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随着大豆"症青"发生面积的逐步扩大,点蜂缘蝽已引起了大豆科研工作者与生产者的高度重视。为探讨高效的点蜂缘蝽诱捕技术,本研究于2019年8月份在安徽省当涂县用不同诱芯、诱捕器及其组合评价聚集信息素对点蜂缘蝽的诱捕效果。方差分析表明:诱芯、诱捕器及其互作间诱捕效果差异都达极显著水平。缓释包诱芯1-2和PVC诱芯2-2显著高于橡胶塞诱芯3-x和空白对照。小船型诱捕器和双向倒漏斗型诱捕器显著高于通用桶型诱捕器和绿色粘虫板。PVC诱芯2-2、缓释包诱芯1-2和小船型诱捕器的组合效果最佳,但小船型诱捕器底部组件粘虫板会粘住点蜂缘蝽导致点蜂缘蝽死亡。缓释包诱芯1-2、PVC诱芯2-2和双向倒漏斗型诱捕器的组合效果次之,且其能诱捕到点蜂缘蝽完整活体,可为进一步研究提供试虫。对诱捕到的昆虫种类分析表明:试验期间诱到的蛾类昆虫相对较多,特别是橡胶塞诱芯3-x对蛾类有较强的引诱效果;不同诱芯、诱捕器都只诱到少量蜂类昆虫;绿色粘虫板较其它诱捕器粘到显著更多的瓢虫类昆虫。PVC诱芯2-2、缓释包诱芯1-2和小船型诱捕器、双向倒漏斗型诱捕器组成的4种组合能引诱到较多点蜂缘蝽,且其它昆虫较少,说明有较高的专一性,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试验研究了茶园中利用黄(蓝)色粘虫板对茶园害虫的诱捕效果,通过利用黄(蓝)色粘虫板连续对茶园中的主要害虫种类,发生量,时间动态变化以及不同颜色板的诱捕效果情况的分析,结果表明:黄、蓝色板对茶潜叶蝇、茶细蛾、黑刺粉虱、小绿叶蝉、广翅蜡蝉的诱捕效果明显,黄板对小绿叶蝉的诱捕效果比蓝板更佳。8月下旬至9月中旬期间茶园昆虫种类逐渐发生了变化,其中小绿叶蝉在茶园昆虫中所占比例逐渐变少,而黑小壳虫、黑刺粉虱、茶刺蛾相继出现。实验中出现的蜘蛛、瓢虫、蜗牛,寄生蜂类,以及一些数量很少的其他害虫,很有可能是偶然因素被捕获。  相似文献   

3.
海南岛芒果树害虫天敌昆虫复合体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记录了海南岛芒果树害虫的天敌昆虫25种。它们是捕食性天敌广腹螳螂、中华螳螂、叉角厉蝽、锥盾菱猎蝽、黄带犀猎蝽、南盲猎蝽、细缘唇瓢虫、六斑月瓢虫、丽草蛉、中华草蛉、亚非草蛉;寄生性天敌黄足大腿蜂、刺蛾广肩小蜂、粘虫广肩小蜂、黑褐金小蜂、夜蛾啮小蜂、尾夜蛾跳小蜂、叶蝉柄翅小蜂、刺蛾隆缘姬蜂、食蚜蝇姬蜂、刺蛾绒茧蜂、毒蛾绒茧蜂、黑斑茧蜂、善飞狭颊寄蝇及印度栉(虫扇)。对这些天敌的捕食或寄生对象、采集地及3种发生数量较多的寄生性天敌的形态及生物学特性亦作了记述。  相似文献   

