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河姆渡周边遗址原始稻作农业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姆渡周边遗址原始稻作农业的研究河姆渡遗址博物馆赵晓波一、河姆渡文化周边遗址简况八十年代初浙江省考古研究所会同有关县(市)文物部门对河姆渡文化的分布范围作过一次普查工作,发现30多处河姆渡文化1期以后的文化遗址,近几年在基本建设中又有新的发现,增加了...  相似文献   

2.
河姆渡遗址农业形态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河姆渡遗址是我国新石器时代的一处著名遗址,两次考古发掘均发现了丰富的人工栽培稻谷和大规模的木结构建筑遗迹,因此而闻名于世,引起学术界的高度重视。专家们在研究出土稻谷的同时,往往联系到出土的170多件骨耜。涉及当时的农业形态问题,并根据遗迹、遗物对当时的农业形态作了相应的推测。九十年代以来,浙江省的有关文物部门与日本宫崎大学……  相似文献   

3.
河姆渡稻作农业剖析河姆渡遗址博物馆黄渭金河姆渡遗址二次考古发掘,均发现了大量稻谷堆积和大面积榫卯木构干栏式建筑遗迹,表明了河姆渡先民早在七千年前业已告别茹毛饮血的时代,开始从事原始稻作农业生产和定居生活。一河姆渡文化相当于新石器时代中期,当时的原始农...  相似文献   

4.
河姆渡遗址1973年发现于浙江余姚河姆渡,距今六、七千年。遗址出土有菱角遗存,另外孢粉分析也表明遗址中有菱。有同志就此推测:“河姆渡人除种植水稻外,还可能种植葫芦、菱角等作物”。菱在河姆渡时期是否已栽培,颇值怀疑。河姆渡菱角遗存(图1)及花粉出土于遗址的第四文化层,距今约6570—6900年以前。遗存未炭化,但已  相似文献   

5.
河姆渡稻作渊源探折河姆渡遗址博物馆邵九华1973年浙江余姚市河姆渡遗址的发现是我国考古史上的一件大事,两次考古发掘中都发现大面积的稻谷堆积层,伴随出土的还有170余件骨耜,其中2件骨耜柄上还绑扎着残木棒,它应是古籍上称为耒耜的农具。这个发现得到考古界...  相似文献   

6.
从桂林甑皮岩猪骨看家猪的起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关于我国饲养家猪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过去,研究这个问题的同志,多是根据浙江河姆渡,陕西半坡、姜寨,河南下王岗等原始遗址发现的猪骨和陶猪等考古材料,认为我国家猪起源于七千年以前。而在南方原始遗址中很有代表性的桂林甑皮岩出土的猪骨材料,则还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因而本文在此作些介绍,以供有关同志参考。甑皮岩遗址位于广西桂林市南郊,1973年进行试掘,发现了大量的陶片、石器、骨器和  相似文献   

7.
陈伟权 《农业考古》2005,(4):195-196
一、从河姆渡遗址探索原始茶 河姆渡文化遗址发掘,以其七千年左右的文明史震憾中外。那里4米厚的四个文化层,众多的出土文物如厚厚的史书,展示了原始社会后期的新石器时代社会风貌。原来普遍认为黄河流域为中华民族摇篮,河姆渡遗址的发现,向世界宣告了长江、黄河两大流域,均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几千年来,民间形成了柴米油盐酱醋茶开门七件事,其中茶在原始社会的形态,从地处江南的河姆渡遗址追溯考证,无疑是一条较为科学的探索之路。  相似文献   

