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陈元良  周菲菲 《茶叶》1991,17(4):45-46,55
多年的生产经验证明,制茶时适当用油,能改善制茶工艺,提高茶叶外观质量,尤其在龙井、旗枪类名茶生产上的应用,巳成为传统习惯。由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和浙江省茶叶公司研制的制茶专用油,已在诸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诸暨县东方红茶场自1979年以来,利用茶叶生产闲季中的劳动力和茶厂设备进行茶籽油的加工,获得了一定经验。近两年该场先后为湖南、湖北、福建、安徽以及浙江等省的有关厂、场培训了茶籽制油技术人员。根据有关方面提出的问题和建议,结合该场的生产实践,对茶籽油加工的设备和技术方法作一介绍,供中、小型专业茶场在解决茶籽油加工时参考。  相似文献   

4.
炒茶用油,尤其是手工炒制名优茶需要用油,这是茶人皆知的常识。然而,对于炒茶用油这一问题,在作为茶故乡的中国,不仅教科书中未曾涉及,而且,长期以来也很少为人注意,一直停留在习惯经验上,直到近年来,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成功“制茶专用油”,这才使制茶用油问题向科学化和标准化方向迈出了一大步。杭州市西湖区是举世闻名的龙井茶产地,全区有5个主产茶乡(镇),2万余亩生产茶园,年产干茶  相似文献   

5.
制茶机械化是茶叶生产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茶叶的成品质量和商品价值,取决于制茶机械良好的机械性能和制茶性能。本文首先简述了福建省制茶机械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指出制茶机械存在的问题和改革制茶机械的意义,提出今后我省制茶机械重点改革的八个方面的建议,以期提高茶叶品质,发挥福建茶叶优势,支援四化建设。  相似文献   

6.
制茶发酵理论与制茶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十六世纪末,我国创制出红茶。红茶制造中叶片由绿变红,形成了独特的色、香、味品质,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随着生物科学和化学的发展,十九世纪末便开始了制红茶理论的研究。1890年古在(Kosai Y.)提出了制茶的“微生物发酵说”,认为茶叶发酵是微生物的作用过程。1893年班伯(Bamber M.K.)却认为是一种单纯的化学变化,称之为氧化过程,不称为发酵过程。后来曼恩(Mann N.)于1901~1904年证实微生物杀灭后,茶叶还能进行发酵,微生物在制茶发酵中不起重要作  相似文献   

7.
四十年代初期,辻本满丸氏就根据他的实验认为,茶籽制油工艺可与同属的山茶科其他茶籽的制油工艺相同,并建议用冷压榨制油法以提高茶籽油的质量。早期的制油工艺比较简单,主要采用热压榨进行,其出油率也低,据B.B.报道,用废茶籽榨油,出油率为7~8%。显然还有相当数量的油残留在茶籽饼里。直到六十年代初才有浸出法应用于茶籽制油工艺,但所用溶剂的沸点各不相同,土耳  相似文献   

8.
工夫红毛茶的制造工夫红毛茶,其品质特点是:外形条索紧细,色泽乌黑油润;内质香气馥郁,汤色红浓,滋味醇厚,叶底红明。遵循伟大领袖毛主席“一切产品,不但  相似文献   

9.
制茶能源的突出矛盾丽水地区地处浙南西部山区,林业资源丰富,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发展多种经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近十余年来,该区多种经营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其中茶叶生产的发展更为迅速。1971年全区茶叶产量仅有17783担,1982年达到了100150担,十二年间茶叶产量增加了四倍半。由于茶叶产量逐年增加,制茶所需燃料越来越多。有不少茶区,茶叶生产与维护森林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遂昌县大柘公社,1973年茶叶产量仅163担,1981年猛增到3876担。由于该公社的薪炭林面积小,无法满足制茶对能源的需求,所以不少茶场不得不上山砍伐松木作燃料,减少了森林资源。从丽水全区来看,全年制茶耗柴达  相似文献   

10.
一九八三年六月初,省茶叶公司邀请茶叶专家和有关茶厂技术人员座谈制茶工艺改革问题,要求把制茶工艺改“简”,加工生产改“快”。通过座谈进一步明确了工艺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会上有两种不同意见:一种认为要简化工艺,必须结合改革产品,把产品外形适当放大放长,净度要求也适当放宽;另一种意见是不能放,特别是净度不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在制茶上用电作热源,已做了不少试验,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目前以电作热源有:远红外线、高频、微波、电磁内热、电炉这样5种形式。制茶应用的这些电热试验,现在大家还在摸索,仅仅处于启蒙阶段。为了交流情报,了解现状,根据现有资料和各地的初步试验情况,以问答形式介绍给读者,并兼答有关同志的  相似文献   

