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山西农业科学》2015,(12):1655-1658
以大豆分离蛋白为主要原料,按不同比例加入多糖壳聚糖,在选定的条件下,与甘油、亚硫酸钠、无水氯化钙等按照不同比例混合,通过研究不同成分的混合比例和不同试验条件对大豆分离蛋白膜主要性质的影响,制备出具有一定机械强度、弹性、阻气性、阻水性的复合蛋白薄膜。结果表明,采用玻璃板槽制膜,在温度60℃下干燥2 h,最佳成膜配方为:大豆分离蛋白质量浓度20 mg/m L、壳聚糖10 mg/m L、增塑剂15μL/m L、还原剂1.0 mg/m L。  相似文献   

2.
大豆分离蛋白/壳聚糖可食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大豆分离蛋白和壳聚糖为成膜基材,制备出可食膜,研究成膜材料配比(SPI∶CS)、甘油添加量、pH和干燥温度对膜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SPI∶CS的减小,膜的抗拉强度逐渐增大,断裂伸长率先增大后减小,WVP先减小后增大,大豆分离蛋白和壳聚糖最佳配比为3∶3;随着甘油添加量的增大,膜的抗拉强度逐渐减小,断裂伸长率逐渐增大,WVP先减小后增大,甘油最佳添加量为2.0%;随着pH的增大,膜的抗拉强度先增大后减小,断裂伸长率逐渐增大,WVP变化不显著,膜液最佳pH为3;随着干燥温度的升高,膜的抗拉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逐渐减小,WVP逐渐增大,最佳干燥温度为60℃。  相似文献   

3.
大豆分离蛋白膜阻隔性能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单因素分析和正交设计试验对大豆分离蛋白(SPI)在塑料板上的成膜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豆分离蛋白膜阻隔性能影响因素显著程度为:甘油添加量和成膜液pH值为显著因素,其次是大豆分离蛋白含量和干燥温度,最佳工艺条件为:大豆分离蛋白含量4 g/100 mL,甘油添加量(大豆分离蛋白∶甘油=5∶2.5),成膜液pH值为9,70 ℃恒温干燥6 h,可制得阻隔性能较好的可食性薄膜.  相似文献   

4.
可食性蛋白膜的形成与特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可食性蛋白膜对氧气、二氧化碳具有较高的屏障作用并具有较强的机械特性,由于蛋白质的亲水性,其对水蒸气的屏障作用较弱。文章就可食性蛋白膜的形成过程、影响膜特性的因素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以牦牛乳酪蛋白作为成膜基质,氢氧化钠调节pH,添加脂肪类物质(如硬脂酸、软脂酸及其混合物)作为阻隔剂,单硬脂酸小分子多元醇酯作为乳化剂,研究各种成分的添加比例、甘油添加量、烘干温度、质量浓度比及成膜工艺参数对成膜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膜组分和成膜工艺的最优组合。结果表明:当酪蛋白含量为2.5%,小分子多元醇酯含量为1%,pH7.0,烘干温度和湿度分别为30℃、40%时,改性膜形成一种新的结晶体,此时形成的膜最优。  相似文献   

6.
可食性小麦蛋白膜的透湿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由小麦面筋蛋白制得的可食性保鲜膜为研究对象,对影响其贮藏保鲜性较大的透湿性的5种因素的影响效果及其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控制小麦面筋蛋白膜的pH值为5~11,乙醇体积分数为10%,热处理温度为60℃,热处理时间为4h,同时添加1.5%的增塑剂和2.0%的硬脂酸,膜的透湿性较低,效果较好,说明可食性小麦面筋蛋白膜是有良好阻湿性能的保鲜膜。  相似文献   

7.
含脂大豆分离蛋白复合膜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改善大豆分离蛋白膜的性能,特别是增强其阻湿性,以乙醇和水为溶剂,制备了不同浓度的硬脂酸、月桂酸、硬脂酸-月桂酸混合酸(质量比是11)和液体石蜡与大豆分离蛋白的复合膜,测定了膜的WVP(水蒸气透过系数)和TS(抗拉强度).结果表明,乙醇、水的质量比是1090时,膜的综合性能最好.几种脂肪酸都有效地降低了膜的WVP,在相同的浓度下,WVP随碳链长度的增加而减少.随脂肪酸质量浓度(≤15g/L)增加,TS下降,WVP也逐渐降低.硬脂肪酸质量浓度15 g/L时阻湿效果最明显,比单独的大豆分离蛋白膜WVP(19.95g.mm.m-2.d-1.kPa-1)降低了15.0%.液体石蜡质量浓度在0~4g/L下,用量越大,膜的WVP越低,用量为4g/L时,WVP为16.63 g.mm.m-2.d-1.kPa-1,比单独的大豆分离蛋白膜WVP降低了16.6%.质量浓度在0~4g/L下,用量越大,膜的WVP越低,用量为4g/L时,WVP为16.63 g.mm.m-2.d-1.kPa-1  相似文献   

