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是我国黄河流域棉区的常发性害虫,1990年三、四代棉铃虫在棉花上,1992年一代棉铃虫在小麦上,二、三、四代在棉花上暴发成灾,对棉花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预测近几年内棉铃虫的发生程度仍呈上升趋势,势必成为限制我国棉花生产发展的重大障碍。1 棉铃虫大发生的概况及特点1990年三、四代棉铃虫在山东、河北两省及河南部分棉区暴发成灾,仅山东、河北两省减产皮棉1亿公斤左右。1992年棉铃虫在黄河流域棉区,江苏北部、安徽淮北、湖北及辽宁部分地区大暴发,在各种作物上棉铃虫第1—4代累计发生3.34亿亩次,在棉  相似文献   

2.
棉铃虫是我县棉花最主要害虫之一,由于其具有暴发性和暴食性,因此对棉花产量影响极大。笔者对本县近30年来棉铃虫发生实况资料进行了分析,认为该虫在我县具有一定的周期性暴发规律,即10—11年为一个大暴发周期。每次暴发后维持2—3年。如1959年、1961年我县棉铃虫大暴发,四代高峰日平均百株卵量分别为268.0粒和188.6粒;  相似文献   

3.
近两年来,治理棉铃虫工作已成为我国发展棉花生产的热门问题。一个小小的棉铃虫,上引起了国家领导人重视,下牵动了广大棉农的心。1992年,我国北方棉区由于棉铃虫大暴发,造成了一些地区棉花严重减产,使植棉面积出现了较大的滑坡。1993年,农业部针对棉铃虫继续暴发的趋势,连续组织4次防治现场会议,动员棉区各级干部和广大棉农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用三年时间控制住棉铃虫大发  相似文献   

4.
棉铃虫大暴发的成因初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0—1992年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Hubner在我国南北棉区连续3年特大发生。仅1992年冀、鲁、豫、晋、陕的不完全统计,暴发为害面积逾4500万亩,估计全国棉花产量损失30%。本文试就大暴发的原因进行初析,并对防治技术和对策提出讨论意见。1 棉铃虫近年来大发生的原因 笔者认为1990以来棉铃虫大发生及1992年的特大暴发,除了与棉铃虫自身的食性、适生范围、活动能力、繁殖力等生物学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5.
棉铃虫是山东省棉花的主要害虫,1992年在全省特大暴发,发生范围之广,卵量之高,为害之重,是历史罕见的,现就大发生的原因初步剖析如下:1 山东棉铃虫发生演变情况五十年代,棉铃虫不是棉花的主要害虫,1965年前,只有四次发生较重。以后逐步上升为棉花的常发性害虫,七十年代成为棉花的重要害虫,发生程度越来越重,八十年代重于七十年代,九十年代重于八十年代。1992年特大暴发,为历史上最重的一年。以二代为例,德州、聊城等6个主产棉地市,百株累计卵量七十年代平均197.2粒,八十年代平均341.6粒,卵量增加73.23%。1991年  相似文献   

6.
棉铃虫是棉花蕾铃期的一大害虫,1990年以来连续暴发成灾,尤其是1992年为历史上罕见的大发生,给棉花生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根据各方面条件分析,1993年棉铃虫的发生、危害和防治的形势仍然是十分严峻的。在总结各地经验的基础之上,提出如下防治棉铃虫的主要技术措施,供参考。1 准确、及时预测预报,指导防治棉铃虫在我国一年大约发生3—7代。辽河流域棉区和新疆大部棉区一年3代,黄河  相似文献   

7.
通过30a的系统调查表明,望江县以四代棉铃虫为主害代,棉铃虫各代次发生程度的主控因子不同,棉铃虫对常用农药表现出明显的抗性,保铃棉32B对各代棉铃虫均表现出良好抗性。对棉铃虫暴发因子进行了探析,认为棉铃虫近几年处于活跃期,旱地种植结构调整、梅天雨日雨量少、棉花生育期提早是棉铃虫暴发的主要原因。并从农业防治、推广抗虫品种、改进化防技术等方面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8.
高压汞灯诱蛾技术是棉铃虫综合防治的有效措施湖北省植保总站(430070)王京安棉铃虫是我省棉花上的主要害虫,常暴发成灾,严重威胁我省棉花生产。多年来,我们积极探索和推广控制棉铃虫的有效手段,从1993年起,我省花大力推广高压汞灯诱杀棉铃虫成虫技术,同...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棉铃虫大暴发,我国棉花产业和经济遭受重大损失,郭予元院士带领团队研究人员,深入探究棉铃虫的发生规律和控制策略,揭示了棉铃虫迁飞扩散规律及其与寄主植物互作关系,明确了转基因抗虫棉花生物安全和靶标害虫抗性机制,解析了棉花-棉铃虫-侧沟茧蜂三级营养间的化学通讯机制,使得大灾之年棉区棉铃虫为害得到有效控制,并对促进我国农业昆虫学基础研究起到了重要的学科引领作用。其中,对棉花-棉铃虫-中红侧沟茧蜂三级营养间化学通讯机制的研究,开创了棉铃虫治理新思路和新途径。本文回顾了郭予元院士在该领域研究中做出的重要贡献,主要包括棉花-棉铃虫-侧沟茧蜂三级营养通讯间关键挥发性化合物的鉴定,棉铃虫及其寄生性天敌中红侧沟茧蜂嗅觉行为分子机制的研究,棉花虫害诱导关键挥发物生物合成机制的探索,及基于三级营养关系设计昆虫行为调控剂在棉铃虫综合治理中的应用。上述研究成果为阐明棉铃虫及夜蛾科昆虫、中红侧沟茧蜂等膜翅目天敌寻找寄主的化学通讯机制奠定了坚实基础,为设计害虫绿色防控策略提供了新方向。  相似文献   

