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邢兰君 《动物保健》2010,(10):37-38
鸡痘是由鸡痘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病毒性传染病。病鸡以无毛部皮肤发生增生性病理过程,形成肿疣样病变、结痂、脱皮和口腔、咽喉黏膜形成纤维性坏死性伪膜等为特征。在秋冬季节容易流行,尤其是雨水较多的年份,鸡群处在潮湿的环境中,蚊子较多,蚊子是传播本病的媒介,又是鸡痘的重要传播者,因此更易造成大面积流行。一般发生皮肤型鸡痘较多,  相似文献   

2.
鸡痘是由鸡痘病毒引起鸡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在I临床上主要有皮肤型、黏膜型和混合型三种.各种年龄和品种的鸡都能感染,但以锥鸡危害最重.发病后常引起鸡只大批死亡。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南于鸡痘病毒的传播媒介——蚊子等吸血昆虫的大量滋生,所以在夏末秋初是皮肤型鸡痘流行的季节,而黏膜型鸡痘则在冬春季节多发。就鸡群发病后的状况而言,以混合型鸡痘造成的危害最重.因为混合型鸡痘具有皮肤型鸡痘和黏膜型鸡痘的共同症状,而且常与其它疾病混合感染,因此在发病后往往病情严重.死亡率较高。  相似文献   

3.
鸡痘是由鸡痘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不分年龄、性别和品种一年四季均易感染,但在每年5~10月蚊子活跃季节最易流行.鸡痘虽然使病禽生长迟缓,产蛋减少,但因其传播缓慢、死亡率较低,在生产实践中对鸡痘的预防往往重视不够,一般都是在鸡痘发生后才搞紧急接种,但预防效果很不理想,以至接种失败.  相似文献   

4.
鸡痘的防治     
鸡痘是由鸡痘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触性传染病。8月下旬以来,此病在我地的养殖户中时有发生,应引起广大养殖户的注意。本病不分年龄,性别,品种都可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有蚊子的夏秋季节多发。成年鸡感染本病.多为皮肤型鸡痘,即在鸡冠、肉髯部、皮肤上见有鸡痘.虽然出现严重的外观,但没有太多的死亡。如幼雏感染本病,多出现黏膜型鸡痘,即在咽喉部,气管黏膜上见有鸡痘,多呈呼吸困难,引起死亡。近年来.由于鸡痘疫苗的普遍应用,本病发生有所减少,即使发生,以轻微发病而耐过,典型的较少,仅在不及时接种鸡痘疫苗的地方,可见到鸡痘的严重发病,感染本病的耐过鸡,可获得终身免疫。一些疫苗接种不正确的养殖户,此病也常有发生。  相似文献   

5.
鸡痘是由鸡痘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病毒性传染病。病鸡以无毛部皮肤发生增生性病理过程,形成肿疣样病变、结痂、脱皮和口腔、咽喉黏膜形成纤维性坏死性伪膜等为特征。在秋冬季节容易流行,尤其是雨水较多的年份,鸡群处在潮湿的环境中,蚊子较多,蚊子是传播本病的媒介,又是鸡痘的重要传播者,因此更易造成大面积流行。一般发生皮肤型鸡痘较多,然而近几年鸡群流行的大部分为混合型鸡痘,鸡群一旦发病将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现将一起混合型鸡痘的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鸡痘是鸡的常见病,是一种高度接触性病毒性传染病,主要特征为口腔、喉黏膜、眼结膜、鸡冠、肉垂等无毛部皮肤形成纤维性坏死假膜的增生性病理过程。在秋冬季节容易流行,尤其是雨水较多的年份,鸡群处在潮湿的环境中,蚊子较多,而蚊子又是鸡痘的重要传播者。因此更易造成大面积流行。一般发生皮肤型鸡痘较多,然而近几年鸡群流行的大部分为混合型鸡痘,鸡群一旦发病将会带来严重损失。现将一起混合型鸡痘的诊治情况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 ,在我县城关地区部分鸡场和养鸡户饲养的鸡群中常发生以鸡冠、头部、眼部和嘴角等处出现灰白色的突出于皮肤表面的水泡样小斑点 ,以后逐渐变为痘痂 ,吞咽和呼吸都感困难 ,精神不振 ,体温升高 ,食欲不佳为特征的痘疮。经临床诊断和剖检病变确诊为皮肤和白喉混合型鸡痘。我们共治疗该病118例 ,治愈 93例 ,治愈率 83.8% ,现报告如下 :1 发病原因 鸡痘是一种由鸡痘病毒引起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鸡痘病毒主要是通过皮肤或黏膜的伤口侵入体内 ,蚊子及其它吸血昆虫在叮咬过病鸡后也会传播本病。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以春夏季节较多 ,…  相似文献   

8.
鸡痘是由痘病毒引起的接触性传染病,通过皮肤黏膜伤口感染,吸血昆虫如蚊子等易传播谈病,每年在夏秋季节多发。主要通过皮肤损伤传染,其中蚊虫叮咬是最主要的传播因素。但今年却在冬季发生,所以鸡痘的防治应当引起足够重视。鸡痘是蛋鸡的常见病、多发病,不同日龄的鸡均易感染。  相似文献   

9.
鸡痘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尤其是潮湿环境下,蚊子较多,会加速该病的传播。1病因鸡痘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皮肤或黏膜的伤口侵入体内;有些情况下,断喙也会成为鸡痘发病的起因。该病以4月  相似文献   

