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严琳玲  张瑜  白昌军 《草业科学》2018,35(4):867-874,875
为筛选出性状优良的柱花草(Stylosanthes)品种,2011-2014年对13份柱花草品种(系)的株高、存活率、茎叶比、抗炭疽病能力、干草产量、种子千粒重和产量及养分进行测定分析,并采用隶属函数法对其综合生产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3份柱花草品系初花期在9~(-1)1月;TPRC2001-84柱花草植株存活率最高(72.6%),TPRC 2001-81其次(56.6%);13份柱花草品系均较抗柱花草炭疽病;TPRC 2001-84柱花草年均干草产量最高(15 968kg·hm-2),TPRC2001-81和热研20号其次(12 206和12 724kg·hm-2);TPRC 2001-85柱花草种子产量最高(56.7kg·hm-2);热研21号柱花草粗蛋白含量最高(21.57%),热研20号和热研21号柱花草粗脂肪和磷含量较高,热研20号(CK)柱花草钙含量最高,TPRC 2001-85柱花草钾含量最高。TPRC 2001-84、热研21号、TPRC 2001-85和TPRC 2001~(-1)柱花草的综合生产性能较优,适于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
青海地区燕麦“3414”施肥效果及推荐施肥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的施肥是提高燕麦(Avena sativa)产量的主要措施之一。以‘青引1号’为试验材料,于2012-2014年采用"3414"施肥方案,研究不同氮(N)、磷(P)、钾(K)配施对青海地区燕麦种子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旨在为青海地区燕麦的合理施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氮、磷、钾配施处理下燕麦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均高于不施肥处理,以处理N2P3K2的产量最高,达到4 785.2kg·hm-2,较不施肥处理增产1 488.9kg·hm-2,而处理N2P2K0可增收3 324.7CNY·hm-2,其增收效果最为明显;两两互作对燕麦产量的影响表现为NPNKPK。燕麦施肥量与产量间的一元二次方程拟合结果均典型,能够较好地反映施肥量同产量的关系,但在氮磷施用量中等水平时,随着钾肥施用量的逐渐增加,燕麦产量开始降低,因此,青海地区燕麦种植可不施用钾肥;通过氮磷的二元二次拟合方程可得出,本研究条件下获得燕麦最高产量的施肥方案为氮118.6kg·hm-2、磷177.0kg·hm-2,产量可达4 867.4kg·hm-2,纯收入为12930.9CNY·hm-2。最佳经济施肥方案为氮102.2kg·hm-2、磷102.0kg·hm-2,产量为4 731.3kg·hm-2,纯收入为13 111.6CNY·hm-2。  相似文献   

3.
播期和播量对橘园间作下山黧豆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橘园间作条件下,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经连续两年试验,研究了不同播种期、播种量对豆科绿肥山黧豆(Lath yrus sativus)鲜草产量、种子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播期、播量对山黧豆鲜草和种子产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播量影响大于播期;2)山黧豆的鲜草和种子产量随播期推迟显著降低(P<0.05),9月20日播种的鲜草产量最高,达29 406.0 kg·hm-2,种子产量则以9月30日播种的最高,为1 616.1 kg·hm-2.早播(9月播种)时,株高、单株分枝数、单株根瘤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等农艺性状均优于晚播(10月播种);3)播量为45.0 kg·hm-2时,其鲜草和种子产量均最高,拯种量过大对产量和农艺性状均有负向作用.综上,山黧豆在四川西充与橘园间作下的适宜播种期在9月,最佳播种量为45.0 kg·hm-2.  相似文献   

4.
将二倍体航道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 cv.Fairway)与蒙古冰草(Agropyron mongolicum)进行种间远缘杂交获得的杂交种F1代种子,利用秋水仙碱诱导染色体加倍,通过选育得到四倍体杂交冰草优良新品系SZB-02,经品比、区域和生产试验,历时13年育成四倍体蒙杂冰草1号新品种。该品种为多年生疏丛型禾本科草本植物,须根系、植株生长整齐、叶长披针形、穗型较宽大。蒙杂冰草1号产量较高,年刈割两次的鲜草总产量平均为25 938.35kg·hm-2,干草产量平均为9 552.33kg·hm-2,种子产量平均为802.37kg·hm-2。其开花期粗蛋白质含量高达16.13%,并富含粗脂肪、无氮浸出物、钙和磷等营养成分,营养价值高;草质柔软、叶量大、适口性好,可青饲、放牧、调制干草等;发育前期耐低温能力强,生态适应性广,适宜于在≥10℃有效积温≥2 200℃·d的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5.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甜高粱产草量和饲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8个甜高粱(Sorghum bicolor subsp.bicolor)品种(系)在盐碱地上的产草量、营养及饲用价值。结果表明,不同甜高粱品种(系)的鲜草产量和叶茎比有显著差异,干鲜比差异不显著。8个品种(系)中,鲜草产量在70 000 kg·hm-2以上的品种(系)有3个,其中产量最高的为济甜11 8,达到86 194.31 kg·hm-2,说明在盐碱地上种植甜高粱作为饲草饲料具有可行性。进一步通过营养和饲用价值比较,选出济甜1号、济甜11 1和济甜11 8三个品种(系),作为适宜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种植推广的饲料作物新品种(系)。  相似文献   

