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甘薯主要数量性状配合力分析及亲本选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何素兰 《杂粮作物》2001,21(3):21-23
以 4× 4不完全双列杂交试验 ,研究了甘薯蔓长、一次分枝数、藤叶重、结薯数、鲜薯重、大中薯率、烘干率的配合力、基因效应和遗传力。亲本主效应对所研究的 7个性状均有显著或极显著作用 ,多数性状的加性基因比值≥ 50 % ;烘干率、藤叶重、蔓长的遗传力很高 ,鲜薯重和一次分枝数具有中等遗传力 ,其余性状遗传力较低。  相似文献   

2.
甘薯源与库性状的关系及其在品种选育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典型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对两组甘薯材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甘薯的源与库性状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典型相关分析表明高产品系的基本特征是基部分枝数较多,分枝蔓长较短,T/R值较小。通径分析表明,基部分枝数、分枝蔓长、T/R值等与鲜薯重相关密切。甘薯源性状基部分枝数、茎叶重、最长蔓长、分枝蔓长与库性状烘干率、结薯数以及代表二者生长状况的T/R值均可作为育种中薯块产量选择时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栽培密度对优质鲜食型甘薯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不同密度处理对优质鲜食型甘薯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选用优质鲜食型甘薯品种广薯87和福薯8号开展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密度水平对2个甘薯品种的蔓长、蔓重、单株结薯数、单株薯重及商品薯率等主要农艺性状均有重要影响,2个品种表现不一;在不同密度水平下福薯8号产量水平部分间达极显著性差异,其中以5.4万株/hm~2的栽培密度时,其产量最高达45 562.50 kg/hm~2,不同栽培密度水平下广薯87无显著性差异。2个甘薯品种需选择适宜的栽培密度进行种植才能达到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4.
特色甘薯新品种--龙薯9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龙薯9号系福建省龙岩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于1998年利用岩薯5号作母本,金山57作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原系号Ⅰ202.该品种株型半直立,短蔓,单株分枝8~10条,顶叶绿色,叶型心齿,叶脉淡紫,叶柄绿色,柄基淡紫色,蔓绿色.蔓粗中等,单株结薯数5个左右,薯块下纺形,薯皮红色,肉色淡红色,晒干率21%左右,出粉率10%左右,食味品质略低于金山57,高抗蔓割病,高抗薯瘟Ⅰ型,高感薯瘟Ⅱ型.  相似文献   

5.
推广年份性状 1977年占栽培面积书 赤褐布尔班克(R侧猫et玩rbank)1876年晚熟。薯块大.薯形长圆柱或稍扁平;皮赤褐色;芽眼多且浅;肉白色·花白色,量少。稍抗疮痴病.但易感染其它马铃薯病害,尤其是卷叶病,网斑坏死病和蔫萎病.烹调质量好.易保存.36.6书一56一种推广年份艺性状占栽培面积%人卡它丁(Katahdin)1932年中熟.适应性广.薯块大,薯形椭圆或圆;皮光滑,米黄色;芽眼浅,颜色如皮;肉白色;花淡紫色具白顶。抗轻性花叶病,网斑坏死病和褐腐病.对癌肿病有免疫力;不易感染卷叶病毒.烹调质量一般。7.0多西北果1938年4.3多(Se卜嗯0)晚熟。薯块大,…  相似文献   

6.
通过5个高淀粉亲本的不完全双列杂交试验,对亲本的7个性状进行配合力分析和遗传力分析,结果表明:BB30-224属理想的高产高干亲本;8410-788属高产中干亲本;绵粉一号属高干中产亲本.BB30-224×川薯34、豫薯七号×川薯34、绵粉一号×BB30-224、绵粉一号×豫薯七号、8410-788×豫薯七号5个组合符合高淀粉育种的目的.广义遗传力以烘干率、绿叶数和蔓长较高,而鲜薯重、大中薯重和薯干重的广义遗传力较低.  相似文献   

7.
甘薯抗病种质主要性状鉴定与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泉薯932、泉薯914、泉薯721、红皮TN69、金山1885、徐薯377-3、American No.7和湘薯75-55(CK)等9个抗病品种(系)的鲜薯产量`薯块烘干率、薯块食叶、半株分枝、茎叶鲜产、最长蔓长、单株薯数、大中薯率和自然开花性能等9个性状进行多点鉴定;采用灰色育种理论进行综合性状的关联度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 American No.7表现高产、较高干物率、食用味道佳等,综合性状最好,加权关联度为0.8609;泉薯932薯块干物率较高、食用品质优,综合性状表现较好,加权关联度为0.6931;两品种(系)均适宜作为优质、抗病品种(系)在生产及育种上应用。徐薯377-3、泉薯848等3个品种(系)加权关联度均较大,综合性状表现较好,适宜作为高产、抗病种植在育种上应用。其它3个品种(系)适宜作为一般抗病种质在育种上应用。  相似文献   

