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
采用乙醇加热纯化提取的方法,从大黄鱼鱼卵中提取磷脂,研究乙醇含量、料液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浸提次数对磷脂提取率的影响,并用正交设计优化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含量为92%、料液比1∶8、浸提温度45℃、浸提时间20 min、浸提3次,在该条件下产品的提取率可达47.73%.采用薄层层析法结合分光光度法分析测定大黄鱼鱼卵磷脂含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肌醇、神经鞘磷脂、溶血磷脂酰胆碱5种组分,相对含量分别为69.38%、4.14%、8.52%、7.24%、10.72%. 相似文献
3.
昆虫发声行为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总结了昆虫声行为的几种发声机制,并简要介绍了各种发声器的发声机理以及国内外对昆虫声行为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声行为在求偶、攻击及某些社会行为的生物学意义。同时,声行为的鸣叫节律有明显的种性,可为分类提供依据,在近缘种、疑难种及种下分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害虫声防治已在一些鸣叫类害虫的防治上显示了其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养殖黄鲷繁殖特性及诱导产卵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初步研究了黄鲷(Dentex tumifrons)在人工养殖条件下的繁殖生物学特性,以及诱导产卵。根据养殖记录并辅以鳞片的年轮鉴定,可催产的初次性成熟最小雌性黄鲷为2龄,体长14 cm,体重110 g。按体长区分,20 cm以下的黄鲷雌雄比为1∶0.15;20 cm以上的黄鲷雌雄比为1∶0.45。每年有二个产卵期分别在3~5月和11月。黄鲷属卵巢发育不同步、分批产卵类型鱼类。黄鲷每个产卵季节的个体怀卵量为5 400-27 000粒,平均15 000粒左右。经催产后产出的黄鲷受精卵平均卵径886μm,平均油球径184μm。受精后围卵周隙约16μm。在水温20.0~22.0℃、盐度34的条件下,历时36 h 40 min完成胚胎发育,孵化出仔鱼。在养殖条件下,对3龄以上的黄鲷亲鱼进行人工繁殖比较适宜,诱导产卵的成功率较高。用15μg 5 mg/kg的LHRH-A2 DOM能有效地催产Ⅵ期性腺黄鲷产卵。水温等环境因子的改变能使黄鲷春季产卵比自然海区的黄鲷提前1~2个月。 相似文献
5.
用正交试验法,在CA6140车床上,用3种不同几何角度的高速钢车刀,用不同的切速、切深及进给量,对大叶杨Popnlus lasiocarpa Oliv。和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工件进行车削试验,用计算机按多元回归程序打印出切削力经验公式,同时测定切削状态和空转状态的噪音,并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6.
初步研究了黄鲷(Dentex tumifrons)在人工养殖条件下的繁殖生物学特性,以及诱导产卵。根据养殖记录并辅以鳞片的年轮鉴定,可催产的初次性成熟最小雌性黄鲷为2龄,体长14 cm,体重110 g。按体长区分,20 cm以下的黄鲷雌雄比为1∶0.15;20 cm以上的黄鲷雌雄比为1∶0.45。每年有二个产卵期分别在3~5月和11月。黄鲷属卵巢发育不同步、分批产卵类型鱼类。黄鲷每个产卵季节的个体怀卵量为5 400-27 000粒,平均15 000粒左右。经催产后产出的黄鲷受精卵平均卵径886μm,平均油球径184μm。受精后围卵周隙约16μm。在水温20.0~22.0℃、盐度34的条件下,历时36 h 40 min完成胚胎发育,孵化出仔鱼。在养殖条件下,对3龄以上的黄鲷亲鱼进行人工繁殖比较适宜,诱导产卵的成功率较高。用15μg 5 mg/kg的LHRH-A2 DOM能有效地催产Ⅵ期性腺黄鲷产卵。水温等环境因子的改变能使黄鲷春季产卵比自然海区的黄鲷提前1~2个月。 相似文献
7.
8.
