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明氮素形态对小麦生育后期干物质生产特性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铵态氮、硝态氮和酰胺态氮3种氮素形态处理下小麦花后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特性,结果表明:(1)小麦花后籽粒干重及地上部总干重随生育进程不断增加,而旗叶、穗下节、穗下鞘、颖壳的干重均随着生育进程呈下降趋势;(2)氮素形态对小麦花后干物质积累与分配有显著影响.硝态氮处理下小麦花后地上部总干物质量最高,并且随着生育进程,干物质在旗叶、穗下节、穗下鞘、颖壳中分配比例降低,在籽粒中的分配比例高于其他2个处理.(3)铵态氮、硝态氮和酰胺态氮3种氮素形态处理下小麦产量分别为7250.0,7575.3和7156.2 kg/hm2.在此试验条件下,硝态氮处理增产效果最佳,较酰胺态氮处理增产5.8%.  相似文献   

2.
冬小麦品种氮素及干物质积累分配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相似文献   

3.
4.
以40个主栽小麦品种/品系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基因型小麦籽粒干物质与氮素的来源及累积转运过程,分析了氮素累积转运的基因型差异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反应。结果表明,不同环境下小麦植株干物质与氮素的积累与转运差异明显,籽粒蛋白质含量不同的小麦基因型,植株氮素与干物质的积累与分配过程有显的差异。干物质与氮素的再分配是同步进行的,籽粒蛋白质含量与花后合成氮素的再分配量呈极显正相关(r=0.6375**),而籽粒产量的提高有赖于花后植株氮素吸收合成能力及光合能力的增强。  相似文献   

5.
不同耕作方式对小麦花后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针对四川丘陵旱区小麦受水分影响,产量不稳不高的问题,通过不同耕作方式,初步研究了花后小麦干物质积累及相关生理指标。明确了2m带距问作是丘陵旱区小麦的高产栽培模式,其中,间作高于净作,平作高于垄作;分蘖成穗率和最大灌浆速度是丘陵区高产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棉株氮素含量与干物质积累之间的相关性,为探寻植株氮素转化机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试验设置4个不同品种,测定植株氮素含量及各器官干物质。【结果】不同棉花品种的氮素含量和干物质积累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杂交棉具有一定的生长优势;各棉花品种在营养生长阶段单株氮素的积累量与干物质积累呈显著正相关,其中天杂2号的相关系数达到了0.999 8,进入生殖阶段二者不再有相关性;氮素含量与干物质积累在蕾期以叶片最高,分别达7.26 g/hm~2和955.13 kg/hm~2,花铃期后生殖器官最高,品种以天杂2号最高,为24.64 g/hm~2和11 750.64 kg/hm~2。【结论】杂交棉在氮素和干物质积累上具有一定的优势,营养生长阶段氮素含量与干物质积累量呈线性关系,且叶片占重要比重。  相似文献   

7.
小麦籽粒生长各阶段干物质积累量与粒重的关系   总被引:71,自引:2,他引:71  
  相似文献   

8.
9.
对11个小麦品种的籽粒及植株N素积累过程的研究表明,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籽粒中的N素百分含量均呈高—低—高的变化趋势,但高蛋白基因型在籽粒灌浆加速阶段N素百分含量下降较少,整个过程变化较平缓,而低蛋白基因型则下降较多,波动较大。单粒蛋白含量和每穗蛋白产量的增长都呈S型曲线。叶N百分含量在开花后19—25d这一段时间内下降较剧烈,此期叶N含量下降的多少与籽粒含N百分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小麦籽粒干重和氮素积累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不同品种和组合在籽粒灌浆过程中的干物质及N素积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籽粒发育过程中,干物质积累呈现“慢-快-慢“的变化趋势,而籽粒N素百分含量则呈现“高-低-高“的变化趋势。源(最大粒草干重),流(灌浆速率),库(最大籽粒体积)均制约着粒重大小,而灌浆持续期的长短对粒重影响不大;对粒重有显著影响的是整个灌浆期中的一段高峰期天数(干物重日积量从大于1mg.粒^-1.d^-1起到小于1...  相似文献   

