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研究黄芩素对氟苯尼考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的影响,将12只大鼠随机分成单用组、合用组,合用组连续7 d灌服黄芩素(50 mg/kg,1次/d),单用组则给予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第8 d两组大鼠均按25 mg/kg剂量灌服氟苯尼考,给药后按时间点连续采样,数据采用DAS2.0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黄芩素连续给药7 d,可以增加氟苯尼考在大鼠体内的吸收,减缓代谢消除,提高口服生物利用度,提示这两种药物在临床上合用具有潜在的药动学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在体外成纤维细胞培养体系上探讨盐酸川芎嗪抗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活性及其作用机制,采用MTT法结合细胞病变观察法,通过病毒感染抑制、复制抑制、吸附抑制和直接灭活试验进行评价。结果显示,盐酸川芎嗪在体外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具有较强的作用,其EC50为(92.52±21.13)mg/L,SI≥21.62,最大抑制率达83.7%;盐酸川芎嗪对病毒具有较强的直接杀灭作用,但不能阻止病毒吸附;在复制抑制试验中,盐酸川芎嗪的抗病毒作用具有时间依赖性,分别在病毒吸附0、2、4h时将盐酸川芎嗪加入到体系中,盐酸川芎嗪显示出较强的抗病毒作用,随着病毒吸附时间的延长,盐酸川芎嗪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抑制作用逐渐减弱。结果表明,盐酸川芎嗪可通过直接杀灭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或/和干扰其早期复制过程而表现出抗病毒活性。  相似文献   

3.
为在体外成纤维细胞培养体系上探讨盐酸川芎嗪抗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活性及其作用机制,采用MTT法结合细胞病变观察法,通过病毒感染抑制、复制抑制、吸附抑制和直接灭活试验进行评价。结果显示,盐酸川芎嗪在体外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具有较强的作用,其EC50为(92.52±21.13)mg/L,SI≥21.62,最大抑制率达83.7%;盐酸川芎嗪对病毒具有较强的直接杀灭作用,但不能阻止病毒吸附;在复制抑制试验中,盐酸川芎嗪的抗病毒作用具有时间依赖性,分别在病毒吸附O、2、4h时将盐酸川芎嗪加入到体系中,盐酸川芎嗪显示出较强的抗病毒作用,随着病毒吸附时间的延长,盐酸川芎嗪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抑制作用逐渐减弱。结果表明,盐酸川芎嗪可通过直接杀灭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或/和干扰其早期复制过程而表现出抗病毒活性。  相似文献   

4.
探讨盐酸小檗碱在鸡体内的药动学特征。鸡以3mg/kg和50mg/kg剂量静脉注射和口服给药,采用HPLC法测定血浆中盐酸小檗碱的质量浓度。血药浓度-时间数据经DAS药代动力学分析软件处理,计算出药动学参数。结果表明:盐酸小檗碱静脉注射药时曲线符合三室开放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t1/2β为(0.41±0.24)h,t1/2γ为(3.66±1.06)h,Vc为(25.49±21.77)L·kg^-1,CL为(43.20±16.21)L·h^-1·kg^-1,AUC为(78.92±30.58)μg·L^-1·h。盐酸小檗碱口服给药的药时曲线符合二室开放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t1/2α为(1.87±0.76)h,t1/2β为(4.18±3.14)h,t1/2ka为(0.89±0.46)h,Tmax为(2.64±0.63)h,Cmax为(4.09±0.11)μg·L^-1,AUC为(26.18±10.73)μg·L^-1·h,绝对生物利用度为2.03%。鸡口服盐酸小檗碱的生物利用度低,消除较快。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将牛膝多糖(ABP)给獭兔一次性颈静脉注射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不同时间獭兔体内多糖的血药浓度及组织分布代谢情况.结果表明牛膝多糖在獭兔体内的药物动力学模型为二室模型,其中吸收相半衰期t1/2ka/min=2.4536±0.0623 min,分布相的半衰期t1/2α/min=3.5151±0.4235min,消除相的半衰期t1/2β=215.2813±8.264min,说明多糖吸收及分布速度较快,起效迅速,但消除速度较慢,药物在体内维持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甘草提取物对左氧氟沙星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及组织分布的影响,将SD大鼠随机分成单用组和联用组,单用组和联用组分别予0.9%氯化钠溶液和甘草提取物(0.5 g/kg,qd×7 d),灌胃给予左氧沙氟星(20 mg/kg)后按时间点连续采样,采用HPLC法测定给药后血浆以及组织中的左氧氟沙星浓度。结果表明,与单用组相比,联用组的左氧氟沙星主要药动学参数tmax、t1/2、MRT_(0-36h)、MRT_(0-∞)均显著增大(P0.05);左氧氟沙星在各组织中浓度水平,呈现出先降低后增加的特点,但分布特征没有改变。甘草提取物能减慢左氧氟沙星在体内的吸收和消除速度,促进其向组织中转运和分布,延长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时间。  相似文献   