8.
浅析河姆渡骨匕的用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河姆渡遗址二次考古发掘共出土6700余件文物,其中骨器占了3000多件,种类达二十余种,几乎遍及当时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然而对于这些骨器的用途,学术界历来聚讼纷纭,尤其是对其中的骨匕,更是各抒自见,未有定论。本文拟通过对河姆渡遗址出土骨匕的器形特征及使用痕迹的观察分析,以探求河姆渡骨匕的用途。一、骨匕的器形特征及使用痕迹分析河姆渡遗址出土骨匕系取材于大中型兽类的肋骨,以其一段剖成两半,并将剖开的一面磨光制成,所以它们的器形基本相似。通体光洁弧曲,前端多呈舌形,后端多平齐,并钻有一个小圆孔。最长…  相似文献   

9.
鱼山遗址位于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为一处以河姆渡和商周地层为主体的遗址。本次对鱼山遗址开展采样、浮选工作,获得了大量河姆渡时期、良渚时期和商周时期的植物遗存,包括水稻、菱角、芡实、橡子、葫芦等可食性植物资源遗存,以及近20种其他乔木类和杂草类遗存。根据浮选结果显示可知,在河姆渡文化时期,生业模式经历了一个以采集狩猎为主逐渐依赖农业的转变,对植物资源的利用也由野生植物资源逐渐转向以水稻为主。而商周时期,水稻则占据最主要的地位,遗址以种植水稻为单一的农业模式。鱼山遗址植物考古发现,为探讨河姆渡文化时期宁绍平原的植物资源利用模式提供了新的证据,也填补了长江下游商周时期植物考古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10.
河姆渡的谷物收割与加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河姆渡遗址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属长江下游地区著名的新石器时代河姆渡文化。1973年和1977年先后两次进行了发掘。此遗址共有四个文化层,时间跨度在公元前5005±130年到公元前3380±30年。河姆渡遗址出土了大量稻谷堆积。第一次发掘时,就在第四文化层的十多个探方广达四百多平方米的范围内,普遗地都发现了稻谷,有些稻谷和谷壳、稻秆、稻叶等交互混杂堆积成层,厚度从10~20厘米到30~40厘米,最厚处达70~80厘米。可见当时的水稻栽培规模已相当大。河姆渡人又是怎样收割和加工这些水稻的  相似文献   

11.
卢小明 《农业考古》2000,(3):225-227
河姆渡遗址的两次考古发掘,发现了大规模的干栏式建筑遗迹,充分说明河姆渡人已过上了较为稳定的定居生活。稳定的饮食来源,是定居生活的条件。河姆渡人从事简单的原始农业、采集业、渔猎业、畜牧业、获取食物。从人体的生理学而论,解决了饮食问题,才能从事其它的生产生活活动。饮食,是人类生存和改造身体素质的首要物质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前提。河姆渡文化延续时间长达2000多年,靠的是当时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河姆渡人的劳动创造。本人试结合河姆渡遗址的考古发掘资料及有关文献,对当时河姆渡人的饮食及相关问题作一些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2.
河姆渡人如何食用稻米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是一处属于新石器时代,距今约七千年的原始人类遗存。经大规模地发掘,获得了大量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具、稻谷、动植物遗骸和原始艺术品等实物标本。这些珍贵的实物资料,为研究原始人类在长江流域的发展和农业的起源等问题提供了重要证据。从河姆渡遗址中出土的稻谷、稻壳、稻秆和稻叶等实物资料证实:河姆渡的先民们,已栽培稻谷。当然也可由此推知河姆渡人已食用稻米,但如何食用呢?仅此还难以定论。本文试图用掌握的标本资料来论证这一问题。一九七八年,笔者为组织“古人类陈列”专程赴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考察和征集标本资  相似文献   

13.
(一)前言中国考古学史最早提到的稻作遗迹,是1921年瑞典考古学者安特生博士在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从事发掘调查发现的。可是当时人们注目于从那里出土的以彩陶为主体的仰韶文化的精华,质朴的稻作问题未引起学者的注意。半个世纪后的1976年,从杭州湾南岸的浙江省余姚县河姆渡遗址发现的炭化米、稻壳、稻茎、稻叶等遗物堆积层,才引起研究者对中国先史时代稻作农辨的急切关心。当然这期间不是全然没有稻作遗址发现。  相似文献   

