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探索黑木耳吊袋出耳阶段时栽培条件的要求,我们模拟黑木耳的野生特性,利用庭院杏树下的小气候进行了黑木耳栽培试验,初步取得成效.现将试验情况简报如下:(一)制作栽培袋培养料为棉籽壳93%,麸皮5%、糖1%、石膏1%,pH 自然,用0.20%高锰酸钾溶液拌料,含水量60%,分装180只17×33cm 的聚丙烯袋,每袋装料300克(折干料),常压  相似文献   

2.
《食用菌》2020,(5)
为筛选出产量高,污染率低,成本低廉的苹果树木屑栽培黑木耳配方,试验比较了不同颗粒度苹果树木屑搭配露地栽培黑木耳的效果。结果表明:添加木屑78%(B1∶B2为1∶2),麸皮20%,石灰1%,石膏1%,为苹果树木屑露地栽培黑木耳试验最佳粗细木屑搭配比例及配方,单袋产量较高为51.36 g,污染率较低为1.43%,出耳周期较短为76 d。  相似文献   

3.
黑木耳短袋地栽技术有以下六个优势:①黑木耳熟料袋栽技术取代黑木耳木段栽培技术,节省大量林木资源,充分利用林业清林的废弃物栽培出优质黑木耳,产量比木段栽培高,质量好.②利用阔叶硬杂木屑以及部分秸秆、棉籽壳等原料栽培黑木耳属于废物利用,变废为宝,提高林木资源的利用率.③黑木耳熟料袋栽成功率高,生产周期短,能充分利用原料资源,栽培黑木耳风险小. ④黑木耳熟料袋栽集中在室内发菌和室外出耳,不利用大棚或温室等出耳场所,生产成本低,管理方便,生产的黑木耳病虫害发生少,无农药残留,达到无公害标准,提高了黑木耳产量和质量.⑤黑木耳熟料袋栽室外全光出耳能充分利用阳光中的紫外线⑥黑木耳熟料袋栽小口出耳技术能栽培出单片木耳,与成朵的黑木耳相比,无耳根,浸泡时间短,方便食用,消费者十分喜爱.  相似文献   

4.
黑木耳菌种的保藏,在我地区一般是采用斜面和木屑一级种在冰箱内保藏。笔者自1979年以来用耳片组织分离菌种取得成功后,于81年7月进行种耳低温保藏期试验,现将初步结果简报于下。材料和方法(一)供试种耳:①采自房县的野生黑木耳;②采自天门县棉籽壳室内栽培的黑木耳。前者于7月6日后者于7月15日置冰箱(-4℃)低温保藏。在保藏期间曾发生过停由,长者达10来天,短者1~2天。(二)分离和培养:冰箱保藏的二个种耳,于1986年3月8、15日和4月20日进行三次  相似文献   

5.
《食用菌》1985,(2)
黑木耳代料栽培是多年来未解决的难题,尤其是大面积的生产经验报导极少。1983年,我们在嘉定县科委的资助下,利用棉籽壳袋栽黑木耳,取得了较大面积的丰收。栽培要点供试菌种沪耳一号。原种培养用木屑培养料(木屑78%、五五粉20%、石膏1%、糖1%),  相似文献   

6.
应用代料栽培黑木耳具有原料广泛,投资少,产量高,经济效益显著的特点。同时又缓解了耳木材资源缺乏的现状,因此深为广大群众所欢迎。在代料栽培时,菌种的优劣是栽培成败的关键,为了在较短期内筛选出适于棉籽壳上生产的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优良菌株,进行了本试验。一、材料和方法用21个来源不同的黑木耳菌株进行筛选,以河北省微生物研究所的“6号”菌株作对照。采用袋式栽培法。培养料成分为:棉子壳93%,麸皮5%,白糖1%,石膏1%,用0.2%高锰酸钾溶液拌料,培养料含水量60%。选用17×33×0.06厘米的聚丙烯塑料袋。每袋装培养料(折算成干料)275  相似文献   