6.
芜菁甘蓝马铃薯间作对其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研究芜菁甘蓝(Brassica napobrassica)、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间作模式下作物的产量、土地当量比、经济效益。结果表明,间作地下部分无间隔的产量最高,总产量达到159 411.30kg·hm-2;间作地下部分有间隔的产量为147 431.44kg·hm-2,芜菁甘蓝/马铃薯间作的土地当量比大于1(1.76和1.63),说明芜菁甘蓝/马铃薯间作具有一定的产量优势;间作处理的总产值大于单作,经济效益提高达50 802元·hm-2。间作经济效益均大于单作芜菁甘蓝和马铃薯,芜菁甘蓝/马铃薯1∶2间作地下无间隔表现出最佳生产优势。芜菁甘蓝马铃薯间作模式适宜在研究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7.
施氮肥时间对苜蓿结荚率及种子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以新牧4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cv.Xinmu No.4)为材料,研究在苜蓿不同生育期施氮肥对苜蓿结荚率、千粒重、种子产量等的影响,为提高苜蓿结荚率、增加种子产量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返青期施氮肥处理的苜蓿荚果结荚率、种子千粒重以及种子发芽率均高于其他处理,依次为63.87%、2.01g和85.33%;但其单序荚果数和结荚率均低于其他处理;在各个处理中,现蕾期施氮肥处理苜蓿种子产量最高(802.16 kg·hm-2),分枝期次之(641.29kg·hm-2),分别是对照(390.34kg·hm-2)的2.05倍和1.64倍。本研究结果能够为苜蓿种子田的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于2014、2015年连续两年选用两个品种的光敏型高丹草(Sorghum bicolor×S.sudanense)"大卡"和"海牛"在黄土高原雨养农业区,采用全膜平铺穴播的方式,以8.33万、12.50万和16.67万穴·hm-2 3个种植密度进行种植,比较了各处理的生长发育指标和草产量的异同。结果表明,在生育期方面,品种间从孕穗期开始后差异明显。在农艺性状方面,"海牛"两年的分蘖数和全株叶片数均高于"大卡",其他各性状均以"大卡"最高;两个品种的茎粗、分蘖数、全株叶片数、节间数、单株鲜重、单株叶重和单株茎重连续两年均随着密度的加大而减小,呈负相关关系;主茎叶片数随密度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产草量方面,连续两年"大卡"的鲜草产量和干物质产量均高于"海牛";鲜草产量均在8.33万穴·hm-2处理下最高,且呈现出随着密度的增加鲜草产量下降的趋势;干物质产量丰水年2014年在16.67万穴·hm-2处理下最高,欠水年2015年在12.50万穴·hm-2处理下最高。综上所述,在黄土高原雨养农业区采用全膜覆盖方式种植光敏型高丹草时,品种应选择"大卡",在有灌溉条件或降水较多的地区,以16.67万穴·hm-2种植密度为宜;而在降水较少且无灌溉条件的地区,以12.50万穴·hm-2种植密度为宜。  相似文献   

