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双孢蘑菇子实体采后褐变及相关生化变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实验研究了双孢蘑菇子实体贮藏期间褐变与总酚含量、酶(PPO和POD)活性、还原糖含量、Vc含量等生化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贮藏期间双孢蘑菇子实体菌盖表面色度L值持续减小、褐变程度加重,总酚和还原糖含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Vc含量持续下降,PPO活性在前5 d逐渐增加而后下降,POD活性先增加然后随着褐变的发生逐渐下降,而后期大部分褐变发生时又有所增加。相关性分析显示褐变程度与色度L值之间呈显著负相关,以色度L值来反映褐变程度可行;Vc含量的变化与色度L值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荷兰栽培的双孢蘑菇,有白色蘑菇和米色蘑菇两种主要类型。白色蘑菇色洁白,菌盖平滑,大多数很致密,菌褶能长久地保持粉红色,制罐后切片,菇肉颜色更好。白色菌株的子实体比米色菌株的小,有利于市场鲜售。然而,米色蘑菇的采收率比白色蘑菇的高,特别适合机器采收。约在1975年,霍尔斯特试验站试图通过杂交育种使白色菌株和米色菌株的优良品质集中于一个菌株中。试验方法在霍尔斯特,我们收集了白色和米色菌株的孢子,不通过显微操作分离单孢子培养物,开始杂交育种。利用仅仅具有单性核的单孢子培养物进行  相似文献   

3.
双孢蘑菇重要标记位点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双孢蘑菇的与交配型性因子和子实体产生相关的标记住点,与降解基质相关的标记位点,与产质量性状相关的标记位点以及与子实体褐变或风味相关的标记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新鲜蘑菇(Agaricus bisporus)非常容易腐烂,采收后应及时消费和加工。运输或陈列时,必需在致冷条件下保存。据Wright报道,蘑菇在10℃下贮藏时,其呼吸强度约为0℃下贮藏时的10倍。蘑菇的褐变,在某种程度上系由酚类物质的酶氧化引起。正如Mallette和Parson所述,蘑菇组织中的酚氧化酶系统有几种类型,其催化和物理特性均不同。Yamaguchi和Huang发现,蘑菇中邻-二酚氧化酶的钝性体或潜伏体可用0.1%十二烷基磺酸钠使其活化,潜伏体约占邻-二酚氧化酶总量的45%。为了保持较好的质量,蘑菇在冷冻、干燥或冷冻干  相似文献   

5.
吕蔷  朱继英  王相友 《园艺学报》2016,43(3):595-602
为了研究POD在双孢蘑菇褐变过程中的作用,对POD酶学特性进行了测定,并对不同贮藏条件下双孢蘑菇中POD活性变化与褐变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以愈创木酚为底物时,双孢蘑菇中POD的米氏常数(Km)为5.704 mmol ? L-1,最适反应pH为5.0,最适反应温度为45 ℃;低温可以显著抑制POD的活性,20 ℃和10 ℃时其相对酶活性分别为68%和55%,2 ~10 ℃范围内的酶活性差异不显著;20 ℃贮藏1 d和2 d时POD酶活分别是10 ℃贮藏的4.8倍和10.9倍。7种化合物对POD活性的抑制作用由强到弱依次为:DTT > AsA > L-Cys > SDS > 无水亚硫酸钠 > 柠檬酸 > NaCl。贮藏过程中,虽然POD抑制剂处理双孢蘑菇的褐变程度和气调处理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其POD活性显著高于气调处理,说明POD活性高不是引起双孢蘑菇组织褐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采收期对双孢蘑菇采后耐贮性品质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为实验材料,考察在不同采收期(以菌盖直径计分30 mm~40 mm、40mm~50mm、50 mm~60 mm)采收的双孢蘑菇在贮藏过程中开伞率、褐变度、失重率、多酚氧化酶活力、呼吸强度、硬度和含水量等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当菌盖直径在50 mm~60 mm采收后贮藏,在贮藏期间内失重率始终较低,硬度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白度保持较好,呼吸强度较低,开伞率在贮藏后期明显低于其它2组,体现了更好的耐贮特性.  相似文献   

7.
蘑菇的贮运保鲜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蘑菇从采收到加工制罐,或鲜蘑菇运到城市销售,或鲜蘑菇贮藏一段时间后投放市场,都要经过一段相当长的运输时间,往往引起蘑菇变色,降低蘑菇质量,造成经济损失。为此,要对蘑菇进行最有效的保鲜处理,就有必要探明蘑菇变色、腐烂的原因,以寻求最佳保鲜技术。现把有关问题简介于后。一、蘑菇采收后生理变化的控制 (一)减少营养物质损耗,延长贮藏期:蘑菇采收后虽无再生机能,但仍有生命活动,外观、颜色、重量、组织、品质香、味都会发生一系列变化。蘑菇的每个细胞都在进行呼吸代  相似文献   

