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32(1):28-29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土地资源也呈现出紧张的趋势,如何进行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成为了重点研究内容,由此,基于循环经济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措施应运而生。通过对循环经济下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进行探讨,从集约化、生态建设、生态保护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在循环经济下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措施,为新时期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鉴于低丘岗地耕作土壤酸化现状,本文对酸化机理和危害予以简述并总结了农田土壤酸化的整治措施(控制源头污染、施用改良剂和改善耕作措施),为防治土壤酸化、保持土地永续利用提供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3.
进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潜力评价,有助于考察土地资源利用现状与理想的可持续利用状况的差距。从土地利用条件、土地利用结构与程度、土地利用效益、土地可持续利用潜力4个方面构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用信息熵法和层次分析法分别确定指标层和准则层的权重,引入各指标的合理值,运用综合评价法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进行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潜力评价。结果表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潜力处于可持续利用的发展阶段,其中南宁市、北海市处于基本可持续利用阶段,钦州市处于可持续利用的发展阶段,防城港市处于可持续利用的起步阶段。  相似文献   

4.
以提高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水平为立足点,阐述了开展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意义,提出了在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的社会背景下,建立县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并进一步根据县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基本特点,构建了一个由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及亚指标层4个层次组成的指标体系,为在县域范围内开展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县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提高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水平为立足点,阐述了开展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意义,提出了在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的社会背景下,建立县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并进一步根据县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基本特点,构建了一个由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及亚指标层4个层次组成的指标体系,为在县域范围内开展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土壤酸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和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土壤的酸化进程显著加快,对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产生危害。介绍了我国土壤酸化的现状,对土壤自身的物理化学作用过程和农业生产与土壤相互作用的土壤酸化机理、土壤酸化后对植物产生酸毒害程度以及近年来酸化土壤的改良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江西省主要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酸化现状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搜集2010~2020年发表的有关江西土壤酸化的文献资料,系统总结了江西耕地(水田和旱地)、园地(茶园和柑橘园)及林地的土壤pH值、酸化面积及酸化程度,明确了江西典型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酸化现状及酸化原因.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相比,江西耕地土壤pH均值下降了0.53个单位,水田和旱地土壤pH均值分别下降了0.60和...  相似文献   

8.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我国土地资源利用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定义、实质和内涵;并根据我国土地资源的特征,进一步提出了实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9.
总结了商洛市土地利用现状具有利用率高、利用类型不平衡、山地所占比重大、耕地数量少且质量低的特点,分析了土地利用过程中存在利用不合理、资源浪费和土壤质量下降的问题,据此提出了相应发展对策,以促进该区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0.
<正>1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定义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定义为能够持续满足社会不断发展的土地生产力和景观环境需要的土地利用,这里所指的利用是广义上的利用,包括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整治、分配和再分配。可持续利用的土地与不可持续利用的土地相比,具有3个明显的特征:一是土地利用上的延续性;二是土地功能上的增长性;三是土地利用时序上的持久性。2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实质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实质,就是在保证土地资  相似文献   

11.
基于土壤学理论的土地整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耕地质量评价、"补充耕地的数量、质量实行按等级折算"、土壤形成和演变、土地的养育和涵养功能源于土壤以及实施土壤保护、培肥与改良工程等方面,阐述了土壤学作为土地整理最重要的支撑理论,指出了土壤学在土地整理过程中的应用首先是土壤保护,维护土壤肥力和自动协调功能,实现土地生产力在利用中提高和土地可持续利用;其次是改土培肥,即根除土壤障碍因子,改善土宜条件等,提高土地生产力.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土壤学理论的土地整理实践活动,即因区护土和因地改土培肥等.  相似文献   

