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采用室内观察法,结合莱卡显微照相系统,对取食菱角、芡实等水生植物的菱角金花虫(Galerucella nipponensis(Laboissiere,1922))各虫态形态学特征进行系统观察。结果发现,菱角金花虫成虫体小,约5 mm,暗黄色;头部复眼间具一黑斑,触角黑色、丝状;前胸背板外缘灰色,表面平滑有光泽;鞘翅密布灰色细毛,翅鞘缘黄色,小盾片光滑无细毛;腿节发达呈黄色,胫节及跗节黑色;卵圆形,桔黄色,表面凹陷,块产于叶面;幼虫共3龄,孵化及刚蜕皮的幼虫头部呈淡黄色,略微透明,背部黑褐色,腹部黄色;蛹桔黄色,椭圆形,背面具弧形淡黑色小点。  相似文献   

2.
采用热敏电阻法对瓜实蝇1日龄幼虫、5日龄幼虫、1日龄蛹、3日龄蛹、5日龄蛹、1日龄雌成虫、1日龄雄成虫、5日龄雌成虫、5日龄雄成虫进行过冷却点和结冰点的测定。结果表明:各虫态以5日龄蛹的过冷却点和3日龄蛹的结冰点最低,分别为(-16.72±0.23)℃和(-13.14±0.55)℃;以5日龄幼虫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最高,分别为(-14.32±0.45)℃和(-5.52±0.47)℃;各虫态的过冷却点由低到高的顺序为:5日龄蛹<3日龄蛹<5日龄雄成虫<1日龄雄成虫<1日龄蛹<5日龄雌成虫<1日龄幼虫<1日龄雌成虫<5日龄幼虫。  相似文献   

3.
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法研究青葙Celosia argentea Linn.甲醇和乙醇提取物对红脉穗螟Tirathaba rufivena Walker蛹发育、化蛹率及成虫羽化的干扰作用。结果表明,青葙提取物对红脉穗螟的幼虫化蛹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其中甲醇提取物处理后7d的化蛹率仅66.3%,显著低于对照处理(91.70%);红脉穗螟老龄幼虫取食经青葙提取物处理后的叶片,蛹重减轻,蛹长缩短;青葙提取物处理预蛹后,红脉穗螟成虫羽化率降低,羽化时间明显延长,且能诱导产生畸形个体。  相似文献   

4.
菜粉蝶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18,21,24,27,30℃五个温度对菜粉蝶(Pieris rapeasp L.)各虫态(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卵、幼虫和蛹在18~30℃范围内均能正常生长发育,尤以24~27℃条件下最适宜,发育速率与温度呈直线关系:卵、1龄幼虫、2龄幼虫、3龄幼虫、4龄幼虫、5龄幼虫和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8.4,8.8,8.3,8.3,8.6,8.6,14.5℃,有效积温分别为56.4,53.8,53.1,53.1,47.7,47.7,82.8 d·℃;卵、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分别为4~8d,11~22 d,5~16 d;成虫寿命4~6 d.延安地区菜粉蝶1 a可发生5~6代.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印楝素乳油对井上蛀果斑螟(Assara inouei Yamanaka)的致死效果及对后续虫态发育的影响,在室内条件下,采用饲喂法和浸渍法,研究了0.3%印楝素乳油对井上蛀果斑螟初孵幼虫和老熟幼虫发育、存活及存活幼虫化蛹、羽化和成虫生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0.3%印楝素乳油对井上蛀果斑螟幼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不同浓度印楝素乳油处理初孵幼虫和老熟幼虫后,其幼虫存活率、化蛹率、羽化率均显著低于对照,且随处理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其蛹期、成虫产卵前期,寿命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而蛹重、产卵期与对照差异显著;成虫单雌产卵量及卵孵化率显著小于对照,产卵抑制率及卵孵化抑制率均随处理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印楝素对初孵幼虫的抑制作用明显大于老熟幼虫。  相似文献   

6.
徐晔春  孙光闻 《蔬菜》2001,1(2):28-28
瓜绢螟,Diarhnia indica(Saunders),又名瓜螟、瓜野螟。属鳞翅目,螟蛾科。主要寄主有各种瓜类、番茄、茄子等。瓜绢螟在广东年发生6代,以老熟幼虫或蛹在枯叶或表土上越冬,翌年4月羽化,5月幼虫为害,7~9月发生数量最多,世代重叠,为害严重,11月后进入越冬期。成虫夜间活动,稍有趋光性,雌螟产卵于叶背,散产或几粒在一起,每雌螟可产300~400粒。幼虫3龄后卷叶取食,蛹化于卷叶或落叶中。幼龄幼虫即在叶背啃食叶肉,呈灰白斑,3龄后吐丝将叶或嫩梢缀合,匿居其中取食,致使叶片穿孔或缺刻…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温度时甘薯麦蛾发育历期和取食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增加,卵、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均逐渐缩短.不同温度时卵和蛹发育历期的影响均存在显著性差异,15℃条件下,幼虫的发育历期与20,25,30℃相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但超过25℃,各龄幼虫的发育历期不存在显著性差异.随着龄期的增大和温度的升高,幼虫的取食量...  相似文献   