通过对褐菖鲉发声系统的研究,尤其是发声肌形态、小清蛋白含量和肌纤维超微结构等特征,发现褐菖鲉发声肌和白色肌肉中小清蛋白分子量均为10~14 ku。在白色肌肉肌纤维显微结构中,三联体(一个T小管+两个肌质网终池)仅处于Z膜,而在发声肌纤维中,三联体不仅在Z膜处,也在A带与I带交联处。与白色肌相比,发声肌超微结构中的肌质网更宽,肌膜更发达。在发声肌细胞中,线粒体多且聚集;而白肌细胞中,线粒体相对少且分散。结果显示:在褐菖鲉发声肌的快速收缩中,小清蛋白可能没有起重要作用,而是发达的肌膜、三联体和肌质网结构确保了该特殊肌肉快速收缩和放松的发声功能与行为,同时,大量聚集的线粒体保证其发声肌的持续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9.
大黄鱼(PseudosciaenacroceaRichardson),属鲈形目、石首鱼科、黄鱼属,为暖温性集群洄游鱼类[1]。20世纪60年代,大黄鱼曾是我国四大渔业对象之一,但不合理的捕捞作业使大黄鱼资源受到严重的破坏。1985年,福建省大黄鱼人工繁育获得成功,随后大黄鱼人工网箱养殖在闽、浙、苏、鲁等地广泛开展[2,3]。成为我国海水鱼类养殖中规模最大的种类。但是,经过连续多代的人工繁殖和养殖,近亲交配和遗传变异导致的种质退化越来越明显,而有关大黄鱼种质资源的研究寥寥无几。迄今,仅极少量研究涉及大黄鱼的同工酶[4]、RAPD分析[5]及AFLP标记[6]。在…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2):105-106
国内的民族音乐大多都具有特殊的发声技巧,而对这些技巧进行研究,能够从生态特征的角度对其具体的技法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因此本文以研究民族声乐演唱的发声特点为核心,分声型、润腔、气息、共鸣腔体等多个发声技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希望文中内容可为民族声乐艺术界以及历史学界的各个学者或研究人员提供一些简单的理论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1.
2005年3月19日-2005年5月22日在浙江省平阳县南麂岛开发有限公司所属的南麂岛综合育苗场进行实地测量以及试验,通过用绿色、白色、红色、黄色、蓝色共5种颜色的光,并且以100lx、200lx、300lx、400lx、500lx共5档照度作为刺激源,同时还用7种颜色的网片(黑色、蓝色、绿色、橙色、白色、青绿色、红色)作为刺激源,把实验水池按照离光源的不同距离共分为4个区域,观测大黄鱼对各种刺激的反应。结果表明:大黄鱼对于不同颜色网片的反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大黄鱼穿过蓝色网片、绿色网片的比例分别为64.97%、52.68%,比其它颜色网片的比例高。在对各颜色光及不同光源照度的反应实验中,5种颜色对大黄鱼的分布无显著性(P〉0.05)影响,4个区域对大黄鱼的分布有极显著性(P〈0.01)影响。大黄鱼趋于照度较高区域(0.5~500lx)比趋于照度较低区域(0~0.5lx)有显著性差异(P〈0.05)。发现在照度较高的区域内,大黄鱼对光源照度为300lx的蓝光或200lx的绿光有一定的正趋向性。 相似文献
12.
