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青鱼,亦称黑鲩、螺蛳青,为我国主要淡水养殖品种,是"四大家鱼"之一。2015年8月,杭州市一养殖场暴发青鱼疫情,病原具宿主专一性,同一水域内鲫鱼、白鲢、花鲢等未见明显症状;发病青鱼不分规格大小,病鱼主要表现为体表溃烂,溃烂位置不一,直径2~3厘米,鳃糜烂;解剖可见肠道充血,肾脏异常肿大充血,呈紫红色。发病青鱼出现持续性死亡,日死亡率可达5%以上。  相似文献   

2.
正中华沙鳅隶属鲤形目、鳅科,是长江中上游特产优质的名贵珍稀鱼类,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兼备;且体态纤细,体色艳丽,有着较高的观赏价值,市场价格逐年攀升,最高时达到600~700元/千克。目前由于水利工程、环境污染等因素,中华沙鳅的自然资源急剧减少,而市场对该鱼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产区已开展对中华沙鳅的人工驯养与繁育工作,并取得了初步成功。但人工驯养和繁育过程中,中华沙鳅极易出现体表溃烂症状的疾病,发病率在  相似文献   

3.
<正>2021年8月中旬,大连海洋大学大连市海珍品疾病防控重点实验室接诊了一例黄颡鱼体表溃烂病例,经检查确认为拟态弧菌感染。目前关于黄颡鱼拟态弧菌的文献资料多见于南方地区,北方地区少有报道。为更好地做好黄颡鱼病害防控工作,现将该病的诊治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2008年4月,我站在县水产站的指导下陆续诊治了几例乌鳢体表溃烂病,本文就乌鳢体表溃烂病临床症状、流行情况、病因分析及防治措施报告如下。一、发病及死亡情况2008年4月14日,我镇一养殖户池塘养殖的乌鳢(体长17~25厘米)突然发病,出现死亡,仅几天就死了上  相似文献   

5.
随着黄颡鱼养殖规模的扩大、集约化养殖程度的提高,其病害的危害也越来越大,特别是黄颡鱼细菌性体表溃烂病可造成鱼苗、鱼种大批死亡,给养殖户造成较大经济损失,2011年8-9月我县石庙渔场发生黄颡鱼细菌性体表溃烂病,由于准备充分,发现  相似文献   

6.
<正>乌鳢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特别是江西、河南、辽宁等省,高原未有发现。少见于长江流域以南。近年来,为了满足国内外贸易市场的需求,人工养殖乌鳢的科学研究和水产养殖实践已在许多地区开展,积累了大量的成功经验,特别是乌鳢育种和人工繁殖技术的突破,以及乌鳢专用饲料的生产,为乌鳢水产养殖业的商业化和大规模生产奠定了基础。然而,在人工驯化和繁殖过程中,乌鳢极易出现体表溃烂症状的疾病,发病率在15%~25%,死亡率在20%左右,给乌鳢健康养殖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介绍了乌鳢体表溃烂病的诊断和治疗,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7.
大鲵在饲养过程,由于食物的不足或并池饲养时,容易造成大鲵的互相撕咬,伤口被细菌感染;或体表溃烂病,若没有及时地给予治疗,轻者半年左右可死亡,重者个把月内就会死亡,而且死亡率很高。过去我们在饲养过程中,只使用抗菌类药膏涂擦,未能收效,损失很大。今年春季改用注射青霉素后,有显著的效果,基本上都能治愈。大鲵咬伤与体表溃烂病治疗方法,尚很少见到报道,现将使用青霉素治疗方法与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河豚鱼养殖以及食品安全检测与管理的日益规范,以及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水平、消费意识日益提高,国内的河豚鱼消费市场正在逐步放开与成熟,市场潜力巨大。根据相关报道,养殖河豚鱼常见疾病以细菌性疾病(弧菌病)和寄生虫病(鲀异沟虫病、纤毛虫病)最为常见,可引起河豚鱼生长不良甚至大量死亡,常造成较大损失。2016年7月初,大连海洋大学海珍品疾病防控重点实验室接诊辽宁某养殖场送诊的  相似文献   