8.
阳晖  雍凯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58-260
[目的]研究乳清蛋白可食性膜对圣女果贮藏品质的影响。[方法]以乳清废液为主要材料制备乳清蛋白膜,并将其用于圣女果的保鲜。[结果]制膜的最佳配方为固液比1∶8,甘油添加量0.2%,干燥温度80℃。经乳清蛋白涂膜处理后的圣女果,在20℃下的贮藏品质明显提高。[结论]乳清蛋白可食性膜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圣女果腐烂、失重、变软,具有一定的保鲜作用;而添加了山梨酸钾的乳清蛋白膜对圣女果的保鲜效果明显优于未添加山梨酸钾的乳清蛋白膜。  相似文献   

9.
大豆生物解离纤维素是生物解离技术提取大豆油脂过程中产生的不溶性纤维素,合理利用该纤维素有利于生物解离技术推广。试验以大豆生物解离纤维素为基材,添加丙三醇后利用延流法制备可食性膜,测定不同丙三醇添加量下可食性膜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水蒸气透过率、玻璃化转变温度、颜色及亮度、水溶性。结果表明,丙三醇对可食性膜多种特性产生影响。丙三醇添加量增加,可食性膜断裂伸长率、水蒸气通过率、亮度及水溶性升高,拉伸强度及玻璃化转变温度降低。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可食性膜表面微观结构发现,添加丙三醇可提高可食性膜表面致密性与均一性;红外吸收光谱测定结果表明,丙三醇与大豆生物解离纤维素间产生氢键作用,在成膜过程中破坏纤维素分子间酯键,削弱纤维素分子间作用力。研究为大豆生物解离纤维素可食性膜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陈大米为原材料,添加甘油作为增塑剂,制备了大米可食性膜,并对大米可食性膜的成膜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通过试验分别探讨了大米粉用量,甘油添加量和氢氧化钠溶液含量对大米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大米7 g·100 m L-1,甘油3.5 m L·100 m L-1,0.25 mol·L-1氢氧化钠溶液7 m L·100 m L-1,干燥温度70℃,在光滑聚酯薄板上,采用流延法制得的可食性膜具有较强的抗拉伸强度与光泽度。  相似文献   

11.
以玉米淀粉(ST)及聚乙烯醇(PVA)为原料,制备全生物降解地膜。研究了ST-PVA交联反应的最适条件及增塑剂的最佳用量,并初步探讨了纳米SiO2对膜拉伸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交联剂甲醛与多聚磷酸钠(二者用量比1∶2)的最适用量为3%;交联反应的最适时间20min、温度为90℃、搅拌速度为120r·min-1;加入3.3%的MgCl2有利于交联反应;复合增塑剂甘油与乙二醇(二者比例为1∶3)的最佳用量为3.2%;添加0.03%的纳米SiO2对膜的拉伸强度有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A water-soluble peridinin-chlorophyll-protein complex from the dinoflagellate Gonyaulax polyedra was found to have a molecular weight of about 38,000. The complex could be disrupted by digestion with proteolytic enzymes. No electron transfer was observed when the complex was irradiated.  相似文献   

