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开展不同肥料处理对剑麻抗病苗复发紫色卷叶病后恢复试验研究,为剑麻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试验设3种不同肥料处理方式,观测不同处理剑麻叶片养分、土壤理化性质,紫色卷叶病发病情况,以及对产量影响,结果表明:剑麻抗病苗复发紫色卷叶病病麻进行平衡施肥和加强管理后,剑麻叶片养分、土壤理化性质都有所变化,剑麻均能恢复生长,叶长、叶宽、单叶重均低于实施前。增施有机肥、土壤改良剂能促进剑麻抗病苗发病后恢复生长,提高剑麻产量。  相似文献   

2.
莲藕褐斑病莲藕常见的一种叶部病害,在叶片上产生淡褐色病斑,使病叶局部干枯.防治方法:合理密植,确保藕田通风透光;适当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性:及时清除病株残体,防止病害传播蔓延:发病初期,及时用25%多菌灵600倍液或75%百菌清1000倍液喷雾.  相似文献   

3.
为改善液环泵轴向叶顶间隙泄漏流场结构,提升液环泵水力性能,提出液环泵叶片轴向叶顶凹槽结构设计,以2BEA-203型液环泵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液环泵叶轮轴向间隙泄漏流动及其与主流的相互干扰作用,对比分析凹槽叶顶与平顶间隙泄漏流动及其性能.分析结果表明,液环泵内流动呈现复杂的三维结构,凹槽型叶顶间隙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提升液环泵的效率及真空度,在大流量点0.07 kg/s时的吸入真空度相对平顶型叶片提升5.26%,其他各流量点真空度及效率也略有提升;凹槽型间隙除在凹槽内产生凹槽涡及凹槽角涡外,在叶片压力面叶顶处角涡及叶片吸力面后方的泄漏涡结构与叶片平顶型间隙基本相似.轴向叶顶压力面附近角涡及吸力面后方的泄漏涡强度由轮缘到轮毂逐渐增强,凹槽型轴向叶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弱角涡及泄漏涡量的分布;在气相分布区域,叶顶间隙泄漏涡强度明显高于液相分布区域.由于凹槽的缓冲作用,使得间隙内及叶片吸力面后方的泄漏流速、湍流强度及总压损失均有一定程度的减小,达到提升泵的吸入真空度和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正>1品种选择大棚西红柿种植品种有:印帝安、格利、红将2008、红帅、合作903、红圣等。2土壤消毒在2~3月底,把大棚密闭,高温闷棚7~8d。3种子处理浸种前,选择晴天晒种2~3d,以利于提高西红柿的发芽率。后用50%的多菌灵500倍液浸种0.5h,清水冲洗干净,再在温水中浸泡5h,放入10%磷酸三钠溶液中浸0.5h,捞出后用清水冲净,最后,催芽播种。4播种西红柿育苗播种量为每667m2,需7~8g左右西红柿种子。5整地定植  相似文献   

5.
针对某型深海采矿提升斜流泵,采用k-ε湍流模型和Particle Transport Solid粒子输运模型进行了固液两相流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了不同颗粒浓度(2%~12%)和不同颗粒粒径下(1~30 mm)的颗粒运动规律和叶片磨损情况.结果表明,随着颗粒浓度的增大,叶轮进口区域的颗粒聚集程度上升,导叶流道内的颗粒聚集程度加剧;叶轮叶片的磨损面积和导叶叶片的磨损面积逐渐增大.其中,叶轮叶片的主要磨损位置在叶片前缘,导叶叶片的主要磨损位置在叶片转向处和叶片尾缘.叶片的磨损位置都呈现从叶顶向叶根逐渐发展的趋势;导叶叶片的磨损面积比大于叶轮叶片的磨损面积比;随着颗粒粒径的增大,叶轮出口区域的聚集程度减弱,导叶流道内的颗粒聚集减轻;其磨损规律与不同浓度下的工况相一致,叶轮叶片的叶片压力面为主要磨损区域,而且导叶叶片在尾缘的磨损减小.研究结果可为深海采矿斜流泵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正>花前花后有雨水或田间潮湿的葡萄园,花序分离期可以施用40%嘧霉胺1000倍液+78%科博800倍液,开花前,再用70%甲基硫菌灵800倍液+80%喷克800倍液。如果是巨峰系品种,穗轴褐枯病较重,可换成花序分离期50%多菌灵·乙霉威600倍液+78%科博800倍液,开花前70%甲基  相似文献   

