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豆新品种陇黄1号从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所和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香港中文大学)于2008年初从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作所引进的,以汾豆56为母本、汾豆62为父本常规杂交的F3代群体中,经系谱法选育而成。陇黄1号2013 — 2014年参加甘肃省大豆品种区域试验,2 a 10点(次)平均产量2 442.00 kg/hm2,比对照陇豆2号平均增产3.75%;2015年参加甘肃省大豆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571.30 kg/hm2,比对照陇豆2号增产9.04%。籽粒粗蛋白质含量39.40%,粗脂肪含量20.52%。其突出特点是抗病性强、稳产、商品性优且适宜间套作。该品种于2016年1月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河西灌区、沿黄灌区、陇东旱塬区及等生态相似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筛选适宜重庆市忠县"三山两槽"丘陵地貌以及麦/豆/苕,麦/豆//豆,玉//豆/苕等不同耕制条件的优质、高产、高效大豆品种,从重庆市农业科学院、重庆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引进了7个大豆新品种,与对照(南豆3号)进行品比试验。试验于2009年在忠县涂井乡龙滩村实施。初步结果表明:高农优1号产量最好,产量差异极显著,抗性好;豫豆25综合性状最好,抗逆性最强,产量差异不显著;齐黄26比对照增产2.53%,产量差异不显著,抗逆性一般,单株综合性状一般;鲁豆10号、贡豆E30、沔509、贡豆9101比对照减产3.80%~20.25%,综合性状一般,不适宜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3.
为改良大豆种质,提高其产量和品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广适、丰产、抗逆性强的品种中品661为母本、吉育88为父本,经人工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出了大豆新品种陇豆3号。2019 — 2020年参加甘肃省大豆区域试验,2 a平均折合产量 2 771.25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豆2号增产8.00%。2021年参加甘肃省大豆生产试验,平均折合产量 2 677.20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豆2号增产 9.94%。该品种丰产性好,抗花叶病毒病,抗灰斑病,籽粒粗蛋白含量 381.8 g/kg,粗脂肪含量 208.2 g/kg。适宜甘肃省陇东、天水、沿黄和河西灌区春播,陇南地区夏播。  相似文献   

4.
大豆新品种晋豆37是山西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育成,2008年4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可以大面积繁殖推广。  相似文献   

5.
利用空间诱变技术选育大豆新品种克山1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创新大豆品种和探讨育种技术,本研究通过空间诱变有性杂交F2,采用系谱选育方法,育成大豆新品种克山1号。该品种油分含量21.82%,蛋白质含量38.04%,2007-2008年参加国家早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629.5 kg·hm-2,较对照品种黑河18号增产11.4%;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643.8kg·hm-2,较对照品种黑河43号增产6.9%,位列第一。采用shukla稳定性方差分析,克山1号产量稳定性好。2009年由国家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豆2009002)。该品种突出特点是早熟、优质、高产、稳产性好,适应性广,适合黑龙江省北部、吉林省东部山区、新疆北部和内蒙呼伦贝尔中部和南部地区春播种植。  相似文献   

6.
春小麦新品种陇春36号(原代号陇春13J6)为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从自育春小麦品种陇春23号变异株—顶芒单穗经系统选育而成。2014 — 2015年参加甘肃省春小麦东片水地区域试验,2 a 10点(次)平均折合产量为5 640.75 kg/hm2,较对照品种陇春23号增产8.72%;2016年参加甘肃省春小麦东片水地生产试验,5试点平均折合产量为5 724.00 kg/hm2,较对照品种陇春23号增产4.78%。陇春36号属春性普通小麦,生育期108~115 d,平均株高为94.6 cm,平均穗粒数为31.4粒,平均千粒重为46.1 g,平均容重735.67 g/L。籽粒含粗蛋白163.2 g/kg、湿面筋355.0 g/kg,沉降值35 mL。抗条锈病、白粉病,抗旱性强,丰产、稳产性好,适应性广,品质优,抗倒性强。适宜在甘肃省中部的临夏、兰州、定西生态条件相似的地区和高寒阴湿区及沿黄灌区等地种植。  相似文献   

7.
为全面落实好优质粮食工程,为酒泉市春小麦品种更新换代提供品种支撑。酒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2010年以酒0916F1为母本、永3002为父本进行了有性杂交,对杂交后代通过连续多年的系谱选择,2016年稳定出圃,2017 — 2018年参加水地品鉴、品比试验,选育出了紧凑型春小麦新品种酒春13号。2019 — 2020年参加甘肃省西片(水地组)区域试验,2 a平均折合产量8 031.30 kg/hm2,较对照品种宁春4号增产3.34%。2021年参加甘肃省西片(水地组)多点生产试验,6试点平均折合产量7 342.05 kg/hm2,较对照品种宁春4号增产3.17%。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优质、农艺性状优良,抗白粉病、抗大气干旱等特点,适宜在甘肃省河西灌区(张掖、武威、酒泉)及沿黄灌区种植。  相似文献   

