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寻找果树病害防治的植物源抑菌物质,以乙醇为溶剂,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获得17种植物的提取物,并用提取物对荔枝霜疫霉菌(Peronophythora litchii Chen ex Ko et al.)进行抑菌试验,结果显示,丁香(Syringa aramaticum)、黄连(Coptischinensis Franch)、细辛(Asarum sieboldii)提取物5 mg/mL浓度处理药后7 d抑菌率均为100%,1 mg/mL浓度处理抑菌率则分别为60.68%、51.88%、15.64%,黄柏(Cortex Phellodendri)、苦参(Sophora flavescens)、花椒(Pricklyash Peel)提取物5 mg/mL浓度处理药后7 d抑菌率均达60%以上;5 mg/mL浓度处理花椒、黄连、黄柏、细辛提取物对荔枝霜疫霉菌孢子囊萌发抑制率都在60%以上,而花椒的抑制率最高,达73.08%。不同植物提取物抑菌效果受温度和pH的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2.
以荔枝霜疫霉菌(Peronophythora litchii)和荔枝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两种荔枝上最为重要的病原真菌为供试菌,采用含毒介质的生长速率培养法,对采自广东省的31种植物的甲醇提取物对病原菌菌丝线性生长的抑菌活性进行离体测定。结果表明:在0.01 g/mL浓度下,对荔枝霜疫霉菌抑菌率大于60%的植物有9种,其中黄石斛(Dendrobium tosaense)、毛唇芋兰(Nervilia fordii)、葛(Pueraria phaseoloides)和土牛七(Thunbergia grandiflora)4种植物甲醇提取物的抑菌率达到100%;对荔枝炭疽病菌抑菌率大于60%的植物有2种,其中一点红(Emilia sonchifolia)的抑菌率达到100%,地丁草(Corydalis bungeana)的抑菌率为71.35%;同时对两种病原菌的抑菌率都大于50%的是地丁草(C.bungeana)。 相似文献
3.
开口箭提取物对荔枝霜疫霉菌的抑制作用及其对荔枝果实的贮藏效果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寻找植物源抗菌物质用于果蔬采后病害的控制。【方法】对开口箭(Tupistra chinensis)根茎甲醇提取物进行了液-液分部萃取,利用生长速率法和果实接种病原菌的方法测定了提取物(萃)对荔枝霜疫霉菌(Peronophythora litchii)的离体与活体抗菌活性,并用提(萃)取物处理荔枝进行了贮藏试验。【结果】开口箭甲醇提取物及其乙酸乙酯分部萃取物和正丁醇分部萃取物抑制荔枝霜疫霉菌菌丝生长的EC50分别为1598.10、662.86和1147.31 ?g·ml-1,用甲醇提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和正丁醇萃取物溶液处理,荔枝果实接种感病率明显降低, 并且上述提(萃)取物具有防治荔枝贮藏病害发生和延缓主要品质性状劣变的作用。【结论】开口箭甲醇提取物及其乙酸乙酯分部萃取物和正丁醇分部萃取物对荔枝霜疫霉菌具有明显的离体和活体抗菌活性,对荔枝果实具有较好的贮藏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获得有效抑制大豆疫霉菌的植物源杀菌剂研制使用。[方法]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5种植物的水提液和乙醇提液在浓度为0.01、0.05和0.10 g/ml时对大豆疫霉菌的抑制作用。[结果]5种供试植物的不同浓度乙醇提取物对大豆疫霉菌的抑制效果均优于水提取物;苍耳对大豆疫霉菌的抑菌效果最好,其次为大麻和苏子,蒲公英和艾草抑菌作用效果甚微。[结论]供试植物苍耳和大麻在离体条件下对大豆疫霉菌有明显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5.
6.
7.
[目的]研究5种植物乙醇提取物及其复配物对荔枝霜疫霉菌的抑菌活性,为开发荔枝水果保鲜剂和植物源复配杀菌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提取丁香、黄柏、细辛、苦参和花椒等5种植物的乙醇提取物,利用生长速率法和孢子囊萌发法探讨5种植物乙醇提取物及其复配物对荔枝霜疫霉菌的抑制作用.[结果]丁香、黄柏和细辛在提取物浓度5.000 mg/mL下对荔枝霜疫霉菌的抑菌率均为100.00%,苦参和花椒的抑菌率分别为83.00%和74.00%.丁香、细辛、黄柏、苦参和花椒的乙醇提取物对荔枝霜疫霉菌的抑菌中浓度(EC50)分别为0.30、0.51、0.58、1.21和1.48 mg/mL.在1:1 (V/V)的配比下,苦参与花椒乙醇提取物的复配物抑制荔枝霜疫霉菌菌丝生长的增效比率(SR)最高,为4.59,表现为增效作用;丁香+黄柏、丁香+细辛和黄柏+细辛复配物的SR则在0.5~1.5,表现为相加作用.[结论]丁香、黄柏、细辛、苦参和花椒等5种植物的乙醇提取物对荔枝霜疫霉菌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其复配物对抑制荔枝霜疫霉菌菌丝生长具有增效或相加作用.在抑菌复配剂配伍时,可从降低成本和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角度考虑选择适当的植物种类. 相似文献
8.
