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杏鲍菇菇脚对肉兔生长性能及肉品质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在饲料中添加杏鲍菇废弃菇脚,并且投喂柚子皮对肉兔的生长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把48只30d~32d龄的新西兰肉兔随机分为3组,分别投喂0%、1%、5%烘干菇脚,同时每组又分为2组,分别投喂烘干柚子皮。结果表明添加5%杏鲍菇菇脚及投喂柚予皮均能显著降低兔粪TBARS水平,改善肠道抗氧化状况;饲喂菇脚对肉兔增重和兔肉品质没有影响,兔肉中无棉酚残留;柚子皮对增重无显著影响,但能显著降低兔肉胆固醇含量。  相似文献   

2.
利用杏鲍菇下脚料,经堆积发酵处理,与普通饲料按15:85比例配制成杏鲍菇下脚料有机复混肥,用作茶园基肥、蔬菜床肥、花床肥,其肥效明显优于复合肥、化肥、猪粪、牛粪,且肥效期长,对土壤有增加肥力的作用,且使用方便;利用杏鲍菇下脚料经晒干处理后,添加到饲料中调配成杏鲍菇下脚料混合饲料,用来喂猪,猪生长正常,增重效果明显优于普...  相似文献   

3.
杏鲍菇Pe528栽培料配方的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爱群  符鹏飞 《食用菌》2009,31(3):35-35
试验以桑枝屑、甘蔗渣及棉子壳为主料,麸皮、玉米粉为辅料,按一定的比例设计成8种栽培种培养基配方,通过栽培试验,采用熟料袋栽法.从萌发时间、满袋时间、菌丝日平均生长速度、子实体产量4个方面比较,筛选出适合本地区的杏鲍菇栽培的最佳培养料配方。  相似文献   

4.
采用常规培养方法研究了杏鲍菇对碳、氮营养源的利用情况。结果表明:杏鲍菇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是葡萄糖,其最佳碳源浓度为3.0%,其次是蔗糖、果糖、麦芽糖、淀粉,而甘油对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有机氮源比无机氮源更适合杏鲍菇菌丝的生长,最适氮源为酵母膏,其最佳浓度为0.4%,其次是黄豆粉、蛋白胨和牛肉浸膏。  相似文献   

5.
不同配方培养料对杏鲍菇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试验结果表明,配方1(棉籽壳80%,麦麸18%,糖1%,石膏1%)为最适杏鲍菇培养料配方。该配方培养料的菌丝生长势最强,子实体形态最佳,产量最高,生物学效率达92.9%,与供试其余配方培养料相比,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6.
赵文亚  张慜 《北方园艺》2015,(23):134-137
以新鲜杏鲍菇为试材,分别采用热风干燥、微波真空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3种干燥方式进行处理,通过测定干制品的复水比、硬度、色泽、质构以及感官等指标,研究了3种干燥方式对杏鲍菇干制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真空冷冻干燥制得的杏鲍菇在复水性、质地、色泽、气味、形态等各个方面均优于微波真空干燥和热风干燥,杏鲍菇干制品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7.
李福后  王伟霞  吉苗  孙强 《北方园艺》2018,(13):152-156
以工厂化栽培菌株杏鲍菇Y1为试材,结合固体培养和液体培养方法,研究3种植物激素(二氯苯氧乙酸(2,4-D)、萘乙酸、赤霉素)对杏鲍菇菌丝体生长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固体培养中加入赤霉素和萘乙酸有利于菌丝的生长;二氯苯氧乙酸(2,4-D)在低浓度下促进菌丝的生长,高浓度则抑制菌丝的生长。液体培养中50mg·L~(-1)赤霉素有利于多酚氧化酶和漆酶活性提高,而2,4-D和萘乙酸则抑制降解酶活性;赤霉素和2,4-D均有利于发酵液中菌丝球密度的积累。同工酶电泳结果表明,外源植物激素能够增强酯酶同工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同工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8.
不同配方培养基对杏鲍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杏鲍菇菌丝营养生长特性,为人工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采用菌丝球干重法和出菇试验,对杏鲍菇菌丝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母种培养基以马铃薯综合培养基最好,栽培料以棉籽壳、木屑、玉米粉和麸皮按一定比例配合为佳,杏鲍菇菌丝球在接种后第6天生长量达到最大,可作为接种时间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采用4种不同的出菇方式对杏鲍菇进行产量和外观品质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出菇方式对杏鲍菇的出菇早晚有较大影响;平均产量经方差分析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杏鲍菇的菇形、色泽、大小等品质外观表现也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杏鲍菇又名刺芹侧耳、杏香鲍鱼菇、雪茸等,是一种品质优良的大型肉质伞菌。其菌肉肥厚,质地脆嫩,营养丰富,是侧耳属中风味最好的一类,市场前景广阔。本试验研究了不同碳氮比培养料对杏鲍菇菌丝生长的影响,以选出利于菌丝生长的培养料碳氮比配方。  相似文献   

11.
不同干制方法对杏鲍菇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微波真空干燥、冷冻真空干燥、热风干燥方法分别对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子实体进行脱水处理,分析不同干制方法对杏鲍菇品质的影响。采用微波真空干燥法干制的杏鲍菇在最大复水比、维生素C含量和色泽方面接近冷冻真空干制,明显优于传统的热风干制;微波真空干制的需时和能耗明显低于冷冻真空干制和热风干制。表明,微波真空干制技术适用于干制杏鲍菇。  相似文献   