7.
36只黄羽肉鸡,随机均分为3组,每组12只,分别进行恩诺沙星、恩诺沙星钠和盐酸恩诺沙星的药动学试验,高致液相色谱法测定鸡只血浆中恩诺沙星浓度,MCPKP程序处理药-时数据。恩诺沙星、恩诺沙星钠和盐酸恩诺沙星溶液经内服给药后在鸡体内最佳药动学模型为一级吸收一室模型,峰浓度高(峰浓度分别为2.39、2.04和2.37μg/mL),吸收快(吸收半衰期t1/2Ka分别为1.15h、0.76h和1.55h),消除缓慢(消除半衰期t1/2K分别为8.39h、12.19h和10.95h)。以恩诺沙星做对照,恩诺沙星钠和盐酸恩诺沙星内服给药后吸收完全,其相对生物利用度高,分别为103.2%和126.8%。恩诺沙星钠和盐酸恩诺沙星内服给药后主要药动学参数与恩诺沙星给药后的药动学参数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8.
盐酸诺氟沙星在健康及细菌感染家蚕中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比较抗菌素盐酸诺氟沙星在健康和细菌感染家蚕间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对健康及黑胸败血菌(Bacillus bombysepticus)感染家蚕幼虫用250μg/mL盐酸诺氟沙星药液处理的桑叶(剂量18mg/kg)添食,经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不同时间的血浆药物浓度,并用MCP-KP药代动力学分析程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盐酸诺氟沙星在健康及细菌感染家蚕体内的血药浓度与时间关系均符合一级吸收一室开放模型。与健康家蚕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相比较,盐酸诺氟沙星在细菌感染家蚕体内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由81.194mg/(h.L)降为66.105mg/(h.L),吸收半衰期(T1/2Ka)由1.252h延长为1.591h,分布半衰期(T1/2α)由2.673h缩短为1.981h,消除半衰期(T1/2β)由9.298h缩短为5.338h,说明细菌感染使盐酸诺氟沙星在家蚕体内的吸收能力下降,吸收减慢,分布和消除加快。  相似文献   

9.
以可生物降解材料壳聚糖为囊材,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盐酸多西环素壳聚糖微囊,考查其形态学特征、载药量、及体外释药情况等;将12只小鼠随机分为2组,每组6只,分别按药物剂量20 mg·kg-1灌胃,采用HPLC法,以C18为固定相,流动相为乙腈∶甲醇∶0.01 mol· L-1草酸溶液(2∶1∶7),在346 nm处对不同时间点的血药浓度进行检测,研究其在家兔体内药动学特征.结果成功制得外观较均一、光滑,平均粒径约10 μm,药物含量为20.60%,平均包封率为85.54%且具有明显缓释作用的盐酸多西环素微囊;家兔口服给药盐酸多西环素原药和微囊后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分别为(1.74士0.00)和(1.10士0.00)mg·L-1,Tmax分别为3和12 h,AUC(0-t)分别为(11.71±0.17)和(32.51士0.20) mg· L-1 ·h,T1/2.分别为(1.16士0.53)和(7.51士2.87)h,T1/2β分别为(2.19士0.38)和(9.00±1.60)h,相对生物利用度为289.4%,药时数据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说明微囊化后的盐酸多西环素吸收、分布缓慢,生物利用度有了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10.
10只健康家犬,按每千克体重2.5mg单剂量静脉注射恩诺沙星,进行恩诺沙星及其代谢产物环丙沙星在家犬体内的药动学研究。反相HPLC法测定血浆中的恩诺沙星及其代谢产物环丙沙星的浓度,所得血药浓度-时间数据用3P97计算机程序分析处理。结果表明:家犬静脉注射恩诺沙星后,恩诺沙星的药时数据符合二室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t1/2a为0.32h、t1/2β为3.22h、Vc为1.88L·kg-1、CL为1.74L·kg-1·h-1、AUC为1.88μg·mL-1·h,代谢物环丙沙星的主要动力学参数为:AUC为1.72μg·mL-1·h、MRT为7.72h。恩诺沙星在家犬体内的动力学特征是分布迅速、广泛,其消除跟代谢物环丙沙星一样表现迅速。  相似文献   