8.
9.
介绍了玉米新品种金凯5号的特征特性,并从种子加工包衣、精细整地、施足底肥、抢墒覆膜、适期播种、合理密植、加强管理、适期灌水、合理追肥、适时收获等方面总结了玉米新品种金凯5号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大豆进口快速增长,大豆产量不稳定,造成大豆种植业滑坡。特别是2007年以来,受国内大豆种植面积减少及干旱等自然灾害影响,国内大豆总产下降,而大豆需求持续增加态势,导致大豆价格快速上涨。去冬今春以来,农民种豆积极性得到提高,应为农民提供高产、稳产、抗病的大豆新品种及相应的栽培技术。吉林省农科院在2008年育成了适合吉林省中部、南部种植的大豆新品种吉育93号,经过大面积示范推广,表现出了高产、优质、抗病的特性,有很大的推广前途。  相似文献   

11.
陇黄2号是由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所和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香港中文大学)于2008年从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引进的以晋豆23为母本、鲁豆4号为父本常规杂交的F3代群体中,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2013 — 2014年参加甘肃省大豆品种(系)区域试验,2 a 10点(次)平均折合产量为2 572.28 kg/hm2,比对照品种陇豆2号平均增产9.17%。2015 年参加甘肃省大豆品种(系)生产试验,平均折合产量2 501.70 kg/hm2,比对照品种陇豆2号增产6.09%。陇黄2号田间表现高抗花叶病毒病和大豆黑斑病。籽粒含粗蛋白(干基)385.3 g/kg、粗脂肪(干基)204.2 g/kg,品质优良。陇黄2号适用于机械化作业的间套作带状复合种植。该品种适宜在甘肃省河西灌区、中部沿黄灌区、陇东旱塬区及生态条件相近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保障地区粮食安全和粮食产业持续发展,酒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自育新品系酒9194为母本,引进(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选育)9913-17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经过5 a连续单株选择,2015年稳定出圃。2018 — 2019年参加甘肃省(西片)水地组区域试验,2 a 12点(次)平均折合产量7 870.5 kg/hm2,较对照品种宁春4号增产4.24%。2020年参加甘肃省西片水地组生产试验,6试点平均折合产量8 339.3 kg/hm2,较对照品种宁春4号增产8.03%。生育期103 d,株高90.0 cm。株型紧凑,穗层整齐,穗数649.2万穗/hm2,穗粒数41.06粒,千粒重46.3 g,容重787.4 g/L。该品种品质优良,中抗白粉病,中感条锈病。适宜在甘肃省河西地区水地品种类型区种植。  相似文献   

