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万园之园圆明园北京赵兴华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只要在园林方面有一点兴趣,就一定听说过“圆明园”这三个字。圆明园是历史上中国园林成就的最高峰,国外称它为“万园之园”。它是世界园林艺术中最璀璨的明珠。圆明园在北京的西郊。它是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三座皇...  相似文献   

2.
每一次经过北京西郊,总会到圆明园看一看。看一看圆明园中破败的景象,看一看圆明园中残留的几根石柱。时光进入深秋,岁月的调色师已经将银杏的叶片调成了金黄色。我再一次走进圆明园,这当初的万园之园。  相似文献   

3.
正2月24日上午,365张圆明园珍贵老照片在圆明园正觉寺最上楼发布,大多数照片为首次向公众展示。北京史地民俗学会副会长刘阳现场捐赠老照片并讲述相关历史背景故事。圆明园在1860年遭到英法联军的焚毁。此后的圆明园渐渐地变为一片废墟,失去了昔日之辉煌。  相似文献   

4.
正圆明园家具作品《万荷》系列近日在北京正觉寺揭晓,这是圆明园罹难160年来首次推出古典家具作品。《万荷》由知名古典家具艺术家陈玉树主创。据了解,陈玉树出生于福建一个木工世家,多年致力于研究和传播圆明园古典家具艺术,是圆明园专家委员会成员。  相似文献   

5.
说到圆明园,自然不会忘记那段屈辱的历史。然而此次被媒体再次关注却是因为3月28日《人民日报》披露的张正春教授对圆明园的质疑。一时间,“是在保护,还是在毁坏?”成为圆明园铺设防渗膜工程备受关注的焦点。3个多月下来,直至7月5日国家环保总局全文公布清华大学的圆明园防渗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此事才算是告一段落。本刊从一开始便关注这一事件,先后做过相应报道。现在纵观事情全程,认真思索其之所以成为焦点,笔者认为以下几点是关键。圆明园,人们心中的永恒这件事情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关注,圆明园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原因。因为众所周知的…  相似文献   

6.
北京圆明园建于清代,1860年毁于英、法联军。圆明园全园占地350公顷,保持着自然生态与园林绿化相结合的格局。近年来,北京市委、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加大了圆明园的绿化美化力度,用数十万株花草树木把整个园子装扮得郁郁葱葱。  相似文献   

7.
程莉 《国土绿化》2014,(10):40-40
《圆明园四十景图咏》是根据乾隆皇帝的旨意,于乾隆九年(1744年)由宫廷画师唐岱等绘制而成的40幅分景图,各幅分别附有工部尚书汪由敦所书乾隆《四十景对题诗》,是后人领略圆明园盛期风貌的珍贵史料。本文试图从对题诗中,领略圆明园的植物景观特色,并从中窥见北京传统园林配植艺术。一、诗词中对园林植物欣赏角度的分析(一)视觉1.对园林植物花色的描写在园林中。  相似文献   

8.
圆明园集中国传统园林之大成,其松景更是汇集百余年传统松景营造的精华。文章以《圆明园四十景图》为主要依据,结合清帝诗文、景名题字与旧照等历史资料,考证圆明园四十景中松景的分布;选取其中24处松景作为研究对象,从配植方式和配植要素的角度分析圆明园松景的营造规律,以期为植物造景做出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每一次经过北京西郊,总会到圆明园看一看。看一看圆明园中破败的景象,看一看圆明园中残留的几根石柱。时光进入深秋,岁月的调色师已经将银杏的叶片调成了金黄色。我再一次走进圆明园,这当初的万园之园。
  深秋的北京,天空晴朗。在通往西洋楼的道路上,树木森森,仿佛要遮蔽住时光的伤痕。三三两两的游人在夕阳下脚步如飞的走出,如同这偌大的荒野中惊飞的小鸟。  相似文献   

10.
余莉 《北京园林》2009,(2):17-19
圆明园是一座水景园,历史上水生植物种类丰富,形成了众多以观赏荷花为主的景点,水生植物植物景观自然,意境深远。本文通过对圆明园水生植物的应用现状分析研究,提出了水生植物景观规划应遵循的原则,并对水生植物应用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对圆明园的水生植物景观营造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对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及争论的焦点,特别是目前的防渗手段进行了介绍分析,认为圆明园防渗膜工程本身是正确的,并肯定了其使用土工膜的防渗手段。  相似文献   

12.
绿化动态     
《绿化与生活》2013,(6):58-60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首届圆明园鸟类摄影展开幕首届圆明园鸟类摄影展于6月1日在圆明园公园开幕,本次展览由北京野生动物保护协会联合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圆明园管理处、鸟网和自然之友野鸟会共同举办。展出的鸟类照片都是观鸟爱好者和摄影爱好者在圆明园拍摄的,照片中的鸟类姿态优美,生动自然,反映出拍摄者对鸟类的细致观察和喜爱之情。  相似文献   

13.
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在举行环境听证会来后,留下了更多的疑问,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难产,政府职能部门如何决策,防渗膜工程何去何从?而圆明园工程,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就是:北京的水资源瓶颈问题如何解决?  相似文献   

14.
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在举行环境听证会来后,留下了更多的疑问,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难产,政府职能部门如何决策,防渗膜工程何去何从?而圆明园工程,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就是:北京的水资源瓶颈问题如何解决?关注和讨论仍在继续,有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圆明园这个湖底铺膜的工程能够成为北京水资源利用走向合理、科学的一个开始。这其中就有多年关注北京水系统规划的美国知名的水资源生态保护专家贝茜·达蒙女士。  相似文献   

15.
一九八五年十月是北京圆明园罹劫125周年,圆明园学会在当月28日至31日召开了纪念大会,并对该园遗址的整修作了学术讨论。本人有机会参加了这次会议,有所感受,结合岭南古典园林近几年来的修复工作,提出一些意见供有关参考。  相似文献   

16.
2005年7月5日,四川省林业厅发出公告,就九龙汇泉电力开发有限公司拟在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修建水电站事宜,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这是自环保总局就圆明园防渗工程召开听证会之后,政府首次主动鼓励公众参与环保的举动。公告一出,社会各界人士叫好声不断。可以说圆明园防渗事  相似文献   

17.
圆明园修复长期以来备受瞩目,其原真性一直受到争议。本文对原真性的定义与发展进行了整理,探讨了中国古典园林特殊的原真性原则,并据此从六个角度分析了圆明园的原真性现状,总结出原真性原则的必要性及其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适用范围。对今后古典园林修复与保护的理论与实践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我是三元里抗英 父兄们长矛上 跳跃的红缨 是圆明园罹难 被强盗焚毁的 雕梁画栋  相似文献   

19.
北大俞孔坚教授指出,圆明园伐林灌之举比防渗工程的后果更为严重。此话不幸被言中,2003年我曾在《世界林业动态》上发过一条题为“林业决策纠错需要100年”的消息,这是德国林学家做出的结论。而在城市林范围内,所犯的造林决策错误就更难纠正,持续的时间会更长。圆明园的林木改造工程是严重的倒退。  相似文献   

20.
圆明园整治工程暴光引起公众的关注是前所未有的,依我看这个工程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需要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