8.
对甘薯‘桂粉3号’开展“3414”肥料效应试验,研究不同氮、磷、钾肥配比对甘薯农艺性状以及鲜薯产量的影响,探索出最佳施肥量。结果表明,不同氮磷钾配比对甘薯最长蔓长、单株结薯数和单株大中薯鲜重影响较大,对分枝数、干物率和淀粉率影响较小。在各施肥处理中,处理6的产量最高,增产率达52.44%,处理8的产投比最高,为127.48。在试验地力条件下,推荐的最佳施肥量:为N 101.21 kg/hm2、P(P2O5) 67.22 kg/hm2、K(K2O) 213.09 kg/hm2,可获35 104 kg/hm2的鲜薯产量。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索红壤旱地甘薯适宜的栽培方法,以常规栽培为对照,比较分析不同栽培措施对甘薯农艺性状、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建立不同栽培措施的综合评价模型.结果表明,相比常规栽培,其它栽培措施均能增加地上部分产量、鲜薯产量、生物产量、蔓长和单薯鲜质量,降低经济系数、单株结薯数、干物率和R/T值,但仅黑膜覆盖和增施...  相似文献   

10.
品种名称本农性状阿佳克斯 (Aj奴)Froma X Mrl 19268 中早熟。薯块大,卵圆形,皮光滑呈黄色,肉淡黄色,芽眼较深.分枝少,地上部发育快,白花。产量高。植株中感疫病,块茎轻感疫病,高抗卷叶病毒病,高抗Y病毒,对A病毒免疫.轻感肿瘤病.阿克马利亚 (Alcm;ri;1)girtemaX匆skiaX16了3一 20 x Furor。 早熟.薯块大.长椭圆形,皮粗糙呈黄色,肉浅黄色.芽眼深.茎分枝少,地上部发育快,花紫红色.产量高。植株感疫病,块茎轻感疫病.对X病毒和肿溜病免疫.阿尔勒弗斯特.盖尔伯!A,,二fr。、·t·、;·;玩){Ind.triex155/06 中早熟。薯块不整齐,扁圆形,皮粗…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微肥在内蒙古马铃薯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试验目的是施用微肥后,研究其对马铃薯块茎产量、品质、薯皮超微结构及耐贮性的影响,从而为马铃薯生产上大面积推广提供理论依据。在5种微肥处理中,处理2(干拌+叶面喷3次微肥+滴灌钙镁肥2次)的多项生物学特性如株高、茎粗、单株结薯数、单薯重、商品薯率、块茎产量、薯皮厚度、薯皮粗纤维含量、薯肉可食部分不溶性膳食纤维均高于对照,分别增加11.2 cm、0.4 cm、1.7个、17.1 g、14.59个百分点、13 926 kg/hm~2、50.501μm、2.25个百分点和0.41个百分点;而贮藏损失率较对照低1.9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2.
对中国南方大薯实生苗和组培苗植物学性状的多样性进行研究,可为大薯的遗传育种和分类提供重要依据。分别对50份大薯种质的田间实生苗的20个植物学性状和组培苗的18个植物学性状进行观察,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大薯种质实生苗茎蔓颜色、叶形、叶基部、叶质地、叶缺裂、叶颜色、叶柄色泽、叶柄两端颜色、叶长宽比、薯块内外表皮颜色、薯肉颜色等12个植物学性状存在种内差异;实生苗和组培苗的聚类分析结果分别将50份种质聚为5个类群和6个类群组,二者的聚类结果有部分差异。大薯种质植物学性状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实生苗和组培苗在叶序、叶形、叶颜色等性状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3.
豫薯868是中国农科院与河南省农科院繁育的甘薯新品种,1999年引进桃江县栽培,表现产量高、品质好、耐贮藏、抗性强、加工性状好等特点,深受广大薯农及食品生产厂家的喜爱。1 产量表现与特征特性1999年在桃花江镇花园洞村、浮邱山乡近仑村、枳木山村等20个村引种示范豫薯868,面积66.7hm2,鲜薯平均产量41.4t/hm2,比南京118增产10.5t/hm2,比南薯88增产5.7t/hm2。浮邱山乡近仑村种植19.8hm2,鲜薯平均产量45.3t/hm2,其中单薯最重5.5kg,单蔸最重7.5kg。2001年豫薯868的种植面积迅速发展到2267hm2。豫薯868蔓长中等,蔓粗,蔓尖紫红色;叶片心脏…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对1973~1974年39个杂交组合6,161个品系和1978年8个组合1,925个品系,运用遗传力、变异系数、相关与回归等统计方法,分析了薯块干率、薯块产量、茎粗、茎叶鲜重和最长蔓长等主要性状的遗传强度。结果表明:薯块干率的广义遗传力最高,多数组合在90%以上,少数在82%左右,平均为89.9%;变异系数最小,多数组合在13~16%之间,最大为  相似文献   