7.
该文报道了在地处干旱的新疆地区天山南北,以棉籽壳栽培黑耳,用K_2MnO_4溶液拌料并采用抢温接种,污染率仅为8.5%,在片林内挂袋以2m以下为宜。在800m~2的杨树林带中栽培黑耳,投棉籽壳料40吨,获得了鲜耳52.96吨的好产量。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适合江山当地袋料栽培的黑木耳优质高产菌株,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对8个新引进的黑木耳菌株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综合黑木耳各菌株的抗性、耳基出现早晚、木耳产量和商品质量等因素,得出916、新科、浙耳一号这3个菌株比较好。其中,浙耳一号,出耳早,属早熟菌株,可作为秋季接种较迟的菌株;916、新科出耳较迟,属晚熟菌株,产量高、抗性强,可作为当地袋料栽培的主要菌株。  相似文献   

9.
于其建 《蔬菜》2000,(12):19-19
黄背木耳是食用菌中高温型耳类,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为24~28℃,适宜春夏栽培,其生活力强,适应性广,具有较强的抗霉力和较高的生物转化率。它的营养同黑木耳相似,富含蛋白质和铁,具有清肺、益气、止痛、活血和排除体内垃圾等保健作用。 一、栽培时间 黄淮地区一般在4~5月份接种栽培袋,5~6月份开始出耳,9~10月份栽培结束,生育期75~90天。每100kg棉籽壳可产干耳10~15kg,经济效益可观。 二、栽培方法 1.栽培料配方 (1)棉籽壳78%,米糠或麸皮18%,石膏粉1%,过磷酸钙1%,石灰 2%。 …  相似文献   

10.
初步研究了春季全光5个地摆栽培时间对黑木耳出耳、产品产量及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长白山地区黑木耳最适栽培时间为4月末~5月中旬;表现为耳芽发生快,耳片生长整齐,出耳质量好,产量高的特点。地摆时间过早(4月16日)或过晚(5月26日)均影响黑木耳耳芽发生和耳片生长,尤其是过晚地摆,遇高温黑木耳耳芽发生困难,出耳期易感染杂菌,影响黑木耳产品的质量和产量。适宜的栽培时间是全日光栽培方式下提高黑木耳产量和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我们栽培平菇以往采用多菌灵拌料,但杂菌污染严重造成减产。84年,我们采用石灰十多菌灵十玉米粉拌料,效果很好,现简介如下: 一、栽培过程我们选用新洲生物所菌种,用棉籽壳作主料。配方是:棉籽壳100公斤,石灰1公斤,多菌灵0.2公斤,玉米粉5公斤。3月8日至12日播种,含水量60%,接种量10%,选用点播,pH7左右。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明不同银耳菌株生产性状及防污染能力,征集了古田县有代表性银耳菌株,进行品比试验,筛选出优质银耳菌株供生产上应用和推广。材料与方法一、菌株征集古田县有代表性银耳菌株代号:871,873,149,92,75,A_2,74,27,049,73,02,常洋,872,07,06,87,79,85,01,16,803,29,71,03,628,中,847,43,05。二、栽培原料 1.三级菌种:木屑72%,麦麸25%,蔗糖1%,石膏粉1%,MgSO_40.5%,含水量55%。2.袋料成份接种袋数:棉籽壳78%,麦麸21%,石膏1%。每个菌株20袋,三个重复,进床后随机排列。三、管理菌龄18天,10月3日栽培袋接种,10月11日拱起胶布,10月18日剪扩周  相似文献   

13.
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是我国主要食用菌之一,长期以来都是采用段木栽培,成本高,生产周期长(3年左右)单产低,每100公斤木材只产干耳1.5公斤左右时间,经济效益不高。且目前耳林资源不足,使黑木耳生产发展受到限制。近年来,改用木屑、棉籽壳、稻草、玉米芯、甘蔗渣等代料栽培,为广泛发展黑木耳生产开避了新的途径。代料栽培从接种到出菇只需2个月左右,生产周期只4个月左右,比传统栽培缩短很多,一年可进行春、秋两季种植。每100  相似文献   