9.
青贮玉米1号、青贮玉米2号和墨西哥饲用玉米品种在试验区种植适应性好,鲜草产量分别为127725.0kg·hm-2、131625.0kg·hm-2和180465.0kg·hm-2,分别比当地普通玉米增产59.8%、64.6%和125.7%,青贮后品质优良,肉牛喜食,有很重要的推广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选择适时种植的当年生菊芋(Helianthus tuberosus)产区,根据不同生长期,于块茎收获期(霜降)前第0、14、28、42、56和70天,分6个时间点取样。每次取样根据大田地形和土质,选择5个不同地块,每个地块选取1 m2,收获地上和地下部分。测定植株地上(下1/3,中1/3和上1/3)和块茎(地下)产量,取样测定营养成分及生物总能。结果表明,菊芋生长后期,新鲜、风干和绝干物质产量的地上不同部位、地上、地下部分、全株以及地上/地下的比例,都随着生长期发生极显著的变化(P0.01)。整个地上生物粗蛋白产量霜降前两周最高,地下部分霜降最高,全株分析霜降前两周最高(P0.01)。整个地上生物总能产量霜降前两周最高,地下部分霜降最高,全株分析霜降前两周最高(P0.05)。菊芋生物蛋白产量为3 206 kg·hm-2,比玉米+小麦总生物蛋白质产量(3 146 kg·hm-2)高2%。菊芋生物总能为8.33×105MJ·hm-2,比玉米+小麦总生物总能产量(6.06×105MJ·hm-2)高37%。从饲料产量来看,菊芋块茎收获前两周,生物产量最大,是用作饲料用途的适时收获期。菊芋种植生物产量优于玉米和小麦总生物产量。种植菊芋是解决生物能源紧缺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1.
试验对30、45、60、75 和90 cm行距下,第2-5年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枝条性状、花序性状、鲜草产量及种子产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行距、年份及互作对枝条高度、枝条密度、生殖枝比例、小穗数/生殖枝、小花数/生殖枝、潜在种子产量、表现种子产量与实际种子产量均有极显著影响,其中行距是主要影响因子,互作次之,年份最小;30~45 cm行距适合老芒麦鲜草生产,60 cm行距是种子生产的最佳行距;鲜草产量、种子产量第3年达高峰,30 和45 cm行距第3年鲜草产量分别为19 225.6和16 733.4 kg·hm-2,60 cm行距第3年种子产量达1 620.67 kg·hm-2,远大于其他处理组合,值得在生产中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2.
施肥对青引1号燕麦产量及构成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施肥对燕麦鲜草、秸秆和种子产量的影响,找出限制燕麦鲜草、秸秆和种子产量提高的养分因子,筛选出实现经济效益最大的施肥配方,本研究以青引1号燕麦(Avana sativa cv.Qingyin No.1)为对象,于2010年在青海省湟中县分析不同的氮、磷和钾配方施肥对燕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素为限制燕麦鲜草产量提高的主要养分因子,施氮能显著提高燕麦株高和鲜草产量,N337.5P105K60处理鲜草产量最大,为66 194 kg·hm-2,比对照增产44.9%。磷素为限制燕麦种子产量提高的主要养分因子,施磷能增加燕麦有效分蘖数、小穗数,N225P157.5K60处理下燕麦籽粒产量最大,为6 678 kg·hm-2。经过经济效益分析,N225P105K60施肥处理获得的综合收益最大,饲草田达到18 435.3元·hm-2,种子田达到22 877.5元·hm-2,分别比对照增收4 500.9和4 597.5元·hm-2。  相似文献   

13.
毛祝新  傅华  聂斌 《草业科学》2012,29(5):780-784
研究了不同氮(0、50、75、100 kg·hm-2)、磷(0、70、140、210 kg·hm-2)施肥水平对歪头菜(Vicia unijuga)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氮、磷施用量均可提高歪头菜干草产量和品质。在单施氮肥75 kg·hm-2或磷肥140 kg·hm-2时,干草产量最高,分别为3 048 kg·hm-2和2 752 kg·hm-2,分别高于对照49.88%和35.32%;其铜、锰和锌元素含量也均显著高于对照。单施氮肥50 kg·hm-2或磷肥70 kg·hm-2,歪头菜可溶性糖和粗蛋白含量均最高。在施用氮肥50 kg·hm-2时,歪头菜可溶性糖和粗蛋白含量分别高于对照11.01%和23.53%。过量施氮肥和磷肥都会降低歪头菜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4.
闫慧颖  李春喜  叶培麟  毛德虎  李荣 《草业科学》2017,34(12):2512-2520
以甜高粱(Sorghum dochna)吉甜5号和九甜杂3号为材料,在海拔2 040m的青海旱地覆膜进行了不同种植密度(行株距分别为40cm×40cm、40cm×30cm、40cm×20cm)和追施不同尿素量(0、150和225kg·hm~(-2))对草产量及品质影响的研究。结果显示,吉甜5号和九甜杂3号两个品种在行距×株距为40cm×20cm(12.00万穴·hm~(-2))时的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最高,鲜草产量分别达99.75和108.17t·hm~(-2),干草产量分别达17.89和22.58t·hm~(-2);在生长中期追施150kg·hm~(-2)尿素时草产量较高,品质较好,两个品种的粗蛋白分别达5.47%和4.80%,粗脂肪分别达5.67和7.57g·kg~(-1),酸性洗涤纤维较低,综合表现良好。以上结果表明,青海旱地甜高粱种植密度为12.00万穴·hm~(-2),生长中期追施尿素150kg·hm~(-2)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15.
以4份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为研究对象,在青藏高原的海北州西海镇旱作条件下从农艺性状、产量、营养成分含量等方面进行生产性能评价。结果表明,4份材料在该地区均能安全越冬,表现出较强的抗寒、抗旱能力;其中甘农大无芒雀麦鲜草产量、干草产量和种子产量最高,分别达到30 136.11、14 833.61和2 116.20 kg·hm-2,显著高于其他3份材料(P<0.05),属高产优质牧草。  相似文献   

