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分析了装有行星变速箱的履带车辆的主离合器起步和换挡离合器起步过程,提出了利用换挡离合器作为起步离合器的无主离合器起步方法,并且制定了换挡离合器起步的控制策略。实车试验表明,利用换挡离合器起步的方案可行,基本满足起步过程的平顺性要求。  相似文献   

2.
车辆NVH特性是衡量汽车制造质量的一个综合性问题。文章通过对车辆NVH特性应用的研究,即在产品的研发过程中充分考虑车辆的NVH特性对车辆的乘坐舒适性的影响,找出对乘坐舒适性影响的因素并进行改进,通过改善噪声和振动状况或减少噪声和或振动向车辆室内的传递来提升车辆的乘坐舒适性。  相似文献   

3.
随着导航系统在汽车上的广泛应用,提出了利用车辆动力学的原理对导航系统的定位精度进行了校正,并提出了相应的理论方法和汽车在弯道上行驶时的换挡控制规律.仿真结果表明该换挡控制规律能够提高汽车在弯道行驶时的燃油经济性、行驶安全性和乘坐舒适性,同时也能延长离合器和制动器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4.
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将电控机械自动变速器和液力机械自动变速器的优点结合起来,实际应用中体现出传动效率高、成本低的优点,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车辆的动力性能,也改善了车辆运行过程中的舒适性。本文从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的起步控制和换挡规律精度控制方面进行了探究,以期进一步提高车辆性能。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一种履带车辆随车扭矩测试系统的工作原理、方案设计和试验结果。通过选择适宜的扭矩传感器,设计相应的安装结构和数据采集系统,研制出较为完善的随车扭矩测试系统。随车测试结果表明,该测试系统方案合理、可行,所获得的数据对于分析车辆起步及换挡过程的平稳性、完善自动换挡控制软件等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车辆双离合器自动变速传动技术研究进展分析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从根本上解决了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存在的切断动力换挡问题,极大地提高了换挡舒适性,保证了车辆具有良好的动力性与换挡特性.分析了双离合器自动变速传动的工作原理和典型结构,干式单片离合器和湿式多片离合器的结构特点,并对双离合器自动变速传动系统的换挡控制、离合器控制等关键控制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液力机械传动车辆起步加速动态性能仿真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为研究车辆液力机械传动系统的动态性能,以车辆液力机械传动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为基础,建立了系统的当量动力学模型和数学模型,进而建立了系统的Matlab/Simulink仿真模型。对直驶起步加速换挡工况进行了仿真,得到了发动机转矩时间历程,液力变矩器泵轮、涡轮角速度时间历程,换挡离合器油压特性,换挡离合器主、被动边角速度时间历程,以及车辆速度、加速度时间历程。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国内外车辆乘坐舒适性标准的发展和现状,对90年代的研究与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车辆乘坐舒适性的评价指标及其发展,并对90年代的研究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装配自动变速器的汽车因其具有换挡平顺、起步平稳等优点,提高了汽车道路适应性、乘坐舒适性和行驶安全性,减轻了驾驶员的操作疲劳。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逐渐成为人们购车的首选。由于自动变速器是由机、电、液三种部件组成,结构复杂、制造精度高,要求汽车驾驶员准确理解和掌握自动变速器的使用方法,并能对其进行正确的检查维护,具体应做到"四要"与"四忌"。  相似文献   