7.
实用技术     
花前花后有雨水或田间潮湿的葡萄园,花序分离期可以施用40%嘧霉胺1000倍液+78%科博800倍液,开花前,再用70%甲基硫菌灵800倍液+80%喷克800倍液。如果是巨峰系品种,穗轴褐枯病较重,可换成花序分离期50%多菌灵·乙霉威600倍液+78%科博800倍液,开花前70%甲基硫菌灵800倍液+80%喷克800倍液。如果这两次药没用好,花期出现烂花序情况,尽可能选择晴天的午后用药,以97%抑霉唑4000倍液+40%嘧霉胺1200倍液或40%嘧霉胺12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800倍液喷花序,80%落花后再加强友霉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8.
在玉米螟多发期 ,幼虫主要寄食在玉米心叶内 ,此时用颗粒剂药防治效果相当好。使用颗粒剂药时 ,必须将其撒在玉米心叶丛 (喇叭口 )内 ,使之深入到心叶丛的叶片缝隙中 ,并长期滞留在缝隙中 ,这样颗粒剂可以长期地将以后侵入的幼虫杀死。现在常用的颗粒剂主要有 :1 0 5 %的 16 0 5煤渣颗粒剂 (自配 ) ,适用于玉米心叶末期花叶株率高、虫孔既多又大 ,叶片呈现明显被害状的田块。2 1%的辛硫磷颗粒剂。3 3%广灭丹颗粒剂 ,使用时加 5倍细土或干河沙混匀后施用 ,防治效率在 90 %以上。4 0 1%和 0 15 %的功夫 (三氟氢氰菊脂 )颗粒剂 ,使用时拌 …  相似文献   

9.
沼液与化肥配施对西红柿生长和土壤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采用沼液与化肥不同比例配施来探讨沼液对西红柿生长和土壤组分的影响,以期为沼液肥料化应用提供理论参考。实验以施入等量的N养分为依据,共设7个处理,分别为CK(空白)、CF(常规施肥)、HF(全化肥)、ZF(全沼液)、ZF80%+HF20%(80%沼液+20%化肥)、ZF50%+HF50%(50%沼液+50%化肥)、ZF20%+HF80%(20%沼液+80%化肥)。研究结果表明,在西红柿定植后的40~80 d,化肥对土壤的有效养分和叶片养分含量产生较大的影响,CF和HF处理的0~20 cm,20~40 cm以及40~60 cm土层的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以及叶片的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较高;但在定植后的160 d,ZF80%+HF20%处理的0~20 cm土层有效养分及叶片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最高。与CF处理相比,在定植后的40 d,ZF处理的有机质含量无明显差异,ZF80%+HF20%处理的微生物数量较高;在定植后的160 d,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微生物总量以ZF处理和ZF80%+HF20%处理较高。数据说明,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始终以ZF处理最高,ZF80%+HF20%处理的西红柿产量最高,ZF处理的西红柿品质最佳。综合分析认为,ZF80%+HF20%处理是西红柿生长发育较合理的配施比例。  相似文献   

10.
为防止超出力工况下转轮内流体流速过高,出现脱流现象,进而导致无叶区压力脉动的升高,研究了水泵水轮机在超出力工况下运行时的水力稳定性.基于非定常、不可压缩流体,建立了三维水泵水轮机水力模型,采用SST k-ω模型对在110%额定功率下运行的模型机组进行数值模拟,预测超出力工况下的水泵水轮机内流场以及压力脉动,对导叶流域的压力脉动演化规律进行分析,并将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超出力工况下运行时,导叶附近流域压力脉动幅值沿流动方向逐渐增大;在固定导叶与活动导叶之间,压力脉动的主频大小由叶片通过频率的2倍变为1倍;2倍叶片通过频率分量幅值与混频幅值之比在活动导叶流域明显降低.超出力工况下,转轮叶片压力面出现脱流,并且在尾水管中存在1个粗大的涡带,导致机组性能降低.  相似文献   

