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采用钒钼酸铵法对耐热植酸酶的酶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65℃;最适反应pH 4.0,pH 2.0~5.5之间有较大的活性区间;有较强的耐酸性,pH 2.0~6.5之间处理1 h仍有超过90%的活性;具有很强的耐热性,干热处理对酶活没有影响;经湿热试验箱85℃和95%RH处理5 min,酶活能保存约80%;金属离子和螯合剂对酶活没有明显的激活或抑制作用;该酶抵抗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的能力较强;该酶的米氏常数Km=1.737 mmol/L,最大反应速度V<,max>=52.632μmol/(mg·min).  相似文献   

2.
采用钒钼酸铵法对耐热植酸酶的酶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65℃;最适反应pH4.0,pH2.0~5.5之间有较大的活性区间;有较强的耐酸性,pH2.0~6.5之间处理1h仍有超过90%的活性;具有很强的耐热性,干热处理对酶活没有影响;经湿热试验箱85℃和95%RH处理5min,酶活能保存约80%;金属离子和螯合剂对酶活没有明显的激活或抑制作用;该酶抵抗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的能力较强;该酶的米氏常数Km=1.737mmol/L,最大反应速度Vmax=52.632μmol/(mg.min)。  相似文献   

3.
β-葡聚糖酶的酶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DNS法对β-葡聚糖酶的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40~50℃;最适反应pH为7.5,在pH4.5~9有较大的活性区间;有较强的耐碱性,在pH5.5~11处理1h仍有超过90%的活性;Mn2+对β-葡聚糖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他金属离子和螯合剂对酶活没有明显的激活或抑制作用;该酶抵抗胃蛋白酶的能力较强,胰蛋白酶对该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该酶的米氏常数Km=0.795mg/mL,最大反应速度Vmax=8.547μmol/(mg/min)。  相似文献   

4.
β-甘露聚糖酶的酶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DNS)对β-甘露聚糖酶的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5℃;最适反应pH为6.5,在pH 5.5~10有较大的活性区间;有较强的耐碱性,在pH 6~10处理2 h仍有超过85%的活性;金属离子和螯合剂对酶活无明显的激活或抑制作用;该酶抵抗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的能力比较强.  相似文献   

5.
试验旨在探究不同碱性蛋白酶的酶学性质差异,评估多种碱性蛋白酶在不同条件下的酶活性。结果表明,酶D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0℃,其余为60℃;酶D的耐热性最好;所有酶最适反应pH值均为10.5;酶活性均受到Cu2+的显著抑制,相对酶活低于30%;酶活受化学试剂影响较小;均对胰-胃蛋白酶耐受性较差,相对酶活低于14%;Km值在3.45~33.33之间,νmax值在0.05~1.75 g/min之间。研究表明,不同来源的碱性蛋白酶有不同的酶特性。  相似文献   

6.
采用DNS法对木聚糖酶的一些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酶的最适反应pH为6.0,在pH5~10之间保温不同时间后可保持较高的活性;最适反应温度50℃,液态下低于60℃热稳定性较好。在50℃、pH6.0下,以燕麦木聚糖为底物时,该木聚糖酶的米氏常数Km=6.49mg/mL,最大反应速度Vmax=21.05μg/(mL·min)。用不同底物测定酶活,以燕麦木聚糖为底物的酶活最高。酶在动物胃中活性较低,而在肠道中活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采用DNS法对黑曲霉产的β-甘露聚糖酶的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65℃;具有较强的耐热性,在温度为80℃和90℃处理10min仍有超过90%的活性;最适pH值为4.0,在pH值2.0—7.0的范围内,相对酶活保持在80%以上。该酶在最适反应温度、稳定性能等方面表现优良,适于作饲用添加剂。  相似文献   

8.
产纤维素酶芽孢杆菌的诱变和酶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芽孢杆菌产纤维素酶的活性,以实验室保存的产纤维素酶枯草芽孢杆菌作为出发菌株,利用紫外线对其进行诱变处理,采用刚果红染色法初筛和3,5-二硝基水杨酸法进行复筛,并对其酶学性质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诱变后突变株的纤维素酶活力较出发菌株提高4.476倍.该纤维素酶的最适pH为6.0,且在pH 5.0~7.0酶活力较稳定;该酶的最适酶促反应温度为60 ℃,在无底物保护且水浴30 min的条件下,酶活力在30~65 ℃保持稳定;此外,金属离子K+和Ba2+对酶活力有激活作用,相对酶活分别为108.11%和105.43%,而金属离子Ca2+和Cu2+对酶活性有抑制作用,二者的相对酶活分别为93.80%和89.08 %.  相似文献   

9.
产植酸酶菌株的筛选及酶学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100多个自然样品中,分离、筛选出一株高产植酸酶的曲霉(Aspergillus sp.)茵株.在30℃摇瓶发酵4 d时酶活达到6105.5 IU/mL,并对其粗酶液的性质作了研究:该酶作用的最适温度为45 ℃;最适pH为5;该酶在55℃、pH为3~7时,相对酶活大于80%;金属离子Zn2+"、Al3+、Mn2+,Cu2+等对该酶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Mg2+等则有一定的激活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产淀粉酶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 N21的酶活,试验采用紫外线对该菌株进行诱变,并对该淀粉酶的部分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淀粉酶酶活由出发株的32.96 U/mL增加到86.24 U/mL,比原菌株酶活提高了161.65%。该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35℃,最适pH值为7.0,在30~40℃,pH值为5.0~8.0条件下较稳定。Ca2+和Mn2+对酶有激活作用,Cu2+、Zn2+对酶有抑制作用,而Mg2+、Fe2+对其影响较小。说明筛选出1株产酶活性较强的突变菌株。  相似文献   