16.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废弃基质还田对土壤速效钾、速效磷、碱解氮等化学特性和制种玉米(Zea mays)植物学性状、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废弃基质还田后,制种玉米产量T1处理(4 m3废弃基质+N24P12K6)最高,但和T3处理(4 m3废弃基质+ N6P3K 1.5)、对照(N24P12K6)间未达到显著水平;T1处理的穗粒重、百粒重、产量最高,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7.3 g、2.03 g、2.07 kg;T1处理的土壤有机质、速效钾、速效磷、碱解氮含量最高,与对照比较,分别增加了0.4 g·kg-1、24.61 mg·kg-1、0.68 mg·kg-1、0.65 mg·kg-1;T3处理经济效益最高,与对照比较,增收1 791.6元·hm-2,化肥投入减少2 207.8元·hm-2。处理间土壤化学性质和玉米植物学性状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狼尾草作为生物质能源原材料在南方贫瘠旱坡地生长对氮素的响应,研究4个施氮水平(0、112.5、225.0和337.5 kg N·hm-2)对能源型狼尾草桂能草1号农艺性状、产量、SPAD值、生物质能源品质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可促进狼尾草横、纵向生长,随施氮量的增加狼尾草的株高、茎粗和单位面积有效茎数逐步提高,但叶片叶绿素含量和鲜、干草产量的提高程度在施氮量超过225.0 kg N·hm-2后,有饱和趋势。施用氮肥还可明显提高狼尾草纤维素含量、半纤维素含量、热值和折合标准煤产量,显著降低干物质、木质素和灰分含量,总体改善了狼尾草的能源利用品质;但施氮量达337.5 kg N·hm-2时,狼尾草热值下降,且对折合标准煤产量的增加作用不明显,降低了狼尾草的能源利用品质。此外,在一定施氮量范围内(112.5~225.0 kg N·hm-2),狼尾草氮肥利用效率并未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但施氮量达337.5 kg N·hm-2时,氮肥利用率显著降低。因此,狼尾草在南方贫瘠旱坡地种植,为获得理想的生物质能源材料需及时补充氮素营养,但施氮量不宜超过225.0 kg N·hm-2。  相似文献   

18.
氮、磷、钾对春季桑叶1-脱氧野尻霉素含量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春季桑叶1 脱氧野尻霉素(1 deoxynojimycin,DNJ)产量,采用“3414”肥料设计方案,调查氮、磷、钾不同施肥水平对桑叶中DNJ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均对桑树(Morus alba)不同部位叶有较显著影响,随着单因素施肥量的增加,桑叶不同部位叶中DNJ含量也随之增加,在2水平(N2P2K2)时达到最大;进一步以桑叶DNJ产量为目标函数,氮、磷、钾肥的施肥水平为调控因子,模拟其之间的回归关系。结果表明,氮、磷、钾肥的施肥水平及其配比均能显著影响桑叶中DNJ含量。模拟的肥料效应函数表明,桑叶中总DNJ最佳经济产量为23.23 kg·hm 2,推荐施肥指标为N 286.11 kg·hm-2、P2O5 95.22 kg·hm-2、K2O 159.62 kg·hm-2。该最佳施肥通过生产实践证实后,可为DNJ高产桑园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探明适合成都平原地区裸燕麦(Avena sativa)的高产栽培方案,以燕选1号、坝莜6号和白燕11号为材料,采用两种播期、4种播种量和4种施肥量的4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品种、播期、播种量和施肥量对裸燕麦主要农艺性状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裸燕麦有效穗数、株高和产量影响显著(P0.05),早播(B1)时,各主要农艺性状均显著(P0.05)高于晚播;播种量对株高影响不显著(P0.05),对燕麦产量影响显著(P0.05),在播种量为360万株·hm-2(C4)水平下燕麦产量最高;施肥量对有效穗数、株高、生育期和产量影响显著(P0.05),燕麦有效穗数、株高和产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加幅度逐渐降低。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4个栽培因子对裸燕麦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贡献率大小顺序为施肥量播期品种播种量。根据各主成分综合得分排名及对比各组合实际产量可以看出,早播组合较晚播组合产量高;播种量在180万株·hm-2(C2)、270万株·hm-2(C3)或者360万株·hm-2(C4)水平时、施肥水平在600 kg·hm-2(D3)或者825 kg·hm-2(D4)时均有较高产量。综合各因素之间的影响可知,成都平原地区种植裸燕麦时,以播期为11月1日,播种量为180万株·hm-2、施肥量为600 kg·hm-2为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