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2.
本研究利用小干扰RNA技术探讨端粒酶催化亚单位对鸡马立克氏病MDCC-MSB1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构建以chTERT基因为靶点的3个RNA干扰载体pRNAT-chTERT-siRNA,筛选并鉴定。利用脂质体转染MDCC-MSB1细胞48 h后,TRAP-PCR-ELISA法定量检测细胞端粒酶活性,并进一步筛选出最有效的小干扰RNA载体。结果显示:转染干扰载体的MDCC-MSB1细胞端粒酶活性逐渐降低,其中干扰载体pRNAT-chTERT-II转染后抑制效果最明显(0.01)。  相似文献   

3.
利用TaqMan探针技术,采用实时荧光相对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了鸡马立克氏病病毒(MDV)meq基因对鸡胚成纤维细胞(Chicken embryo fibroblasts,CEF)p53基因表达的影响,并用本室改进的TRAP法测定了端粒酶活性。结果显示,meq基因激活了CEF中原癌基因p53的表达,并且48 h的表达量是72 h的18.8倍;在对CEF和转染前后48、72 h的细胞端粒酶活性测定时也发现,端粒酶活性在转染后48 h是转染后72 h的16倍。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meq基因使S期细胞比例较转染前有所上升,进一步印证了meq基因是MDV中致瘤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马立克氏病(MD)是由马立克氏病毒(MDV)引起的鸡淋巴组织增生性传染病,对养禽业危害巨大。MDV线性基因组末端具有与宿主鸡序列相同的端粒重复序列(TMR),这些TMR有助于在潜伏期将MDV基因组整合到宿主端粒区,从而使病毒终生留在宿主体内。整合到宿主端粒对于MDV致病及诱导肿瘤发生至关重要,也能够有效地重新激活整合的病毒基因组。除TMR外,MDV还编码端粒酶RNA亚基(vTR),其与鸡基因组中端粒酶RNA(chTR)具有88%的序列相似性。vTR在病毒生命周期的所有阶段高度表达,增强端粒酶活性并在MDV诱导的肿瘤形成中起重要作用。文章重点介绍MDV基因组TMR序列和TR基因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RNA干扰是一种在动植物中广泛存在的、由双链RNA诱发的、同源mRNA特异性沉默的过程,具有高特异性、高效性和可遗传性等特征。RNA干扰技术已成为分子生物学研究中最为活跃的热点之一。端粒和端粒酶系统可以调节细胞的增殖,通过抑制端粒酶的活性而抑制细胞的增殖是肿瘤治疗的新策略。文章综述了RNA干扰技术对端粒酶活性调节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其在鸡马立克病防治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旨在探讨gga-miR-155对马立克病病毒转化的肿瘤细胞系MDCC-MSB1细胞转录组水平变化的影响。本研究以MDCC-MSB1细胞为研究对象,首先将gga-miR-155模拟物及其阴性对照转染MDCC-MSB1细胞,在转染后48 h提取总RNA,用安捷伦2100核酸检测仪分析各组细胞总RNA的完整性,采用RT-qPCR分析gga-miR-155在MDCC-MSB1细胞中的过表达情况;然后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gga-miR-155过表达后MDCC-MSB1细胞转录水平的变化,筛选差异表达基因,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差异表达基因中gga-miR-155靶mRNA。结果显示:制备了gga-miR-155在MDCC-MSB1细胞过表达样本并构建了高通量测序文库;与对照组相比,gga-miR-155过表达组的差异表达基因有87个,其中,上调表达的基因有47个,下调表达的基因有40个;GO与KEGG分析显示,这些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于代谢和蛋白结合过程/信号通路;通过Targetscan和miRada软件预测下调表达基因中鸡BACH1为gga-miR-155的靶mRNA (P<0.05)。综上,过表达gga-miR-155可调控MDCC-MSB1细胞的转录组水平,差异表达基因中BACH1基因可能在gga-miR-155的作用下参与了MDCC-MSB1细胞的代谢过程。  相似文献   