4.
黄宽颚步甲生物学特性及其寄主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宽颚步甲(Parena rufotescea Jedl)属鞘翅目,步甲科,是茶园内一种特有的天敌昆虫。笔者在开展天敌昆虫资源调查与利用工作中,重点对黄宽颚步甲进行了两年的饲养观察,现已初步掌握该步甲可捕食5科12种茶园害虫,尤其是对毒蛾科、尺蠖蛾科、刺蛾科等害虫有明显的控制能力,因此,是一种有利用价值的天敌昆虫,现将观察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5.
为了进一步摸清我省茶园鳞翅类害虫的发生种类和为害情况,在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省茶叶研究所和湖南省农业厅经作局对湖南省茶园病虫天敌普查的基础上,结合科技部基础性工作专项湖南省主要茶树病虫及天敌资源调查与鉴定课题(2008FY210500-2),通过田间调查与室内饲养相结合,于2008年8月至2011年4月对湖南省的郴州南岭茶场,桂东玲珑茶场等11个市区的20个不同茶园进行了一次系统性调查。结果表明:湖南省茶园鳞翅类害虫种类共计161种,隶属25科,刺蛾科31种、毒蛾科29种和尺蛾科22种为主要优势科类,其中以茶尺蠖、茶毛虫和茶蓑蛾为害最严重。  相似文献   

6.
绿盲蝽主要为害春茶,曾是茶园偶发性的吸汁类害虫,近年来在山东、江苏、湖北、陕西等省茶区逐步上升至重要害虫之一。本文介绍绿盲蝽的寄主、分布、形态特征、发生特点和综合防治方法,以期为茶农识别和有效防治绿盲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茶园观察发现,茶刺蛾危害的茶园的棒须刺蛾寄蝇数量明显多于未危害的茶园。推测茶树被茶刺蛾危害后释放了特定的信号物质,这些物质在棒须刺蛾寄蝇寄主定位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为了证实这一猜想,我们研究了茶刺蛾危害对茶树挥发性有机物释放的影响。未受茶刺蛾危害的枝叶有挥发性有机物74种组分。与未受茶刺蛾危害枝叶的挥发物组分相比较,受害后酯类、醛类和烃类的种类数量和所占相对含量都有显著变化。醇、杂环化合物、醚和有机酸类化合物在种类数量和相对含量上变化不大。受害后,4-异丙基甲苯、蒎烯、1-乙基-2,4-二甲基苯、4-乙基甲苯、3-乙基-甲苯、6-甲基庚烯[5]酮[2]和1,2,4-三甲基苯的相对含量显著增加。新产生54种化合物,其中烯烃14种,芳香烃12种,酯8种,烷烃8种,酮5种,醇3种,醛2种,有机酸和杂环类各1种。值得注意的是受害后萜类化合物的种类数量和相对含量均有显著的变化,暗示这些化合物可能在棒须刺蛾寄蝇的寄主寻找过程中发挥作用。研究结果为筛选引诱天敌昆虫的化学信息素,并应用其防控茶刺蛾的研究奠定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茶园害虫群落多样性、优势种与昆虫群落的时间格局,对山东省代表性茶园的主要害虫及天敌群落特征进行研究.通过目测法、黄板法、扫网法以及室内观察法,进行害虫和天敌的种类鉴定以及数量统计,共发现害虫(包括害螨)27种,天敌(包括蜘蛛)15种.茶园的主要优势种害虫有黑刺粉虱、小贯松村叶蝉、茶蚜、绿盲蝽与茶黄蓟马.主要优势天...  相似文献   

9.
黑卵蜂是一类寄生性广泛的寄生蜂。它能寄生大尺蠖、茶毛虫、松毛虫、桑毛虫、蝽类、飞蝗、粘虫及螟类等的卵。茶园生态稳定、有利于生物的繁衍,亦有利于寄生性天敌的生长、繁育和利用。茶园黑卵蜂自然寄生大尺蠖和茶毛虫的能力很  相似文献   