14.
宁波市郊及临近的慈溪、余姚等产棉区,棉籽壳资源较丰富,利用棉籽壳栽培黑木耳已有多年,但产量低。1984年我们从黑龙江引进了黑木耳ZW_4优良菌株,采用室内挂袋立体栽培,获得了较好收成,生物效率达110%。现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5.
孙永琴 《食用菌》2009,31(6):51-52
黑木耳是中温性食用菌,这个生物学特性决定了东北地区只能在春秋两季栽培黑木耳。春季栽培黑木耳进行了十多年的栽培实践,栽培技术比较成功,但由于春季栽培黑木耳采收期在6月下旬~7月上旬,气温高,昼夜温差小,所以采收的黑木耳易产生颜色黄、耳片薄、病虫害重等缺点;而秋季栽培黑木耳采收期气温低,昼夜温差大,故耳片厚,颜色黑,无病虫害等优点。但秋季栽培刚刚兴起,只有三年左右时间,技术不太完善,主要表现产量较低,  相似文献   

16.
“开化黑木耳”是由浙江省开化县农业科学研究所的科技人员选育而成,并由省种子管理委员会审定的一个优良菌株。该品种具有产量高、口感柔软、单片生,耳面呈褐色并有密生短绒毛,干耳发泡率高,各项理化指标均达国标。“开化黑木耳”获国家原产地保护,是国家级绿色食品,连续多年被评为省农博会金奖,深受消费者青睐。为满足市场需求,我们研究推广了“开化黑木耳”袋料仿段木高产栽培技术,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1栽培季节及配方“开化黑木耳”为中温型菌类,可分秋季和春季栽培。秋季栽培在7月中旬至9月底,海拔600 m以上地区可提前至7月上旬制菌棒,春季栽培选择在10~11月。  相似文献   

17.
以‘黑29'黑木耳为试材,以稻草为栽培基质,研究了稻草替代木屑栽培黑木耳对黑木耳菌丝生长、产量及污染率的影响,以期筛选出稻草的最佳添加比例.结果表明:稻草代替部分木屑栽培黑木耳是可行的;供试配方中,配方2(木屑58%、稻草20%、麦麸20%、石膏1%、葡萄糖1%)栽培的黑木耳产量与配方1(传统配方)接近,可以作为适宜配方进行黑木耳栽培.  相似文献   

18.
黑木耳的反季节栽培是秋末冬初下种,在初春季节出耳的一种代料栽培黑木耳的方式。采用这种方式栽培黑木耳,其菌袋的正品率高,一般可达95%以上;耳的质量好,耳片肉厚、色深、有光泽;出耳整齐,产量高,一般生物转化率达200%以上。我地耳农帅光明等人,多年采用反季节栽培黑木耳,年年获得了好收成,特别是1994年春季,黑木耳长势喜人,远看一遍黑,近看一地黑,真是人人见了人人夸。现将黑木耳反季节栽培技术要点总结如下,供耳农参考。  相似文献   

19.
巴西蘑菇标准箱栽培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巴西蘑菇ABM-3菌株为试验对象,比较了麦粒菌种、发酵棉籽壳菌种、棉籽壳菌种和新型泥炭土菌种的制备方法和应用,结果表明,以泥炭土为主料的新型制种方法具有制种快、菌种保存期长、萌发定植快、成本低等优点.采用熟料标准箱式栽培,以棉籽壳为主料,发酵后装袋、灭菌、接种、菌丝发满后置于标准箱中,泥炭土覆土栽培;供试的四种配方栽培料中最佳配方的鲜菇产量可达9.0 kg/m2,与发酵料床式栽培产量相当;子实体的镉含量平均值为0.42 mg/kg,产品符合国家质检要求.  相似文献   

20.
胡站岽  姜坤 《蔬菜》2014,(11):81-82
温室或大棚黑木耳立体栽培技术延长了北方地区黑木耳的生产周期,具有省工、省料、产量高、品质优、栽培难度小、周期短、效益高等优点。从栽培袋配方、栽培袋制作、接种、养菌、育耳、子实体管理、采收等方面总结了温室黑木耳立体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