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为了研究某规模化猪场子宫内膜炎病原菌的类型及筛选可用于临床的敏感药物,试验对该猪场的4头母猪子宫脓液进行病原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从4份脓液中共分离到4株细菌,经培养特性、生化鉴定和动物试验鉴定为溶血性不动杆菌1株、铜绿假单胞菌1株、产碱杆菌2株,且均有较强的致病性;15种药物中,溶血性不动杆菌仅对先锋霉素、头孢氨噻和痢特灵高度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和产碱杆菌对左氧氟沙星、氟哌酸和恩诺沙星高度敏感,对其他药物的敏感度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2.
为了确定某獭兔养殖场獭兔发病的主要病原菌,分析该病原菌的耐药性,本试验对青岛市某獭兔养殖场送检的病死兔进行病理剖检,并从肺脏中分离得到1株细菌,随后进行分离菌形态观察、生化试验、细菌16S rRNA基因测序。该株分离菌为革兰阴性杆菌,博检革兰阴性细菌鉴定系统的生化鉴定结果为铜绿假单胞菌,细菌的16S rRNA基因序列经同源性比较,与铜绿假单胞菌同源性为100%。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株分离菌对多种头孢类、喹诺酮类药物高度敏感。细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为临床用药治疗该病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确定某猪场仔猪死亡的主要病原菌,分析该病原菌的耐药性,本试验对病死猪进行剖检,并从肺脏、脾脏中分离到一株细菌,随后进行分离菌形态观察、生化试验、细菌16S r RNA基因测序与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株分离菌为革兰氏阳性链状球菌,生化试验结果与链球菌的生化试验结果大致相符;细菌的16S r RNA基因序列经Blast同源性比较,与猪链球菌(Gen Bank CP007497.1)同源性为99%;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株分离菌对氟喹诺酮类、β-内酰胺类多种药物敏感。细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的结果为猪场发生该病时药物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大球菌与发酵食品的香气和风味有关,鉴于该类细菌报道较少及间接对人类健康可能造成的影响,本文对牛源溶酪大球菌开展了相关研究。无菌采集新鲜牛肉组织样本,对其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结合细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16S rRNA基因分析进行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对菌株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获得的一株革兰氏阴性菌经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其核苷酸同源性与溶酪大球菌参考株可达99%以上;生化试验鉴定,该分离株可分解α-葡萄糖苷酶、D-核糖和D-海藻糖,分解L-乳酸盐产碱和6.5%NaCl生长等;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分离株对氯霉素、头孢曲松和庆大霉素等耐药,对四环素、新霉素等高度敏感;细菌耐药基因检测发现该菌含有头孢菌素类TEM、喹诺酮类gyrA和parC、外排泵类AcrAB等4种耐药基因。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河南省某规模化猪场出现疑似副猪嗜血杆菌感染的病猪进行病理剖检,及细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到的致病菌经形态特征和生化反应鉴定,有3株为副猪嗜血杆菌。药敏试验显示3株分离菌对左旋氧氟沙星均高敏,对恩诺沙星、磺胺间甲氧嘧啶、氟苯尼考、头孢噻呋钠为高度或中度敏感,而对替米考星、阿莫西林、氨苄西林等有耐药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奶牛乳房炎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及其耐药性,本研究从奶牛乳房炎乳中分离到的一株革兰氏阴性菌,命名为HLJ-36,对其进行形态特征、生化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小鼠致病性试验及药敏试验。生化试验结果显示,木糖、ONPG、柠檬酸盐等反应呈阳性,氧化酶、吲哚、尿素酶等反应呈阴性。理化特性与分子生物学试验结果均显示,分离株与乡间布丘菌特征相符,与人源乡间布丘菌肠道分离株(GenBank登录号:NR_041968.1)同源性最高,达99%。小鼠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试验组小鼠72 h内未发生死亡,表明其致病性较弱。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头孢噻呋、阿奇霉素、环丙沙星等耐药,对头孢西丁、美罗培南、氯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庆大霉素敏感。结果表明,乡间布丘菌可能是引起奶牛乳房炎的一种病原菌,并有一定程度的耐药性,由于该菌与人源乡间布丘菌肠道分离株(GenBank登录号:NR_041968.1)同源性最高,有通过乳及乳制品传播给人类的可能,本试验具有一定的公共卫生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从病死犬病料中分离到1株类志贺邻单胞菌,并对该菌做了生理生化鉴定、药敏试验,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本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其庆大霉素耐药机制与所携带的质粒相关;本菌对小白鼠有强致病性,其LD50为1.6×10^7.4CFU。用PCR方法扩增分离菌株16SrDNA基因并测序,并将其与GenBank上其他细菌16SrDNA核苷酸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分离株的16SrDNA核苷酸序列与类志贺邻单胞菌(GQ359962.1)的同源性为98%,因此将该分离菌株鉴定为致病性肠球菌,命名为YN-1株(云南-1株)。  相似文献   