13.
春小麦新品种酒春8号是以自育品系酒0403 F2为母本、宁春4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2014—2015年参加甘肃省春小麦西片水地组区域试验,2 a平均折合产量7 846.65 kg/hm2,较对照品种宁春4号增产6.78%。2016年参加甘肃省春小麦西片水地组生产试验,平均折合产量7 805.1 kg/hm2,较对照品种宁春4号增产7.82%。籽粒含粗蛋白(干基)152.6 g/kg、湿面筋33.1%(以14%水分计),Zeleny沉淀值24.0 mL。适宜在甘肃省酒泉市、张掖市等生态条件类似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14.
酒春9号是以巴丰5号为母本,E46-222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春小麦新品种。2014 — 2015年参加甘肃省西片水地组区域试验,2 a平均折合产量7 817.4 kg/hm2,较对照宁春4号增产6.4%。2016年参加甘肃省(西片)水地组生产试验,平均折合产量7 773.2 kg/hm2,较对照宁春4号增产7.7%。籽粒粗蛋白(干基)含量143 g/kg,湿面筋30.4%(以14%水分计),Zeleny沉淀值24.0 mL。适宜在甘肃酒泉、张掖、武威、白银等生态条件类似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15.
春小麦新品种陇春35号是以9064为母本、陇春8139为父本通过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 2014 — 2015 年参加甘肃省旱地春小麦区域试验,2 a 10点(次)平均折合产量为 3 423.15 kg/hm2,较对照品种西旱2号增产12.06%。2016年参加甘肃省旱地春小麦生产试验,5试点平均折合产量为3 964.35 kg/hm2,较对照品种西旱2号增产8.93%。陇春35号属春性中早熟普通小麦,生育期99 d,平均株高98 cm,平均穗粒数31.35粒,平均千粒重47.9 g,容重753 g/L。穗型纺锤形,红粒角质。籽粒含粗蛋白(干基)156.0 g/kg、湿面筋340 g/kg,沉降值29.8 mL。抗病性强,抗旱、耐瘠薄,落黄好。适宜在甘肃省干旱半干旱区的定西市、白银市、兰州市、古浪县等地及生态条件类似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6.
快长、耐低温大黄鱼新品种东海1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黄鱼东海1号是以2000年采捕自浙江岱衢洋的野生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为基础群体,采用群体选育技术,以生长速度和耐低温为选育指标,经过十余年、连续5代选育而获得的水产新品种。在相同养殖条件下,该品种19月龄时体长生长速度比当地商品苗快6.06%,体重生长速度快15.57%;10月龄鱼在6℃条件下,存活率比当地商品苗高22.5%。2010~2012年,繁育的东海1号大黄鱼中试规模累计达7万m3水体,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本文介绍了东海1号选育过程、品种特征及优良性状和中试情况,并初步分析了该品种优良性状的分子(理论)基础,为该品种的推广养殖以及其他水产新品种的培育提供信息和借鉴资料。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高蛋白大豆新品种(系)在黄淮海区的适宜播期,本研究以黄淮海地区高蛋白大豆新品种(系)圣豆18、圣豆24、菏豆37、菏豆38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播期试验,研究不同播期对各大豆品种(系)生育期、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籽粒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 表明,播期推迟,出苗至始花期缩短幅度较大,大豆全生育期缩短;大豆株高、底荚...  相似文献   

18.
为甘肃省小麦生产提供抗旱、抗病、丰产、优质小麦新品种,以促进小麦更新换代,实现小麦稳产增产,以衡7728为母本、陇春27号为父本进行了有性杂交,通过异地生态选择、采用系谱法成功选育出了抗旱丰产春小麦新品种陇春43号。2018 — 2019年参加甘肃省旱地春小麦区域试验,平均折合产量3 074.70 kg/hm2,较对照品种西旱2号增产10.02%。2020年参加甘肃省旱地春小麦生产试验,平均折合产量3 582.61 kg/hm2,较对照品种西旱2号增产9.81%。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优质,株型紧凑,抗旱,抗倒伏,中抗条锈和白粉病等特点,适宜在甘肃省中部旱地春麦区以及类似生态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9.
冬小麦新品种陇中5号以F2代杂交组合200616 为受体进行回交,以外源DNA偃麦草为供体,通过花粉管通道法人工导入技术,在不同生态区域经过多年采用“多代集团混合选择技术”选育而成。在2014 — 2016年度甘肃省陇中片旱地冬小麦区域试验中,2 a 12点(次)平均折合产量4 875.75 kg/hm2,较对照品种陇中1号增产6.50%。陇中5号强冬性,中晚熟,生育期288~293 d,越冬率85%~94%。株高75.3~80.1 cm,穗长6.4~8.0 cm,结实小穗15~18个,穗粒数38~51粒,穗粒重1.7~2.6 g,千粒重37.2~48.5 g,容重781~790 g/L,蛋白质含量(干基)145~150 g/kg,湿面筋含量(14%水分基)246~316 g/kg。对条锈病免疫。抗寒性3级,抗旱性3级(抗旱指数0.985)。高抗蚜虫,抗蚜比值0。适宜在甘肃中东部、宁夏固原、青海贵德、陕西宝鸡等年降水量350~450 mm、海拔1 700~2 380 m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20.
冬小麦新品种陇中4号以F2代杂交组合200616为受体进行回交,用外源DNA堰麦草为供体通过花粉管通道法人工导入技术,经过多年“多代集团混合选择技术”选育,在不同生态区域条件下鉴定选育而成。在2012 — 2014年度甘肃陇中片冬小麦区域试验中,2 a 9点(次)折合平均产量4 590.90 kg/hm2,较对照品种陇中1号增产7.28%。陇中4号属强冬性,中晚熟,生育期246~282 d,越冬率85%~90%。株高70.0~93.5 cm,穗长7.0~8.0 cm,穗粒重1.7~2.6 g,千粒重40.5~48.5 g,容重704~754 g/L。对条锈病免疫;抗寒性3级;抗旱性3级,抗旱指数0.914。适宜在甘肃定西、白银、平凉、庆阳,宁夏固原,青海贵德等地年降水量350~450 mm,海拔1 700~2 380 m的干旱、半干旱区种植。属优质抗寒抗病旱地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