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三因素五水平正交试验设计,建立白菜型油菜“91-10”的产量与播期、密度和施肥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施肥对产量的效应最大,但各因素间互作效应明显。降低留苗密度,适期晚播、增施肥料有利于产量的提高。在本地区三因素的适宜范围为:直播期10月12日,留留密度27 ̄36万/hm^2,施用尿素360 ̄420kg/hm^2。  相似文献   

2.
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影响浙油758产量最大因素是播栽期,其次是氮肥用量,种植密度对产量影响不显著,最佳处理组合为9月22日播种10月27移栽,纯氮用量150kg/hm^2,种植密度7.5万株/hm^2,产量达2595kg/hm^2。  相似文献   

3.
通过五因素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得出渭北旱塬甘蓝型油菜在播期、密度、氮肥、磷肥、多效唑5因素作用下,公顷产量超过2250kg是最佳农艺方案:播期为9月6日-9月8日,密度为20.91-23.10万株/hm^2纯氮193.4-242.1kg/hm^2,纯磷122.1-159.4kg/hm^2,多效唑喷施浓度51.4-76.4mg/kg5个因子对产量影响大小的次序,播期〉磷肥〉氮肥〉多效唑〉密度;投入产  相似文献   

4.
三项高产栽培技术指标研究表明:不同播期、密度和施肥水平对“24631”的产量及其产量结构影响显;播期以11月5日最佳,密度150 ̄225万/hm^2基本苗较宜,每公顷施纯N150kg产量最高,氮、磷、钾配比为1:0.8:0.2。  相似文献   

5.
苏南稻田麦套春玉米关键栽培技术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田间试验资料为基础,研究了苏南地区稻田小麦套种玉米生产力和技术优化组合问题。结果表明,该地区稻田种植麦套玉米可获得7000-7500kg/hm^2以上的产量,技术优化后单产可达9000-10500kg/hm^2。统计分析表明,播期、密度施肥总量三项技术因子对产量影响较大,密度和产运筹对净收入影响较大,肥料运筹麦幅比和播期对利润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6.
杂交油菜皖油9号高产栽培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五因素五水平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影响油菜产量的播期、密度、施氮肥量、施磷肥量和施钾肥量5个因子关系进行了定量研究,建立了油菜产量对5个栽培因子反应的数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检验和解析。结果表明,模型极为显著,与实际相吻合,5项栽培因子对油菜产量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影响。在该试验条件下,5个因子的作用大小顺序:施氮肥量>密度>播期>施磷肥量>施钾肥量。并对模型进行模拟寻优,优选出单产在2250kg/hm2以上的最优综合农艺措施组合方案:播期9月13日~9月16日,密度16.5~18.3万株/hm2。肥料施用量:尿素484.5~514.5kg/hm2,过磷酸钙801~852kg/hm2,氯化钾136.5~164.25kg/hm2。经1年的实践检验,验证了该模型符合实际生产,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通过1992~1994年3年试验,在浙北水网平原稻区水田套种春玉米,产量可达6000kg/hm2以上,冬季分带留行布局以畦宽2.6m,冬季大麦土地利用率以40%为好,以较耐湿、耐涝、前期较耐荫蔽的掖单42、4S×E28和掖单12等组合易取得高产,密度以67500~75000株/hm2为佳,氮肥施用配比以基、苗、秆、穗40:10:10:40为宜  相似文献   

8.
试验结果表明:对烤烟产量起主要作用的是氮肥用量,密度与留叶数的互作。在单产1817~2625kg/hm2的范围内,农艺措施组合方案为:施氮量58.5~70.95kg/hm2,密度20130~20520株/hm2,留叶数19~21片/株  相似文献   

9.
在吐鲁番市交河蔬菜开发基地的节能型日光温室中,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3因素(密度、氮肥和磷肥)5水平实施方案.研究冬季黄瓜产量与几个重要因素及其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密度7.10~7.73万株/hm2.氮肥451.79~509.45kg/hm2.磷肥263.30~283.99kg/hm2,4月份以前的产量在60t/hm2以上。  相似文献   

10.
玉米单交种西农11号的高产栽培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311-A最优混合设计,研究了西农11号杂交种施肥量及密度和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产量随密度和施肥量增加而增加,其中密度对产量作用最大,施氮量次之,施磷量最小;在中等肥力土壤上要获得9000~10800kmg/hm^2的目标产量,应留苗52500~60000株/hm^2,施氮肥93.75kg/hm^2以上;若施氮肥562.5kg/hm^2,并配施知量磷肥,留苗63750株/h  相似文献   