大黄鱼消化系统胚后发育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显微技术对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消化系统胚后发育的形态和组织结构进行了研究。鱼苗孵化出膜至22日龄时每天取样1次,22至30日龄时每两天取样1次,30日龄以后每5天取样1次,直到60日龄。结果表明:在水温为25.6-29.4℃条件下,2日龄仔鱼肝脏出现,肛孔开裂;3日龄仔鱼胰脏、幽门盲囊出现,口形成;4日龄仔鱼胆囊出现,食道黏膜上皮中出现较多黏液细胞,胃肠分化,肠后端具肠瓣与直肠分界,胃肠蠕动,口和肛门与外界相通;5日龄仔鱼肝脏分化为两叶,胰脏分散分布在肠的周围;12-13日龄仔鱼胃分化为贲门部、幽门部和胃盲囊三部分,肠壁褶皱形成;36日龄稚鱼胃腺发育较好,幽门盲囊结构与成鱼相似,共16条。随着仔、稚、幼鱼的个体发育,消化道进一步扩张,肌肉层加厚,黏膜层皱褶加深,黏液腺增多。60日龄幼鱼,消化道和消化腺发育较完善,基本具备了成鱼消化系统的组织结构。文中还讨论了大黄鱼育苗过程中的3个"危险期"与消化系统发育变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2005年3月19日-2005年5月22日在浙江省平阳县南麂岛开发有限公司所属的南麂岛综合育苗场进行实地测量以及试验,通过用绿色、白色、红色、黄色、蓝色共5种颜色的光,并且以100lx、200lx、300lx、400lx、500lx共5档照度作为刺激源,同时还用7种颜色的网片(黑色、蓝色、绿色、橙色、白色、青绿色、红色)作为刺激源,把实验水池按照离光源的不同距离共分为4个区域,观测大黄鱼对各种刺激的反应。结果表明:大黄鱼对于不同颜色网片的反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大黄鱼穿过蓝色网片、绿色网片的比例分别为64.97%、52.68%,比其它颜色网片的比例高。在对各颜色光及不同光源照度的反应实验中,5种颜色对大黄鱼的分布无显著性(P〉0.05)影响,4个区域对大黄鱼的分布有极显著性(P〈0.01)影响。大黄鱼趋于照度较高区域(0.5~500lx)比趋于照度较低区域(0~0.5lx)有显著性差异(P〈0.05)。发现在照度较高的区域内,大黄鱼对光源照度为300lx的蓝光或200lx的绿光有一定的正趋向性。 相似文献
14.
15.
为分析肠道菌群结构变化对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生长速度的影响,采用高通量测序的方法,对生长条件相同、生长速度不同的两组大黄鱼肠道菌群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生长缓慢组鱼肠道内菌群OTUs和菌群多样性指数Chao1显著高于生长正常组(P0.05),但两组间Shannon指数差异不显著(P0.05);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梭杆菌门Fus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为大黄鱼肠道内的优势菌群,其中变形菌门在两组鱼肠道内的相对丰度超过50%;两组大黄鱼肠道菌群结构变化主要集中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科水平上的细菌相对丰度比较结果显示,变形菌门内的鞘脂单胞菌科Sphingomonadaceae、柄杆菌科Caulobacteraceae、丛毛单胞菌科Comamonadaceae、假单胞菌科Pseudomonadaceae和莫拉氏菌科Moraxellaceae在两组鱼肠道内的相对丰度差异显著(P0.05),其中莫拉氏菌科在生长缓慢组鱼肠道内的含量显著高于生长正常组(P0.05)。研究表明,不同生长速度的大黄鱼肠道菌群结构存在差异,生长缓慢组鱼肠道内菌群种类多于生长正常组;变形菌门内菌群变化与大黄鱼生长密切相关,莫拉氏菌科在鱼肠道内含量的变化可能是引起大黄鱼生长变慢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为了分析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在人工养殖过程中,常常出现同一批次鱼苗在相同养殖条件下个体差异明显、部分鱼生长速度缓慢的原因,试验选取福州市连江县某鱼场同一网箱内同一批次投放的鱼苗,根据个体大小分组,体质量为60~100 g的为生长正常组,体质量为10~40 g的为生长缓慢组,在相同养殖条件下饲喂300 d,试验结束时,采用消化酶活性检测、荧光定量PCR和石蜡组织切片3种方法,分别测定大黄鱼肠道的消化酶活性和菌群数量,观察肠道的组织形态学变化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组鱼的各种消化酶活性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生长缓慢组鱼肠道内,酵母菌和弧菌等兼性厌氧菌数量高于生长正常组,且两组之间酵母菌数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生长正常组鱼肠道绒毛密集、修长且完整,而生长缓慢组鱼肠道绒毛稀疏,有大量损伤,前肠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显著高于生长正常组(P0.05)。研究表明,大黄鱼鱼群生长速度与肠道菌群及肠绒毛状态有关,而与肠道消化酶活性无关。 相似文献
17.
