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水资源短缺的条件下,地处黑龙江流域的南宫市,近年来探索棉田 间作收到了节水增产增收的好效果。主要间作方式是棉薯(马铃薯)间作、棉葱(圆葱)间作、棉瓜(西瓜)间  相似文献   

2.
间作种植模式近年来日益成为稻田生态农业模式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通过文献检索对国内外水稻间作生产模式及其综合效应研究进行了综述分析。在稻田系统中,水稻可与水生豆科作物、水生蔬菜、水生草本花卉、萍类间作,具有改善农田小气候、提高养分利用率、防控病虫草害、增加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修复污染土壤、提高土地利用当量比、增产增收等综合效应和效益,值得推广应用。但在其产业化发展过程中面临着缺少生产标准、综合效应未能同步发挥、推广难度高等现实问题,仍需要开展品种多样化优选及优化配置、生产技术规程及标准化、与农艺农机技术综合集成应用、与水生植物间套作修复土壤污染、温室气体排放与碳汇功能影响等一系列科学问题与关键技术的深入、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3.
水稻采用高矮不同品种间作方法有利于防病控病、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4.
“米豆间作新模式化栽培技术”是玉米与大豆2:4比例间作,可在单位的土地面积上,创造出更高的产量以及更大的经济效益,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针对山东省秋葵纯作比较效益不高、自然条件限制洋葱—秋葵一年两熟等问题,提出了洋葱、秋葵间作套种的种植模式,并阐述了洋葱、秋葵间作套种增产增收机理、基本条件、基本原则和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
大蒜间作套种秋葵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山东省秋葵纯作比较效益低、自然条件限制大蒜-秋葵一年两熟等问题,提出了大蒜、秋葵间作套种的种植模式,并阐述了大蒜、秋葵间作套种增产增收机理、基本条件、基本原则和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米稻间作(玉米和旱稻间作)是高秆作物和矮秆作物相搭配的一种间作模式,经过试验示范表明:米稻间作能够充分发挥玉米边行优势,产量可达到700 kg/667m2左右,比纯种玉米增产200 kg/667m2以上,增产幅度达到40%,增加效益400元kg/667m2左右,增产增收十分明显。米稻间作还表现为抗风、  相似文献   

8.
大棚蔬菜间作套种技术能够有效地增加蔬菜产量,保证农业增产增收,帮助广大农民朋友获得更多的经济回报。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以莴苣、白菜、土豆、冬瓜、苋菜为例,深入探讨了大棚蔬菜间作套种技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农作物间作套种是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和气候资源来实现增产增收的重要途径,近几年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农作物间作套种作物种类多、方法多、管理措施也多种多样,但是生产效果有很大差别,这里边确实存在一些关键技术必须掌握好,具体概括为农作物间作套种必须做到“十个要”。  相似文献   

10.
玉米间作南瓜栽培的现状与措施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现有的旱地耕作模式效益低,而玉米间作南瓜耕作模式,增产增收显著,充分利用了空间、旱地的空闲时间,具有较好的推广、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1.
大麦/玉米间作优势及地上部和地下部因素的相对贡献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采用田间微区试验以及地下部种间根系分隔技术研究了玉米覆膜与不覆膜两种情况下大麦/玉米间作优势以及地上部和地下部因素对间作优势的相对贡献。结果表明,玉米不覆膜时,大麦/玉米间作籽粒和生物产量的LER均为1.06,无明显间作优势;玉米覆膜时,大麦/玉米间作籽粒和生物产量的LER分别为1.32和1.30,具有显著的间作优势。玉米不覆膜时,大麦/玉米间作系统养分吸收优势不显著;玉米覆膜时,间作系统具有显著的养分吸收优势。地上部和地下部因素对大麦/玉米间作中籽粒和生物产量间作优势的相对贡献,当玉米不覆膜时为间作劣势而无贡献;当玉米覆膜时,地上部、地下部因素对间作优势的相对贡献分别为80%和20%。当玉米覆膜时,地上部和地下部交互作用对间作氮素养分吸收的贡献具有同等重要性(各占50%);对磷吸收的贡献分别占60%与40%,钾则分别为45%与55%。  相似文献   