11.
汽车车身内部布置舒适性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车身内部布置是一个经常需要反复协调、修改、完善与评价的过程,汽车舒适性评价是车身内部布置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建立坐姿舒适性评价模型和内部空间评价模型,并根据模糊综合评判原理建立乘坐舒适性综合评判方法.利用内部空间尺寸作为评价指标对内部空间舒适度进行模糊评价,以此来建立内部空间舒适性评价模型.实现了对汽车内部布置舒适性的评价,并以实例验证了其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高速车辆内部气流噪声的统计能量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风洞试验的基础上,分析了气流噪声向车内传播的基本途径;根据统计能量分析(SEA)理论,建立了车辆模型的固体传声和泄漏声SEA模型,确定了模型各子系统的SEA参数;通过编程求解,对由车外脉动压力诱发产生的车内气流噪声进行了理论计算,与风洞试验结果相比,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汽车加速过程的车轮和整车动力学模型,提出了基于驱动轮滑转率误差差值PID控制的电子差速系统控制算法,该控制算法对对开附着条件的路面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建立了该控制算法的汽车起步加速过程控制的仿真系统,分别对有、无电子差速系统和强制式差速锁车辆在对开路面上的起步加速性能进行了分析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电子差速系统控制算法明显提高了车辆起步加速性能。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传统离合器操纵系统加以改进,将机械式人工操纵过程由电子控制的液压系统来完成,实现离合器的自动化控制。本文从分析离合器工作原理方面入手,结合电子与液压控制技术的特点,将汽车行驶过程中的所有工况分解为起步、换挡、点刹、制动4个动作,建立与离合器工作状态的联系,利用换挡杆、油门踏板、制动踏板的状态改变信号,控制液压系统工作油缸的油路,实现油缸推杆的往复运动,从而控制离合器的分离与接合,使普通变速器汽车和自动变速器汽车在操作上变得非常接近。提高操作的准确性,降低汽车驾驶的劳动强度,从而提高汽车行驶的安全性。本文主要研究电子控制实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汽车电子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趋势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电子技术在现代汽车上应用越来越广泛.电子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改善汽车的综合性能.使汽车在安全、节能、环保、舒适等各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本文介绍了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详细分析了汽车电子技术的应用,最后指出了汽车电子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针对拖拉机起步工况复杂,起步控制系统存在建模不确定性、参数摄动和时变扰动等问题,为提高动力换挡拖拉机起步品质和驾驶员操作舒适性,提出了基于时变扰动抑制的拖拉机起步控制方法。首先,以动力换挡变速箱(Power shift transmission,PST)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拖拉机起步过程的动态特性建立PST起步动力学模型,以冲击度和滑摩功作为换挡品质评价指标,构建起步控制的性能泛函;然后,引入高阶扰动观测器(High-order disturbance observer,HDO)估计起步控制系统中的扰动及其各阶导数,结合哈密尔顿函数对线性二次型调节器(Linear quadratic regulator,LQR)推导求得最优控制律;最后,基于Matlab/Simulink和AMESim构建大功率拖拉机PST的联合仿真模型,并与PIO观测器(Proportional integral observer,PIO)进行对比,验证本文方法的有效性。算例验证表明,HDO能够准确估计系统时变扰动,通过与LQR的结合可有效抑制系统时变扰动。仿真结果表明,中等起步,运输工况和犁耕工况下,HDO冲击度分别为12.25、11.32 m/s3,比PIO分别降低了21.92%、22.20%,滑摩功比LQR分别减少0.49、0.11 kJ。在不同工况和起步意图下,本文方法可有效降低动力换挡拖拉机起步过程中的冲击度和滑摩功,具有较好的换挡品质和控制鲁棒性。  相似文献   

17.
基于ANSYS的汽车轮毂的轻量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轮毂作为汽车的重要部件之一对舒适性有着很大的影响,它不仅要承受整车的重量,还要承受轮胎转动产生的水平作用力和路面激励的冲击等交变载荷.采用SolidWorks建立汽车轮毂的模型,首先在ANSYS中分别对钢制轮毂和铝合金制轮毂进行受力和模态分析,找出轮毂的固有频率和振型,并对它们的分析结果作对比,使轮毂结构避免产生共振,...  相似文献   

18.
该文以SIMPACK为操作平台,针对夏利2000电动轿车建立了包括悬架、车体和人-椅系统在内的多体系统模型,通过仿真试验,对该车脉冲输入和随机输入下的平顺性能进行了评价,分析了悬架和座椅参数对该车平顺性的影响,从而实现了在该车的设计阶段,对其平顺性进行预测及分析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运用面向整车系统的数字化虚拟样机技术和大型机械系统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建立了包括前后悬架、轮胎、转向系统及整车的多体动力学模型。用Visual Basic编制了路面生成文件,生成不同等级的随机路面。对整车进行了随机输入平顺性仿真分析,把仿真数据输入编制的平顺性仿真程序中,发现结果满足国家规定的汽车平顺性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20.
汽车半主动悬架的多目标遗传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汽车采用磁流变液减振器,可根据不同的道路行驶条件,通过改变磁场强度来改变减振器的阻尼特性。提出了一种多目标汽车半主动悬架的遗传优化技术,以行驶安全性、乘坐舒适性、结构空间需要作为优化设计目标或约束,选择悬架系统阻尼作为优化参数,以一个受路面谱激励的1/4汽车模型为例,采用一种高效十进制遗传算法对半主动悬架的减振效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遗传算法对汽车半主动悬架的参数优化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