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学铭 《农业考古》2005,(4):222-224
《深圳商报》侯军先生是我天津的同乡,他写的《拚命陈郎》中:“在中国茶文化界,你如果说不认识陈文华先生,那只能说明你还‘不够文化’,至少说明你对茶文化的认识程度还欠着火候。差不多的意思换到陈文华嘴里,说出来就成了:你说你喜欢茶文化,可是你连我的《中国茶文化》杂志都没读过,那也只能说明你对茶文化的了解很有限。就我个人而言,足以验证他的说法并非没有道理。”  相似文献   

2.
初识李学昌,你不会以为他是一个经商的老板。三十出头,个子不高,略显单薄。白净的脸庞,透出几分秀气。加上慢条斯理的言语,一字一板,无多余废话。典型的一个书生。初次见面,说是听陈文华教授介绍,就一路找来。看了我那满柜的各代茶具,便听我谈各代的茶道。我看见他眼里闪着激动的光芒。他说:认识了陈文华教授,就像一个党员找到了组织。认识了乔老师,才知道中国茶道表演艺术的真正魅力。临走时,说一定要请我去郑州,教会他们几套乔氏茶道。他说:现在各地的茶道表演,总跳不出功夫茶的简单冲泡程序,视觉上很单调。且又把什么“…  相似文献   

3.
<正>距离我跟陈文华老师相约湄潭面会的日子越来越近,心情的激动也越来越难以抑制。我在想:陈文华老师一定长得很高大结实,要不然,他一定承受不了日以继夜的攻读和写作。他做了那么多事,写了那么多书,一般的人是承受不了的。我们虽未见过面,但我们早已是熟悉的老朋友,是难得的以文会友,我们在品读对方的文章中,早已成为相通相知的老友。5月18日,我问省茶文化研究会秘书长梁正,我说:"陈文华老师来黔考察贵州茶的事落实得妥当了  相似文献   

4.
一、代友接人。如果你是初次去异地,又正要打电话找朋友接你,那你可真要注意了。往往在通完电话后,你会发现,不一会儿就会有人来接你,但这人并不是你朋友,而自称是你朋友的“朋友”,他会很自然地说出你的名字和电话甚至更多。他会说:“由于某种原因,你朋友不能来,便让我来接  相似文献   

5.
换了大房子之后,我的小房子一直就出租着。前一个租房子的搬走了.我马上去登了广告,刚登出来,电话就响了。 是一个嗓音有些吵哑的中年男人,他说,我想租你的房子。可以呀,我说.一月800元。我的房子80平方米,两室一厅。旧家具都有,而且还有空调电视洗衣机,800元钱不能算贵的。  相似文献   

6.
今年9月6日,在《山西农业》杂志社驻临汾记者站,我又见到了苗根生。 老苗60来岁,瘦小精干,性格爽朗。他一进门就高声大喊:“我又去找陈纲啦。他不在,打了个电话,说是给他在大宁时的县长助理说好了,帮我贷款30000元,让我垒猪圈。还托朋友留我在唐尧大酒店住了一夜,给了我500元。我说他多心,不要给钱,可他说,‘等你发了财,我就不多心了。’”  相似文献   

7.
《当代农业》2009,(15):49-49
晚上.我正在家里吃饭。忽然接到朋友小王打来的“求救”电话:“老兄,你赶快过来吧.我和老婆又吵上了……”电话那头还隐隐约约传来女人的哭声。“两口子在一起.闹个别扭也算正常,你一个大男人多说几句好话哄哄就是了。”我说。“不是那么回事.求求你了,你快来吧,电话里一句两句也说不清楚.对了,千万别忘了要喊上嫂子.女人之间好沟通。”说到这里.小王便挂了电话。  相似文献   

8.
<正>2014年5月15日中午,先是陈龙先生(原福建博物院副院长)从新西兰奥克兰来电话,说从互联网上获知江西省社会科学院首席研究员陈文华先生已不幸去世。没过多久,彭适凡先生(原江西省博物馆馆长)、薛翘先生(原厦门市博物馆馆长)分别从上海、厦门来电话证实了这一消息:陈文华先生5月14日晚上7:40在赴大庆出差途中因肺部感染,引发呼吸衰竭而逝世。惊闻噩耗,不胜悲伤。陈先生聪慧灵敏的大脑突然停止了思考,  相似文献   

9.
一个月前突然接到父亲的电话。电话那头,他迟疑地说:"你妈和我想到你们学校附近摆个卖饭的小摊,你看行不行?你有空瞧瞧……"我真不想让他们来,看着父母在自己眼前受苦,于心何忍!父亲的声音又在那头响起:"要是不行……你看,家里也实在是没个抓挠钱的  相似文献   

10.
一天没事儿.我站在一个卖辣椒的妇女的三轮车旁,趁着眼前没有买主,我自作聪明地对她说:“你把辣椒分成两堆儿吧.有人要辣的你就跟他说这堆儿是,要不辣的你就给他说那堆儿是。”  相似文献   

