本材料,第Ⅱ类群的枝条节间最密,第Ⅲ类群的生长势最差,第Ⅳ类群的副芽数量最多,第Ⅴ类群可作为高产选育目标的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11.
梁国玲  刘文辉  马祥 《草地学报》2021,29(3):495-503
本研究以590份皮燕麦(Avena sativa L.)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利用主成分和聚类分析方法,评价其穗部表型性状的遗传变异水平,为青藏高原高寒区皮燕麦种质资源的筛选、利用和品种选育等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质量性状遗传多样性指数以粒色最高(1.48),芒型最低(0.65);数量性状遗传多样性指数以花序长最大(2.06),小花数最小(1.71);变异系数空铃数(63.97%)最大,粒长最小(10.98%)。聚类分析将资源分为5大类群,其中第5类群可作种用型育种目标亲本,第3类群可作核心种质进一步筛选利用。主成分分析表明,第一主成分中主穗粒数和粒重、单株籽粒数和粒重载荷较高,第二主成分中小花数、小穗粒数和粒宽载荷较高,累计贡献率达50.59%。  相似文献   

12.
文中利用变异系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相关性分析及聚类分析等方法,对50份二化性柞蚕种质资源的茧长、茧幅、茧形指数(茧长/茧幅)、千粒茧重、全茧量、茧层量及茧层率7个茧期性状进行统计分析。供试柞蚕种质资源间变异系数的变幅为1.36%~14.76%,茧层量的变异系数最大(14.76%),茧形指数的变异系数最小(1.36%);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的变幅为1.94~2.06,全茧量指数最高(2.06),茧形指数最低(1.94),表明柞蚕种质资源茧期性状(除茧形指数外)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各性状间存在复杂的相互关系。基于7个茧期性状的聚类分析将50份柞蚕种质资源划分为3个类群,第Ⅰ类群包含18份种质,多为实用型种质;第Ⅱ类群包含13份种质,多为特殊遗传材料;第Ⅲ类群包含19份种质,多为多丝型种质。研究结果可为柞蚕种质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郝峰  徐柱  闫伟红  李平  刘英  扈延成 《草地学报》2011,19(4):668-673
为了解不同草原生态区域扁穗雀麦(Bromus catharticus Vahl.)的形态变异及其亲缘关系,对17份种质材料的27个形态性状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显示:其形态遗传变异较高,变异系数范围在9.13%~54.76%之间,变异系数较大的性状有小穗数、分蘖数、分枝着生小穗数、叶片长、秆直径、分枝长和株高等;变异系数较小的性状有穗节数、小穗轴节间长、小穗长、外稃长、内稃长、叶舌长、内稃宽、花药长、第二颖脉数、外稃宽等。叶片宽、分枝长、穗长、叶片长、秆直径、株高、小穗含小花数、小花数、小穗宽、花药长、小穗轴节间长等11个指标对总变异的贡献最大。并对27个性状进行了分类和性状间相关性聚类研究,17份材料聚类分析展示了不同材料间的亲缘关系。此形态变异研究为深入研究种质资源及育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11个燕麦品种种子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宁夏引黄灌区高产燕麦品种的影响因素,研究选取11个燕麦(Avena sativa)品种的9个主要农艺性状与种子产量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9个农艺性状与单株种子产量相关系数大小依次为有效分蘖数每小穗小花数单穗重株高枝梗数每穗节数穗长每小穗粒数每节穗数;逐步回归筛选出的7个性状与单株种子产量做通径分析,其直接效应大小顺序为:有效分蘖数每小穗粒数单穗重每穗节数株高每小穗小花数穗长,而株高则表现为负效应;综合考虑,‘牧马人’应为当地首推燕麦品种。  相似文献   