11.
从药效学、药动学、毒理学等多个方面对盐酸沃尼妙林在家禽上的应用及国内外主要研究进展进行对比概述,分析了盐酸沃尼妙林对于家禽的安全性、有效性等情况,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水温对鲫鱼体内恩诺沙星药动学规律的影响,试验在20℃和25℃水温条件下将恩诺沙星灌入鲫鱼的前肠,于给药后0.25,0.5,0.75,1,1.5,2,4,6,8,12,24,36,48,72小时分别采集血浆、肾脏和肝脏样品,以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药物浓度,用药动学软件3P97处理药时数据.结果表明:在鲫鱼血浆中,两种水温条件下恩诺沙星的达峰时间和分布半衰期基本相同;20℃药时曲线下面积、消除半衰期明显大于25℃,而清除率明显小于25℃.在肾脏和肝脏中,20℃药物的达峰时间、分布半衰期、消除半衰期、药时曲线下面积均明显大于25℃,而清除率明显小于25℃.  相似文献   

13.
为了预测肉鸡连续肌内注射氟苯尼考后各组织中药物的残留浓度,利用文献检索获得的肉鸡生理学和解剖学参数及氟苯尼考在各组织中的组织-血浆分配系数,建立了一个包含13个模块的血流限速型生理药动学模型。模型中包含了氟苯尼考自注射部位的吸收、从肾脏的排泄、在肝脏的代谢及肝肠循环模块。研究利用该模型成功预测了肉鸡连续5次肌内注射氟苯尼考(30 mg/kg·d)后各组织中氟苯尼考的残留浓度。结果表明:多次肌内注射后,氟苯尼考在肉鸡体内吸收迅速、分布广泛、消除缓慢,且在注射部位浓度最高,消除最慢。  相似文献   

14.
地克珠利在雏鸡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单次给药后雏鸡体内地克珠利的血药浓度,研究其药动学规律。方法44羽雏鸡按10mg/kg.BW经口单次灌服地克珠利预混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系统的流动相为乙腈:0.1%三氟乙酸:水,流速1.0mL/min,分流比57:20:23,固定相为TC-C18柱,检测波长280nm,测定地克珠利血浆浓度,计算其药动学参数。结果在0.3125~20μg/mL范围内,地克珠利血药浓度呈线性关系,最低检测浓度为0.16μg/mL,回收率在79.75%以上,日内RSD小于5.68%。单剂量给药后地克珠利的主要药动学参数为:血药浓度峰值(Cmax)32.97μg/mL,达峰时间(Tpeak)1.64h,消除半衰期(T1/2β)24.29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349.47(mg/L)·h,血浆清除率(CL)0.03mg/kg·h。结论地克珠利在雏鸡体内代谢符合一级吸收的二室模型,药物吸收比较快和消除缓慢。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建立鹿血浆盐酸苯嗯唑浓度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探讨盐酸苯噁唑在鹿血浆中的药代动力学.6只临床健康的梅花鹿,同一环境下饲养后肌内注射盐酸苯恶唑(0.44 mg·kg-1),颈静脉采血8 mL后分离血浆,通过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法,测定各采血时间的血浆药物浓度.结果表明,盐酸苯噁唑单剂量肌内注射给药后,药代动力学符合吸收一室模型,药代动力学参数吸收半衰期(t1/2Ka)、消除半衰期(t1/2Ke)分别为(2.09±0.34)、(13.18±0.24)min,血浆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为(70±3.50)(μg·mL-1)·min,最大血药浓度(Cmax)为(4.70±0.50)μg·mL-1,血药达峰时间(Tpeak)为(12.46±0.12)min.试验结果提示,盐酸苯噁唑在鹿体内吸收快,消除迅速,4 h后血浆中无药物残留.  相似文献   

