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摸清资源查明问题通过对我市农村生物能资源的普查,查明了我市农村沼气存在如下问题;1. 普遍存在三低:产气率低、原料利用率低、沼气池利用率低。2. 农村建沼气池工艺水平低、质量差、漏气严重,池型结构不够理想.3. 沼气发酵浓度普遍较低,没有充足的营养物质是造成产气率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棕壤不同粒级微团聚体中磷素的保持与供应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对比法对采自辽宁省主要地区 1 8对不同肥力典型棕壤中不同粒级微团聚体内全磷的分布以及对磷素的保持与供应状况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高肥土壤全磷平均含量为 0 .61 1± 0 .1 83g/kg ,低肥的为 0 .379± 0 .0 95 g/kg ;高肥土壤平均吸附磷量为 1 2 7.1± 37.1 7g/kg ,低肥的为 2 33.2± 4 7.2 8g/kg;解吸磷和解吸率高肥的为 2 6.8± 1 0 .77g/kg和 31 .65± 2 5 .66% ,低肥的为 2 1 .3± 8.98g/kg ,和 9.62± 4 .99% .高肥土壤中各粒级微团聚体的全磷含量、磷素的解吸及其解吸率都高于低肥的对应值 ,其中 ,1 0~ 5 0 μm微团聚体中磷素储量最大 ,<1 0 μm微团聚体在磷素的吸附和保持方面贡献最大 ,因此可以把它们作为棕壤的特征微团聚体 .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氮磷肥料配施条件下土壤酶活性及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对潮棕壤肥料试验三年后的土壤酶及其养分因子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低氮常磷(N180P70K70)处理、低氮高磷处理(N180P100K70)和常量氮磷钾处理(N240P70K70)脲酶活性与对照没有差异,其它三个处理土壤脲酶活性受到抑制;大多施肥处理的硝酸还原酶活性较对照有很大的增强.不施肥稻田生态系统生产力低,土壤肥力呈现降低趋势;施肥处理土壤全N含量都比试验前降低,除常量NPK处理和低氮低磷处理,其他处理土壤全P含量增高.单施化肥能显著增加土壤中氮、磷、钾养分的含量,同时也增加了作物对这些养分的吸收利用;适量的氮磷配施有增产作用,一定程度上可增强土壤酶活性,但本试验中土壤酶活性与土壤肥力之间没有很好的相关性.氮肥和磷肥都是潮棕壤水稻生物产量高低的限制性因素,水稻经济(稻谷)产量由氮肥、磷肥水平共同决定,适量的氮肥和磷肥配施才得到较好的生物量,才能更好的发挥地力、获得较高产量.低氮高磷处理的平均水稻生物量和经济产量最高;低氮高磷处理中籽粒磷含量位居第二,说明该处理中,作物磷吸收较好;所设试验中低氮高磷处理最优.  相似文献   

4.
龙眼磷素营养诊断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应用果园调查与大田磷肥施用试验相结合的方法 ,对龙眼磷素营养诊断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土壤磷素诊断形态为速效磷 (Olsen法 ) ,其诊断指标 (mg/ kg)为 :>43 .89,丰富 ;1 7.5 7~ 43 .89,高 ;7.91~ 1 7.5 7,中 ;5 .0 0~ 7.91 ,低 ;<5 .0 0 ,极低。龙眼植株磷素营养诊断最佳诊断时期为 1月 ,最佳诊断部位为老熟秋梢第 2位叶 ,诊断形态为全磷 ,其诊断指标 (P% )为 :>0 .1 65 ,过剩 ;0 .1 2 4~ 0 .1 65 ,高 ;0 .1 0 9~ 0 .1 2 4,中 ;0 .0 80~ 0 .1 0 9,低 ;<0 .0 80 ,极低  相似文献   

5.
耐低磷水稻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对2472个来自不同核心种质资源库的代表性水稻品种进行了苗期耐低磷初选和复筛,并通过全生育期鉴定,研究了耐低磷水稻种质资源筛选的基本条件和指标。结果表明,采用两步筛选法,即苗期初筛和复筛,并通过全生育期产量验证,既可以获得典型耐低磷和低磷敏感水稻品种,又提高效率,吻合度达67%;在供试土壤有效磷含量小于5.mg/kg时,筛选密度为4株/600g土,设低磷水平为50.mg/kg(外加);分蘖数及其耐低磷指数(相对分蘖数)综合性较强,作为苗期筛选指标比较适宜;对于少数特殊的品种,它们在高磷和低磷处理时都没有分蘖,此时用干重耐低磷指数(相对干重)来衡量它们的耐低磷能力比较合适;全生育期验证以经济产量及其耐低磷指数(相对经济产量)为鉴定指标,其中有效穗对经济产量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6.
缺锌与低锌对玉米苗期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溶液培养的方法研究了缺锌、低锌和正常供锌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缺锌和低锌使玉米的株高和茎叶干重均显著降低,低锌比缺锌降低的更多;缺锌和低锌对根干重的影响远小于对地上部的影响,所以,使根冠比增大,缺锌和低锌对玉米生长发育的这种影响与其影响玉米体内的锌含量有关,而且这种影响因玉米的品种不同而有差异.  相似文献   