14.
今天,嘉兴市在这里举行纪念马家洪遗址发掘四十周年座谈会,浙江省文物局作为主办单位之一,我代表省局向到会的各位领导、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马家浜遗址的发掘是我们浙江省史前文明考古中的一件大事。一九五九年,浙江的文物工作者在嘉兴农村发现了马家洪遗址,考古材料最后证实这是一处六千年前的文化遗址。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现。因为在当时,河姆渡遗址、嵌泽遗址以及真正体现良渚文化发展水平的良渚遗址群,都还没有被发现。因此,它可以算得上是后来改写中华文明起源历史的环太湖流域史前考古的第一声惊雷。由于当时认识水平的限…  相似文献   

15.
<正>在浙江省余姚市,考古人员在位于河姆渡遗址附近约7公里的余姚施岙遗址发现了史前3个时期的古稻田。据了解,这片面积在8万平方米左右的古稻田是世界目前已发现的最大规模、年代最早的古水稻田,分成史前3个时期,分别是:河姆渡文化早期,大约距今6300年;河姆渡中晚期,距今大约5700年到5300年;良渚文化时期,  相似文献   

16.
河姆渡“石磨盘”质疑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黄渭金  卢小明 《农业考古》2000,23(1):197-201
河姆渡遗址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一处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它的发现和发掘使我国南方地区史前文化研究有了新的突破,有力地证明了长江流域也和黄河流域一样都是中华民族远古文化的发祥地。吸引了考古、建筑、农史等诸多学科专家学者投入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弄清楚了许多问题,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的歧议和疑问。 牟永抗先生在《钱塘江以南的古文化及相关问题》和《浙江省新近十年的考古工作》两文中首次指出河姆渡遗址原先混杂在数量甚多的砺石中间,有相当部分是与原始农业有关的石磨盘,并把它作为钱塘江以南地区的一项重要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7.
河姆渡遗址“鱼藻”纹盆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姆渡遗址“鱼藻”纹盆考释河姆渡遗址博物馆黄渭金河姆渡遗址曾出土不少表现农业题材的陶器,这些陶器不仅制作较精致,而且器表大都经打磨光亮,腹壁也往往刻划线条粗矿、流畅的动植物图案,是河姆渡遗址中弥足珍贵的艺术珍品。遗址第四文化层出土的“鱼藻”纹盆即是此...  相似文献   

18.
河姆渡遗址“稻谷堆积层”成因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姆渡遗址“稻谷堆积层”成因析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劳伯敏位于浙江余姚的河姆渡遗址,由于它的地下保存条件较好,出土了一群颇富特征的文化遗存,对于当时长江下游杭州湾地区的原始文化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尤其是这个遗址第四文化层上部出土的“稻谷堆积”中...  相似文献   

19.
刘志一 《农业考古》2002,24(1):68-100
关于亚洲稻作农业发祥地问题,国际学术界一直存在“印度说”与“中国说”之争。自从中国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距今7000年前古栽培稻之后,“印度说”的呼声才渐渐下降。到中国湖南澧县彭头山遗址出土距今9000年前左右的古栽培稻、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出土距今12000年前的古栽培稻,“中国说”才真正确立起来,“印度说”开始消沉了。……  相似文献   

20.
小议河姆渡农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元1973—1978年,世界文明史上又开辟了新的一页——河姆渡文化遗址的发掘。大量的农作物、农业工具、建筑、纺织品、纺织工具、装饰艺术品以及家畜骨骼等的出土,充分证明了,早在六、七千年前,我们古老的中华民族,就有了相当发达的稻作文明。河姆渡遗址位于长江流域的杭州湾南岸的余姚县河姆渡村,这是一条狭长的河谷平原,从大量出土的象、犀、猕猴、红面猴、梅花鹿、水鹿以及各种水鸟和淡水鱼的遗骨看来,当时河姆渡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