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木霉菌素产生菌的诱变育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高产木霉菌素菌株,提高木霉菌素产量。[方法]以从枸骨中分离到的产木霉菌素的内生真菌———哈茨木霉为出发菌株,进行紫外线二次复合诱变处理,将筛选出的突变菌株连续转接5代,测定其遗传稳定性。[结果]随着照射时间的延长,哈茨木霉的致死率增大,选取致死率为88.1%的紫外线照射45 s作为最适处理剂量进行诱变育种。经过2次诱变的菌株的产孢时间提前,长出的菌落更为致密。经过初筛和复筛,最终获得1株高产突变株UV-5-3,其产抗生素的水平最高,为164.75μg/m l,比初次诱变筛选获得的突变株UV-3-1提高了56.77%,是出发菌株的2.3倍。传代试验表明,突变株UV-5-3的高产性能遗传特性稳定。[结论]利用紫外线二次复合诱变处理哈茨木霉可以获得高产木霉菌素菌株。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出产新农抗702的高产链霉菌702突变株.分别以链霉菌702菌株为试验材料和以庆大霉素为敏感抗生素,NTG-LiCl复合诱变链霉菌702菌株,获得抗庆大霉素突变株.NTG处理90 min对菌株的致死率可达71.56%,抗药性突变率高达19.46%,获得的抗药性突变株经过摇瓶初筛和复筛,获得高产突变株13-18-52菌株,产抗新农抗702的摇瓶发酵单位达到1 946 μg/mL,比出发菌株发酵单位1 416 μg/mL提高了37.43%.采用抗药性致死突变标志的NTG-LiCl复合诱变筛选模型可以获得产新农抗702的链霉菌702高产菌株.  相似文献   

3.
小麦纹枯病生防菌株S 024的诱变育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5种诱变方法(紫外线、微波、LiCl,LiCl 紫外线、LiCl 紫外线 微波)对出发菌株S 024进行了诱变处理.结果表明,几种诱变方法对S 024的诱变效果差异较大,紫外线(UV)照射和LiCl处理均未能筛选到正突变菌株;微波(MV)处理(50,100 s)可选育出高效菌株,LiCl和UV复合诱变处理的效果最好,共筛选到3个高效菌株(LiU-024-1,LiU-024-4,LiU-024-9),其中LiU-024-4菌株抑菌率比出发菌株S 024提高了34.44%;连续3代转代培养,其产生抗生素的能力基本稳定.用MV对3株高效菌株再进行诱变处理,其抑菌活性基本没有提高.  相似文献   

4.
以胶体甲壳素作为惟一碳源,从自然界微生物中筛选并诱导到一株产甲壳素酶活性较高的菌株,经16S r DNA鉴定为Aeromonas sp.。并以该菌株作为出发菌株,经过一次紫外诱变,酶活是初筛菌株的1.48倍。再经过二次紫外诱变或者紫外-Li Cl复合诱变,酶活分别是初筛菌株的3.16和3.87倍,最高酶活达到3.48 U/m L。最后通过连续传代培养,确定了菌株HMX-16经过紫外和复合诱变后突变性状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5.
高产纤维素酶的绿色木霉菌种的诱变和筛选(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诱变和筛选高产纤维素酶的绿色木霉菌种。[方法]利用紫外线对出发菌株进行诱变,经过初筛和发酵检测挑选出高产纤维素酶的菌株。[结果]筛选到高产纤维素酶的绿色木霉K6,酶活是出发菌株的1.39倍。[结论]诱变筛选得到的K6菌株高产纤维素酶,为秸秆纤维素的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抗真菌抗生素产生菌UEZC的~(60)Co-γ射线诱变育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高产抗真菌抗生素菌株,用出发菌株UEZC经60Co-γ射线辐射诱变,以拮抗菌对峙法初筛,琼脂块法、管碟法复筛,筛选到高产突变株MUE-4,其抑菌活性较UEZC菌株提高了近1倍,遗传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筛选吸水链霉菌的高产农用抗生素菌株。[方法]从海南土壤中筛选出1株吸水链霉菌,以经过自然分离和2次紫外诱变的S6-7为出发菌株,经过紫外光照射辅以链霉素抗性筛选后,再进行摇瓶发酵复筛。[结果]从62株随机挑选的单菌落中初筛出7株较好菌株,经斜面连续传代3次后复筛,发现5株菌株具有较好的正突变,正突变率可达8.06%,效价最高提高25.11%。[结论]将链霉素筛选法与传统紫外诱变法相结合,使菌株的产素能力有较大提高,而且极大地提高了菌种正向突变的筛选效率。  相似文献   

8.
产果胶酶黑曲霉的筛选及诱变育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HY为出发菌株,进行了紫外线诱变.初筛使用透明圈法,从果胶平板上的突变菌株中,挑取了120株透明圈与菌落直径比值显著大于出发菌株的突变株.将这些突变株进行三角瓶固体发酵复筛,最后筛选出1株高产果胶酶的突变株HY-D3.突变株HY-D3经斜面传代培养了5代,产酶遗传特性稳定,其果胶酶产量可达2000U/g干基以上,比出发菌株提高了1倍.  相似文献   

9.
阿维菌素Bla组分高产菌株的高通量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阿维菌素高产菌株,建立了阿维菌素高产菌株的高通量初筛及复合诱变技术选育高产菌株的方法.初筛首先采用24孔板培养突变株,发酵培养5 d,甲醇直接浸提固体培养物,最后利用96孔板-酶标仪检测浸提液在紫外波段245 nm吸收.以阿维链霉菌(Streptromyces avermitilis)编号为AV-X-95的阿维菌素产生菌作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线(UV)照射45 s和亚硝基胍(NTG)处理60min的组合诱变方法对出发菌株的孢子悬液进行了连续的诱变处理.研究结果表明,1 728株突变子的经高通量初筛后得到8株高产菌株,经摇瓶复筛和稳定性考察得到高产菌株AW4-329,其Bla产量较出发菌株提高了15.1%.  相似文献   

10.
以一株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 myloliquefaciens)A-4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线(UV)和亚硝基胍(NTG)诱变,以期筛选出高产低温淀粉酶量诱变菌株;经紫外线诱变、亚硝基胍诱变、紫外线一亚硝基胍复合诱变,所得突变菌株经淀粉酶平板水解圈初筛、再经摇瓶发酵复筛,得高产低温淀粉酶突变株UNA46,其最大产酶量62.13U/mL,是出发菌株A-4的1.96倍;将UNA4-6连续传代6次,低温淀粉酶活性仍可达到第一代的99.7%,试验表明遗传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