15.
为挖掘优异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种质资源,加快其抗落粒品种选育,本研究在前期资源筛选基础上,于2015-2016年对13份垂穗披碱草种质的落粒性及15个农艺性状进行了变异、相关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并用隶属函数法对农艺性状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5个农艺性状中落粒率的变异系数最大,为57.43%,穗长的变异系数最小,为5.77%。13份种质中,PI619516落粒率最低,种柄断裂拉伸张力(breaking tensile strength,BTS)测定值达70.05gf,种质PI639855的落粒率最高,BTS值为13.99gf。BTS变异分析表明,种质PI639852的变异系数最大,为45.09%,表明该种质在落粒性方面存在较大的种内遗传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倒二叶长与旗叶长和旗叶宽,旗叶长与旗叶宽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每穗小花数与穗长和茎粗呈显著正相关(P0.05),BTS与穗长和茎粗呈显著负相关(P0.05),表明穗长和茎粗越大,BTS就越小,落粒率就越高。以BTS值为变量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3份种质被聚为4类,第ⅰ类种质落粒性最高,第ⅱ和第ⅲ类种质表现出很高的落粒性,而第ⅳ类种质落粒性中等。15个农艺性状的综合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3份种质被聚为4类。隶属函数分析表明,种质PI547394的综合性状表现优异,综合隶属函数值为0.55。本研究为垂穗披碱草育种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  相似文献   

16.
对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132份材料进行农艺学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材料间存在很大遗传差异,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变异系数为9%~105%,变异系数大的农艺性状有茎叶比、花药长、圆锥花序第1节间长、单株鲜草产量、种子产量、小穗长、水分含量、干草产量、鲜草产量、小穗数等.主成分分析显...  相似文献   

17.
对内蒙古的26份草木樨种质资源表型性状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草木樨22个表型性状种质间变异程度较高,叶面积的变异系数最大,为59.09%,小花长变异系数最小,为9.7%。(2)主成分分析表明,草木樨的22个表型性状可简化为5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达到82.446%,以株高因子贡献率最高,为36.9%,株高、花序长、单序粒数、叶形指数、花萼长、花长、荚果长等性状是造成草木樨种质资源表型差异的主要因素。(3)采用系统聚类分析可将26份草木樨种质材料分为6大类。  相似文献   

18.
为评价野豌豆属(Vicia)种质资源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开发和利用野豌豆属种质资源,本研究以收集的7份窄叶野豌豆和13份救荒野豌豆种质材料为研究对象,测定关键农艺性状、产量和营养成分,并采用遗传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以及隶属函数分析对20份野豌豆种质材料进行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份野豌豆种质材料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丰富,变异系数范围为5.08%~25.93%,平均变异系数为16.62%,其中,变异系数最大的是茎叶比和复叶宽,分别为25.93%和21.66%。W20鲜草和干草产量最高,分别为23 241.67和3 044.45 kg·hm-2。W7粗蛋白含量最高,达27.39%;W1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和W17的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含量最低,分别为26.04%和19.33%。相关性分析表明,株高与叶轴长、复叶长、干草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 <0.05),与复叶宽和鲜草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 <0.01)。聚类分析将20份野豌豆种质材料分为4个类群,第1类群具有植株较高大、叶轴和荚长较长、千粒重高、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低等特征,可作为多目标性状选育的中...  相似文献   

19.
为客观评价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及筛选核心种质,本试验对76份老芒麦种质资源的9个农艺性状连续两年开展评价分析。结果表明:9个性状在两年间均呈正态分布,7个性状变异系数大于10%,说明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相关性分析发现,牧草产量性状间和种子产量性状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0.05);因子分析结果显示,长穂因子、种子数因子和叶片数因子特征值均大于1。通过隶属函数综合评价,筛选出3份牧草产量性状优异的种质,5份种子产量性状综合评价高的种质。聚类分析将76份种质分为优势类、良好类及后备类3大类群,最终筛选出编号为8,13,20,27及41的种质可以作为育种的候选亲本或后备核心种质。  相似文献   

20.
为了发掘青稞的优异种质资源,考察了来自西藏各地区100份青稞品种(系)的主要农艺性状,以田间调查数据的平均值作性状比较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全生育期的变异系数较低,株高、千粒重、穗长的变异系数中等,单穗粒重受环境影响的变异系数大;100份青稞品种(系)可分为3大类,第Ⅰ类共2份材料,其特点是株高较高,千粒重较高,穗长中等,单穗粒重较高,全生育期中熟的品种(系);第Ⅱ类共11份材料,植株矮小,千粒重中等,穗长最小,单穗粒重最小,全生育期较早的品种(系),第Ⅲ类中的87份品种(系)大多是株高中等,千粒重较小,单穗粒重中等,穗长最高,全生育期最晚的品种(系)。西藏地区青稞的农艺性状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具有矮秆、穗数多、千粒重偏低等特点,可为今后的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