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2 毫秒
1.
许多人都认为,近20多年沙尘暴日渐猖獗除了气候因素外,主要是人们乱采乱挖、乱砍乱伐、过度放牧和过度垦荒不断制造新沙源造成的,但这看到的仅是问题的表面现象。从哲学的视角看,沙尘暴的恶化实质上是经济管理问题。建国以来,导致我国沙尘暴不断恶化的深层经济管理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在我国北方地区,特别是处于甘肃河西走廊的武威、金昌等地,由于上游来水和地下水位锐减、人口的快速增长及人们对自然资源进行长期掠夺式开发,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沙尘暴天气越来越频繁。沙尘暴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危害程度也越来越大,引起国家和全社会的普遍关注。本文通过分析沙尘暴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和危害,重点阐述了治理生态环境,遏制沙尘暴天气的途径与办法。  相似文献   

3.
沙尘暴也称沙暴或尘暴,指的是强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很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公里的天气现象。全球有四大沙尘暴高发区:中亚、北美、中非和澳大利亚。中国西北地区是中亚沙尘暴高发区的组成部分,其中不少地区每年沙尘暴日数达30天以上。20世纪下半叶我国沙尘暴发生呈急速上升趋势:50年代共发生过5次;60年代共发生过8次;  相似文献   

4.
《当代农业》2001,(4):51-51
沙尘暴也称沙暴或尘暴,指的是强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很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公里的天气现象。全球有四大沙尘暴高发区:中亚、北美、中非和澳大利亚。中国西北地区是中亚沙尘暴高发区的组成部分,其中不少地区每年沙尘暴日数达30天以上。20世纪下半叶我国沙尘暴发生呈急速上升趋势:50年代共发生过5次;60年代共发生过8次;70年代共发生过13次;80年代共发生过14次;90年代共发生过23次。  相似文献   

5.
自从2000年12月31日至2001年1月2日在甘肃河西走廊一带发生了我国几十年来同季节中时间最早的沙尘暴天气以后,沙尘天气不时光顾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2001年3月27日甘肃又遭遇了风速最猛、范围最广、强度最大的沙尘暴天气,风力达到六七级,最大风速达到25米/秒:2006年4月10日出现了大范围沙尘天气。近几年甘肃已出现范围、大小不一的沙尘天气十余次,对工农业生产及人民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我国西北地区多沙尘暴天气,在概述沙尘暴危害的基础上,分析我国西北地区沙尘暴时空特征及形成原因,并从宏观措施、生物措施、工程措施3方面提出沙尘暴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7.
近55年来中国西北地区沙尘暴发生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沙尘暴发生的时空变化规律,为制定农业气象灾害预警机制及对策提供依据。【方法】以中国西北地区213个气象台站1951-2005年沙尘暴监测资料为依据,统计分析了沙尘暴发生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55年来沙尘暴发生的频次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是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增加趋势明显,其中以甘肃省沙尘暴发生的频次最高;春季(3-5月)是沙尘暴的高发期,其中陕西的80%、甘肃的81.8%、青海的87.5%、宁夏的87.5%、新疆的100%和内蒙古的85.7%均发生在春季,4月是沙尘暴的高发月份,55年来共发生了65次。甘肃、内蒙古、新疆是我国沙尘暴的高发区。【结论】西北地区沙尘暴发生具有鲜明的区域及季节特征,每年4月是该地区沙尘暴的高发期。  相似文献   

8.
2009年4月23日我国北部和西北部的部分地区出现沙尘暴或强沙尘暴,从北往南到广州的沿途省市先后出现明显的浮尘天气,污染指数短时间内急剧上升。4月25日下午开始,广州及周边地区的大气监测点可吸入颗粒物浓度也依次从北往南异常急剧上升。结果表明,广州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的异常上升是一次受北方沙尘暴产生浮尘南下影响所致,沙尘暴可南下影响珠三角地区。  相似文献   

9.
沙尘暴是西北地区频繁发生的一种灾害性天气,强沙尘暴和特强沙尘暴经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不可预估的损失。1993年5月5日横贯西北地区的强沙尘暴,给宁夏造成直接经济损失6.4亿,约300余人伤亡。2001年4月6日沙尘暴天气过程,我区15个监测站点有14个站有大风天气,有8个站出现了沙尘暴天气。全国沙尘暴最多的地区是西北地区的干旱沙漠区,有关专家考查研究认为,西北地区有3个沙尘暴高频区,  相似文献   

10.
通过卫星遥感图像、地面沙尘天气网络监测系统及沙尘天气大气颗粒物的污染特征等方面,以沙尘暴气象历史资料和沙尘暴个例分析,解析沙尘暴发生的沙尘源区、传输路径和沙尘天气大气颗粒物的污染特征。分析表明,阿拉善地区是我国沙尘暴发生的主要源区之一,同时也是境外沙尘暴源区在沙尘传输过程的加强源区,是造成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浮尘、沙尘暴或扬尘的根源。  相似文献   