7.
《中国兽医学报》2017,(12):2350-2357
几乎所有类型的人类肿瘤都可以检测到端粒酶的活性,通过抑制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TERT)表达降低端粒酶活性可能是进行抗肿瘤治疗的一个新靶点。本试验通过构建靶向端粒酶TERT基因的shRNA(Sh1,Sh2和Sh3)表达质粒载体转染MDCC-MSB1细胞抑制chTERT基因表达,从而降低端粒酶活性及细胞增殖。Real-time PCR结果显示,Sh1和Sh3在质粒载体转染细胞后48,72,96h显著抑制chTERT基因表达(P<0.05),且呈持续效果;TRAP法端粒酶活性分析显示,Sh1和Sh3在质粒转染细胞72h显著降低端粒酶活性;流式细胞分析显示,Sh3在转染后72h显著降低了S期细胞的比例(P<0.01),G2/M期细胞比例显著上升(P<0.01),G0/G1期细胞比例没有明显变化(P>0.05),抑制了MDCC-MSB1细胞的增殖。结果提示,shRNA通过抑制TERT基因表达可有效降低端粒酶活性,阻滞肿瘤细胞的增殖,为抗癌症治疗提供了新的备选方案及具有参考价值的基础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8.
李旭 《养殖技术顾问》2014,(12):259-259
马立克氏病(MD)是由疤疹病毒(马立克氏病毒)引起鸡的一种高度接触传染性的肿瘤性疾病,以内脏、肌肉、皮肤、淋巴瘤的形成和周围神经的淋巴细胞浸润为特征。到目前为止,各国研究成功并已使用的MD疫苗有如下三类。1同源病毒疫苗这种疫苗是由致弱的MDV或由自然无毒力的MDV制备的,早在1969年,就分别通过用CK细胞和CEF培养物做病毒传代而获得了致弱的毒株。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检测马立克氏病毒人工感染鸡相关miRNA表达变化的RT-PCR方法,探讨该方法在miRNA定量检测方面的应用价值.试验选择6个具有典型肿瘤结节的马立克氏病毒感染脾脏样品作为研究材料,同时采用6个正常鸡的脾脏样品作为对照材料.利用特异的茎环反转录引物以及miRNA上下游引物对gga-miR-181a进行基于SYBRGreen Ⅰ的荧光定量PCR检测,并以U6为内参基因、2<'-ΔΔα>法检测gga-miR-181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在马立克氏病毒人工感染鸡的脾脏和正常鸡的脾脏中成功检测出gga-miR-181a-1的表达.证明茎环RT-PCR法能用于检测马立克氏病毒人工感染鸡的相关miRNA,并具有准确、快速、节约成本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为评价利安辛与鸡马立克氏病疫苗联合使用对鸡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在实验室条件下作系统的评估。将不同浓度的利安辛与鸡马立克氏疫苗的稀释液混合后,分不同时间点接种CEF细胞,观察利安辛对鸡马立克氏疫苗蚀斑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利安辛在一定剂量下对鸡马立克氏病疫苗效价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鸡p15基因的生物学功能,试验构建了鸡p15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 )-p15,并转染到鸡MDV转化的淋巴细胞系MDCC-MSB1,应用G418筛选掉未转染的细胞,对存活细胞p15蛋白的表达、细胞增殖力、群体倍增时间、细胞周期和端粒酶的活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与转染空质粒pcDNA3.1( )细胞相比,转染了p15基因的细胞稳定表达了p15蛋白;细胞的增殖受到了抑制,抑制率达45%~74%;群体倍增时间从27h延长至416h;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发现,p15蛋白引起了细胞多停滞于G0/G1期,S和G2/M期细胞比例下降;端粒酶活性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绒山羊皮肤组织中催乳素受体(prolactin receptor,PRLR)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绒山羊绒毛生长的关系,通过埋植褪黑激素(me-latonin,MT)刺激绒毛提前生长,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技术检测绒山羊从绒毛开始萌发到绒毛快速生长期间皮肤组织中PRLR基因mRNA表达量的变化。结果显示:在内蒙古白绒山羊皮肤中总的催乳素受体(T-PRLR)基因mRNA表达量从6至11月逐渐降低,而MT埋植组的短型催乳素受体(S-PRLR)mRNA表达水平在绒毛快速生长的7、8、9月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山羊绒毛生长可能与S-PRLR mRNA表达水平升高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刘丹  汉丽梅  潘永荣 《中国家禽》2007,29(12):23-25
研究利用已知脊椎动物端粒酶催化亚基及其活性中心的结构,依据比较基因组学理论,通过序列比对和同源性分析,对鸡端粒酶催化亚基(chTERT)活性中心序列进行预测与定位。结果表明,chTERT活性中心序列为长1813bp,位于鸡chTERT全序列的2013~3825bp位置。chTERT活性中心的确定为今后以鸡端粒酶催化亚基为靶标的抗肿瘤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15.
Telomerase has been studied extensively in human and murine tumors, but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role of telomerase in the tumor biology of other vertebrate species such as the chicken. We studied the telomerase activity of the lymphoblastoid cell line derived from lymphomas induced by Marek's disease virus (MDCC-MSB1) compared with another avian cell line (PA5) and 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s (PBL) using the telomeric repeat amplification protocol (TRAP) Assay. Telomerase activity in MDCC-MSB1 was 4.5 times greater than in the PA5 cell line and normal avian lymphocytes.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 for the first time that telomerase is more intense in one transformed cell line than in normal cells, suggesting a potential role for telomerase in carcinogenesis induced by an avian virus.  相似文献   

16.
根据鸡β-干扰素(ChIFN-β)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建立了检测鸡IFN-β mRNA表达水平的荧光定量RT-PCR (RRT-PCR)方法,并对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AIV)和新城疫病毒强毒株(vNDV)感染后3、6、12、24、30 h的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中IFN-β mRNA表达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建立的RRT-PCR特异性好,对鸡IFN-β mRNA的扩增效率为94.18%,线性范围为10-8~10-3,相关系数为0.992,最低能检出48拷贝/反应。AIV在感染CEF后6、12 h显著抑制IFN-β mRNA的表达,24 h开始诱导IFN-β mRNA表达,30 h时IFN-β mRNA水平显著升高;vNDV在感染CEF后的24 h内显著抑制IFN-β mRNA的表达,30 h时则显著诱导 IFN-β mRNA表达。本试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H5N1和NDV与机体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  相似文献   

17.
18.
19.
本文旨在建立胰脂肪酶实时荧光定量 PCR检测方法的基础上研究纳米氧化铈对蛋鸡胰脂肪酶活性及基因表达的影响。试验选择 26周龄健康商品蛋鸡 384只,随机分为 4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 12只鸡。以玉米 -豆粕型饲粮为基础饲粮,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 0(Ⅰ组)、30(Ⅱ组)、60(Ⅲ组)和 90mg/kg(Ⅳ组)的纳米氧化铈,试验期 7周。结果表明:1)本试验建立的胰脂肪酶实时荧光定量 PCR检测方法具有线性关系好,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高等特点,可用于检测胰脂肪酶 mRNA表达水平;2)Ⅲ组胰脂肪酶活性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组和Ⅳ组(P<0.05或 P<0.01),胰脂肪酶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由此得出,饲粮中添加 60mg/kg纳米氧化铈可显著提高蛋鸡胰脂肪酶活性,上调胰脂肪酶 mRNA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