11.
不同氮肥用量下设施秋冬茬番茄干物质及氮素的积累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试图定量分析设施番茄在不同氮素水平下干物质及氮素累积量的动态规律。[方法]通过2年不同氮肥处理的小区试验,2016年设施氮0、100、200、300、400kg·hm~(-2)5个水平,2017年设施氮0、90、180、270、360kg·hm~(-2 )5个水平,以‘粉贝利’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番茄干物质及氮素积累的动态变化。[结果]在0~300kg·hm~(-2)(2016年)和0~270kg·hm~(-2)(2017年)范围内,番茄干物质及氮素的积累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升高;两者积累的平均速率(V_(mean))与积累量呈相同变化规律,在300kg·hm~(-2)(2016年)和270kg·hm~(-2)(2017年)处理下,干物质积累的V_(mean)分别为1.64g·plant~(-1)·d~(-1)、1.77g·plant~(-1)·d~(-1),氮素积累的V_(mean)均为0.04g·plant~(-1)·d~(-1)。增施氮肥可提高干物质及氮素在整个生育期的积累速率和各阶段的积累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渐增期持续时间(T_渐)逐渐缩短,而快增期持续时间(T_快)逐渐延长,2年干物质及氮素的T_渐分别较对照缩短了8d、9d(2016年)和7d、8d(2017年),T_快分别延长了5d、6d(2016年)和5d、4d(2017年)。2年的株果产量在施肥处理下均显著高于不施肥处理(P0.05)。[结论]施用适量的氮肥,干物质及氮素积累的优势在于积累速率、各阶段积累量较优,且能较早优化各积累阶段之间的动态协调,利于产量形成。生产上应根据土壤肥力水平确定适宜施肥量。  相似文献   

12.
不同小麦品种干物质积累、分配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3个不同类型小麦品种,系统分析了小麦品种间干物质积累、分配的差异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供试品种干物质积累均呈"S"型趋势,品种间干物质积累差异主要表现在小麦返青后。百农矮抗58干物质积累量大,向籽粒分配和运输的比例也较大。分蘖力强、分蘖成穗率高、成穗数多、穗粒数多、开花后保持较高的平均灌浆速率是百农矮抗58实现高产的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小麦叶片光呼吸与蛋白质积累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诸多研究表明,在植物绿叶中进行的光呼吸乙醇酸途径与氮代谢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陈锦强等,1983,1987。李明启,1988)。主要表现在乙醇酸途径包括一个氨的释放和再同化的氮循环,而且它还通过“甘氨酸一丝氨酸反应”为硝酸还原提供还原剂NADH(陈锦强等,1983)。但关于小麦叶片光呼吸与蛋白质积累的关系的研究报道尚少。本工作是在小麦开花后叶面喷施200μg/gNaHSO3,每隔7d喷施一次,直至成熟。  相似文献   

14.
氮素形态对小麦的增产效果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一条解决小麦增硝营养困难的新途径,分别在播前10d和播种2个时期,向土壤中施入相同数量不同形态的氮素,研究河南褐土旱地冬小麦科大9612的产量及其构成要素、收获指数和干物质的积累与分配上的差异.结果表明:在播前10 d施肥,小麦的产量和千物质积累低于播种时施肥;施硝态氮小麦产量最高,施添加硝化诱导底物硫酸铵的尿素次之,但二者差异不显著,尿素最低;硝态氮和加硝化诱导底物的尿素处理主要影响小麦的穗数和穗粒数、茎秆、颖壳和籽粒的干物质积累及地上部总干物质积累,而对千粒重和收获指数的效应不明显.由此说明,利用硫酸铵诱导尿素快速硝化是提高小麦产量的有效途径,但播前10d施入硫酸铵和尿素,间隔时间太长,尿素快速硝化形成的氮素容易淋容损失,所以应当缩短预处理间隔时间.  相似文献   

