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丽水珍稀濒危植物区系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丽水35种国家珍稀濒危植物区系组成的分析,得出该区系具有种类丰富、区系起源古老,孑遗种多、地理分布类型复杂和特有植物众多4个主要特征,提出了通过开展引种驯化、人工繁殖等研究,采取多项目保护措施,避免基因资源的流失和灭绝。  相似文献   

2.
在概述广西珍稀濒危植物资源现状及其保护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广西珍稀濒危植物资源在保护与开发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3.
对湖南现有珍稀濒危植物50个属的分布区类型,56个种的地理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湖南珍稀濒危植物区系特征主要是:古老性强、特有现象突出,区系成分多样,多数种垂直分布低.并简述了对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意见.  相似文献   

4.
5.
浙江省珍稀濒危植物的区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列举了浙江省珍稀濒危植物的种类,论述了其区系组成特点及地理成分特征,为研究植物区系组成、起源与系统演化,为浙江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根据《中国植物红皮书》(第一册)和1999年国务院批准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统计,黔东南州有国家保护珍稀濒危植物共计32科51属58种,文章对上述珍稀濒危植物的生活型及种子植物的区系成分特征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分布的48属珍稀濒危种子植物中,热带分布型和温带分布型各有18属,分别占总属数的37.5%,其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中国特有分布型11属,占总属数的23.0%,具有特有性强、起源古老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据调查,台州市境内有国家首批保护植物20种,隶属于14科18属,其中国家1级保护植物1种,2级保护植物19种.裸子植物4种,被子植物16种,以木本植物占优势.科的分布区类型分为4类,热带分布的有6科,温带分布的有8科,具有热带和温带的双重性质.属的分布区类型可分为9类,温带成分最多,其次是热带成分,第3是中国特有分布.这些植物起源古老,孑遗种多,地理成分复杂,区系联系广泛,过渡性明显,特有现象显著.  相似文献   

8.
浙江珍稀濒危植物调查研究新发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报道了采自浙江省的5个珍稀濒危植物新记录分类群,其中杜仲科为科级分布新记录,圆柏属和杜仲属2属为属级分布新记录,圆柏,杜仲2种为种级分布新记录,报道了22种珍稀濒危植物的县级分布新记录,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5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13种(变种);同时报道了夏蜡梅等10种珍稀濒危植物的县内新分布点。此外,还报道了毛莨泽泻,长柄双花木分别在莲都区,开化县重新被发现。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白云森林公园有野生珍稀濒危植物及国家保护植物18种,隶属于12科16属。通过对白云森林公园18种珍稀濒危植物及国家保护植物分布、区系特征及致濒原因的分析,总结出本区系植物具有起源古老、孑遗种多、地理成分复杂、特有植物多和木本植物占优势等特征;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0.
山西省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山西省环保局、省林业厅于1992~1993年组织全省各有关部门的专家和科技工作者,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经过反复审议,确定了山西省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共33种。该名录是在我省列入国家级珍稀濒危植物的24种植物(参见《山西林业科技》1987年第2期、1991年第3期)之外,根据我省的实际情况和需要,从全省自然生长的植物中选择确定的。其中乔木10种,灌木5种,草本18种,现将其逐一介绍如下:1 南方红豆杉 Taxus chinensis var.marei(Lem.)Cheng et L.K.Fu属红豆杉科,乔木,高达30m。叶排列成2列,条形。种子微扁,多呈倒卵形,上部较宽,或柱状椭圆形,长7~8mm,径  相似文献   

11.
调查统计表明,箬寮岘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及国家保护植物有28种,隶属于18科25属。通过对箬寮岘自然保护区28种珍稀濒危植物及国家保护植物区系组成的分析,得出该区系具有木本植物占优势、区系起源古老、孑遗植物众多、地理成分复杂和特有现象显著等特征。  相似文献   