11.
对1961—2010年淖毛湖气象站沙尘暴资料的分析表明,沙尘暴主要出现在3—5月,4月份最多;沙尘暴天气主要集中在白天,占总次数的83%,夜间相对较少,只占17%。50年内淖毛湖出现沙尘暴天气过程804次,以西方和西北方冷空气入侵为主,集中发生在3—5月;50年来淖毛湖沙尘暴日数呈减少趋势,按线性拟合其减少率为0.711 d/10 a。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沙尘暴日数呈现急剧增加趋势,1974年沙尘暴日数多达54 d,20世纪80年代后沙尘暴日数呈现急剧下降趋势,年日数减少到1 d,甚至个别年份未出现沙尘暴天气,该时期大风日数减少、风力强度减弱是主要原因外,生态环境改善,局地植被增加也是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沙尘暴作为一种高强度风沙灾害,只有在气候干旱、植被稀疏地区,才有可能发生。人类活动因素是指人类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破坏以后,导致沙尘暴爆发频数增加。沙尘暴主要在我国的西北地区高发,而新疆哈密更是沙尘暴的多发区。在全年中,除1、2、12月外,3-11月几乎都有沙尘暴发生,对于机场来说,沙尘暴天气是危及飞行安全的危险天气之一,准确预测这一天气现象非常重要。基于这个出发点,对2009年6月30日哈密机场出现的一次罕见沙尘暴天气进行分析,从中找出特点,为以后的观测提供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13.
陈永宁 《新农民》2001,(8):12-12
当前,我国植被破坏严重,沙漠正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频繁出现的沙尘暴,无疑又加快了沙漠扩展的速度。沙尘暴继续肆虐的结果必然是:土地沙化、人类生存条件破坏直至社会明的最后毁灭!因此,沙尘暴问题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正>沙尘暴被称为“环境杀手”,是一种气象灾害,也是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今年3月21日,大范围的沙尘天气开始覆盖我国西北、华北等地。本轮沙尘暴波及到18个省区市,严重威胁到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如何面对我国北方每年频发的沙尘暴?怎样预防和治理沙尘暴?一、沙尘暴的形成过程沙尘源是形成沙尘天气的重要物质条件。Himawari-9(向日葵9号)气象卫星沙尘源区监测时间序列图显示:  相似文献   

15.
民勤县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域下游,东、西、北三面被腾格里和巴丹吉林大沙漠包围。年降水量113 mm,蒸发量2 644 mm,年日照时数3 300 h,年均气温8.3℃,昼夜温差15.2℃;年8级以上大风27.8 d、沙尘暴37.3 d。是全国干旱、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沙尘暴活动最频繁的地区之一。近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持续肆虐的灾害性天气-沙尘暴频频袭击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给人们生活及生产造成极大危害。本讨论了沙尘暴天气形成条件、主要成因、主要分布区域、危害及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17.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近几十年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但与此同时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资源造成的资源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从沙尘暴到近年来的雾霾都在表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它要求要与环境相辅相成。换句话说,人是社会的主体,人在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之间起到一个桥梁的作用,一但桥梁摧毁的话,很严重的。因此我们应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来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相似文献   

18.
沙尘暴的成因极其影响我国的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沙尘暴是一种灾害性自然现象,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及至半湿润地区。对农业、工业、交通运输和人们的生命财产和身体健康具有相当的危害,本文针对我国历年的沙尘暴灾害天气,较全面地分析了沙尘暴天气形成的原因和影响我国的路径。天气、气候条件是沙尘暴天气发生和强度的主导因素,气温、降水、植被、地貌、人类活动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为了使镇安县的退耕还林工作健康顺利地进行,根据笔者在林业科研战线多年工作的实践,对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中的几个问题探讨如下。1生态林与经济林比例党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将生态环境的恢复与重建作为突破口,是基于我国目前生态环境呈日趋恶化的现实,森林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洪水泛滥成灾、持续干旱、沙尘暴越来越频繁等等,其带来的后果和经济损失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严重问题,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由于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开发和应用,对生态环境造成了非常严重的破坏,使沙尘暴在我国发生的频率不断增加,强度也越来越大,影响范围现已不仅限于我国北方地区,逐步开始波及到南方,呈现出愈演愈烈的态势。不仅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危害,而且每年沙尘暴的发生还会造成非常严重的经济损失,侵占大量可利用土地,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人类生存造成极为严重的危害,因此,加强对沙尘暴的研究,认识沙尘暴的危害,对其进行防治和利用已成为现今人类所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现将沙尘暴的危害与防治对策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