15.
不同薯蔓栽插对甘薯根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7年对87-541不同薯蔓栽插后甘薯的根系生长状况进行了调查.结合薯块产量结果分析,发现带茎尖的长蔓有突出的增产效应,其次是不带茎尖的长蔓和带茎尖的短蔓.结果表明.剪取长约20cm的带茎尖的长蔓进行栽插,有利于增产.  相似文献   

16.
“渝苏76”系重庆市甘薯研究中心于1992年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提供的杂交种籽中选育的早熟食用甘薯新品种,母本“徐薯18”,父本“苏薯1号”。1995~1996年参加四川省甘薯早熟组(栽插后100d收获)区域试验,1997年在四川、重庆参加生产试验,1998年11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目前,该品种已在四川、重庆等省市生产上推广8000hm2。1 主要特征特性“渝苏76”顶叶绿色,叶缘稍带褐色,心脏形;成熟叶浓绿色,心脏形;叶脉、脉基紫色;叶柄绿带紫色;叶柄基部紫色;蔓绿带紫色,长200cm左右,基部分枝数2~4个;薯块呈下膨纺锤形或块状,薯皮…  相似文献   

17.
史新敏  郭小丁 《杂粮作物》2001,21(3):F003-F003
1 品种引进  TN6 9是我国台湾省嘉羲农业试验分所通过世代集团杂交选育而成的。 1 996年以脱毒试管苗的方式引入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 ,1 997年外繁时发现TN6 9块大、水多、皮薄、含糖量高 ,适宜作水果用 ,1 998年进行大量繁殖 ,1 999年在全国各地试验、示范表现良好。2 特征特性顶叶绿色 ,叶片绿稍带褐边 ,叶形心脏带齿 ,叶脉、叶柄及茎均为深紫红色。叶片大而肥厚 ,蔓长中等 ,株型匍匐。基部分枝多 ,7~ 1 2个。结薯早而集中 ,单株结薯 3~ 5块 ,薯块长纺锤形 ,薯皮淡黄色 ,光滑无条沟 ,肉深桔红色。薯块萌芽性好 ,出苗率中下 ,但…  相似文献   

18.
早熟甘薯鲜薯产量与其相关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素兰 《杂粮作物》1998,18(4):36-38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中关联度分析法对7个早熟甘薯品种的6个相关因素与鲜薯产量的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甘薯早熟品种与其相关因素的的关联度排列顺序依次为:上薯率r5,藤叶重r3,一次分枝数r2,烘干率r6,最长蔓长r1,结薯数r4。明确了各因素对鲜薯产量影响的主次关系,为选育早熟高产甘薯品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马铃薯原种在小垄栽培(垄距70 cm)条件下的适宜种植密度,利用马铃薯品种荷兰15号脱毒原原种为试验材料,种植并生产原种一代。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株距10 cm、15 cm、20 cm、25 cm和30 cm共5个处理,采用通径分析探讨了植株性状对产量的影响,运用方差分析探讨了密度与植株性状(株高、主茎数和茎粗)、产量性状(单株结薯数、平均薯块重、单株产量、产种量、繁殖系数、公顷产量)和经济参数(产投比和经济效益)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株距在10~30 cm之间时,如果株高越高、主茎数越多,那么产量就越高;随着株距的增大,单株结薯数逐渐增多,单株产量逐渐增高,繁殖系数和产投比逐渐增大,主茎数和产种量无显著变化;垄株距为70×30 cm的处理产量最高,繁殖系数最大,产投比最高和经济效益最好,是小垄稀植栽培的适宜密度。  相似文献   

20.
通过引种试验示范,研究掌握‘黑美人’紫薯在本地区气候条件下生长的适应性、生育性状、经济性状等。‘黑美人’紫薯其薯皮薯肉均为紫色,属于马铃薯特色品种,试验结果表明在当地种植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和丰产性,667 m2产量达1 000 kg,产品单价高,经济效益显著,有一定的市场需求,对当地产业结构调整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