7.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及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山东省临沂市四种典型土地利用方式为例,分析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及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有机质(OM)含量具有显著影响,而对pH、全磷(TP)、全氮(TN)、全钾(TK)和土壤颗粒组成无显著影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OM含量由高到低顺序为:水田>未利用地>林地>旱地;TN含量由高到低顺序为:未利用地>林地>水田>旱地;TP含量由高到低顺序为:未利用地>旱地>林地>水田;TK含量由高到低顺序为:林地>水田>旱地>未利用地.相关分析表明,旱地各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要大于水田、林地和未利用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TP和TN之间的相关系数无影响.主成分分析表明,旱地、水田、林地和未利用地综合肥力指标F值大小顺序为:水田(0.86)>林地(0.78)>旱地(0.51)>未利用地(0.43).  相似文献   

8.
野生马棘植株低矮,叶片窄小,生物产量低,且可食性较差,但与玉米、苜蓿和高粱等主要饲料作物相比,马棘的饲料应用具有广适性、耐逆性和低种植成本的技术优势.本研究旨在利用诱变方法提高马棘的产量、营养和可食性,采用300Gy的60Co-γ射线诱变马棘干种子,筛选获得了高产、高蛋白质、低纤维含量的突变体MJ-HPLF1.MJ-HPLF1叶片的蛋白质含量显著增加,比野生型平均高30%以上;粗纤维含量明显降低,比野生型平均低20%以上;鲜草和干草产量都为野生型的2倍以上.  相似文献   

9.
应用果园调查、土壤植株分析与大田钾肥施用量试验相结合的方法 ,对银杏钾素营养诊断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土壤钾素以土壤速效钾作为诊断形态 ,其诊断指标 (mg/kg)为 :高 >75 .0 ,中 5 0 .1~ 75 .0 ,低 <5 0 . 1。银杏植株钾素营养诊断最佳诊断时期为 7月 ,最佳诊断部位为长枝条倒 8位叶。诊断形态为叶片全钾 ,其诊断指标 (% )为 :高 >0 .95 8,中 0 .81 8~ 0 .95 8,低 <0 .81 8。  相似文献   

10.
施氮对小白菜产量和品质的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间试验研究了施氮对两种肥力土壤小白菜产量、硝酸盐含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与小白菜产量呈显著(低肥力)和极显著(中肥力)的二次回归关系,中、低肥力土壤施氮小白菜分别增产141.2%~309.4%和149.5%~617.6%;低肥力土壤小白菜产量仅为中肥力土壤的28.6%~49.5%。施氮75~300kg.hm-2提高小白菜硝酸盐含量9.9%~33.3%(中肥力,75 kg.hm-2处理除外)和240.3%~363.6%(低肥力),硝酸盐含量以中肥力土壤>低肥力土壤(N 150 kg.hm-2处理除外)。施氮降低中肥力土壤小白菜Vc含量、提高氨基酸含量,对可溶性糖影响不大;低肥力土壤施氮降低小白菜Vc、氨基酸、可溶性糖含量。  相似文献   

11.
秸秆覆盖和留茬的田间水土保持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秸秆覆盖和留茬在玉米生育期的水土保持效应.结果表明:覆盖和留茬在玉米不同生育期均可有效减少土壤侵蚀,覆盖的效果更为明显,其产沙量最大可减少75%,留茬的产沙量最大可减少29%.相同秸秆用量下实行覆盖的水土保持效应较留茬明显.覆盖结合留茬减弱土壤侵蚀的效果明显,在玉米各生育期的产沙量均有大幅减少,低覆盖高留茬减幅最大为85%,高覆盖低留茬减幅最大为78%;在抽穗期对径流强度也有削弱,低覆盖高留茬的径流量减少23%,高覆盖低留茬减少15%,相同秸秆用量下低覆盖高留茬对水土流失的抑制较高覆盖低留茬明显.  相似文献   

12.
南亚热带丘陵土壤水分循环及其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对丘陵缓坡地和低丘梯地的系统观测资料 ,阐明了赤红壤贮水库容、有效贮水库容较小 ,而通透库容较大 ;降雨集中 ,地表径流明显 ;赤红壤贮水量季节性变化明显 ,有效贮水量低等特征 ;同时对SPAC连续体系中的水分势能和水流阻力的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 .  相似文献   