11.
基于结构光三维点云的棉花幼苗叶片性状解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的棉花叶片表型测量方法主观、低效,对复杂性状如卷叶程度、黄叶占比等很难量化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结构光三维成像的棉花幼苗叶片性状解析方法。首先,采用结构光扫描仪获取棉花幼苗的三维点云数据;然后,利用直通滤波、超体聚类、条件欧氏距离算法,实现叶片点云的识别与分割;最后,基于分割的叶片点云,采用三角面片化、随机采样一致性、Lab颜色分割等处理,实现叶片面积、周长、生长角度、卷曲度、黄叶占比等参数的快速、准确、无损提取。对40株棉花幼苗进行三维结构光成像试验,结果表明,3D叶片面积、周长测量的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2. 59%、2. 85%,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还证明叶片卷曲度和黄叶占比能显著区分病叶和正常叶。  相似文献   

12.
液滴撞击叶片时会使叶片发生弯曲变形,这种变形会对液滴的撞击行为产生影响。基于前人液滴撞击刚性表面的理论模型,探究了液滴撞击柔性辣椒叶片时叶片弹性系数对液滴撞击行为的影响,考虑叶片弹性势能、液滴和叶片重力势能,建立了液滴撞击柔性辣椒叶片最大扩散因子数学预测模型。以液滴粒径、撞击速度、撞击点到叶尖距离占比为试验因素,对数学模型进行了合理性验证。结果表明:3个因素对液滴粘附和飞溅均有显著性影响(P<0.05)。数学模型对液滴撞击柔性辣椒叶片最大扩散因子预测误差在10%以内,但此误差会随着叶片弹性系数的增加而减小。液滴撞击柔性辣椒叶片没有发生反弹,和理论模型预测结果一致。液滴粘附时,叶片弹性系数与液滴达到最大扩散的时间呈负相关,与撞击刚性固定叶片相比,达到最大扩散的时间增加量在0.5 ms以内,最大扩散因子减小率在25%以内,传递给叶片弹性势能占初始总能量的比随着叶片弹性系数的增加呈现先减小后增大趋势。液滴飞溅时,在到叶尖距离占比的20%、40%、60%、80%处,与刚性叶片相比,飞溅临界值Kcrit分别增加16.202%、10.515%、6.508%、4.467%...  相似文献   

13.
叶枯病是桂花主要叶部病害,危害严重。病害从叶缘或叶尖处发生,开始时病叶出现图形或不规则形大斑块,灰褐色,边缘深褐色,后期病斑上生黑色小点并相互融合,使叶片大利积干枯。此病由木犀叶点累真菌侵染所致。在越冬后的老叶上发病较多,在高温、高温、通风不良的环境下,植株生长衰弱,发病更严重。防治措施:①加强栽培管理。增施腐殖质肥和钾肥,避免土壤积水,以促长势,提高抗病力,摘除病叶烧毁,以减少侵染源。②药剂防治,病期可喷50%多菌灵1000信波,或50%本来特150O信液。也可喷1:2:200石灰倍景式波尔多液。桂花叶枯病的…  相似文献   

14.
为深入了解多级离心泵叶轮和导叶内部固液两相流动状态,基于ANSYS CFX软件,结合双流体模型,计算了额定工况下,固相体积分数分别为0%和20%、固液两相密度比为1.468时,两级离心泵内部三维非稳态固液两相流动.结果表明:固相的加入会降低多级泵的出口压力,固相的存在对于液相流场具有一定影响;流场中固体颗粒的分布与其所在流场区域有相应关系,在叶轮中,叶片进口处压力面与吸力面均有较高固相体积分数,叶片出口处吸力面固相体积分数高于压力面;在导叶中,正导叶进出口固相体积分数较高,正导叶正面固相的运动速度和体积分数均明显高于背面;叶轮进出口和导叶进口局部磨损较为明显.研究固体颗粒的运动规律对于固液两相流泵的设计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河北农机》2014,(8):68-68
<正>盛夏一到,怕晒黑的朋友又开始了从头到脚的武装。其实,除了遮阳伞、墨镜、防晒霜等"防晒武器",多吃一些天然食物也有防晒功效,比如以下四种水果。1西红柿西红柿是最好的防晒食物,富含抗氧化剂"番茄红素",其抗氧化能力是胡萝卜素的3.2倍,维生素E的100倍,能有效保护细胞DNA免受自由基损害,促使细胞的生长和再生,维护皮肤健康。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和纽卡斯尔大学的研究发现,坚持吃煮熟的西红柿,可使人体皮肤防晒能力提高33%。  相似文献   