8.
《畜牧与兽医》2017,(9):71-74
采用分离培养、生化鉴定、16S r RNA扩增片段同源性分析等方法,对采自四川某规模化猪场有明显呼吸道症状的猪肺脏拭子进行细菌的分离鉴定,并进行药敏试验及毒力试验。结果显示,分离得到1株多杀性巴氏杆菌,该分离株对头孢呋辛、头孢曲松、阿米卡星等19种抗生素敏感,对氨苄西林和麦迪霉素中度敏感,对苯唑西林表现耐药。小鼠毒性试验显示,该菌株对小鼠有强致病性。本研究为猪巴氏杆菌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新疆南疆某规模奶牛场犊牛发生呼吸道疾病,本研究无菌采集发病犊牛的血液、心脏、肝脏及肺脏等组织进行细菌分离培养、染色镜检、生化试验、PCR鉴定,药敏试验及致病性试验,并将分离株16S r RNA序列在NCBI的BLAST中进行了比对和核苷酸同源性比较分析。鉴定结果表明,该分离株为海藻糖比伯斯坦杆菌。  相似文献   

10.
采集蓬莱某养鸡场疑似鸡白痢病死鸡的肝脏、脾脏、肾脏等作为病料,进行细菌的分离、生化鉴定、血清型鉴定及药敏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3株分离株均是鸡白痢沙门氏菌,其血清型分别为2株O_9、1株O_12。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株对头孢噻呋和阿米卡星高敏;对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和新霉素中敏;对环丙沙星和链霉素低敏。因此头孢噻呋和阿米卡星可以很好的作为该养鸡场预防和治疗鸡白痢的药物,然而其他抗生素可以减少其使用量或停用。  相似文献   

11.
对江西南昌某养鹅场送检的病死雏鹅进行病理剖检,病原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分离得到一株纯培养细菌,革兰染色为G-杆菌,根据细菌培养特性及生化鉴定结果初步确定为大肠埃希菌。根据Gen-Bank上发表的大肠埃希菌16Sr RNA基因编码区rsmC基因,利用NCBI上的引物设计软件,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通过PCR方法鉴定以及动物试验,确诊分离到的菌株为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对阿莫西林/棒酸、头孢孟多、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4种药物高度敏感,对环丙沙星、洛美沙星中度敏感,而对其他16种药物表现耐药,多重耐药现象严重。  相似文献   

12.
对1株分离自西藏那曲地区养殖场有出血性症状牦牛的致病性菌进行分子鉴定及药敏分析,为西藏地区牦牛出血性疾病提供治疗依据。通过对病死牦牛肺脏、肝脏进行细菌分离纯化获得疑似菌株,对所得疑似菌株进行形态学观察与哥伦比亚血平板试验筛选出疑似致病菌株,再对疑似致病菌株进行生理生化鉴定试验、16S rDNA通用引物检测及测序、同源性比对,后经药敏试验得到该疑似致病菌株的敏感药物,最后通过动物回归试验验证其敏感药物的治疗效果。结果表明,通过对病死牦牛肺脏、肝脏分离纯化获得6株疑似菌株,经形态学观察试验、哥伦比亚血平板试验筛选出1株具有溶血性的革兰氏阳性球菌S-4。经生理生化鉴定试验、16S rDNA测序、同源性比对,鉴定S-4菌株为表皮葡萄球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S-4菌株对恩诺沙星、新霉素、多黏菌素B、卡那霉素、环丙沙星敏感,对氟苯尼考、多西环素中介敏感,对链霉素、红霉素、四环素、青霉素、头孢氨苄耐受;动物回归试验显示,该菌株具有致病性,且恩诺沙星、新霉素、卡那霉素3种药物治疗效果良好,多黏菌素B、环丙沙星治疗效果差。本试验获得1株具有致病性的牦牛源表皮葡萄球菌,该致病菌在养殖过程中可使用恩诺沙星、新霉素、卡那霉素3种药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3.
从典型兔乳房脓肿病例中分离到一株致病菌,经生化试验、毒力试验、动物回归试验等鉴定为致病性兔葡萄球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青霉素、克林霉素、庆大霉素、氨苄青霉素等高度敏感,对磺胺嘧啶、环丙沙星不敏感。  相似文献   

14.
从发病猪的关节液中分离细菌,镜检后确定为链球菌.将该菌株培养后进行分群鉴定、生化试验及耐药性试验.结果表明,分离的细菌为链球菌D群.该菌株对大部分药敏试剂都不敏感,耐药性偏高.  相似文献   

