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夏以来,白水江保护区管理局组织100多名职工,开展了为期10天的全面系统的大熊猫野外调查工作。调查结果表明,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呈稳中有增的趋势,数量超过了103只。  相似文献   

2.
一、大熊猫分布区范围大熊猫野外种群现主要发现于四川、陕西、甘肃三省的45个县(市),东经101°51'00"-108°47'57",北纬28°12'00"-34°00'18"之间的部分地区,东起陕西省宁陕县,西到四川省甘孜州康定县,北临陕西省太白县,南抵四川省凉山州雷波县。二、大熊猫种群数量(一)野外大熊猫种群数量由于受分布区自然条件及人为干扰等主要因素的影响,使野外大熊猫相对集中于不同山系或同一山系的不同地区,形成相对独立、互不交流的6个不同种群或亚群。各个种群以所在山系的名称命名。其中,岷山有两个种群,称为岷山A种群和岷山B种群,邛崃山、凉山、…  相似文献   

3.
数字     
正全球圈养大熊猫种群数量471只11月8日,"2016中国大熊猫繁育技术委员会年会"召开。全球圈养大熊猫在繁育、科研、国际合作、保护教育和野外放归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截至11月1日,圈养大熊猫种群数量达471只,2016年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繁育成活大熊猫幼仔27只,创造了自建立以来的最高纪录。76个示范区林业有害生物危害显著降低11月8日-9日,全国林业有害生物生物防治示范区建设工作总结暨现场会在福建泉州召开。这是林业  相似文献   

4.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空间利用与生境选择动态特征研究,是深入了解野生大熊猫种群动态及生境状况的重要途径,也是实施大熊猫保护的主要科学依据。本文基于2001年全国第三次大熊猫调查、2012年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及2016年保护区野外生境调查数据,研究了草坡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种群空间分布动态变化和生境选择动态特征。结果表明:空间利用方面,随着草坡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种群数量的增加,大熊猫的空间利用面积扩大了45.62%,大熊猫在空间分布上有明显扩散的现象。生境选择动态方面:在选取的7个微生境因子中,草坡自然保护区大熊猫对坡向、海拔、坡度的选择趋向于均衡选择、向高海拔选择、向较大坡度选择;对坡型、植被类型、森林起源、主食竹类型的选择并无明显变化。在一定空间和食物资源条件下,种群数量急剧增加产生的生境压力导致大熊猫对生境的空间利用格局发生明显变化。大熊猫对生境利用面积的扩大和对一定生境的适应表明野生大熊猫有着明显的环境适应和迁移扩散能力。因此,在较大时间尺度上研究保护区野生大熊猫种群的空间利用变化与生境选择动态变化特征,能够了解大熊猫种群的种群动态和对不同生境因子的需求程度,对野生大熊猫种群保护及生境恢复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调查表明,在我国,目前大熊猫野生种群的生存环境已得到改善,种群数量稳定保持在1 000多只。而我国的一级保护动物、世界甲级濒危动物——野马,总计不足200匹,在全世界也不超过1 000匹。  相似文献   

6.
正陕西秦岭现有成年大熊猫345-400只,发现过多次棕色大熊猫。秦岭大熊猫有着怎样特殊的习性,过着怎样神秘的生活?人们最早是如何取得野外大熊猫的信任,实现亲密接触的?中国著名大熊猫研究专家雍严格观察研究秦岭大熊猫长达30多年,他分享许多鲜人为知的故事,还原一个个生动的场景。秦岭是中国大熊猫纬度最高的分布区,种群密度居全国之首。秦岭大熊猫分布于秦岭山脉中段和西端与大巴山山系的米仓山  相似文献   

7.
正"十三五"期间,我国通过系统实施濒危物种拯救工程,建立了占国土面积18%的各类自然保护地,有效保护了90%的植被类型和陆地生态系统,65%的高等植物群落,85%的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群,大熊猫、朱鹮、亚洲象、藏羚羊、苏铁、西藏巨柏等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实现恢复性增长。大熊猫野生种群增至1864只,朱鹮野外种群和人工繁育种群总数超过4000只,亚洲象野外种群增至300头,藏羚羊野外种群恢复到30万只以上。  相似文献   

8.
<正>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全国以保护大熊猫为主的三个重点保护区之一。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显示,该保护区内野外大熊猫总数达到110只,约占全国大熊猫数量的5.9%。但在这里,很多护林员干了一辈子,却没有见过一只野生大熊猫,它们为什么难得一见?  相似文献   

9.
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生存威胁因素与保护对策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结果显示,陕西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共有大熊猫16只左右,数量虽不多,但它们却是秦岭大熊猫分布的最北缘。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的发现和种群数量的稳定,以及大熊猫栖息地不断得到保护,在动物地理演化分布上具有重要科学价值。本文分析了威胁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生存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今后保护管理对策,为更有效保护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大熊猫及其栖息地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正>大熊猫是中国国宝,是中国特有、全球喜爱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由于中国大熊猫保护是举世公认的野生动物保护成功故事,大熊猫已经成为全世界自然保护事业的象征。目前中国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达到1864只,圈养大熊猫种群数量达到673只,保护等级由濒危降为易危。中国大熊猫正在稳步走向种群复壮之路。  相似文献   