8.
以莲藕叶为寄主,对豆毒蛾幼期形态学及其习性进行了系统观察。结果表明,其卵圆形,中间凹陷,初产时为鲜绿色,逐渐变为紫红色,直至乳白色;幼虫共6龄,腹部前4节背板上长有棕褐色短毛簇,前2节背板两侧各有1对长毛簇,当受侵扰时,1~4龄幼虫迅速吐丝,身体蜷缩悬挂于附着物上,5~6龄幼虫则依靠快速爬行和坚硬的毒毛保护自己;蛹初化时为鲜绿色,随后变为红棕色,背部具瘤状突起和灰白色绒毛,触碰时,腹部可自由摆动;雄成虫触角羽毛状,雌成虫触角双栉齿状,静止时,前足向前与体躯成一条直线,中足与体躯垂直,具趋光性。  相似文献   

9.
垫跗螋成虫对椰心叶甲的捕食功能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垫跗螋对椰心叶甲的控制能力,在室内开展了垫跗螋成虫对不同虫态椰心叶甲的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垫跗螋可取食各虫态的椰心叶甲,嗜好性趋势为幼虫>7日龄蛹>2日龄蛹>成虫,捕食量最多为每3 d 9.22头4龄幼虫.随着栖居空间的变大,垫跗螋对椰心叶甲幼虫的搜索范围变大,造成攻击致死力和捕食力下降;温度对垫跗螋的捕食能...  相似文献   

10.
马莲小枣树开甲后须防灰暗斑螟。灰暗斑螟属鳞翅目、螟蛾科,俗称枣树甲口虫,主要以幼虫危害枣树甲口和其他寄主伤口,造成甲口不能完全愈合或全部断离。食性较杂,可危害多种林木。每年发生4-5代,以4、5代幼虫为主交替出现,有世代重叠现象。幼虫在受害处附近越冬,翌年3月下旬开始活动,4月初化蛹,4月底羽化,被害树树势迅速转弱,枝条枯干,枣果产量和品质显著下降,重者1~2年整株死亡。5月上旬出现第1代卵、幼虫。第2、3代幼虫危害马莲小枣树甲口最重。第4代幼虫在9月下旬以后结茧的部分老熟幼虫不化蛹,直接越冬。第5代幼虫于11月中旬进入越冬期。  相似文献   

11.
柠条尺蠖在宁夏灵武市山沙区1年发生1代,以蛹越冬,4月下旬成虫开始大量产卵,初孵幼虫取食嫩叶为害;4~5龄幼虫食量猛增,可吐丝借风飘移传播到附近林木为害,受惊扰后吐丝下坠,旋又收丝攀附上树。柠条尺蠖的防治可采用人工挖蛹、灯诱、化学防治等方法,防治最佳期为1~3龄幼虫期。  相似文献   

12.
邓飞洪  韦祖桂 《中国果树》1995,(4):12-14,22
Mang果小齿螟在广西南宁地区每年发生3代。幼虫蛀食果实造成为害。以蛹或老熟幼虫在树干裂缝内越冬。幼虫每年有2个为害高峰期。在Mang果生理落果基本停止时,用纸袋套果防虫效果达100%;在幼虫发育成熟期和采果后用石灰浆涂树干防治虫化蛹和越冬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以井上蛀果斑螟为试虫,采用浸渍法和药膜法处理井上蛀果斑螟的卵、幼虫和成虫,研究了氟啶脲、虫酰肼和茚虫威对井上蛀果斑螟的室内生物活性。结果表明:3种杀虫剂对井上蛀果斑螟的存活和繁殖均有一定抑制作用,且用药浓度提高,其抑制效果加大。50g·L~(-1)氟啶脲乳油400倍液对卵孵化率的抑制作用最强;50g·L~(-1)氟啶脲乳油400倍液和150g·L~(-1)茚虫威乳油3 000倍液对初孵幼虫存活率的抑制作用较强,并对存活初孵幼虫蛹的羽化影响较为显著,50g·L~(-1)氟啶脲乳油400倍液对其化蛹影响最为显著;50g·L~(-1)氟啶脲乳油400倍液对老熟幼虫存活率的抑制作用最强,50g·L~(-1)氟啶脲乳油400倍液和150g·L~(-1)茚虫威乳油3 000倍液对存活老熟幼虫的化蛹和羽化影响较为显著;150g·L~(-1)茚虫威乳油3 000倍液对成虫存活率抑制作用最强,并对存活成虫的单雌产卵量影响最为显著,50g·L~(-1)氟啶脲乳油400倍液和20%虫酰肼悬浮剂1 000倍液对其卵孵化率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对黑粪蚊(Scatopsesp.)的在室内人工气候箱中分别设置15、20、25、30和35℃的温度条件进行系统饲养,观察温度对黑粪蚊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幼虫存活率、化蛹率、羽化率及成虫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5~30℃条件下,黑粪蚊均能完成世代发育,且随温度升高,黑粪蚊幼虫、蛹的发育历期及成虫寿命显著缩短;但在35℃条件下,黑粪蚊不能完成个体发育。在15~25℃范围内,各龄幼虫的存活率虽然有些波动,但基本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在30℃条件下,不同龄期幼虫的存活率明显下降。20℃时幼虫化蛹率最高,为90%;羽化率则以25℃条件下最高,为75.2%。在30℃条件下,幼虫化蛹率和羽化率均降低,分别为75.20%和72.53%。由此可见,在供试温度条件下,20~25℃最有利于黑粪蚊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5.
豆野螟是夏季豇豆重要害虫,发生量大,危害重,蛀食鲜豆荚后影响豆荚产量及其商品性,防治不好常造成重大损失,因此,豆野螟成为豇豆生产上的重点防治对象。豆野螟成虫喜产卵于开放的鲜花上,孵化后的低龄幼虫首先直接取食花瓣,引起落花,幼虫虫龄稍大后会转移到豆荚上,幼虫一旦钻蛀进入豆荚,防治效果会受到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剑毛帕厉螨(Stratiolaelaps scimitus)对不同虫龄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 Yang et Zhang)的捕食行为和捕食喜好,研究了剑毛帕厉螨对韭蛆1龄、2龄幼虫、卵及蛹的取食量和喜好性。结果显示剑毛帕厉螨对韭菜迟眼蕈蚊4种虫态的捕食喜好性为:1龄幼虫卵2龄幼虫蛹,对蛹完全不捕食。剑毛帕厉螨对韭菜迟眼蕈蚊的捕食量随猎物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当猎物密度达到每试验小室10~15头时,捕食量增大速率开始变缓。  相似文献   

