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三环唑·井悬浮剂是上海市农药研究所研制的一种型复合杀菌剂,经室内毒力测定三环唑和井冈霉素比例以3:1,既能防治穗颈瘟又防治纹枯病,有降低三环唑用量及省工、节本等特点。经近年田间药效试验及大面积防治推广表明,防治稻瘟病及纹枯病效果良好。 1991年,在长汀县东街村的“79106”水稻上,每亩用20%三环唑,井悬浮剂100克和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00克(浙江东阳农药厂);25%井冈霉素粉剂25克(浙江海宁农药厂)及空白对照进行试验,小区面积0.03亩,重复3次,孕穗末期及齐穗期用手动喷雾器各喷药1次,亩喷药量60公斤。试验结果表明,20%三环唑·井悬浮剂防治水稻穗颈瘟和纹枯病效果分别达94.8%和95.6%;三环唑防治穗颈瘟效果为97.3%,防治纹枯病无效;井冈霉素防  相似文献   

2.
我市系稻麦两熟区,七十—八十年代初,水稻单双并存,1985年后为纯单季晚稻。三化螟在七十年代后期渐趋衰落,1981—1983年几近绝迹,随后逐年回升,1991年三代三化螟为害明显加重,全市单季晚稻白穗率平均0.56%,其中陈墓、周庄等西南地区及石牌,巴城沿阳澄湖边的村为害重,一般村白穗率为0.5—1%,重的为2—4%,严重田块竟达10—20%;其他地区一般白穗率0.1%左右,重的0.5—1%,严重田块3—5%。1 三化螟回升情况八十年代初,几乎查不到三化螟越冬幼虫,也诱不到成虫,田间见不到白穗团。从1984  相似文献   

3.
水稻霜霉病(Scleophthora macrospora)在我县是一种不常见而危害性较重的水稻病害,1989年早季我县万安乡有3处稻田发生水稻霜霉病,面积320亩。一般病株率在20—30%,减产30%左右,严重田块病株率50%以上,造成损失超过5成,如富湖村在6月中旬因此病翻犁了稻苗20余亩。晚季在原翻犁的病田仍发病较重,病株率20%左右,其他原发病田仍普遍发病,病株率6—10%,另在莲圹乡的九秋村,万安乡的连垱村和仙阳镇的渔梁村  相似文献   

4.
临清市地处鲁西北平原,种植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小麦常年种植面积50 000 ha 左右。2018 年,临清市小麦白穗现象比较普遍,70%以上麦田发病,一般病株率8%~15%,严重田块达到30%以上,造成比较严重的减产。根据症状判断白穗主要由小麦茎腐病、根腐病、纹枯病、全蚀病以及小麦赤霉病引起。  相似文献   

5.
1992年小麦春播前,我们用种子量0.5%的50%甲胺磷拌种防治小麦线虫病,取得很好的防病效果。播前调查线虫病虫瘿率为18.6%,收获前经田间5点取样调查,用甲胺磷拌种的线虫病病株率为0.15%,对照病株率为3.5%,防治效果为95.71%。甲胺磷拌种既防治线虫病,还兼治地下害虫,方法简单,易于推广。具体做法是:播种前将每100公斤种子,用50%甲胺磷0.5公斤,加水15公斤稀释  相似文献   

6.
80年代初,水稻细菌性基腐病仅在苏南局部地区发生,1986年则开始在苏北沿海—如东县发生,并迅速蔓延为害。据调查,1988年,全县70万亩中粳稻,有40多万亩发病,其中严重面积达15万亩左右。病株率1—24.5%,平均9.8%。由于病株多数造成枯孕穗或枯白穗,故其产量损失在90%左右。1988年,如东县因此病危害而损失的稻谷达2000多万公斤,已成为苏北沿海稻区水稻上的重要病害。分析此病发生的原因,主要是  相似文献   

7.
油菜菌核病是荆州市油菜上主要病害之一 ,常年茎病株率 8%~ 30 % ,病指 5~ 2 5。 2 0 0 2年该病在荆州市猖獗流行 ,发生范围广 ,来势迅猛 ,发生程度重 ,是继 1986年大流行后的最重一年。全市各类油菜叶病株率达 6 0 %~ 10 0 % ,茎病株率 30 %~80 % ,病指 32 8。2 0 0 2年 3月 5日田间始见病叶 ,3月 12日前仅为零星田块发病 ,即使感病品种发病也不重 ,但 3月15日叶病株率迅速上升为 10 8% ,重茬旱田油菜高达 34%。 3月 2 5日叶病株率上升到 6 4% ,4月 2日达 71 7%。监利县、石首市 3月 2 0日部分旱地油菜叶病株率 10 0 % ,4月 3日茎病…  相似文献   