11.
冀西北食用向日葵不同栽培因素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研究当地主栽品种"三道眉"的播期、密度、施肥量三因素,来研究不同因素及因素互作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施肥〉密度,即播期效应第一,施肥效应第二,密度效应第三;单因素效应明显,互作效应不明显;5月中旬是当地向日葵的较适宜播期,以5月12日至5月19日播种的产量较高;密度在1500株/667m^2左右较理想;种肥(以三元复合肥作底施)7.5~17.5kg/667m^2是较适宜的施肥量,在这个范围内产量与施肥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赣芝3号播期和密度配套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芝麻新品种“赣芝3号”进行了播种期和种植密度配套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初步结果表明:播期和密度及其互作对“赣芝3号”籽粒产量的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在南昌地区种植“赣芝3号”的适宜播期为6月下旬至7月上旬;在土壤肥力中等的条件下,其对应的适宜密度为15~18万株/hm2,且可获籽粒产量1275~1500kg/hm2左右。  相似文献   

13.
根据密度与鲜归产量形成的散点图趋势,用一元二次式y=b0+b1x+b2x^2作为密度效应模型,获得的最高产量密度为10.9万株/hm^2,密度为10.5万株/hm^2的效益最高,纯收益达31864.5元/hm^2。  相似文献   

14.
夏谷高产栽培农艺措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8062—8和鲁谷10号两个夏谷品种高产栽培的数学模型;探讨了留苗密度、氮肥用量、追肥时期等因素对其产量的影响,提出了两个品种高产栽培的最佳模式。试验证明两个品种三因素的效应都是氮肥>追肥时期>留苗密度。试验地力条件下,亩产450kg以上的管理措施分别为,鲁谷10号亩留苗47~52万株,追施纯氮598~772kg,播种后44~54天追肥。8062—8适宜的管理措施为:亩留苗55~60万株,追施纯氮777~924kg,播种后27~35天追肥。另外对三项栽培措施的不同组合与形成谷子产量的农艺性状间相关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黔油10号丰产栽培措施的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为探索黔渍10号的丰产栽培菜取二次通用旋转回归组全设计研究其产量与主要栽培措施(密度、氮磷、钾、硼施用量)间的数量关系,并建立了各因素与产量指标间的数学模型。进一步明确了黔油10号获得2480kg/hm^2以上的丰产栽培配套技术措施优化的组合是:密度11.61~12.81万株/hm^2,纯N为172.46~194.55mg/hm^2,P2O5为112.47~126.88kg/hm^2,K2O为74  相似文献   

16.
李爱青  陈蔚蓝 《安徽农业科学》1997,25(4):328-329,337
研究了播期、密度和施氮、磷、钾量与红麻产量关系,结果表明,播期和施氮量对产量影响最大,密度、施磷钾量次之。微机分析表明,夏麻每公顷产纤维3000~3750kg,其综合农艺措施的取值范围是:每公顷施纯氮186~196.5kg、P2O590~112.5kg、K2O183~225kg,定苗29.4~30.9万株/hm2,6月12~14日播种;对高产群体产量结构研究表明,3750kg/hm2夏麻产量结构是:有效株19.5~25.5万/hm2,株高320~360cm,茎粗1.38~1.8cm,皮厚1.1~1.4mm;不同施氮方法以苗肥+旺长肥最理想  相似文献   

17.
旱地糜子全生育期地膜覆盖穴播栽培试验研究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糜子地膜覆盖穴播与露地穴播栽培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糜子覆膜穴播后产量较露地穴播增产729.1kg/hm^2,增产率为24.56%的饲草产量增加3604.2kg/hm^2,增产率为34.09%,糜子地膜覆盖穴播栽培的单位地膜投入产出比为1:10.13,其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了早播,密度为112.5万株/hm^2纯氮为120kg/hm^2,五氧化二磷为72kg/hm^2,播种行距为27cm,穴距为10C  相似文献   

18.
对平凉地区川水地地膜冬小麦不同播期,密,密度,品种,播种方法,施氮方式及麦后复种蔬菜的产量和经济效益进行了试验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播期最早和露地时间一致最晚为10月10日,小麦单种以行距20cm,穴距10cm,每穴播10业,播量495万粒/hm2为宜。小麦玉米带种小麦带80cm,播量412.5万吨粒/hm^2较适宜,带小小麦品种以85(84)、鲁麦15为好;氮肥以纯氮180km/hm^2一次全底  相似文献   

19.
宜君县春玉米不同密度及施肥水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密度、氮肥、磷肥三因子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筛选出9~10.5t/hm^2的农艺方案;密度51900~60750株/hm^2,施纯N169.5~214.5kg/hm^2;>10.5t/hm^2的农艺方案;密度60750~65700株/hm^2,纯磷58.5~90kg/hm^2。  相似文献   

20.
通过1992 ̄1994年3年试验,在浙北水网平原稻区水田套种春玉米,产量可达6000kg/hm^2以上,冬季分带留行布局以畦宽2.6m,冬季大麦土地利用率以40%为好,以较耐湿、耐涝、前期较耐荫蔽的掖单42、4S×E28和掖单12等组合易取得高产,密度以67500 ̄75000株/hm^2为佳,氮肥施用配比以基、苗、秆、穗40:10:10:40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