10.
(一)鸡痘病的诊断要点 皮肤型鸡痘根据流行季节和形成的特征性痘疹,诊断该病较容易。黏膜型鸡痘需要与鸡他染性喉气管炎、传染性支气管炎、槲城疫、传染性鼻炎及霉形体病等进行鉴别诊断。在剖检中,根据口腔、咽喉头、气管等黏膜上的痘疹和坏死性假膜,大致可以诊断为鸡痘。为了进一步确诊,可进行病毒学检查、病理形态学检查。  相似文献   

11.
近10年来,山东省鸡病在不断发生变化。根据本所禽病门诊情况来看,有的鸡病发病上升,如鸡传染性喉气管炎、鸡传染性鼻炎、鸡滑液囊支原体病;有的发病减少,甚至几乎消失,如鸡新城疫、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鸡传染性法氏囊炎、鸡痘、鸡球虫病、鸡住白细胞原虫病;但这期间新发了一些鸡病,如蛋鸡血管瘤病、鸡安卡拉病等。同时,原有的鸡病发生病原变异、临床表现变化等,如H9亚型禽流感、鸡传染性喉气管炎、鸡非典型性新城疫等;而有的传染病的宿主范围在变化,如鸭发生新城疫、减蛋综合征,鸳鸯发生小鹅瘟,肉鸭及鸽子发生安卡拉病等;有的病原(因)难以确定,如鸡腺胃炎等;有的不同疾病有同样的临床表现,如鸡支气管堵塞,低致病型禽流感、支原体都会单独出现及同时存在时发生。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养鸡业的迅猛发展,鸡病也越来越复杂。在疾病诊治实践中,经常遇到表现面部肿胀症状的鸡病。常见的有:传染性鼻炎、禽流感、葡萄球菌病、鸡支原体病、禽霍乱、大肠杆菌病、肿头综合征、鸡痘、甲醛中毒、马立克氏病、食盐中毒、药物过敏、营养缺乏或过多等。这些鸡病大都表现有一侧或两侧面部肿胀症状,容易误诊。我们对这几种疾病进行了大体的概括和总结,供鉴别诊断和临床防治参考。  相似文献   

13.
鸡痘病是由鸡痘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鸡和火鸡,又被称为禽白喉。笔者主要结合一起实际案例,分析鸡痘病的临床症状和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4.
鸡痘是有痘病毒引起的接触性传染病,有时会继发感染其它疾病,本文就齐齐哈尔地区鸡痘的发病情况、病性特征及防治措施做了汇总,旨在为养殖生产实践和防制疾病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鸡痘分布广泛,几乎所有养鸡的地方都有鸡痘病发生,尤其以春、秋两季和蚊蝇活跃的季节最易流行,在鸡群高密度饲养条件下,拥挤、通风不良、阴暗、潮湿、体表寄生虫、维生素缺乏和饲养管理粗放,病情将会加重。如继发葡萄球菌病、传染性鼻炎、慢性呼吸道病,可出现大批鸡死亡,特别是大型养殖场(户),一旦鸡痘爆发,往往难以控制。  相似文献   

16.
1流行特点1.1发病无明显季节性过去认为鸡痘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春季和秋季多发,现在这种季节差别已不明显。本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国,特别是大型鸡场中,更易流行。可使病禽生长迟缓,减少产蛋;若并发其他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卫生条件、营养不良时,也可引起大批死亡,尤其是对雏鸡,造成严重的损失。1.2流行病学不分年龄、性别和品种,都可感染,以雏鸡和中鸡最易发病,最易引起雏鸡大批死亡。鸡痘的传染常由健禽与病禽接触,脱落和碎散的痘痂是病毒散布的主要形式,一般须经有损伤的皮肤和粘膜而感染。蚊子及体表寄生虫可传染本病。蚊子的带毒时间…  相似文献   

17.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传染性鼻炎的血清学调查报告段载金,钟细苟,李丕红(江西省家畜防疫检疫站)谢东辉,陈俊(南昌市畜牧兽医站)鸡传染性喉气管炎、传染性鼻炎都是鸡的呼吸道疾病,临床上很容易与鸡新城疫、慢性呼吸道病、鸡痘、慢性霍乱、鸡支原体病、传染性支气管炎...  相似文献   

18.
山区农村养鸡生产中,鸡新城疫、禽霍乱、鸡白痢、传染性支气管炎、鸡痘、球虫病、鸡蛔虫病、绦虫病等病时常发生和流行,给农村养鸡户造成重大损失。经认真分析几种疾病的发生、流行原因,采取相应的综合控制对策,控制鸡病的发生、流行。  相似文献   

19.
邢兰君 《动物保健》2008,(11):51-51
鸡痘是鸡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根据发病部位及症状的不同,可分为皮肤型、白喉型、混合型三种类型。其主要特征为口腔、喉黏膜、眼结膜、鸡冠、肉髯等无毛部皮肤形成纤维性坏死假膜的增生病理过程。鸡痘在鸡群中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秋冬季节最易流行。夏季也常发生鸡痘,尤其是雨水较多的年份,鸡群处在潮湿的环境中,蚊子较多,蚊子是带病毒的媒介,又是鸡痘的重要传播者,因此更易造成大面积流行。  相似文献   

20.
鸡痘是由鸡痘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接触性传染病,在口角、鸡冠、眼睑等处出现痘疹为特征,往往给养鸡户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笔者在基层畜牧兽医部门工作多年,以前经常遇到咨询求治鸡痘病的养殖户,由于当初停留于书本概念给人处方治疗,往往费时费力且效果不好。2001年5月,笔者开办鸡场后所养的鸡出现鸡痘病,经采用中西结合治疗效果较好,现介绍于下供参考。1发病情况450只鸡,品种是固始乌鸡,体重在1.5kg左右,短短3天就有120余只鸡发病,初表现在鸡冠、口角、眼睑处出现红色突起的园斑,次日便形成疹块。部分鸡眼睑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