8.
双孢蘑菇的保鲜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蘑菇保鲜技术是影响货架寿命和一品质量的关键问题,有较大的经济价值和研究价伍。后熟过程是导致采后蘑菇变质的原因。质量的变化表现为菌盖褐化、开伞、微生物感染和组织消耗。这个问题可通过冷藏、气调、减压、化学、微孔薄膜、辐照、微波、电磁、电离等一系列保鲜方法得以缓解。蘑菇保鲜技术以其后熟过程一的生物学特性研究为基础,尤其是生理生化变化工接影响对保鲜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双孢蘑菇后熟与酪氨酸酶、蛋白酶的活性、呼吸作用、碳水化合物、含氮物质有机酸及维生素等成分的变化有关,并会温湿度、氧化电势、O_2含量、膜渗透、激活剂和抑制剂的影响。蘑菇褐变由乾促褐变、非酶促褐变、微生物感染等多种因素引起。枯萎由失术和组织消耗引起。目前开发了十几种蘑菇保鲜技术,其保鲜机理业已基本探明。  相似文献   

9.
最近,我们在实验室诱变获得了一株佛罗里达侧耳无孢子突变体。这种无孢子突变体对商品性侧耳栽培种而言,是十分理想的。Eger,1977;Ohira,1979;Sakula,1967;Schichijo等1969,1970;Grabbe和Zadrazil,1977已发现,多种伞菌包括侧耳、香菇和双孢蘑菇会弹射出孢子引起人体呼吸道产生病变。双孢蘑菇的子实体菌褶由菌膜覆盖,子实体通常在菌膜破裂前(即菌蕾阶段)采摘,因  相似文献   

10.
不同贮藏温度对双孢蘑菇采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贮藏温度对双孢蘑菇采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贮藏环境可以抑制双孢蘑菇的水分丢失、感官品质下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和褐变等现象的发生。当相对湿度为95%时,双孢蘑菇较适宜的贮藏温度为0~5℃。  相似文献   

11.
最近我们研究室诱导出一株佛罗里达侧耳无孢子变异菌株。这种无孢子菌株,很适合于侧耳属的商品化栽培。许多蘑菇种类,包括侧耳、香菇及双孢蘑菇所释放的孢子,不少学者发现可引起人类呼吸道过敏性疾病。不过,双孢蘑菇由于其属于半被果型子实体,菌褶为菌膜所包裹,而且子实体通常在菌膜破裂前,即钮扣期就采收,故一般不  相似文献   

12.
双孢蘑菇保鲜加工护色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孢蘑菇产品以白为佳,护色问题是双孢蘑菇采后贮藏加工中的共性关键技术问题,护色剂护色是防止双孢蘑菇褐变的最有效手段之一。从双孢蘑菇褐变机理开始,重点对双孢蘑菇保鲜护色剂和加工护色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的综述和分析,并对护色剂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为进一步研究安全高效的双孢蘑菇护色剂产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亚硫酸盐护色处理对蘑菇子实体硫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表明,采用亚硫酸盐护色处理可以起到洁净菇体、淡化损伤部位褐变和洁白菇体的作用,但会引起子实体硫残留量(SO2)和含水量的上升;采用浓度0.09%~0.18%亚硫酸盐.处理10~30分钟,可取得较好的效果,且蘑菇子实体的硫残留量(SO2)和含水量均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4.
蘑菇疣孢霉病的发病规律与防治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蘑菇疣孢霉病(Mycogone)是一种世界性的蘑菇病害,在我国蘑菇老产区福建、浙江、江苏、山东一带是春、秋两季的主要病害之一。该病不侵染菌丝体,而侵染菌索、原基和子实体。如蘑菇在出菇初期被疣孢霉侵染,将严重影响第一潮菇甚至以后各潮菇的产量。尤其是早秋抢早播种,在温度偏高、湿度偏大的情况下极易引发此病。在缺乏精心管理的春菇菇床上,也经常可见因被侵染而产生的畸型菇,给生产造成严重损失。现将该病的发病规律和防治措施介绍如下。1疣孢霉病的症状疣孢霉病最典型的症状是产生一团团畸型的蘑菇组织。发病初期,菇体呈白色绒毛状,随着生长直径可达10厘米以上,这些畸型菇体组织称为“硬皮马勃状团块”。在湿度大、温度较高的环境下,发病组织会产生琥珀色至深褐色的小液滴,随后团块逐步腐烂变褐、发臭进而污染整个菇房。在菇体生长的后期被侵染,只在菇柄基部发病,使基部变成褐色,并长出白色绒毛状菌丝,菌盖发病则出现褐色病斑。2疣孢霉病的发病规律病原菌是一种土壤微生物,来源于土壤,属真菌门,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丛梗孢科。病原菌能产生两种孢子:一种是单细胞、壁薄、寿命较短的分生孢子,另一种是双细胞、侧生的厚垣孢子。这种厚垣孢子可在土壤中存活3...  相似文献   