9.
<正>2013年12月至2014年1月,江苏省徐州市云龙湖水族展览馆饲养的一条过背金龙鱼患上了体表絮状霉斑病,貌似水霉病,经检查是由六鞭毛虫引起,继发感染细菌造成的霉斑。经过施药治疗及养殖人员的精心护理,金龙鱼恢复了健康。下面就将此次经验与大家分享一下。1发病症状2013年12月7日,发现给金龙鱼喂食面包虫时吃食不积极,同时发现金龙鱼鳃盖后部体侧有少量白色絮状霉斑。12月7日至12月11日期间摄食  相似文献   

10.
<正>台湾泥鳅又名大鳞副泥鳅,属鲤形目、鳅科、副泥鳅属,其生长速度快、养殖周期短,亩产量也比传统的泥鳅品种高,很受养殖户青睐。但是一味地追求养殖效益,养殖密度、氨氮、亚硝酸盐长期过高,容易导致台湾泥鳅发病、死亡。一、病例及症状2017年2月底,位于广西合浦县某台湾泥鳅精养户,养殖面积6亩,水深1米,投苗2个多月。每天死亡200~300尾,已持续5天。主要症状为走边、活力差、呈呆滞的状态,捞起病泥鳅绝大多数有溃疡、烂尾(图见彩中插2)等症状,鳃弓处轻微发黑,体色暗淡,光泽度差。解剖后发现空肠、空  相似文献   

11.
泥鳅属鲤形目,鳅科,被誉为“水中人参”,其味道鲜美,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是我国外贸出口的重要水产品之一。泥鳅因适应性强、疾病少、成活率高,且繁殖力强、运输方便、饵料易得,已成为重要的水产养殖品种。但如果管理不善,泥鳅仍然会发生各种疾病。今年5~6月,本中心就陆续诊治了几例泥鳅体表溃疡症。其症状基本相似,主要特征表现为下颔发红,体表溃疡。该病发病突然,死亡迅速,给养殖户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就其中一典型病例的临床症状、病原学初步研究及治疗方法作如下报告,希望能够为生产上防治体表溃疡症提供一定帮助。一、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2.
2012年6月江苏省姜堰市河横村一观赏鱼养殖基地的金鱼鱼苗暴发了一种怪病,鱼苗长到40天后许多鱼体表出现水泡,游泳异常,但吃食正常,以后每天出现零星死亡,后来死亡量逐渐上升,严重的50%以上鱼苗表现病态并陆续出现死亡。笔者恰好在姜堰市参加"挂县强农富民工程"服务,接到病报后火速前往诊治,经诊断后发现主要是感染线虫导致的体表水肿,并及时采取了治疗措施控制了病情。为此,笔者总结了此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供业者参考。  相似文献   

13.
泥鳅属鲤形目,鳅科,被誉为“水中人参”,其味道鲜美,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是我国外贸出口的重要水产品之一。泥鳅因适应性强、疾病少、成活率高,且繁殖力强、运输方便、饵料易得,已成为重要的水产养殖品种。但如果管理不善,泥鳅仍然会发生各种疾病。今年5~6月,本中心就陆续诊治了几例泥鳅体表溃疡症。其症状基本相似,主要特征表现为下颔发红,体表溃疡。该病发病突然,死亡迅速,给养殖户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就其中一典型病例的临床症状、病原学初步研究及治疗方法作如下报告,希望能够为生产上防治体表溃疡症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4.
罗非自溃烂病是由嗜水气单胞菌的嗜水亚种引起的,该菌广泛存在于正常鱼的肠道中和池塘水体中,属于条件性致病菌。1996年2月中旬,四川广安县一罗非鱼越冬地中的尼罗罗非鱼种发生鳞片松动、脱落、体表充血、溃烂,少数溃烂是孔穴状;同年4月初,笔者在江津市热带鱼场的罗非鱼鱼种培育池中也发现类似情况,现将具体情况介绍如下: 一、发病情况 该病对苗种和成鱼都有危害,特别对于鱼体受伤、水质恶劣,水温16—18℃、溶氧低,密度高的越冬池,因鱼体抵抗力下降而导致发病。对于越冬池,从发病开始,如果不及时改善环境条件,可引起鱼群大批发病和死亡。 二、症状及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5.
<正>鱼类溃烂病在鲫鱼、鳊鱼以及鲢鳙鱼等鱼类体表常有发生,特别在寄生虫感染以后或在运输、拉网操作以后,鱼类体表形成大小不一的红斑,严重影响了商品鱼的上市销售,耽误养殖生产,甚至引起鱼类死亡,由于常规消毒处理效果较差,恢复时间长,给该  相似文献   