8.
2000年洪泽县水稻条纹叶枯病大面积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6月中、下旬,水稻条纹叶枯病在洪泽县再次暴发成灾。  水稻移栽后活棵返青期即开始表现症状。发病期从6月5日到7月13日,田间不断有病株出现和死亡,历时40d左右。发病范围广,面积很大,全县栽培水稻面积2.2万hm2(其中粳稻1.8万hm2,杂交稻等0.4万hm2),除60hm2水稻基本未发病外,其余均发病。发病程度也严重。据调查,一般粳稻田块的病穴率5%~20%,平均10.5%,病株率1%~9.5%,平均3.5%;20%左右粳稻田病穴率20%~50%,平均35%,病株率8%~30%,平均18%;1%粳稻田块发病特别严重,其病穴率达95%以上,病株率达45…  相似文献   

9.
东台市历年种植荷藕350多亩,1992年90%以上受龙虾为害。据6月30日调查,受害严重的田块,破叶率达83.3%(基本未受害的田块有荷叶21张/米~2),每平方米有龙虾1.1—1.5头(每公斤70多头左右),估计全市受龙虾为害损失荷藕18.37万公斤。龙虾为害严重原因:(1)1991年特大洪灾,全市藕田被水淹浸,龙虾移居藕田生存;(2)当年蔬菜丰收,大量丢弃的残次品和剩叶施入藕田,使龙虾食料充足大量繁殖。 防治:(1)利用藕田去水后龙虾隐藏于浮叶下面,用其习性人工捕捉。(2)用2.5%敌杀死4000—5000倍,亩用药液500公斤,田间保持薄水层泼浇。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来汉中地区小麦散黑穗病的发生不断加重.1988年全区发病面积17.07万亩,平均病穗率1.28%;1989年发病面积增加到57.66万亩,平均病穗率为2.96%,严重田块达17%,每亩损失小麦10公斤左右,全区约损失小麦500多万公斤。为防治小麦散黑穗病的发生,从1989年秋播前开始,全面推行《汉中地区小麦散黑穗病防治方案》,到1992年夏收前,3年全区共  相似文献   

11.
毒菌锡是我国新近开发研制的高效杀菌剂。1992年我们进行了毒菌锡防治水稻稻曲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如下:1 试验材料和方法设20%毒菌锡可湿性粉剂(辽宁丹东市农药总厂产品)125g/亩、100g/亩、80g/亩,20%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湖南益阳地区微生物厂产品)37.5g/亩,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四川省化工研究所产品)50g/亩及空白对照6个处理,每处理重复3次,共18个小区,小区面积0.1亩,随机排列。供试双季晚稻品种为秀水664,前茬早稻。施药日期9月15日(水稻破口期),每亩喷药液50kg,空白对照喷同量清水。10月27日(收获前)进行药  相似文献   

12.
前几年,我区纹枯病仅在局部有零星发生。1991年纹枯病发生为害严重。全区发生254.5万亩,占麦田面积的34.9%。一般病株率在50-80%,重发地块病株达100%。减产小麦2723.54万公斤。 1991年元月份气温较历年平均值偏高2.54℃,3月份降水量较历年偏多2成,同时,  相似文献   

13.
小麦纹枯病是目前小麦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 ,并有逐步加重的趋势。在淮北地区 ,无论是干旱潮湿年份 ,早播晚种 ,小麦纹枯病都普遍发生 ,危害较重 ,一般病株率为10 %~20 % ,重病田块可达80 %~100% ,特别严重田块的枯白穗率可达30 %左右。人们长期习惯使用井岗霉素  相似文献   