15.
1976年Malloch在《真菌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引人注目的论文,题为“变褐蘑菇:栽培的蘑菇”。主要论点是变褐蘑菇Agaricus brunnescens Peck与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Lange)Imbach实属同一个种,并根据国际优先发表权的法规,前者是1900年最先发表的,所以建议将双孢蘑菇以变褐蘑菇的学名取代。自此之后,欧美一些蘑菇杂志都纷纷  相似文献   

16.
在食用菌组织分离培养中,一股资料介绍均为采集子实体后立即进行组织接种分离,这对人工栽培材料来说是容易作到的,但是分离野生材料时,就比较困难了。由于野外现场无菌条件差,不少好的野生材料往往因污染未能分离成功。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了以蘑菇(Agaricus bisporus)为试材的组织分离菌丝生活力时间的试验。 (一)方法:将采集的人工栽培蘑菇,放置在经(8g高锰酸钾/m~3 16ml福尔马林/m~3)熏蒸消毒过的接种箱内,临接种前用烧杯盖好试验材料后,打开箱内紫外灯照射30分钟。然后将蘑菇子实体用经75%酒精消毒过的  相似文献   

17.
《食用菌》2004,26(4):47-47
答:蘑菇栽培中的病虫害应以预防为主,在子实体生长期间最好不用农药。溴氰菊酯又称敌杀死,对害虫有很强的触杀作用,对鳞翅目幼虫和某些卫生害虫有特效,但对螨类无效。溴氰菊酯可应用于平菇厉眼菌蚊的防治,菇房喷药前先将可采收的子实体尽量采净,其余的需等用药7~8天后方可采收  相似文献   

18.
由于微生物整个生活周期都具有确定的、容易观察的特性,因而就不难进行遗传研究。我们可根据子实体特性(颜色、形状、结菇能力),菌丝特性(形态、生化条件、抗菌素和抗毒性)进行栽培蘑菇的遗传研究。弗里奇(1964)用正常的褐色蘑菇菌株和畸形的白色蘑菇菌株进行杂交,研究了前两种特性。对其他真菌控制子实体发生能力的特性已作了极详细的研究,并发现栽培蘑菇也具备这些特性。还培育出对生长发育具有特殊生化要求,并能耐受特定抗菌素和毒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采前喷施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对贮藏期巴梨果实褐变、品质和后熟性的影响,为延长西洋梨贮藏期的适宜采前处理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果实成熟前12 d(2016年7月29日)喷施300 mg·L-11-MCP,处理果实分别在8月10日(1-MCP)和8月17日采收(1-MCP+后采)。以喷施清水为对照,对照果实8月10日采收,采后果实放入冷库中贮藏(-1.1℃)。【结果】贮藏前3个月,3个处理果实均无褐变发生。贮藏4个月,对照处理果实果心褐变率为33.33%,1-MCP和1-MCP+后采处理果实无褐变发生,3个处理果实均能正常后熟;贮藏5个月,对照果心和果肉褐变率达66.67%,果实不能正常后熟;1-MCP处理果实无褐变发生,1-MCP+后采处理果心褐变率为21.74%,显著低于对照处理,2个处理果实均能正常后熟。贮藏4个月和5个月,2个采收期的1-MCP处理果实硬度、果皮叶绿素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低于对照,而且二者之间除果实硬度差异显著外,其余果实品质无显著差异。同时,采...  相似文献   

20.
双孢蘑菇‘福蘑52’是W192和A15分离的不育单孢杂交获得的新品种。菌落形态为贴生型,菌丝在10~32℃下均能生长,最适24~28℃。结菇温度10~22℃,最适16~18℃。采收时间比W192早2~3 d。子实体基本散生,品质优良,朵型圆整,组织较结实。菌盖扁半球形,洁白、光滑、无鳞片,抗褐变能力显著强于W192。适用于周年工厂化栽培模式,鲜菇适合鲜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