16.
<正>番茄叶液:将鲜番茄叶捣烂,加入2~3倍的清水,浸泡6~7个小时,用细纱布过滤后喷施植株,可防治红蜘蛛、蚜虫等。柑橘皮液:将柑橘皮掰成小块,用清水10倍左右浸泡24小时,过滤后喷施植株,可防治潜叶蝇、红蜘蛛、蚜虫等。韭菜液:将100克韭菜捣烂后加入1000克水,过滤干净后喷施植株,能防治蚜虫、锈病等。洋葱头液:将洋葱头3~4个捣烂后加入15倍的清水,浸泡  相似文献   

17.
蔬菜配农药治虫有显效据实践,以蔬菜为原料配制成农药,对多种害虫都有很好的防治作用,且对人畜没有任何副作用,并节省投资,减轻污染,可谓一举多得。1.西红柿药用西红柿叶加少量水捣烂,去渣取液。然后以3份原液与2份水混合、搅匀,再加少量肥皂水喷洒,对防治红...  相似文献   

18.
为了了解不同材料风力机叶片在风向变化过程中的应力变化规律,以木质、玻璃纤维和碳纤维材料的S型风力机叶片为研究对象,使用风洞及动态旋转平台模拟风向变化情况并通过试验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同风速、同尖速比条件下,弹性模量较大的碳纤维叶片叶根前缘处应力值远大于玻璃纤维叶片和木质叶片叶根前缘处应力值,重量较大的玻璃纤维叶片比碳纤维叶片和木质叶片叶根前缘处应变值大;不同材料叶片叶根及展向应力、应变分布有所不同,但总体基本呈现由前缘(0.25C)向后缘(0.90C)、由叶根(0.20R)向叶尖(0.90R)减小的趋势;风向变化开始后,刚度高的碳纤维叶片由于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强,其各测点应力、应变值最先出现明显下降趋势,之后依次为玻璃纤维叶片和木质叶片,3种材料叶片各测点的应力、应变值均呈现反S型下降曲线;叶片材料不同会导致同翼型同一测点处受到拉伸或挤压作用的大小、最大主应力方位角出现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导叶时序安装位置对离心泵水力性能及运行稳定性的影响,采用SST k-ω湍流模型对在不同导叶安装时序位置时离心泵内部非稳态流场进行数值计算,分析导叶时序位置对叶轮做功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同一导叶时序位置时,因动静干涉影响,叶轮叶片做功呈现周期性波动;不同导叶时序位置时,各叶轮叶片做功呈现的波峰与波谷时刻不同,且出现明显的相位差,表明时序位置对叶轮叶片做功的影响因素主要为叶轮-导叶动静干涉、叶轮-蜗壳动静干涉及蜗壳不对称几何形状等;不同导叶时序位置时,叶轮流道做功均呈现周期性波动,并出现相位差,同时因叶轮-导叶动静干涉作用影响,叶轮出口处压力场分布不同,表明叶轮-导叶动静干涉是导叶时序效应对其叶轮流道做功影响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可为导叶式离心泵设计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玉米大斑病是由半知菌亚门,大斑凸脐蠕孢属病原引起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大斑病菌主要危害玉米的叶片、叶鞘和苞叶,叶片染病会形成边缘暗褐色、中央青灰色的大斑,后期病斑常纵裂,叶片变黄枯死,所以又称条斑病、煤纹病、枯叶病、叶斑病等。该病在我国主要发生在东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