14.
油菜菌核病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3年荆州市油菜菌核病为中等偏重 ,局部大发生程度 ,全市 2 1 8万hm2 油菜全部发病。防治面积 19 6万hm2 ,占发生面积的 89 9%。因防治挽回油菜籽损失 344 2 6t,实际损失 2 0 2 19t。1 发生特点1 1 见病迟今年田间始见病叶迟 ,3月 15日才见病 ,而去年 3月 5日田间即有病叶发生。1 2 病叶在油菜开花前期发展快 ,中期发展缓慢 ,后期持续上升3月 10日油菜进入始盛花期 ,3月 15日初见病叶 ,3月 18日叶病株率为 2 3% ,3月 2 2日叶病株率达到 17 4 % ,4d之内上升 6 5 6倍。 3月 2 5日油菜进入盛花期 ,至 4月 10日进入盛花末期 ,此段时间…  相似文献   

15.
为证实“喷施宝”能使受害水稻植株改善生理功能,调节生理机制,加强营养吸收能力,促进未受害绿叶部分的光合作用,增强稻株本身的补偿能力,以减少虫灾造成的损失,我们于1992年晚稻在合浦县环城乡廉西村公所花三队宁能程农户的责任田,选择第六代稻纵卷叶螟为害杂交稻(博优64)的为害叶率达40.27%,亩有4~5龄幼虫17万头的田块进行本试验.试验田面积2亩.1 试验方法1.1 本试验设亩用“喷施宝”5毫升加50%甲胺磷乳剂100克兑水50公斤、亩用50%甲胺磷乳剂100克兑水50公斤和对照,不施  相似文献   

16.
1994年,我们进行了禾枯灵防治水稻纹枯病试验,现报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设在山庄乡山庄村的晚稻田里,供试品种为荆糯6号,供试药剂为40%禾枯灵可湿性超徽粉剂(江苏农学院农药实验厂和东台市农用药剂厂生产)和20%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浙江桐庐农药厂生产)。2.试验设四个处理:(”l)亩用物%未枯灵可湿性超徽粉剂759防治二次;(2)亩用40%禾枯灵可湿性超徽粉剂759防治2次;(3)亩用29/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259防治1次;(4)清水对照。8月23日(水稻孕穗末期)施第!次药,8月3O日施第2次药,每次用水量为50kB/亩。采…  相似文献   

17.
射阳县地处沿海,为粮棉夹作地区,常年种植水稻30000hm^2以上,水稻恶苗病历史是射阳县水稻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自90年代以来,通过对稻种进行药剂处理,水稻恶苗病得到了较好的控制,但近年来该病在射阳县回升迅速,发生危害日趋严重。据该站1999年度普查:一般田块病株率0%-3%,少数重的田块病株率达30%以上,造成产量损失1-3成;2000年,病株率明显高于1999年度,一般田块病株率0%-8%,少数特别重的田块病株率高达45%以上,产量损失预计达4-5成左右,该病已成为射阳县水稻生产上亟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在田间调查的基础上,对水稻恶苗病发生原因进行了浅析,并提出了相应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8.
2000年三代三化螟在姜堰市大发生,大部分乡镇控制了为害,平均水稻白穗率在 1%上下。但白穗率 10%以上的田块并不少见,还出现了白穗率 50%以上的田块。为了总结三化螟大发生年容易防治失利,造成严重为害的原因,笔者等于 8月下旬至 10月初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了实地调查,现从技术角度将结果归纳如下,供参考。1大发生年为害较重的原因  1)错过用药适期 (绝大多数偏迟 )。这是治螟效果不好最普遍的原因。①本市提出防治水稻穗期三化螟,要求在破口初期用药,但许多地方习惯于抽穗至齐穗期用药,这在轻发生年影响不大,在大发生年,直接…  相似文献   

19.
洛阳地区小麦秆黑粉病历年病株率平均在1%左右。1980年以来,危害日趋严重。据不完全统计,1981年全区发生4.65万亩,1984年发生11.5万亩,1987年上升到59.44万亩。一般病株率在10%左右,严重者40—50%,个别地块高达80%以上。损失小麦1189万公斤。分析其危害加重原因是:(1)土壤菌源积累量大。小麦秆黑粉病主要以土壤带菌为主,且病菌孢子可在土壤中存活3—  相似文献   

20.
春雷霉素、多抗霉素防治番茄灰霉病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结果表明,春雷霉素、多抗霉素对番茄灰霉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在发病前和发病初期使用,每隔7d喷药1次,连续喷药3~4次,用药浓度800倍液左右,可有效的防治番茄灰霉病发生发展及危害,持效期可达14d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