16.
综述了伊维菌素在动物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以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以期为伊维菌素的临床用药和新兽药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生理药动学模型作为一种数学机制模型,能够模拟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近年来在药物研发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文章主要对生理药动学模型的定义与分类、特征与意义、在兽医药学领域的应用3方面作一简要综述,以期更好地指导兽医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血浆中绿原酸的HPLC分析方法,比较了金银花三种注射液中绿原酸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差异,旨在为研究金银花连翘药提供实验数据。将18只健康无伤的家兔随机分成三组,按0.5 mL/kg单次肌肉注射给药,HPLC同时测定不同时间点血浆中绿原酸浓度。用MCPKP程序计算动力学参数。健康家兔肌注金银花单提注射液(A),金银花、连翘混合提取注射液(B),金银花、连翘单提合并注射液(C)后,绿原酸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过程均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B、C注射液中绿原酸的Tmax、Tα/2、T1/2ka与A相比呈差异显著性,而Tβ/2差异不显著,表明金银花配伍连翘后能促进绿原酸在体内吸收分布,迅速达到血峰浓度,对消除半衰期的影响不大。B与C中绿原酸的药动学参数差异不显著,表明连翘与金银花配伍时,不管是混提还是单提后合并,对绿原酸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为预测肉鸡多次灌胃氟苯尼考后各可食性组织中的残留药物浓度,研究利用文献检索获得的肉鸡生理学和解剖学参数,建立了一个包含11个组织在内的血流限速型生理药动学(PBPK)模型,模型中包含了氟苯尼考的口服给药、胃肠道吸收、肾脏排泄、肝脏代谢及肝肠循环模块,该PBPK模型成功预测了肉鸡连续5d灌胃氟苯尼考(30mg/kg·d)后各组织中的药物浓度。结果表明,多次灌胃给药后,氟苯尼考在肉鸡体内吸收迅速、分布广泛、消除缓慢,其中在肾脏中分布最多,而在胆汁中消除最慢。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采用肺部支气管灌流技术对盐酸头孢噻呋注射液在健康猪和患巴氏杆菌病的感染猪体内的药动学特征进行了比较,为指导盐酸头孢噻呋注射液治疗猪巴氏杆菌病提供临床数据支持。选取12头健康仔猪,随机均分为健康组和感染组。感染组通过人工感染多杀性巴氏杆菌建立疾病模型。2组动物分别按交叉试验设计,肌内注射盐酸头孢噻呋注射液,在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液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头孢噻呋含量。健康猪血浆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药峰浓度(Cmax)分别为22.33和2.49 μg/mL,相差近9倍;消除半衰期(T1/2)分别为19.51和70.19 h,在肺部的消除非常缓慢,时长是血浆的3.6倍;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分别为372.05和94.59 μg·h/mL;表观分布容积(Vd/F)分别为0.41和5.24 L/kg,头孢噻呋与肺脏呈现高度结合。感染组血浆及支气管肺泡液Cmax分别为11.81和5.05 μg/mL,T1/2分别为11.79和24.65 h,AUC0-∞分别为162.65和29.73 μg·h/mL,Vd/F分别为0.53和4.65 L/kg,与健康组表现出相同的特点。结果表明,盐酸头孢噻呋注射液在猪体内具有吸收迅速,消除缓慢,生物利用度高的药代动力学特点,且其在血浆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药动学参数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