11.
故事     
《农家科技》2014,(8):80-80
瞎子打灯笼 一个盲人到亲戚家做客,天黑后,他的亲戚好心为他点了个灯笼,说:“天晚了,路黑,你打个灯笼回家吧!”盲人火冒三丈地说:“你明明知道我是瞎子,还给我打个灯笼照路,不是嘲笑我吗?”他的亲戚说:“你犯了局限思考的错误了,你在路上走,许多人也在路上走,你打着灯笼,别人可以看到你,  相似文献   

12.
<正>很巧的是之前我和姚国坤老师去宁波出差,姚老师说他要和陈文华老师一起去大庆,我们还开玩笑说,让陈老师多说一点,因为他年轻、活泼、精力充沛,他说话能镇得住场,他是大学者。不想两天后就听闻陈老师去世这样一个噩耗,我的第一反应是"不可能",但是铺天盖地而来的消息,都证明了这个事件的真实性。看到这个杯中的皇菊花,想起去年这个时候,我去接陈老师。那个时候我刚学会开车,还是个新手,我跟陈老师说,我叫温晓菊,是个新手,开车不太好,您多包  相似文献   

13.
<正>诗曰:不尽哀思滚滚来,学坛痛失拓荒才。品茗此日推皇菊,考古专农贯若雷。2014年5月14日是中国农业考古学界悲伤的日子,著名的农业历史与考古学家、茶文化专家陈文华教授在大庆出差途中因病逝世。5月15日,当我的同事告诉我从微博上突然得知陈文华先生不幸离世后,我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于是马上电话联系《农业考古》新任主编施由明先生,询问消息是否可靠。施先生告诉我:"昨日7点45分,陈  相似文献   

14.
商务人士现在进入了一个不接手机的时代。如果你在一个公共场合听到某人手机响了,凭如下的举动你可以判断他的身份。 拿起电话,“喂你好,请问是哪位?”一般是业务代表或推销员。拿起电话,“喂,我现在不方便,回头再说吧。”身份难以判断,但对方的身份肯定是老婆、老公或者情人。你既然不方便,就不能不接这个电话吗?不能。因为老婆和情人会借题发挥,“连我的电话都不接了?!”  相似文献   

15.
<正>陈文华先生突然离我们而去。还没来得及让我们理解这一切,他就卸担而去……在我脑海里,我依稀记得他还有若干计划要完成、若干著作要出版、若干活动要举行。特别是,他还与我们哲学所相约6月初去他的基地——婺源小起村调研、采访、座谈。他说:5月的行程他已安排得满满……。还说:他的60万字插图版的《中国茶文化》即将出版。在我鲜活的印象中,他还在不断购书,还在津津有味地与我谈钱穆。虽然  相似文献   

16.
《农家致富》2009,(15):49-49
晚上.我正在家里吃饭。忽然接到朋友小王打来的“求救”电话:“老兄,你赶快过来吧.我和老婆又吵上了……”电话那头还隐隐约约传来女人的哭声。“两口子在一起.闹个别扭也算正常,你一个大男人多说几句好话哄哄就是了。”我说。“不是那么回事.求求你了,你快来吧,电话里一句两句也说不清楚.对了,千万别忘了要喊上嫂子.女人之间好沟通。”说到这里.小王便挂了电话。  相似文献   

17.
彭一万 《农业考古》2020,(2):172-175
机缘巧合,得以先期拜读施由明主编的图文并茂的《中国茶文化旅游开拓先锋陈文华先生》一文草稿,获益良多,心潮澎湃。回想我与陈文华同学半个多世纪的友情及他对发展中国茶文化旅游的贡献,感触颇多,述之以文,以表怀念。  相似文献   

18.
陶德臣 《农业考古》2006,(5):273-276
一、心仪上晓起2006年7月下旬,接到陈文华先生“中国茶文化的学科定位和研究队伍的发展学术讨论会”邀请信,确实相当矛盾。不是我不想去,而是太想去了,但课务缠身,恐怕难以行成。记得5月份参加青岛崂山第九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时,我和陈文华先生在崂山太清宫雨中畅谈时,他就向我  相似文献   

19.
精品玩笑     
好快的乌龟 乌龟看到一只蜗牛爬得很慢,就时他说:你上来,我背你吧。过了一会,乌龟又看到一只蚂蚁,时他说:你也上来吧。蜗牛热心地嘱咐蚂蚁说:你抓牢点,这乌龟好快!  相似文献   

20.
新房的主人     
<正>弟弟给哥哥打去电话,说有个朋友的新楼房要装修,问他干不干。哥哥说,挣钱的事儿咋不干?弟弟说,我这个朋友刚从乡下搬来,装修的事也不太懂,你按照你的想法装就可以了。哥哥说,信得过我就对了,肯定没问题!弟弟一直想着帮助哥哥,因为他觉得欠哥哥的太多了。弟弟上高中的时候,父亲和母亲相继去世,是哥哥靠着瓦匠的手艺把他供到了大学毕业。毕业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