采用浸泡提取法和超声波提取法制备8种植物的粗提物,以菌丝生长法和孢子囊萌发法测定抑荔枝霜疫霉(Peronophythora litchi)的活性,并对黄柏(Cortex phellodendri)粗提物的抑菌活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显示,植物粗提物对荔枝霜疫霉菌丝生长和孢子囊萌发抑制作用中,超声波提取法优于浸泡提取法,两种方法制备的黄柏粗提物抑菌作用均较强,质量浓度为5 mg/m L时,黄柏超声波提取法和浸泡提取法获得的粗提物对菌丝生长抑制率都为100%、孢子囊萌发抑制率为61.77%和41.76%,黄柏超声波提取法和浸泡提取法粗提物抑菌丝生长的有效中浓度(EC50)分别为585.62、685.65μg/m L。表明不同提取方法获得的粗提物抑菌活性不同,超声波提取法有利于抑荔枝霜疫霉活性物质的提取,黄柏粗提物抑荔枝霜疫霉菌活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64种植物提取物的离体抗真菌活性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测定了64种植物的甲醇提取物对荔枝霜疫霉菌(Peronophythora litchii Chen ex Ko et al.)和香蕉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musae(Berk.et Curt.)Arx)的离体抗菌活性.试验结果显示,在提取物质量浓度为0.01 g/mL时,对荔枝霜疫霉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高于50%的植物共有30种,对霜疫霉菌孢子囊萌发的抑制率高于50%的植物共有26种;对香蕉炭疽病菌菌丝生长的抑抑制率高于50%的植物共有18种,对香蕉炭疽病孢子萌发的抑制率高于50%的植物共有6种;对两种病原菌的菌丝生长与孢子萌发抑制率均大于50%的植物有开口箭(Tupistra chinensis Bak.)和苍耳(Xanthinum sibiricum Patrin). 相似文献
10.
23种植物提取物对荔枝霜疫霉病菌的抑菌活性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盾叶薯蓣等23种植物提取物对荔枝霜疫霉病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甲醇对荔枝霜疫霉病菌生长的影响明显小于乙醇、丙酮、石油醚、乙酸乙酯、正己烷、苯、甲苯、正丁醇。盾叶薯蓣(根)、水菖蒲甲醇提取物(干粉)10 mg/mL浓度处理后7 d抑菌率分别为94.14%和98.50%;野核桃、百部、苦参、朱砂藤、八角莲、筒鞘蛇菰甲醇提取物相同浓度时抑菌率达80%以上。75%乙醇对盾叶薯蓣的提取率20.80%。盾叶薯蓣75%乙醇提取物1.0 mg/mL和5.0 mg/mL处理对荔枝霜疫霉病菌丝生长的抑菌率分别为86.64%和96.15%,对荔枝霜疫霉病菌孢子囊芽管萌发的抑制中浓度(质量浓度)为497.30 mg/L。 相似文献
11.
12.
丁香酚、小檗碱及苦参碱对荔枝霜疫霉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防治荔枝霜疫霉(Peronophythora litchi Chen)的植物源抑菌活性物质,以丁香酚、小檗碱及苦参碱3种植物源抑菌活性物质为材料,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3种材料抑制荔枝霜疫霉效果;霜疫霉孢子囊接种荔枝果实后测定3种物质在荔枝贮藏中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丁香酚、小檗碱、苦参碱3种植物提取物对荔枝霜疫霉均具有抑菌活性,其中丁香酚的毒力方程为y=1.5909x+9.6688,抑菌中浓度(EC50)为1.16μg/m L;小檗碱的毒力方程为y=1.2129x+6.6709,EC50为42.03μg/m L;苦参碱的毒力方程为y=1.6217x+6.5849,EC50为105.01μg/m L;丁香酚处理接种霜疫霉的果实褐变指数为96.9%,病情指数为100.0%,小檗碱和苦参碱处理褐变指数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但病情指数分别为68.4%和75.3%,与对照差异显著。3种物质中丁香酚的EC50最小,离体抑菌效果最强,其次为小檗碱和苦参碱;果实抑菌效果中最佳为小檗碱,其次为苦参碱和丁香酚。 相似文献
13.
大蒜乙醇抽提物对烟蚜的拒食与毒杀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试验,测定了大蒜乙醇抽提物对烟蚜的拒食与毒杀作用,并采用种群干扰作用控制指数(IIPC)评价其对田间烟蚜的种群干扰作用.结果表明:大蒜乙醇抽提物对烟蚜具有显著的拒食与毒杀活性,其中,以90和70 g.L-1大蒜乙醇抽提物对烟蚜的拒食效果和持效性较好,拒食率分别为77.81%-85.55%和58.37%-70.70%;田间试验表明,大蒜乙醇抽提物对烟蚜种群有明显的干扰作用,70和90 g.L-1大蒜乙醇抽提物对烟蚜的拒食率分别为50.16%和65.47%,其对烟蚜的IIPC分别为0.498和0.345. 相似文献
14.
大蒜对铜绿微囊藻的化感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人工培养箱培养的方法,利用分光光度计、酶标仪及相关试剂盒等分别测定铜绿微囊藻在不同浓度(0,0.2,0.4,0.8,1.6,3.2,6.4 g/L)大蒜作用下的生理生化指标变化情况,以期探讨大蒜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机理。结果表明:大蒜对铜绿微囊藻表现为低促高抑的作用效果,与对照相比,0.2 g/L的大蒜浓度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反而略有促进作用;6.4 g/L浓度的大蒜则可有效地抑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而且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其抑制效果愈加明显,在第96小时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抑制率可达53.42%;另外,高浓度大蒜能有效抑制铜绿微囊藻的叶绿素a含量并能影响铜绿微囊藻藻胆蛋白各组分的构成及可溶性蛋白的含量。由此可以得出,一定浓度的大蒜对铜绿微囊藻具有化感抑制作用,且高浓度下的大蒜能通过影响铜绿微囊藻叶绿素a的含量来影响其光合作用,最终导致藻类繁殖受阻。可见,藻类叶绿素a(即PSⅡ)是大蒜抑制铜绿微囊藻生长繁殖的一个作用位点。 相似文献
15.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