15.
从福建省龙岩市l例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变化疑似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患病猪的关节液中分离到1株革兰氏染色阴性可疑菌株,经卫星现象、生化鉴定等实验室诊断,进一步以副猪嗜血杆菌的16S rRNA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PCR鉴定,确定该分离菌为副猪嗜血杆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株对环丙沙星、卡那霉素、强力霉素、氨苄西林、阿米卡星、庆大霉素药物敏感;对泰妙菌素、诺氟沙星有抵抗力。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2020年初吉林省查干湖分支甩湾子出现鲢大面积死亡现象的原因,从发病鲢中分离纯化出1株具有生长优势的菌株,并对分离菌株进行细菌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试验,用16SrDNA和管家基因的序列分析进行分子水平鉴定及系统进化树分析,之后对分离株进行携带毒力基因情况、生长曲线测定、人工感染试验及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为...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鉴定临床疑似沙门氏菌感染致死信鸽的病原菌并确定致病菌的耐药及毒力状况。通过细菌分离培养、菌落形态观察、染色镜检、生化鉴定、血清分型、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和康复信鸽血清平板凝集试验进行鉴定,并通过药敏试验、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检测进行耐药性和毒力分析。结果显示,分离纯化的细菌在BS、XLD、HE培养基上为黑色菌落,镜检为无荚膜、无芽孢的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分离菌株生化反应结果符合沙门氏菌生化特性;分离菌株血清型为1,4,12:i:1,2;分离菌株16S rRNA基因序列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该分离菌株与鼠伤寒沙门氏菌聚为一支,同源性>99%,康复信鸽血清与分离菌株发生特异性凝集,结合生化反应和血清分型结果该菌株鉴定为鼠伤寒沙门氏菌;分离菌株对氟苯尼考耐药,经耐药基因检测携带floR、cmlA氯霉素类耐药基因,与耐药表型相符;分离菌株mogA等17种毒力基因检测均为阳性。本试验成功分离到1株信鸽源鼠伤寒沙门氏菌,分离菌株对氟苯尼考耐药且具有较强毒力,为下一步信鸽沙门氏菌的防治和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实验从重庆某肉牛场肺炎患牛肺脏中分离一株革兰氏阳性双球菌,为进一步确定该菌株的分类地位,本研究对其进行细菌学分类鉴定。通过细菌培养特性、菌落形态观察、生化试验和PCR鉴定等研究表明,该分离菌与羊创伤球菌(H.ovis)(CCUG37441)特性相近;其16S rRNA序列与H.ovis标准株同源性达99.8%。药物敏感性试验和动物试验表明,该菌对菌必治最敏感,不致死小白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查明江苏某鹅场鹅发病及死亡原因。【方法】 剖检病死鹅,运用细菌分离纯化、染色观察、生化试验、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鉴定、16S rDNA测定方法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通过药敏试验和小鼠致病性试验探究分离菌株的特性。【结果】 从患病鹅肝脏分离到1株革兰氏阴性短杆状细菌;生化试验结果显示,此菌株可发酵葡萄糖、麦芽糖、枸橼酸盐、尿素;MALDI-TOF MS鉴定结果显示,此菌株为类志贺邻单胞菌;16S rDNA序列对比分析发现,分离菌与类志贺邻单胞菌相似性最高,达98%以上;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对左氧氟沙星、美罗培南、头孢西丁、庆大霉素等10种抗菌药敏感,对四环素、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头孢唑林表现为中介,对阿奇霉素、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等6种药物表现为耐药,是典型的多重耐药菌;小鼠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为5.0×106.5 CFU。【结论】 本试验首次报道了从鹅体内分离到致病性类志贺邻单胞菌,通过药敏试验筛选了左氧氟沙星、美罗培南、头孢西丁等有效的临床常用抗菌药,分离株对小鼠致病性较强,提示其带来的潜在风险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云南某鸽场的肉鸽发病原因,拟定治疗方案,试验无菌采集病鸽肝脏组织,划线于麦康凯培养基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血清型鉴定、16S rDNA同源性分析、动物回归试验、药敏试验及毒力分析。结果显示,在麦康凯培养基上可见圆形、光滑、无色半透明的菌落,初步鉴定为革兰氏阴性菌;经沙门菌属血清凝集试验和16S rDNA同源性分析,鉴定该菌为阿哥纳沙门菌(Salmonella Agona),其抗原结构式为:O抗原1(+)、4(+)、12(+),H抗原fg(+)、s(+),将其命名为SSYN036株。细菌生长曲线测定表明,该菌株生长速度较快;动物试验表明,该菌株对试验小鼠致病强,接种浓度为5×108、5×107、5×106和5×105 CFU/mL的小鼠在7 d内死亡率分别为100%、100%、60%和30%;病理切片显示产生明显的多灶性坏死炎症及炎性细胞浸润;药敏试验表明,该菌株对青霉素、苯唑西林、链霉素、强力霉素和四环素存在耐药,对利福平中度敏感,对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和头孢他啶等11种抗菌药物敏感;菌株毒力基因检测表明,菌株含有spvB、spiA、pagC、msgA、invA、sipB、prgH、spaN、tolC、iroN、sitC、lpfC、sifA、sopBpefA共15种毒力基因。本研究为了解鸽源沙门菌的致病性和菌株生物学特性提供了新的信息,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