12.
对黄河三角洲四种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土壤酶活性与养分含量及其相关性做了比较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均有显著性差异,土层剖面表层普遍高于20~40 cm层,撂荒地在退化土壤恢复中具有较好的效果;棉花地、苜蓿地、梨园属于掠夺式的土地利用方式,不利于土壤的持续利用;棉花地的灌水压盐措施,抬高了地下水位,土壤返盐严重.脲酶活性与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均有显著相关性,可以作为黄河三角洲土壤肥力的评价指标.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与土壤pH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为全面了解浙江南部地区耕地土壤酸化规律,为土壤酸化防治提供依据,利用近期获得的温州和丽水2个市20个县(市、区)4 443个测定数据,统计分析了浙南地区耕地土壤酸碱度现状及其区域分布特点。结果表明,浙南地区耕地主要由酸性(p H值介于4.5~5.5)和微酸性(p H值介于5.5~6.5)土壤组成,地貌与成土母质是控制这一地区耕地土壤酸度的关键因素,人为活动加剧了耕地土壤酸化。丘陵与河谷平原中土壤pH值低于5.5的耕地占比均在83%以上,土壤酸化问题非常严重;滨海平原耕地土壤以中性和微酸性为主。分析认为,浙南地区耕地土壤酸化治理重点是丘陵与河谷平原,需通过施用碱性物质进行降酸;滨海平原与水网平原应做好耕地土壤酸化的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4.
土地质量指标在可持续土地利用管理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双联合国土地质量指标计划推荐的核心为指导,对河北省曲周的土地利用管理活动进行了可持续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曲周的盐渍化治理取得了很大成绩,土壤肥力增加,土地质量总体上得到提高,农业生产稳定增长;同时,土壤污染问题开始显现,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这些问题现在虽然对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还没有形成致命影响,但如何继续发展下去,肯定对农业土地利用系统的可持续性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15.
通过多年土壤样品的农化数据发现,2012年土壤有机质、全N、有效磷、速效钾较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与1994年数据均有所增加。同时对公道镇土壤养分含量及其变化趋势等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培肥地力提高耕地质量的对策。以保护和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促进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利用方式和土壤类型对土壤肥力质量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比较了三种土壤类型(黄筋泥、红泥土和红砂土)、四类利用方式(林地、果园、茶园和旱地)及二个土层(0~15 cm和15~30 cm)之间主要肥力质量指标量值的变化.结果表明,大部分土壤质量指标的量值与土壤类型、利用方式和土层深度有密切的关系.其中,粘粒含量、>0.25 mm和>5 mm的风干团聚体、>0.25 mm水稳定性团聚体含量及CEC与土壤类型关系密切;全磷、有效磷、有效钾、交换性酸和pH值主要与利用方式有关;容重、饱和导水率、有机碳、全氮、有效氮和根系数量与土壤类型和利用方式均存在密切关系.表土层与亚表层之间的粘粒含量、容重、饱和导水率、有机碳、全氮、全磷、有效磷、有效钾、有效氮及pH都存在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马雄山是珠江源流域重要的生态屏障,为实现提高马雄山土壤的可持续利用与发展,提高土 壤涵养水土的能力,有必要为马雄山土壤的质量变化规律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和水土保持措施 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新疆土地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很大,发展优势很强,但也存在许多问题:绿洲面积小,利用结构不合理,耕地质量差,水土不平衡,利用程度低,退化严重,规划不完善等,根据新疆土地详查资料,基于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特点,主要剖析了新疆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障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9.
闫丽沙 《农学学报》2018,8(5):81-84
为较好发挥山西省交城县的土地资源优势,更加有力地推动交城县土地的可持续发展。笔者从交城县域状况和土地利用现状出发,对交城县域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地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研究得出:交城县耕作条件差,后备耕地资源有限,建设用地的布局、结构不合理,水资源短缺且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系统功能衰减是交城县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保护耕地,适度开发,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生态农业,控制人口增长,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推进土地生态建设,实现土地循环利用是实现交城县土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0.
扬州市耕地质量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光辉  毛伟  张炳宁  张月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347-1350,1470
根据2001~2008年耕地土壤监测点资料,对扬州市耕地土壤养分含量及其变化趋势、耕地环境质量现状、土壤肥力质量现状、肥料投入状况、农田养分平衡特征等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保护耕地质量和土地资源永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