12.
茶园中合理地间作其他作物,有利于扶植天敌或抑制害虫。为评价松阳茶区几种常规间作对天敌和害虫个体数的影响效应,遂选乌牛早品种分别与吊瓜、杨梅和柑桔的间作茶园、安吉白茶品种与吊瓜间作茶园、乌牛早纯茶园,于2007年9月上旬-2008年12月下旬,每旬1次调查茶丛上、中、下层各类天敌和害虫的个体数。结果表明:(1)茶园天敌总个数以安吉白茶—吊瓜间作最多,依次是乌牛早与吊瓜、杨梅和柑橘间作茶园,天敌个数最少的是乌牛早纯茶园,5者之间差异达显著水平;(2)害虫总个数以安吉白茶—吊瓜间作茶园最多,依次是乌牛早与吊瓜间作茶园、乌牛早纯茶园、乌牛早与杨梅、柑橘间作茶园,5者之间差异也达显著水平;(3)茶丛上层总个体数以安吉白茶—吊瓜间作茶园最多,依次是乌牛早与吊瓜、杨梅和柑橘间作茶园、乌牛早纯茶园,差异达显著水平;(4)茶园总个体数以安吉白茶—吊瓜间作茶园最多,依次是乌牛早与吊瓜、杨梅间作茶园,乌牛早纯茶园,乌牛早与柑橘间作茶园,差异显著;(5)安吉白茶—吊瓜间作茶园益害比值最大,乌牛早纯茶园、乌牛早与柑橘间作茶园益害比值最小。分析认为:(1)间作拓展了空间,分散了昆虫和蜘蛛对于茶树的注意力,可以增加害虫或天敌的个数;(2)间作作物气味可调节昆虫行为,吊瓜与茶树间作吸引最多的害虫或天敌,柑橘与茶树间作致茶园中总个体数显著减少;(3)间作调节茶园益、害个体数量之比,合理间作可以作为一种调控害虫的手段。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农业中粮食生产与牧草发展争地矛盾的实际问题,采用马铃薯和燕麦为试验材料,设置了3个处理:马铃薯净作、燕麦净作和马铃薯燕麦间作.结果表明:马铃薯和燕麦间作有利于马铃薯出苗和前期营养生长;马铃薯间套两茬燕麦的经济产量达43 450.4 kg/hm2,比净作马铃薯经济产量增加28.07%;但间作显著降低了马铃薯块茎产量和商品薯率,间作马铃薯块茎产量仅是净作的32.38%.结果初步表明:马铃薯间套两茬燕麦,一茬收获籽实,一茬收割牧草,这种缓解粮食与牧草生产争地矛盾的粮草间作模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以不同林草间作模式为对象,以相同立地条件下的农田作为对照,对林草间作地土壤养分变化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实施林草间作,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和营养水平.5种间作模式对土壤养分含量和营养水平的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山杏×紫花苜蓿>山杏×红豆草>油松×紫花苜蓿>油松×红豆草>沙棘×紫花苜蓿;林草间作对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全氮含量的影响较为显著,而对土壤全磷、全钾含量的影响相对较小;从影响的土层深度看,林草间作对40 cm以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要比对60 cm层的影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当归与3种作物间作对当归早期抽薹及麻口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裂区设计方案,研究了当归间作苦参、蚕豆、大蒜对当归早期抽薹及麻口病的影响,结果表明,早期抽薹率以间作苦参处理最高,间作大蒜处理较高,间作蚕豆处理最低。当归折合产量以间作苦参处理表现最高,但不同株距处理间变幅较大。当归麻口病感病株率以间作蚕豆处理最小,间作苦参处理次之,间作大蒜处理最高。  相似文献   