东海区大黄鱼渔业资源及资源衰退原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近几年东海区渔业资源调查并结合相关历史资料,对东海区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的渔业状况、种群结构、生殖特性及种群洄游分布规律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自20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东海区大黄鱼渔业投入的捕捞力量和强度过大,已远远超过了大黄鱼资源的承受能力,大黄鱼资源量快速衰减,过度捕捞使东海区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已形不成大黄鱼渔汛,渔业部门虽然制订了许多资源保护措施,但至今大黄鱼仍属东海区资源严重衰退的鱼种;大黄鱼群体组成呈现低龄化、小型化趋势,群体优势年龄组和优势体长组分别由20世纪70年代的4~7龄(220~350 mm),减小到90年代以后的1龄(140~160 mm),且初次生殖年龄提前。 相似文献
18.
黄唇鱼、大黄鱼、丁氏■和棘头梅童鱼的形态差异和判别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运用3种多元分析方法,对黄唇鱼Bahaba flavolabiata、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丁氏鱼或Wak tingi和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 4种鱼的21个形态性状的种间形态差异进行了定量比较研究。结果表明:4种鱼的所有性状差异显著(P〈0.01),头部性状以及臀鳍条数、脊椎骨数、幽门盲囊数是区别4种鱼的主要性状,黄唇鱼与丁氏馘、大黄鱼、棘头梅童鱼的差异逐渐增大;大黄鱼与黄唇鱼、丁氏馘的差异相当,而大黄鱼和棘头梅童鱼形态差异较小。以逐步判别分析方法建立了4种石首鱼的判别函数,判别准确率分别为98.31%~100%(P1)和98.36%~100%(P2),综合判别率为99.46%。 相似文献
19.
哈维氏弧菌灭活疫苗在养殖大黄鱼中的应用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分离自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的病原菌GYC1108-1,在体积分数为0.5%的福尔马林溶液中灭活24 h,制成灭活全菌苗(细菌含量为6×109cfu/mL);用该灭活菌苗分别免疫小白鼠和大黄鱼,并检测小白鼠和大黄鱼血清中抗体效价及疫苗对鱼体的免疫保护力。结果表明:小白鼠经注射疫苗后28 d,血清中抗体效价最高达1∶4 000,大黄鱼经注射和浸泡免疫后,血清中最高抗体效价分别为1∶1 280和1∶320,免疫保护率分别为75%和65%;抗GYC1108-1的抗体与不同种属细菌间存在着交叉反应,其分类地位越近,交叉反应也越大;用研制的疫苗开展大黄鱼生产性免疫预防试验,受免疫组鱼存活率有较大提高,分别为85%和86%,而未免疫组鱼存活率仅有70%,表明疫苗可有效防治养殖大黄鱼细菌性病害。 相似文献
20.
配合饲料饲喂大黄鱼鱼种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 0 0年 6月 7日 -7月 1 2日在霞浦县东安海区网箱进行全价配合饲料喂养大黄鱼鱼种试验 .试验分为 A、B、C3个网箱 ,A箱饲喂全价鱼种配合饲料 ,B箱饲喂 5 0 %全价鱼种配合饲料搭配 5 0 %冰鲜鱼是鱼 ,C箱饲喂冰鲜鱼是鱼 .试验结果表明 ,在相同的管理和养殖条件下 ,A、B、C3组饵料系数分别为 1 .41、1 .46和 1 .65 ,增重率分别为 5 5 .5 0 %、5 3 .69%和 43 .67% ,说明 A、B网箱大黄鱼鱼种的生长速度快于 C网箱 ,且养殖成本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