13.
以天然蒲桃花蕊为原料,采用ZnCl_2活化与高温碳化相结合的方法制备出高比表面积、表面褶皱的多孔碳纤维催化剂.电化学测试表明:经ZnCl_2活化,并在900℃碳化制备的生物碳催化剂,具有良好的氧化还原性能.在碱性电解液环境中(0.1 mol·L~(-1) KOH),半波电位为-0.13 V(vs. Ag·AgCl~(-1)),接近商业Pt/C[-0.12 V (vs. Ag·AgCl~(-1))]的半波电位;同时该催化剂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与抗甲醇毒性.将此催化剂用作微生物燃料电池阴极催化剂时,最大功率密度为915.2 mW·m~(-2),略高于Pt/C(823.2 mW·m~(-2)).表明以天然蒲桃花蕊为原料制备的褶皱生物碳是一种理想的氧还原催化剂,为开发利用天然生物质作为高效氧还原催化剂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从越南斗鸡暴发的病例中分离出1株新城疫病毒(NDV),命名为贵州分离株(DQ)。采用RT—PCR方法扩增分离株(DQ)的整个F基因片段,并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中。序列分析结果表明,DQ株F基因分子长为1662bp,编码553个氨基酸。该毒株与国内2株分离株(CH2000、TW2000)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其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5.7%-96.6%和96.6%-96.8%;但与LaSota、B1及1748E9等常见毒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仅为84.0%-86.5%和87.2%-89.9%。DQ分离株在F蛋白裂解住点的氨基酸顺序为^112R—R—Q—K—R—F^117,与NDV强毒株特征相符,且具有101处的K(赖氨酸)和121处V(缬氨酸)2个特征性氨基酸,与NDV基因Ⅶ型的特性完全相符。利用MegAlign软件绘制NDV的系统发育进化树表明该分离株为基因Ⅶd亚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优化壳聚糖基褐藻多酚可食膜的制备工艺,为可食性包装膜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壳聚糖和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为成膜基础材料,采用流延法制备可食膜,以抗拉强度、断裂伸长率和水蒸气透过率为考察指标,通过多指标综合评分结合正交试验的方法确定壳聚糖基褐藻多酚可食膜的最佳制备工艺,并对可食膜进行性能表征.[结果]各因素对壳聚糖基褐藻多酚可食膜物理性能的影响排序为壳聚糖浓度>甘油浓度>CMC浓度>褐藻多酚浓度,其中壳聚糖浓度和甘油浓度对可食膜的物理性能影响显著(P<0.05).优化后的可食膜制备工艺条件为:壳聚糖浓度1.5%、甘油浓度1.0%、褐藻多酚浓度0.4%、CMC浓度2.0%,在此条件下制得的可食膜物理性能较好,其平均拉伸强度为24.78 MPa,断裂伸长率为36.94%,水蒸气透过率为0.445 g·mm/(m2·h·kPa),综合评分69.06分.复合膜各组分间相容性较好,膜表面平整致密.[结论]优化工艺制得的壳聚糖基褐藻多酚可食膜具有良好的成膜性能和微观结构,为研发新型可食性包装膜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探讨了海藻酸钠膜作为方便面油包可食用膜的可能性,并运用正交实验法研究了海藻酸钠膜的物理和机械性能,同时分析了海藻酸钠膜耐水性、抗拉强度及伸长率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为提升中国鳀鱼产业附加值,基于鳀鱼粗蛋白浓缩产物(鱼粉),进一步探索功能性鱼蛋白的解决方案。以鳀Engraulis ringens鱼粉为原料,采用复合酶法对其进行功能修饰,所采用的酶包括碱性蛋白酶和风味蛋白酶,对酶解产物进行离心并用硅藻土过滤,分离脱出油脂等杂质,再通过喷雾干燥后,得到浓缩的水解鱼蛋白(HFPI),对所得到的水解鱼蛋白(HFPI)进行一般理化指标和功能性分析,考察其对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保加利亚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bulgaricu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酿酒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等4种重要微生物的促生长作用。结果表明:经复合酶解、过滤、分离和喷雾干燥后,鳀水解鱼蛋白(HFPI)的得率可达到59.53%;其一般组成为粗蛋白质81.02%、脂肪0.52%、灰分11.52%;此水解鱼蛋白(HFPI)对上述4种菌表现出很好的促生长作用。研究表明,鳀鱼蛋白可用作开发具有微生物培养功能性的生物鱼蛋白制剂。  相似文献   

18.
从杭州郊区分离出一个TuMV强毒株系,利用分子克隆和Sanger双脱氢测序方法分析了其外壳蛋白基因的DNA序列.该序列与已报道的其他4种TuMV分离物都具有较高的同源性,最高达97.6%,最低达89.5%,其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更高,最高达97.9%,最低达94.5%。本文分析了该序列中AT和GC含量,计算了4种核苷酸在有意义链中和在密码子不同位置上的出现频率,同时还分析了该病毒外壳蛋白氨基酸遗传密码的使用频率。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