10.
积极、稳妥示范试种抗虫棉棉铃虫是我国棉花蕾铃期的重大致灾害虫。近年来,棉铃虫在全国特别是北方棉区,连年异常暴发,猖厥为害,对我国棉花生产持续稳定发展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加速选育和推广抗虫棉花品系(种)是控制棉铃虫为主的重要害虫的最经济有效的措施和途径之...  相似文献   

11.
浅谈化学防治棉铃虫的技术研究应用现状和急待解决的问题陈永明傅达昌(江苏省盐城市植保站224002)张开朗(江苏省建湖县上冈测报站)近年来,棉铃虫在全国主要产棉地区相继暴发成灾,严重影响了棉花生产。各级科研和推广部门大力研究棉铃虫防治技术并予以应用,在...  相似文献   

12.
<正>棉花是易遭受病虫为害的作物,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初,棉铃虫在我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棉区严重暴发,致使棉花产量受到严重影响。据统计,1992年棉铃虫在全国棉田发生1 257万hm2次,当年累计防治2 355万hm2次,挽回皮棉86万t,实际  相似文献   

13.
一代棉铃虫成虫发生量的预测马光春,张平磊,赵光武,高山松(河南省新乡植保站453003)棉铃虫近两年在我市暴发成灾,造成棉花减产40%左右。准确预测棉铃虫发生量是经济防治的重要前提。经对获嘉县植保站1984—1993年用20瓦黑光灯诱集棉铃虫成虫量的...  相似文献   

14.
1992年棉铃虫在山东省大暴发,不仅棉花严重受害,而且玉米也遭至损失。据8月27日在南古镇调查,当地夏玉米被害株率达100%,每株玉米有棉铃虫幼虫1—16头,平均6.3头。主要为害果穗花丝,并能从顶部钻入苞叶内食害籽粒。据当地估计,夏玉米被害较重田  相似文献   

15.
无害化治理技术在控制棉铃虫上的应用与效果贾彦华褚玉宝王海岩(河北省故城县农业局植保站253800我县地处黑龙港流域,光热资源丰富,适宜棉花的生长。近年来,由于棉铃虫连年暴发,化学农药施用量过多。按全县常年植棉1.33万hm2,防治棉铃虫需15~20遍...  相似文献   

16.
1994年孝南区棉铃虫防治效益分析孝南区植保站舒月平,刘舜州,龚秋平1994年,我区棉花生产上的主要害虫──棉铃虫是继70年代初期暴发以后的又一个特大发生年。由于全区上下共同努力,及时防治,有效地控制住了棉铃虫的为害,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据统计,全...  相似文献   

17.
我县植棉面积九万三千亩,集中分布在六个公社(场)。历年棉花病虫为害比较严重。特别是七十年代以来,棉红铃虫、棉铃虫、红蜘蛛、棉蚜等连续暴发为害。造成了重大损失。1978年因棉铃虫暴发,花、铃遭到严重危害,亩产只有61.4斤。1979年红铃虫、叶跳虫猖鳜为害,损失产量达60余万斤。  相似文献   

18.
1993年湖北省棉铃虫是继70年代初期暴发后的又一个重发年。全省棉铃虫第二代就达到中等,局部中等偏重,第三、四代中等偏重,局部大发生,五代中等至中等偏重发生。全年累计发生面积71.94万hm~2次,经及时防治,有效地控制了棉铃虫的为害,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全年累计防治面积108.4万hm~2次,防治总效果83.3%,青铃被害率1%左右,挽回皮棉损失6.1万t,为全省棉花丰收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棉铃虫暴发成因我国棉花害虫、害螨有254种,常发性危害严重的主要害虫概括为“两棉两红”,即北方棉区的棉蚜、棉铃虫和南方棉区的红铃虫、红蜘蛛。由于近年农业结构和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农业生态系也有较大的变化,作为生态系成员的棉花害虫也随之而变化。在南、北棉区有些害虫危害加重,有些害虫危害减轻,此起彼伏。让人们惊异的是棉铃虫发生危害日趋严重,1992年在北方棉区竟暴发成灾,南方棉区也未能幸免,遭受不同程度的危害。北方棉区麦田第1代棉铃虫,过去少有受害记录,可是今年麦田每平方米幼虫平均密度达10头以上,严重的高达20头以上,为历年平均虫口  相似文献   

20.
河北省1993年棉铃虫发生与防治魏义章,王贺军,唐铁朝(河北省农业厅,050013)(河北省植保总站)河北省继1992年棉铃虫暴发后,1993年持续发生严重,发生程度接近或超过1992年。面对严重虫情,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对棉花生产和棉铃虫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