12.
不同培养基对杏鲍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比较了杏鲍菇一级种和二级种培养基配方 ,试验表明杏鲍菇一级种培养基以配方三最好 ,菌丝干重是配方七 (对照 )的 3 5倍 ,差异极显著 ;杏鲍菇二级种培养基以配方四最好 ,菌丝生长势最强 ,与供试各培养基配方相比较 ,差异均为极显著  相似文献   

13.
杏鲍菇菌糠对油麦菜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油麦菜为试材,采用不同配比的杏鲍菇菌糠栽培油麦菜,以平均每棵鲜重、干重、叶数、叶片叶绿素、可溶性糖和干物质含量为指标,考察杏鲍菇菌糠对油麦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比例的杏鲍菇菌糠能促进油麦菜生长,促进叶绿素合成,提高油麦菜产量;但对油麦菜干物质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无明显规律。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不同烹饪方法对杏鲍菇预制菜营养品质的影响,以未经过烹饪处理的杏鲍菇作为对照,分别采用水煮、汽蒸、高温高压、油炒和油炸5种不同的烹饪方法对杏鲍菇进行熟处理,分析其蛋白质、脂肪、多糖、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5种烹饪方法对杏鲍菇蛋白质、维生素C、矿物质、灰分等营养成分含量呈现不同程度的影响,总体呈下降趋势;对多糖、脂肪等营养成分,因烹饪方法的差异变化趋势不一致,即使是同一种营养素,在不同的烹饪方法下保留程度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综合分析,水煮和汽蒸处理比炒炸处理更能保护杏鲍菇原有的营养成分。  相似文献   

15.
杏鲍菇品种比较及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通过品种比较与筛选,确定适应西安地区的杏鲍菇品种为陕杏鲍2号,其子实体商品性(商品品质)和适口性(风味品质)符合当地市场及消费习惯。研究表明,主料用棉子壳、玉米芯优于木屑、麦草;接种必须无菌条件而不宜用半开放接种,瓶栽比袋栽二次污染率低。  相似文献   

16.
为探明微量元素对杏鲍菇菌丝生长的影响,在3个菌株(杏鲍菇1号、川杏鲍菇2号和川杏鲍菇3号)杏鲍菇的菌丝培养基中分别添加6个不同浓度的微量元素Zn、Mg、B,比较其菌丝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当锌、镁、硼离子浓度为50μmol/L时,川杏鲍菇3号菌丝生长均表现为最好;川杏鲍菇2号在镁离子、硼离子浓度均为50μmo/L时菌丝生长最好;杏鲍菇1号则在硼离子浓度为100μmo/L时菌丝生长速度表现为最快。  相似文献   

17.
杏鲍菇菌渣栽培白背毛木耳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白背毛木耳"漳耳43-28"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在常规栽培料中添加30%杏鲍菇菌渣栽培白背毛木耳与对照处理的产量、经济效益、蛋白质、多糖、脂肪、粗纤维、灰分、氨基酸等各项指标,探讨了常规栽培料中添加杏鲍菇菌渣对白背毛木耳生产效益和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规栽培料中添加杏鲍菇菌渣栽培白背毛木耳,可以提高木耳产量,平均增产22.92%,相对净收益增加54.21%;同时还可以增加其子实体中的粗蛋白、多糖、氨基酸含量,并可降低其中的粗脂肪和粗纤维含量,改善食用口感,提高其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杏鲍菇菌丝生长营养条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结果表明:杏鲍菇最适宜的碳源是葡萄糖;最适宜的氮源是蛋白胨;最适官的碳氰比是60:1;最适宜的无机盐是硫酸镁;最佳含碳量为7%;最佳含氮量为0.4%;最佳pH6.0。  相似文献   

19.
装料量及低温处理对杏鲍菇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又名刺芹侧耳,是一种市场前景看好的珍稀美味食用菌,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引种栽培。栽培时不同处理对杏鲍菇子实体的生长有重要影响。为此我们对杏鲍菇不同装料量和在0℃下不同放置时间进行了研究,探讨其对杏鲍菇子实体生长的影响,为杏鲍菇高产栽培技术提供科学依据。现将有关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以工厂化杏鲍菇栽培基质为对照(CK),以板栗壳作为木屑代料设置3个处理(B1、B2、B3)进行杏鲍菇栽培试验,通过农艺性状综合统计分析,确定B1为最佳配方。分别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和苯酚-硫酸比色法测定B1和CK杏鲍菇的微量元素、总糖含量,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测定挥发性风味物质。结果发现,板栗壳的添加显著提高了B1杏鲍菇的钙含量和总糖含量,显著降低了铜、镁、锰、锌元素含量。挥发性风味物质共检测到26种,其中共有11种成分,除(E)-香叶基丙酮外,其余10种均在B1中含量较高,尤其2,3,5,6-四甲基吡嗪含量达到CK的近5倍。由此表明,板栗壳替代部分木屑栽培杏鲍菇具有可推广性和很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