11.
本文回顾了从1967年到2014年,将近50年间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调查和动态监测的历史;并从种群生态学角度,根据调查范围、时间跨度、主导机构及目标导向的不同,介绍了野生大熊猫调查的类型与特点。同时,总结了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调查的理论依据和相应的调查方法,最后综合分析了1970年代至今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大熊猫栖息地主食竹类种群结构和动态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84~1990年在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生态观察站,海拔2300~3400m地带,对主食竹种拐棍竹(Fargesia robusta)和冷箭竹(Bashania fangiana)种群的空间结构和数量动态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初步了解到它们的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消长规律,可作为保护和发展大熊猫的食物基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正>第四次全国大熊猫调查结果显示,全国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达1864只,其中1387只分布在四川,占全国总数的74.4%,四川大熊猫无论是种群的数量还是种群的密度都处于全国最高水平。全国七成以上的大熊猫生活在四川的崇山峻岭、深沟峡谷中。  相似文献   

14.
大熊猫野外生存探讨(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兆华 《林业研究》2001,12(1):59-62
濒危的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是中国四川、甘肃和陕西省山区所特有的物种 。该种在20世纪70年代有2000多只。由于生境缩小、偷猎和竹林开花等原因所致,到20世纪 90年代,大熊猫种群的数量下降到不足1000只,且分离成32个亚种群。在过去的30多年中, 大量竹林开花和开花后死亡是大熊猫种群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70年代,整个岷山的大熊猫 遭受饥荒,80年代蔓延到琼莱山,造成大熊猫大量死亡。大熊猫的生境被分离成很多小的“ 岛”,每个小的生存地只有几只熊猫,使得大熊猫的生存形式进一步恶化。小的、孤立的大 熊猫种群变的更加脆弱,很容易受到生境退化、自然灾害、疾病和近亲繁殖的威胁,从而导 致灭绝。因此,对于保护野生大熊猫来说,恢复大熊猫的生境并把大熊猫重新引回到它们的 历史生境中去,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5.
由于森林采伐和竹子开花使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北段的白马河流域的大熊猫一度濒于绝迹,到1987年仅剩4只。最近几年竹林已基本恢复,经1991、1992年对该区域大熊猫现状的调查,发现其数量已上升到7只,形成了一个老:成:青幼=2:2:3的稍有发展力的小种群,其中6只分布在寨科桥——冯家山一线。文中对该区域大熊猫的生态特征亦作了简要报道。  相似文献   

16.
刘彤  周志强 《林业研究》2006,17(2):132-134
在74条样带436.872hm2面积上进行野外调查,对黑龙江穆棱东北红豆杉自然保护区内天然东北红豆杉种群数量、种群分布与生态因子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保护区34544hm2范围内天然东北红豆杉种群数量庞大,而且天然东北红豆杉种群的分布对海拔、坡向、坡位和坡度等生态因子具有选择性。700m-800m是种群的最适海拔范围;分布在阴坡的天然种群数量明显高于阳坡;山地的中部和上部更适合东北红豆杉生长;东北红豆杉种群多数分布在坡度15度以下的山地,随着坡度的增加,天然种群的数量明显减少。图3表4参18。  相似文献   

17.
一直以来对野外鳄蜥种群数量的调查主要使用样线法和标志重捕法。为了更好地估算鳄蜥的种群数量,本研究在2016年7月25日至31日使用去除取样法对广西大桂山鳄蜥国家级保护区内鱼散冲的1.9 km的样线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鱼散冲的鳄蜥种群数量为101只,种群密度为53只/km。鳄蜥由于其特殊的栖息环境和生活习性,适合于采用去除取样法调查其种群数量和密度。  相似文献   

18.
秦岭羚牛(Budorcas taxicolor bedfordi)是秦岭体型最大的食草动物,也是区域森林生态系统的关键物种之一,及时掌握其种群动态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大熊猫国家公园佛坪管理分局是秦岭羚牛主要分布区之一,近十年来尚未开展过资源调查。2021年冬季采用路线法对佛坪管理分局秦岭羚牛种群数量、分布及栖息地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佛坪管理分局秦岭羚牛的种群数量为(396±53)只,主要分布在1 500~2 000 m海拔区间;平均样线痕迹遇见率为每千米0.53处,痕迹遇见率较高的样线主要分布在西河黄桶粱、草坪及龙潭区域;凉风垭管护站痕迹遇见率最高(每千米0.96处),大古坪管护站痕迹遇见率最低(每千米0.33处);秦岭羚牛主要活动在温性针阔叶混交林,其次为落叶阔叶林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与大熊猫同域分布,种群数量较大,越冬地段树皮被羚牛啃食现象日益严重,给大熊猫栖息地保护管理造成一定压力。建议加强秦岭羚牛保护生态学研究,为该区域濒危物种及生物多样性精准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正7月7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2021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司长崔书红说,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达到1800多只,受威胁程度等级由濒危降为易危。实际上,早在2016年召开的世界自然保护大会上,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发布的最新版的红色名录显示,我国"国宝"大熊猫的受威胁程度等级由濒危物种降为易危物种。根据2015年年初公布的中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结果,  相似文献   

20.
巧家五针松是云南特有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野外种群数量仅存34株,属于极小种群物种。仅在云南药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有一个分布点,面积仅2平方公里,是该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由于极度濒危物种,被誉为"植物界的大熊猫"。主要表现在分布区域狭窄、天然更新不良、结实量小、种子稀少、发芽率低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