16.
小麦玉米畦垄间作空间格局及节水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微型蒸渗器结合TDR土壤水分测定仪及作物生理生态指标常规方法测定小麦玉米畦垄间作不同空间格局条件下小麦玉米群体产量效应、耗水规律、水分利用效率及干物质积累分配规律,并结合气象数据比较不同间作模式的优越性,分析不同间作方式及灌溉措施对产量、生长动态、灌溉水及降水利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小麦玉米畦垄间作模式利用畦灌与垄作沟灌的特点,将畦灌小麦与垄作沟灌玉米相结合形成新型间作模式,在适宜的间作格局(即处理W7M)下,小麦-玉米的群体产量较传统间作提高1.16%,节水9.85%,经济效益较传统间作、小麦单作、玉米单作分别提高1.23%、43.46%和8.17%。与传统间作相比,畦垄间作在相同灌水量水平下,能有效降低棵间无效蒸发损失,提高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是一种经济可行的节水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不同行比玉米与花生间作模式中作物产量、土地生产能力及水分利用效率的比较分析,探讨间作模式提高土地生产能力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机理,提出适合于辽西旱作农业区的玉米与花生间作模式。【方法】试验于2015—2016年在农业部阜新农业环境与保育科学观测试验站进行,设置2行玉米4行花生间作(2M:4P)、4行玉米4行花生间作(4M:4P)和玉米单作(S-M)、花生单作(S-P)4种种植模式,通过研究间作复合系统产量、土地当量比、土壤水分分布和水分当量比等指标来分析玉米花生间作对土地生产力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受玉米行比设置和资源竞争影响,玉米与花生间作中玉米和花生的产量较相对应单作产量有不同程度降低;在系统整体收益衡量下,2M:4P和4M:4P间作模式的土地当量比(LER)为1.10—1.24、1.12—1.16,表明间作具有优化利用土地的功能,同时,间作系统中花生的偏土地当量比(LER_P)达到0.41—0.57,显示出豆科作物花生弱化了与禾本科作物玉米搭配间作的劣势;间作复合系统土壤含水量呈单作花生间作花生间作玉米单作玉米的分布特征,表明间作玉米可能会吸收花生条带的土壤水分,降低高耗水作物玉米对自身条带土壤水分的过度消耗来改善间作玉米土壤水分利用环境;2M:4P间作模式的水分当量比(WER)为1.12—1.23,4M:4P间作模式的WER为1.16—1.17,两间作模式的WER均大于1,显著提高了农田水分利用效率。【结论】玉米与花生间作能够改善辽西旱作农业区作物土壤水分利用环境,提高农田土地和水分生产力。2M:4P间作模式在降雨较少年份(2015年)具有一定的土地生产力和水分利用效率优势,而4M:4P间作模式在辽西降雨较多年份(2016年)具有一定的土地生产力和水分利用效率优势,并且4M:4P间作模式在2015—2016年不同降雨变化干扰下的年际差异较小,具有稳产增产的抗气候变化干扰能力。综合分析认为,4M:4P间作模式更适合于辽西旱作农业区。  相似文献   

18.
不同间作方式对辣椒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找到较佳的克服辣椒连作障碍的群体结构,以期克服辣椒连作所产生的连作障碍,生产出品质优良的辣椒,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方法,设置辣椒间作玉米、辣椒间作黄瓜、辣椒间作大蒜及辣椒单作4个处理,进行了不同间作方式对辣椒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辣椒间作玉米时,辣椒各主要成分含量指标良好,品质最佳;辣椒间作黄瓜或大蒜时,辣椒各主要成分含量指标均处于中间水平,品质适中;辣椒单作时,辣椒各主要成分含量指标均处于最差,品质较差。  相似文献   

19.
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推荐的方法,通过光温系数的修正,计算了甘肃河西走廊单作小麦、单作玉米、单作豌豆、小麦间作玉米、豌豆间作玉米等5种作物种植模式的光温潜力.结果表明,大多数单作种植模式不能充分利用光热资源,间套作种植可以衍生作物覆盖时间,当前主要的作物间套作种植模式(小麦间作玉米、豌豆间作玉米)更有利于热量资源的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20.
干旱绿洲区果园复合种植高产高效节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南疆塔里木盆地葡萄园间作复合种植种类、经济效益及水效益的研究表明,葡萄间作复合种植是一种节水增效的种植模式;葡萄间作花生、马铃薯、饲料甜菜对葡萄的生长发育有促进的作用;萄葡间作饲料甜菜、马铃薯的综合经济效益和单方水的效益都较高,而葡萄间作棉花的综合效益和单方水的效益都较低,因而在水资源日趋紧张的干旱绿洲区葡萄间作饲料甜菜、马铃薯是适于推广的高效、节水的间作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