12.
制茶专用油是一种以科学方法精制而成的新产品,用于龙井、旗枪、珠茶、炒青等绿茶生产,具有光滑锅面,改善制茶条件,提高茶叶品质的作用,质量符合茶叶卫生标准,投产三年来已在全国17省区使用,深受广大用户的好评,但已多次出现假冒制茶专用油事件。为避免上当受骗,请认准“西施”牌商标。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和浙江省诸暨市制茶专用油厂均办理批零销售业务,欢迎联系。  相似文献   

13.
热泵与制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泵是一种有效的节能没备,历来被学者、工程师们所重视。自三十年代以来,经过不断的研究改进,逐渐形成一种能付诸实用的产品。热泵在工业上的应用,欧美各国早已不乏先例,轻工业、重工业、农业各个领域中都有应用。近年来,国内兴起节能热潮、热泵亦随之脍炙人口。鉴于我国茶叶生产所需的能源不足,特地与浙江农业大学茶叶系协怍,以茶叶为对象研究探索应用热泵的可能性。苏联在制茶工艺中应用热泵作了不少工  相似文献   

14.
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使制茶机械自动化成为现实。制茶机械自动化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影山荣一着眼于制茶机械的系列化,为自动化设计迈出了第一步。此后野吕米三郎设计了连锁式机械,栗田重作设计的连续式机械等,均由于制成的茶叶缺乏传统的品质风格,未能推广。1962年,为了减轻制茶劳动强度,从制茶操作自动化入手,应用于大型制茶机械,成为工艺自动化新的开端。近十年又从控制热风温度、风量、主轴转数等设施,期望自动化操作更为实用。这种控制方法,大多是采用序列控制,即在各种设置的启动、停止或变换动作,均由电路的开闭或切换、抵抗器的调节等规定的顺序进行,这一系列控制动作,  相似文献   

15.
色是区别茶类不同和品质差异的主要因素之一。制茶以色分为绿茶、黄茶、黑茶、白茶、青茶和红茶六大茶类,品质优次,也从干茶和叶底的色泽以及茶汤汤色可以看出来。色的变化对制茶品质的不同影响很大,而色的变化规律也是制茶技术所必须掌握的。色的变化主要是由于多酚类化合物氧化,无色变有色;其次叶绿素破坏。这两种成分的变化与制茶的色香味有很大关系。多酚类化合物氧化深度和广度的不同,以及叶绿素破坏程度不同,而生成各种茶类和各种品质的不同。色的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16.
安溪油柿叶茶的营养成分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安溪油柿叶茶的营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安溪油柿叶茶有含量较高的粗蛋白质、粗纤维、粗脂肪、可溶性糖、维生素C和氨基酸等营养成分,丰富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类黄酮、多酚等生物活性成分及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如:钙、磷、钾、锰、镁、硒),但钠含量较低。本研究结果对进一步开发安溪油柿叶茶等功能保健食品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采取食用级茶籽油经氢化和脂肪酸重组处理研制而成的 TO-891制茶专用油脂,外观为乳白色固体,无杂质,无异味,熔点50—58℃;酸价≤4;过氧化值(出厂)<0.15%;饱和脂肪酸含量70%以上(其中中碳酸含量50%以上)。该产品的热稳定性能好,抗酸败能力强,便于运输,耐贮藏。与传统的柏油相比,它具有使用方便、清洁卫生和用量少等优点。1989—1990年在浙江、安徽、江苏、江西、湖北、湖南及福建等省30多个产茶县在炒制龙井、旗枪、大方、珠茶、炒青及各种名茶中试用推广,结果表明,该油脂完全适合炒制绿茶的工艺要求,并能改善茶叶品质,经济效益显著。它的研制成功,为我国制茶用油的科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8.
油料作物制油工艺现状与冷榨制油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脂提取所采用的工艺直接影响生产成本和成品油的品质,冷榨法作为一种相对溶剂浸提法更为安全的提油工艺,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重视。介绍了当前多种制油工艺及其优势与缺陷,着重介绍了冷榨工艺的研究情况,并分析了国内外制油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油脂提取所采用的工艺直接影响生产成本和成品油的品质,冷榨法作为一种相对溶剂浸提法更为安全的提油工艺,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重视。介绍了当前多种制油工艺及其优势与缺陷,着重介绍了冷榨工艺的研究情况,并分析了国内外制油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珠茶是我国传统出口的主要绿茶之一,它主产在浙江的嵊县,新昌等地。近几年来,珠茶地区的广大茶农积极响应毛主席“农业学大寨”号召,在“以后山坡上要多多开辟茶园”和“一切产品不但求数量多,而且求质量好,……”的光辉指示指引下,茶园面积扩大,产量不断增加,质量也有所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