12.
海南岛吊罗山地区珍稀濒危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吊罗山地区有"红皮书"保护植物34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33种,隶属8个属分布区类型、4个种分布区类型。以热带成分的属占优势,热带亚洲分布类型所占的比例最大;特有成分较突出,特有种隶属于3个分布类型,以华南分布为中心。吊罗山与五指山、尖峰岭的种、属相似程度高,其中与五指山的相似度最大。吊罗山珍稀濒危植物可用作园林、药用、木材、农业资源植物,多分布在低、中海拔的湿润密林或沟谷林中,对森林依赖性很强,要采取相关措施对这些物种及其生境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13.
广东罗浮山珍稀濒危植物多样性及格木群落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罗浮山自然保护区进行多次野外调查的基础上,统计出罗浮山有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共23种(有7种相同),其中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4种,粗齿桫椤为新记录;16种珍稀濒危野生植物中,吊皮锥、白桂木和沉水樟为新记录。根据IUCN评价标准,罗浮山的金毛狗属易受害类;黑桫椤和华南锥为濒危灭绝类;其余20种为濒临灭绝类。罗浮山有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种27种,其中兰科植物18属23种。应用样方法研究了格木群落和种群年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群落中有维管植物31科41属45种,格木种群的年龄结构趋于衰退。对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应采取就地保护,辅以人工繁殖、抚育等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不科学的资源开发和环境破坏,导致部分珍稀濒危植物灭绝速度加剧,而维持和提高生物多样性水平,是构建安全生态的基本要素。本文对集安市28种国家、省级珍稀濒危植物的基本特征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导致其呈现濒危状态的原因,提出了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5.
用AHP法对广东省103种珍稀濒危植物观赏特性综合应用价值进行评价,筛选出观赏特性综合应用价值高、较高、稍差、差的种类各24、52、24和3种。作者认为,Ⅰ、Ⅱ级种类可在园林绿化、城市森林建设中加以开发利用,Ⅲ级种类可在生态风景林、自然保护林中慎重应用,Ⅳ级种类观赏价值不高,不宜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为了了解河北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的现状,经过实地调查研究,发现该区有野生珍稀濒危植物33种,隶属12科28属,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3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30种;调查还发现小五台山珍稀濒危植物种类丰富,组成多样,生境特点突出,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生态价值,急需保护,以避免物种灭绝及物种丰富度降低。  相似文献   

17.
对影响优良珍稀濒危树种扦插成活率的各相关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不同树种,相同药剂处理,其扦插成活率差异明显;②5种药剂中以“ABT”1号生根粉处理效果最佳;③药剂处理的最适浓度为50~200 mg/kg;④扦插时间以5~7月效果最好;⑤不同类型扦条生根率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甘肃分布的国家珍稀濒危保护和国家重点野生保护植物的种类、保护等级;分析该省在珍稀濒危保护和重点保护植物的研究与保护方面所做的工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保护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9.
Interspecific relationships in a natural forest dominated by Pinus kwangtungensis, a rare and endangered pine species endemic to China, were studied based on inventory data from 7,200 m2 plots in Nanling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With the aim to quantitatively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s of P. kwangtungensis to other species in the forest community and to their habitat, the continuous transect sampling method was employed by placing a horizontal transect (10 m × 120 m) at a 100 m altitudinal interval from 1,100 m to 1,600 m a.s.l., which represents the altitudinal range of P. kwangtungensis in Nanling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Each transect was further divided into 12 contiguous quadrats (10 m × 10 m) for plant censuses. Both 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CCA) and cluster analysis were used to detect the interspecific relationships. The results showed the following: 1) occurrence frequency of P. kwangtungensis in Nanling was ranked Class A in terms of Raunkiaer’s law of frequency. P. kwangtungensis dominated in the canopy more than in the subcanopy and understory; 2) both Spearman rank correlation (SRC) coefficients and 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indicated that the number of positive covariation couplet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negative covariation couplets in the forest community, although SRC appeared to be more sensitive than Pearson correlation analysis. Except for the negative covariation with Litsea elongata, P. kwangtungensis exhibited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other dominant species; 3) altitude, slope, slope aspect, slope shape, thickness of humus layer, and thickness of litter all had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with the three axes in CCA plot, and the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 the first two axes defined the ecological conditions of the community. The grouping of the 105 canopy tree species was made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pecies along the first axis. Altitude was the most effective factor influencing the distribution of P. kwangtungensis; 4) variability in spatial distribution among the 105 canopy tree species could be attributed to variations to site environmental factors. The results from CCA and cluster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fluenced the distribution and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lant species in the forest community dominated by P. kwangtungensis.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Acta Ecologica Sinica, 2006, 26(4): 1,063–1,072 [译自: 生态学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