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鲜切莲藕为试材,采用静态和动态电位水处理,研究了酸性氧化电位水(AOW)对鲜切莲藕中酶活性以及褐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动态AOW处理的鲜切莲藕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残存酶活分别为33%、30%,动态AOW处理能更好地抑制酶的活性;经AOW处理的鲜切莲藕贮藏1周后,PPO和POD残存酶活为45.32%、43.43%,对照组褐变度(L值)下降了35%,莲藕色泽变暗,而经AOW处理的莲藕其褐变度值几乎不变,仍高达70.16.说明AOW显著抑制了鲜切莲藕的褐变,因此AOW处理较好地保护了鲜切莲藕的色泽和品质.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莲藕加工废料的主要营养成分和综合利用研究进展,介绍莲籽壳和莲藕渣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多糖、淀粉等;对其有效成分的提取及作为食用菌、基质等产品加工的原辅料,提出废料综合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3.
莲藕贮藏中褐变度及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9,自引:0,他引:49  
研究了不同温度、不同莲藕状态、不同褐变抑制剂处理对莲藕褐变度及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低温、节藕、抗坏血酸(0.25%)+柠檬酸(0.2%)和NaHSO3(0.05%)+柠檬酸(0.2%),莲藕褐变最轻。多酚氧化酶活性随时间的延长而减弱  相似文献   

4.
褐变及腐烂是导致莲藕贮藏期品质下降的重要因素.以鄂莲5号为试材,用复合乳液对整支莲藕进行涂膜处理,于4℃贮藏条件下对贮藏期间莲藕的腐烂程度、失重率、色度、呼吸强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等指标进行分析评价.试验结果表明,复合乳液涂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莲藕腐烂,减缓莲藕表面褐变,降低贮藏期间的失重率、呼吸速率,并在贮藏前期抑制莲藕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下降及多酚氧化酶活性.综合上述结果,复合乳液涂膜能有效延长低温贮藏的莲藕货架期,抑制褐变,较好地维持整支莲藕采后的贮藏品质.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不同浓度的抗坏血酸在常温条件下对鲜切莲藕生理生化品质的影响,选择了0.1%和1.0%浓度的抗坏血酸处理鲜切莲藕进行贮藏。在贮藏期间,每天测定鲜切莲藕的硬度、可滴定酸、还原糖含量、MDA含量以及PPO、POD活性6个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用抗坏血酸处理后贮藏有效地保持了果实硬度,延缓了可滴定酸、还原糖含量的下降,能更好地抑制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并且减少丙二醛(MDA)含量,其中用1.0%抗坏血酸处理后的效果更好,能有效地延缓鲜切莲藕的衰老,保证贮藏期间的品质。  相似文献   

6.
几种保鲜剂处理对切分莲藕贮藏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不同浓度L-半胱氨酸、柠檬酸、抗坏血酸、氯化钠复合处理鲜切莲藕,于4℃下贮藏,研究复合保鲜剂对鲜切莲藕品质及保鲜效果的影响.贮藏期间测定鲜切莲藕的营养成分和酶活性等的变化.结果表明,0.3%L-Cys 0.5? 0.2%Vc 0.5%NaCl处理(保鲜液9)在抑制 PPO 活性,减少鲜切莲藕还原糖、总糖、淀粉等营养成分的损失方面效果明显.在所有处理中,保鲜液9处理的综合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7.
莲藕人工采挖和机械采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导读:随着农村劳动力结构的老龄化程度加剧,莲藕采挖困难与莲藕产业发展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因此,如何减轻莲藕采挖劳动强度、使莲藕采挖环节更加省力和高效,成了莲藕从业者不断思索和探讨解决的问题。莲藕机械采挖非常切合当前莲藕产业面临的实际问题。莲藕采挖机械化问题不解决,再过15年左右,估计莲藕会成为稀有蔬菜,价格会比肉贵。  相似文献   

8.
济宁市莲藕产业现状与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济宁市莲藕产业发展的优势,深入调研了济宁市莲藕产业的现状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产业发展前景,提出应从莲藕深加工体系、莲藕销售渠道、产业科技职称水平及休闲观光旅游方面着手大力发展当地莲藕产业.  相似文献   

9.
莲藕腐败病也叫莲藕枯萎病,是栽植莲藕过程中危害最重,传染较广的病害,也是栽植莲藕过程中重点防治的主要病害之一。主要侵害莲藕的地下茎部(莲藕),造成莲藕变色,以至腐烂,影响了莲藕的产量和质量的提高。要防止栽植莲藕腐败病的发生,首先必须掌握莲藕腐败病的症状及发病规律,在生产上做到有的放矢,重点防治。  相似文献   

10.
齐建设 《长江蔬菜》2013,(18):30-31
介绍了中国莲藕淀粉产业布局、加工工艺、加工原料等,分析了我国莲藕淀粉产业现状,并针对莲藕淀粉产业现状指出了不利于莲藕淀粉产业发展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鲁运江 《长江蔬菜》2012,(16):150-152
对"水乡嘉鱼"其名、嘉鱼"湖莲"及"六月暴"的栽培历史进行了考究,并对人工大面积植莲的始末及近年来子莲和莲藕栽培情况进行了分析,同时探究了嘉鱼莲藕的饮食文化,说明莲藕对嘉鱼莲农有着深厚的感情,也是莲农科学致富的一大特色经济收入来源。  相似文献   