10.
茶角盲蝽是茶树芽叶害虫之一,本文结合茶角盲蝽的生活习性,从茶角盲蝽发生动态,不同管理模式下茶角盲蝽危害情况、生物多样性调查以及不同品种茶树的抗虫性等角度进行调研。调查结果显示揭阳生态防治茶园茶角盲蝽大面积爆发期从6-7月开始,生态防治茶园比化学防治茶园物种多样性更丰富,茶树品种金观音更容易吸引茶角盲蝽危害。本文的调查结果以期为茶角盲蝽的绿色防控、抗虫品种选育和病虫害监测预警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试验研究了糖醋液对茶树害虫的诱捕效果。结果表明:糖醋液对卷叶蛾类、尺蠖类、叶蝉类诱捕效果好,诱捕数量分别占诱捕总量的30%、24%、23%;尤其是对假眼小绿叶蝉、茶卷叶蛾、茶小卷叶蛾的效果最佳,其次是茶尺蠖、油桐尺蠖、油茶尺蠖等;糖醋液对蜡蝉类具有一定的诱捕效果,适宜在害虫发生前期诱捕,此时诱捕数量占诱捕总量的16%;对毒蛾类、刺蛾类、其他蛾类、金龟甲类诱捕效果不明显,诱捕数量分别仅占诱捕总量的2%、3%、3%、2%。糖醋液的诱捕可监测茶园主要害虫的变化和预报害虫的发生。糖醋液在诱捕昆虫没有明显的选择性,诱捕害虫时可能会诱捕到益虫,在诱捕时应加以注意,提高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2.
<正>近几年来,绿盲蝽已经成为北方茶园春季主要害虫。传统的茶园绿盲蝽防治,是通过春茶期田间出现为害症状后,喷施药物达到防治效果,但是春茶期是茶园经济效益最高的时期,喷施药剂后,经过药剂安全间隔期才能采摘鲜叶,降低了茶园经济效益。茶园绿盲蝽秋控技术,就是于上年9月份后,采用药物控制、性诱剂诱杀、防虫网阻隔、粘虫板诱杀等措施,既减轻春季茶园绿盲蝽的危害,又避免影响春茶的采摘,保障茶叶高效安全生产。现将主要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茶园害虫天敌昆虫依其取食方式的不同,分为寄生性和捕食性两大类。寄生性天敌昆虫营寄生生活,亦即以摄取另一虫体的营养为生。人们将绝大多数膜翅目中营寄生生活的称寄生蜂,而把部分双翅目中营寄生生活的称寄生蝇。这两类寄生性昆虫在茶园中广泛分布。当进行茶园虫情调查,采集由茶细蛾为害的三角苞,里面常有1—2个蚕茧似的白色小茧,这就是寄生蜂的茧(茧蜂)。当把田间的茶银尺蠖幼龄幼虫采回室内饲养,草绿色的虫体腹节有的变粗,呈乳白色,不久从这种幼虫体内啮出一个白色的蜂幼虫,在银尺蠖尸体附近结一白色或淡黄色小茧,即单白绵绒茧蜂或茶尺蠖绒茧蜂。当修枝清园时,剪下的蛀梗虫被害枝的虫道内常结有许多淡褐色的长形小茧即是长距  相似文献   

14.
茶网蝽卵的形态及其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茶网蝽(Stephanitis (Norba) chinensis Drake)又名茶脊冠网蝽、茶军配虫,属半翅目网蝽科昆虫。它以若虫和成虫在茶树叶片背面吸汁为害。被为害的茶树叶片正面出现许多白色细小斑点,叶背出现大量黑色胶质排泄物。严重受害的茶树往往出现大量落叶,致使树势衰退,芽叶细小。近几年来,该虫由西南茶区向陕西省扩散,目前已成为陕西省茶园中为害严重的一种新入侵害虫。据报道,自2010年起茶网  相似文献   

15.
刺蛾俗称毛辣虫、刺毛虫、洋辣子等。刺蛾的食性很广,果树、林木和经济作物等为害颇重。全世界记载刺蛾约1000种,目前我国记录刺蛾近百种,已知为害茶树的刺蛾类多达30余种,它是一类重要的食叶类害虫。刺蛾的为害,不仅对茶树的生长和产量带来影响,而且还由于多数刺蛾幼虫虫体上长有毒刺,触及人体使皮肤发生红肿和痛痒,对茶叶的采摘和茶园管理也带来不便。  相似文献   