13.
泥石流按其暴发频率分为高频率(每年发生一次或多次)、中频率(数年至30 a发生一次)和低频率(30a以上发生一次)泥石流3类.低频率泥石流具有暴发周期长,规模大,危害严重等基本特点.选取川西地区不同频率的泥石流沟道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该区低频率泥石流还具有两个典型特征:低频率泥石流流域具有植被覆盖度高,不良地质现象数量少且规模小的特点;低频率泥石流在侵蚀过程中以沟床冲刷为主且侵蚀速度快,泥砂输移比高.关于低频率泥石流上述两点特征的研究,对泥石流的预防和治理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高铝低磷胁迫对胡枝子生长及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晓英  沈仁芳 《土壤》2009,41(4):562-565
限制酸性土壤作物生长的最重要、最普遍的因子是Al3+ 的毒害和 P 的缺乏.本文用溶液培养试验研究两种不同生态型的二色胡枝子在高Al低P胁迫下的矿质营养元素积累情况.试验表明,江西胡枝子比河北胡枝子更耐低 P 低 pH 的生长环境,但两者间耐Al性无显著差异;100 μm/L Al 处理显著地抑制了两种胡枝子对 Ca 的吸收,降低了根系 Mg 的积累量,对植株的 K、P、Fe、Zn、Cu 含量没有显著影响;低 P 处理没有显著降低两种胡枝子对 Ca、K、Fe、Zn、Cu 和江西胡枝子对 Mg 的吸收,但是低 P 处理显著降低了河北胡枝子对 Mg 的吸收和转运.二色胡枝子植株吸收的 Al 主要积累在根部,地上部分Al含量仅是根系的1% 左右.  相似文献   

15.
研究春季沙丘土壤水分含量及其变异特性对沙丘植被建设、防风固沙工程具有重要意义.对4月初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半固定沙丘迎风坡、背风坡及丘间低地表层土壤水分研究发现,丘间低地土壤含水量(14.86%)远高于迎风坡(7.65%)及背风坡(7.38%);表层土壤水分的变异强弱与土壤含水量高低呈正相关,具体为丘间低地>迎风坡>背风坡,其变异系数分别为0.23,0.15,0.14.迎风坡、背风坡及丘间低地表层土壤水分空间自相关程度高,前两者能很好地拟合为球状模型,后者为指数模型,3者变程差距大,分别为24.32m,8.79m,91.00m.沙丘各部位表层土壤含水量等值线图一方面显示了坡面中部及下部土壤水分总体上高于上部,另一方面也直观体现了各部位表层土壤水分的空间变异性.关链词:半固定沙丘;不同部位;土壤水分;空间变异性  相似文献   

16.
通过设置不同煤炭开采强度,对开采区和非开采区油松林下灌木和草本植物的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低开采强度下,灌木层植物多样性低;在中等开采强度下,灌木层植物多样性最高;随着开采强度的进一步增大,灌木层植物多样性又出现下降趋势.草本层植物多样性随开采强度的增加而降低,耐旱物种的重要值排序有明显提前,且在高强度开采区域出现了地椒、黄芩等强耐旱植物.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同位素15N,对冬小麦不同追肥时期的效果,氮肥的利用率,氮素在秸杆、籽粒中的分配、土壤残留、挥发损失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拔节期追肥一次,再加上追施穗肥一次效果最好;前期追肥,秸杆对N的利用率高,籽粒对N的利用率低;后期追肥,籽粒对N的利用率高,秸杆对N的利用率低;前后期结合追肥比一次追肥土壤氮素残留量高,损失较少.  相似文献   

18.
缙云山水源涵养林保育土壤的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重庆市缙云山3种典型水源涵养林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土壤的物理、化学和养分特性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1)土壤容重均较高,其中竹林群落土壤容重相对较高;土壤总孔隙度均比较低,孔隙性一般;土壤质地中砂粒含量比粉粒和黏粒高;土壤均呈强酸性,说明该地区土壤酸化比较严重.(2)土壤有机质含量均比较低,在土壤有机质积累方面,针阔混交林相对较好,而竹林群落相对较差;在土壤养分含量中,全氮含量一般,全磷和全钾含量较低;土壤速效养分均比较低.(3)针阔混交林的保育土壤功能最好,竹林最差;针阔混交林水源林的土壤生态功能最好,常绿阔叶型水源林次之,竹林总体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9.
青海湖高寒湿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环青海湖高寒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深度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变化特征和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分布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环青海湖区土壤有机碳0 ~ 10 cm表层含量最高,均值为28.2 g/kg,随着土层深度的加深其含量逐渐降低.10 ~ 20、20 ~ 30和30 ~ 40 cm土层的有机碳平均含量依次为20.1、16.3和12.1 g/kg;整个研究区0~ 40 cm土壤有机碳平均含量仅为19.2 g/kg.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垂直分布总体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由高到低的递减变化;二是低-高-低型.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有机碳含量依据均值间差异可以分为两组:华扁穗、紫花针茅和芨芨草3个植被类型为一组;垂穗披肩草、矮嵩草草甸和冰草为一组;前者植被类型土壤有机碳平均较后者要低,其平均含量分别为16.6、16.8、19.5、21.6、27.3和27.1 g/kg.  相似文献   

20.
陕北黄土高原土地利用时空趋势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1992-2001年土地利用详查数据,分析陕北黄土高原这一典型地区的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揭示该区土地利用的数量变化、空间变化和变化趋势.研究表明:陕北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变化较大,其中以园地变化最大;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差异明显,并与其自然地理分区基本吻合,由北至南呈现低-高-低-高的趋势;9 a来陕北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处于调整期,利用方式日趋无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