12.
李洁  严守雷  王清章 《长江蔬菜》2011,(16):128-132
以粉藕和脆藕为对象,比较研究了水煮对其感官品质、营养成分和组织结构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水煮对粉藕细胞的破坏程度较大;水煮后粉藕藕肉白度、硬度、咀嚼性、内聚性、干物质、可溶性糖、VC、纤维素、果胶、总酚等指标的降低率均高于脆藕;粉藕比脆藕更适合煨汤.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不同栽培模式对莲藕萌芽及产量产值的影响,以东河早藕为试验材料,利用大棚、小拱棚及露地栽培模式改变莲藕生长环境温度,通过温度变化的跟踪分析,探求温度与莲藕萌芽的关系。结果表明,莲藕大棚、小拱棚栽培模式.主要通过促进莲藕前期生长实现早收增收,其中钱叶抽生时间分别比露地栽培模式提早21d和18d,具有较好的促进萌发的作用:终止叶抽生期分别比露地栽培模式提前25d和7d,早熟作用明显,但单位面积产量并无优势。此外,东河早藕在日平均温度12~13℃时约10d即可萌芽,与各地报道莲萌发温度在13-15℃有差异。因此,早熟莲藕以大棚、小拱棚覆盖栽培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不同莲-渔共作的生态种养模式对莲藕的生长发育、产品商品性、营养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莲-渔共作模式有利于莲藕的生长发育和营养品质的提升。其中,T1莲-鳅共作模式处理表现最好,其莲藕根状茎的全藕质量、主藕质量、最大藕节质量分别为1.58 kg、1.39 kg和423 g,与对照相比分别提高了29.5%、36.3%和6.3%;在莲藕根状茎营养品质方面,T1处理莲藕产品的粗蛋白、淀粉、还原糖、粗纤维、维生素C含量均高于其他处理及对照,T1处理莲藕产品的氨基酸总量低于其他共生处理而高于对照,T1处理莲藕产品的硝酸盐含量低于其他共生处理并显著低于对照;在效益方面,T1处理增产效益最高,达97180元·hm-2,比对照增加64000元·hm-2,T2莲-小龙虾共作模式与T4莲-大闸蟹共作模对莲藕幼芽破坏较大,造成莲藕产量降低,但这2个处理的水产品产值较高,弥补了莲藕产量的产值损失,其经济效益均高于对照,而T3莲-鲤共作模式处理的增产效益最小,也比对照增加31940元·hm-2。综上所述,沙地节水莲-渔共作模式中以T1处理表现最佳,值得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39份莲藕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8个ISSR引物共扩增出89条带,其中有55条多态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的多态性带数为6.88条,多态性比率平均为61.8%;通过遗传相似系数和聚类分析,能将39份莲藕品种完全区分开;说明ISSR标记技术能较好地从分子水平揭示出莲藕品种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6.
蒙日业 《长江蔬菜》2012,(16):141-143
从地理、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分析柳江县种植双季莲藕的优势,通过对当地双季莲藕产业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生产模式及效益现状进行深入调查,剖析影响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展望产业发展未来。  相似文献   

17.
以广西柳江县双季莲藕产区百朋镇的农村劳动力现状为个例进行调查,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双季莲藕产业发展的影响,提出了劳动力转移与双季莲藕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如科学合理转移劳动力、推广轻型化栽培技术等。  相似文献   

18.
谢玮 《长江蔬菜》2013,(18):56-59
研究了在不同采收季节莲藕中果胶甲酯酶活性的变化,探讨了果胶甲酯酶活性与莲藕硬度和水溶性果胶酯化度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莲藕硬度与果胶甲酯酶活性呈正相关,酯化度与果胶甲酯酶活性呈负相关:莲藕在采收时间9-11月,果胶甲酯酶活性较高,故硬度比翌年1月高;酯化度比翌年1月低。  相似文献   

19.
张尚法  郑寨生  张雷 《长江蔬菜》2012,(16):102-104
研究不同肥料处理对莲藕僵藕病发病情况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全程施用腐熟猪粪与全程施用速效化肥相比,植株长势较旺,莲藕个体发育良好,僵藕发病率降低62个百分点,且病害明显减轻,结藕期提早12~18 d,增产229.9 kg/667 m2,具有较好的防控效果。同时提出僵藕病的防控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朱剑 《长江蔬菜》2013,(18):113-115
近年来,斜纹夜蛾在水生蔬菜莲藕上的为害日益猖獗,严重影响了莲藕的产业发展,但其化学防治受到限制.迫切需要建立新的防控技术体系。结合相关资料,分析了斜纹夜蛾在莲藕上的为害特点、发生动态及发生原因,探讨了可行的莲藕斜纹夜蛾绿色防控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