16.
扁刺蛾(Thoseasinensis)具有分布广、多食性、危害大等特点,是我国重要的农林业害虫。为报道采自江西的扁刺蛾线粒体基因组,了解其线粒体基因组的多样性与差异,探究刺蛾科昆虫线粒体基因组进化规律。通过Sanger测序后拼接、校正、注释获得扁刺蛾的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并基于蛋白质编码基因序列构建了鳞翅目17个科26种蛾类昆虫的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扁刺蛾线粒体基因组是1个大小为15 540 bp的闭合环状双链DNA分子,共编码37个基因,包括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2个核糖体RNA基因和22个转运RNA基因,还有1个425 bp的控制区,基因排列与鳞翅目双孔类(Ditrysia)昆虫相同。通过与其他刺蛾的全序列和蛋白质编码基因序列对比相似度,结果显示,扁刺蛾与茶刺蛾(Iragoidesfasciata)的相似度最高,与褐边绿刺蛾(Parasa consocia)相似度最低。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扁刺蛾与茶刺蛾的亲缘关系最近,其次为龟形小刺蛾(Narosanigrisigna),鳞翅目昆虫各科均聚为一支。本研究为深入研究扁刺蛾的起源、遗传多样性、迁移和分化,以及对农药的抗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以其高效、低毒、低残留而著称于世。它在我省茶园的使用不断增加。在此,我想对该类农药的性能及研究状况作一些简要介绍,以便在使用中知其利弊,合理使用。一、拟除虫菊酯的杀虫效果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对茶毛虫、刺蛾类(茶刺蛾、丽绿刺蛾等)、尺蠖类(大尺  相似文献   

18.
茶园昆虫群落稳定性机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茶园常绿郁闭 ,茶丛内昼夜温差、湿度差小 ,小气候稳定 ,这些是形成稳定的茶园昆虫群落的基础。丰富的茶树种质资源增大了茶树昆虫的多样性 ;我国拥有的群落茶园、纯茶园等茶园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以及单行条植、双行和多行密植及间作等栽培模式的多样化皆丰富了茶园昆虫的物种多样性 ,从而强化了昆虫群落稳定性。茶园昆虫物种的多样组成了复杂的食物网、链 ,成为茶园昆虫群落稳定性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19.
三类典型茶园昆虫和螨类群落组成和动态的差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韩宝瑜 《茶叶科学》2005,25(4):249-254
2002年7月~2003年7月,每1~2星期1次,对皖南麻姑山区25年生有机茶园、无公害茶园和普通茶园茶丛、茶丛上空及地表的昆虫和螨类进行了系统的调查。查得普通茶园29018个体,分属于79种41科;无公害茶园35117个体,分属于81种41科;有机茶园12727个体,分属于102种57科。查得有机茶园、无公害茶园和普通茶园中,假眼小绿叶蝉个体数及其占总个体数百分率分别为5176个和40%、14049和40%、17590和60%。蜂类、步甲类、虎甲类、瓢虫类和隐翅甲类是茶园主要天敌昆虫,这几类天敌的种数和个体数在有机茶园、无公害茶园和普通茶园中分别是40种和2620个、33种和1898个、29种和1610个。三类茶园中,3~4月、9~10月物种数较多,11月下旬~1月上中旬种数较少;4~6月个体数较大,7~8月天气炎热、个体数减少,9~10月个体数又增多较大,12月~次年1月个体数较少。普通茶园个体数波动大;无公害茶园个体数最多,由于及时监测和防治,可控制虫害大发生。有机茶园个体数最少而物种数最多。研究认为有机茶园建在山林间,植物相繁盛,生物多样性大,群落的能流路径复杂,稳定性强,涵养了自然控制潜能。  相似文献   

20.
白痣姹刺蛾病毒病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痣刺蛾(chaleocelides albigutataSnellen)也叫中点刺蛾,俗称胶刺蛾。系茶园常见的一种刺蛾,分布于华南各地。除茶外,尚加害咖啡、柑桔、龙眼、荔枝、台湾相思等。一些年份,在局部茶园或地区,有时偶而暴发,大量发生、为害,将茶树叶片吃光,造成光杆,影响收成。有关本虫的形态,发生经过及有关生物学特性,笔者在广东茶叶总第八期P23—26已作过报道,在调查本虫的过程中,相继在阳江温泉茶场,恩平沙欄茶场、花县华侨场、宝安平湖茶场、英德英红、红星场、海南南海场、通什场等地茶园发现本虫有自然死亡现象,1989年5月下旬和1993年9月在从化民乐茶场和英德红星茶场分别采到自然罹病死亡虫体,携回室内,经分离、鉴定及电镜观察,获得一株昆虫病毒株,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