17.
杧果小齿螟在广西南宁地区每年发生3代。幼虫蛀食果实造成为害。以蛹或老熟幼虫在树干裂缝内越冬。幼虫每年有2个为害高峰期。在x果生理落果基本停止时,用纸袋套果防虫效果达100%;在幼虫发育成熟期和采果后用石灰浆涂树干防治幼虫化蛹和越冬有很好的效果。在幼虫入果前或入果时,用菊酯类农药2500—3000倍液或菊酯类农药3000倍液与敌敌畏3000倍液混喷,防效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18.
刘艳  袁巾贺  王庆  王星 《长江蔬菜》2015,(22):171-174
以蕹菜为寄主,室内详细观察了白斑烦夜蛾各虫态的形态学特征和行为习性.观察结果表明,卵,半球形、初产时淡黄色略透明,逐渐变成红褐色.幼虫共7龄,身体灰色,密布黑色斑纹.从前胸至腹末具7条纵带,其中背线和气门下线较宽,背侧4条较细,纵带颜色随着龄期的变化由白逐渐变黄.高龄幼虫前三腹节各具6个圆形黑斑,背部2个,侧面4个,平行排列;第8腹节背部有1个圆形白斑,周围具6个小黑斑.蛹初时为绿色,随后变为红褐色.成虫触角丝状,身体灰黑色,翅面似长满苔藓的树干.低龄幼虫取食叶肉,静息于叶背,受惊扰时迅速吐丝逃跑;高龄幼虫取食叶片及嫩茎,静息于叶背或叶茎,行动缓慢,遇刺激身体蜷缩;成虫静息于根部土壤或叶面.  相似文献   

19.
瓜绢螟在上海地区曾发生过,但虫量不大,寄生率极低。近几年来,瓜绢螟发生量逐年上升。据调查,几乎每一田块都有瓜绢螟。寄生率高的可达100%,单株虫口多达几十条。且整个生长期都有发生。所以,了解瓜绢螟的生活史及其消长规律,及时防治,以减少它的为害显得十分必要。一、田间调查据浙农大1989年的报道,瓜绢螟在杭州地区是迁徙性的。根据我们近几年的调查,还未发现过越冬卵、蛹、成虫,且在春栽黄瓜上也未查到过瓜绢螟幼虫。瓜绢螟幼虫在本地的始见期为7月上旬  相似文献   

20.
<正>1人工防治1.1剪除网幕在美国白蛾幼虫三龄前,应该每隔2~3 d仔细查找一遍美国白蛾幼虫网幕,发现网幕用高枝剪将网幕连同小枝一起剪下。剪网时要特别注意不要造成破网,以免幼虫漏出。剪下的网幕必须立即集中烧毁或深埋,散落在地上的幼虫应立即杀死。1.2围草诱蛹适用于防治困难的高大树木。在老熟幼虫化蛹前,在树干离地面1~1.5 m处,用谷草、稻草把或草帘上松下紧围绑起来,诱集幼虫化蛹。化蛹期间每隔7~9 d换一次草把,解下的草把集中烧毁或深埋。1.3人工挖蛹美国白蛾有爬到地面结茧化蛹的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