16.
罗非鱼溃烂病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梅松  郭斌 《内陆水产》1996,(12):24-24
罗非鱼溃烂病的防治罗非鱼溃烂病是由嗜水气单胞菌的嗜水亚种引起的,该菌广泛存在于正常鱼的肠道中和池塘水体中,属于条件性致病菌。1996年2月中旬,四川广安县一罗非鱼越冬池中的尼罗罗非鱼种发生鳞片松动、脱落、体表充血、溃烂,少数溃烂呈孔穴状;同年4月初,...  相似文献   

17.
2021年11月,辽宁大连某养殖场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出现死亡。通过对患病红鳍东方鲀病灶部位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细菌革兰氏染色、以及细菌16S rDNA序列分析,从患病红鳍东方鲀中共分离出3株优势菌且均为弧菌,分别为哈维弧菌(Vibrio harveyi)、大菱鲆源弧菌(V.scophthalmi)、费氏弧菌(Aliivibrio fischeri)。药敏检测结果表明,费氏弧菌对复方新诺明、氟苯尼考、多西环素3种抗生素敏感;大菱鲆源弧菌仅对恩诺沙星敏感;哈维弧菌对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氟苯尼考、多西环素、恩诺沙星5种抗生素敏感。3种优势菌对16种抗生素的药物敏感实验结果表明3种优势菌均为多重耐药菌。结合药敏实验结果与相关研究,推荐联合多西环素与山苍子植物精油对红鳍东方鲀体表溃烂病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8.
鲟是大型经济鱼类,体内大部分是软骨,又体被硬鳞,故常被称作"软骨硬鳞"鱼类,其实鲟隶属于硬骨鱼纲、硬鳞总目、鲟形目(Acipenseriformes),因其皮是制作高档皮革制品的好原料,抗撕裂性、耐磨性、柔韧性可与鳄鱼皮媲美;鲟鱼是食用价值极好的大型经济鱼类,全身除体表骨板外其他部分(含骨骼)都可食用,营养价值极高,被列为高级滋补品,特别是素有"黑色黄金"之称的鲟鱼鱼子酱,更是驰名中外的高档食品。因为如此高的经济价值,随着鲟鱼养殖技术的提高,鲟鱼量变得越来越大,养殖区域不断增加,养殖规模及集约化程度不断上升。近年  相似文献   

19.
正2015年4月20日,我单位从成都双流万福水产养殖场购回15万尾体长为3厘米的大鳞副泥鳅鳅苗放养在羊马科研实验基地进行养殖。下塘后,鱼苗零星死亡,3天后,鱼苗出现大量死亡现象,经显微镜镜检发现鳅苗体表和鳃上均有车轮虫,采用晶体敌百虫和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进行联合治疗,死亡情况得到好转。现将治疗大鳞副泥鳅车轮虫的方法总结  相似文献   

20.
正泥鳅是高蛋白、低脂肪、营养丰富的理想动物蛋白源,更具添精益髓、补中止泻等生理保健和药用价值,有水中人参之美誉。台湾泥鳅自2012年引进大陆以来,因其生长快、个体大、耐低氧、易捕捞等特点,人工养殖规模逐年增加,成为我国泥鳅养殖的主导品种,市场前景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