15.
小麦氮素积累动态的高光谱监测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研究小麦地上部氮积累量与冠层高光谱参数的定量关系,分析多种高光谱参数估算地上部氮积累量的效果。【方法】连续3年采用不同蛋白质含量的小麦品种在不同施氮水平下进行大田试验,于小麦不同生育期采集田间冠层高光谱数据并测定植株不同器官生物量和氮含量。【结果】植株氮积累量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而增加,不同地力水平间存在明显差异。植株氮积累量的光谱敏感波段主要存在于近红外平台和可见光区,而地上部氮积累量与冠层光谱的相关性明显降低。对植株氮积累量的光谱估算,在不同品种、氮素水平、生育时期和年度间可以使用统一的光谱模型。在籽粒灌浆期间植株氮积累量自开花期随时间进程的积分累积值与对应时期籽粒氮素积累状况存在显著的定量关系,根据特征光谱参数植株氮素营养籽粒氮积累量这一技术路径,以植株氮积累量为交接点将模型链接,建立高光谱参数与籽粒氮积累量间定量方程。将植株氮积累量与籽粒氮积累量相加,确立了基于高光谱参数的籽粒灌浆期间地上部氮积累量监测模型。经不同年际独立资料的检验表明,利用光谱参数SDr/SDb、VOG2、VOG3、RVI(810,560)、[(R750-800)/(R695-740)]-1和Dr/Db建立模型可以实时监测小麦地上部氮素积累动态变化,预测精度R2分别为0.774、0.791、0.803、0.803、0.802和0.778,相对误差RE分别为16.7%、15.5%、15.6%、18.5%、15.5%和17.3%。【结论】利用关键特征光谱参数可以有效地评价小麦地上部氮素积累状况,其中尤以植被指数VOG2、VOG3和[(R750-800)/(R695-740)]-1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6.
氮素对黄秋葵干物质积累和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黄秋葵五龙一号为试验品种,研究不同浓度氮素对黄秋葵整个生育期营养器官和果实部分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黄秋葵整株干物质积累量与施氮量成显著正相关,提高氮素浓度能明显增加黄秋葵营养器官和果实部分干物质积累量。但不同的施氮浓度对黄秋葵各个生育阶段有着不同的影响。在黄秋葵未坐果期施氮浓度越高,植株干物质积累越多,表现为N_(180)>N_(120)>N_(60)>N_0。在黄秋葵整个生育期,植株营养器官随氮素浓度变化时干物质积累和分配现象均体现出这一规律。在黄秋葵坐果期,不同浓度的氮素对植株干物质的分配影响明显。施氮浓度在120 kg/hm~2时,果实部分干物质积累量出现了最大值,为118.44 g/株,果实部分与整株的干重比(G/Z)为0.382。当施氮浓度超过120 kg/hm~2时,再增加施氮浓度的处理则果实部分干物质积累量减少。在氮素浓度为180 kg/hm~2时,营养部分与果实部分的比值(G/Z)为0.315,随着氮素浓度的提高G/Z呈现减小的规律。因此,在施氮浓度为120 kg/hm~2时,黄秋葵植株的营养部分和果实部分才能协调生长,植株产量可能最大。  相似文献   

17.
大豆干物质积累动态及其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干物质积累量的大小及动态变化主要是由其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决定的,它直接反映了大豆各生育时期的生长发育速度,光合能力的强弱和最终的籽粒产量。对于大豆干物质积累的研究国内外已有不少报道,Egli等、Beaver等、Anderson等的研究都指出,干物质积累量在不同类型的品种间存在差异;Mcblain等在研究早熟高产大豆生理和Gay等在研究品种改良中生理学方面的变化时都得出高产品种有较长的臌粒期;Egli和Leggett报道,豆荚的生长速度与产量呈正相关。本研究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着重对高产品种干物质积累量的大小及动态变化与籽粒产量的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挖掘小麦品种生产潜力,提高小麦产量,本研究以儒麦1号、太麦198、山农28、济麦22共4个高产品种为材料,于2018—2020连续两年度采用大田小区试验法比较品种间群体动态变化、各生育时期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特性、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差异。结果表明,儒麦1号、太麦198及山农28产量高于9 000 kg/hm~2,均达到超高产水平。4个品种的茎蘖成穗率在40.60%~57.57%之间;花前干物质转运量对籽粒的贡献率在18.98%~39.71%之间,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对籽粒贡献率达60.29%~81.02%。与济麦22相比,3个品种均提高了花后干物质量的积累,儒麦1号通过提高穗粒数、山农28通过提高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实现超高产,太麦198优化产量构成因素,从而实现高产。  相似文献   

19.
不同播种密度对小麦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大田生产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播种密度对小麦干物质运转的影响。结果表明,行距配置对灌浆期间籽粒淀粉积累存在一定的影响。宽行灌浆前期淀粉积累较窄行的多,后期窄行种植的积累又快于宽行的,最终窄行种植的淀粉积累较多。不同密度处理淀粉积累量随密度的增加呈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20.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棉花-绿肥生产利用模式对棉花干物质吸收和氮素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花铃期全部施用化肥处理地上部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比翻压绿肥处理减少.叶部干物质积累量以常规施肥+绿肥翻压18 000 kg/hm2为最高,而氮素转运量及转运率以常规施肥+绿肥翻压24000kg/hm2为最高.茎部干物质积累量、氮素转运量及转运率以常规施肥+绿肥翻压18 000 kg/hm2为最高.在翻压绿肥18 000 kg/hm2下,减施氮肥处理地上部干物质、氮积累量均低于不减氮处理,但高于单施化肥处理.各施肥处理子棉产量以常规施肥+绿肥翻压12 000 kg/hm2为最高,比单施化肥处理提高了1.53%,在翻压相同量绿肥下,子棉产量与化肥施用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