11.
1 植酸酶在畜禽日粮中的应用效果1 1 提高植酸磷的利用率 植酸酶是一种能水解植酸的磷酸酶类 ,能将植酸降解为肌醇和无机磷酸 ,使无机磷等矿物元素释放出来 ,从而促进动物机体对磷的吸收利用 ,减少磷的排出。一般来说 ,日粮营养利用率越低 ,添加植酸酶效果越好。Han等 ( 1  相似文献   

12.
选用135头体质健康、体重60kg左右的杜×大×长三元杂交猪,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研究不同植酸磷水平对植酸酶使用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加植酸酶情况下,有效磷达0.165%、植酸磷水平为0.25%时大猪的生长性能最好。玉米—豆粕型大猪饲粮中的植酸磷水平能使500IU/kg的植酸酶发挥正常功效,一般不会出现“底物”不足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在动物营养中,钙在磷的利用上起着重要作用,这对肉鸡的生产性能来说至关重要。因此,优化可利用钙水平(相对于日粮中磷的含量)有助于改善日粮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发挥植酸酶的作用始于优化日粮中钙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植酸酶(Phytase)是催化植酸及其盐类物质水解成肌醇和磷酸的一类酶的总称,广泛存在于微生物、麦芽、种子等中[1].植酸酶可使单胃动物对饲料中磷的利用率提高60%,粪便中磷的排出量减少40%,另外还可降低植酸的抗营养作用.因此植酸酶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对提高养殖业效益和降低环境污染有重要意义.生产植酸酶的表达系统包括真核表达系统和原核表达系统.真核表达系统主要有丝状真菌表达系统和酵母表达系统;原核表达系统主要是大肠杆菌表达系统.  相似文献   

15.
植酸酶的应用效果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酸酶是近年来开发应用的一类环保与新型的微生物饲料添加剂。一方面,具有生物活性的植酸酶通过催化和水解能将饲料中丰富的植酸及其络合物分解为能被畜禽利用的无机磷和肌醇,取代或减少在配合饲料中需要添加的无机磷。从而提高饲料中磷的利用率,节约大量无机磷资源,并大幅度减少畜禽粪便中磷的排放量,降低磷对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植酸酶通过分解植酸,解除了对磷、钙、蛋白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结合作用,提高了饲料潜在的营养价值和畜禽肌体骨骼矿化程度,相对降低了饲料成本,使植酸酶在畜禽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6.
植酸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酸磷是一类能分解植酸 (肌醇六磷酸 )释放无机磷的生物酶 ,它可以降解饲料中的植酸盐 ,生成无机磷和肌醇以及与植酸结合的蛋白质、氨基酸、微量元素等 ,从而减少单胃动物饲料中无机磷的添加量 ,降低动物粪便中植酸磷的排放。植酸酶的研究是从 2 0世纪 60年代开始的 ,现在对植酸酶的研究已进入到分子水平 ,多种微生物来源的植酸酶已得到分离纯化并进行了较深入的生理生化研究 ,多种植酸酶编码基因已从不同的微生物中得到分离。目前研究的主要思路集中在通过基因工程的手段克隆植酸酶基因 ,然后在生物反应器中高效表达植酸酶基因 ,以解决植…  相似文献   

17.
饲用植酸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酸是畜禽植物性饲料中磷的主要存在形式,也是一种广谱性的抗营养因子。植酸酶是催化植酸及植酸盐水解成肌醇与磷酸(盐)的一类酶的总称,可改善磷酸盐的利用率,减轻动物排泄物中的磷对环境的污染,提高营养成分的吸收利用。目前植酸酶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如表达量低、热稳定性不能满足饲料制粒的要求、作用条件与畜禽体内pH值环境存在差异、对消化酶的抗性差等。基因工程等生物学上游技术的发展,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效途径。文章综述了植酸酶基因工程研究的最新进展,并讨论其进一步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在进行植酸酶活性的化学分析时存在着许多可影响分析结果的因素,这些因素并不会以一种并行和同步的方式影响所有的植酸酶。因此,要正确评价植酸酶活性首先应了解所采用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9.
植酸酶是一种功能强大的酶,能够使无法消化利用的饲料释放出大量的养分。 但当植酸酶使用不当时,那些养分将不能被释放出和/或被动物机体所获取。如果那样,植酸酶的投入成本和价值就将被浪费了。  相似文献   

20.
选用720羽1日龄白羽肉鸡.随机分为6个处理组:基础日粮组、减少日粮中磷酸氢钙6妇分别添加3种(1、2、3号)普通植酸酶和2种(4、5号)耐高温植酸酶.研究耐高温植酸酶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及饲料制粒前后的酶活损失率。结果显示:与基础日粮组对比,在降磷酸氢钙日粮中添加酶的各组(2号酶除外)差异均不显著.其中微颗粒耐高温植酸酶有降低料肉比的趋势.且与普通植酸酶2号酶有极显著差异(P〈0.01);加酶饲料制粒前后的酶活.普通植酸酶的损失率均大于20%.而耐高温植酸酶的损失率均小于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