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4 毫秒
1.
韭菜迟眼蕈蚊的生测方法及防治药剂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慕卫  丁中  何茂华  郭红  刘峰 《华北农学报》2002,17(Z1):12-16
报道了韭菜迟眼蕈蚊的人工饲养方法,测定了灭蝇胺、灭线磷、地亚农、辛硫磷、毒死蜱、丁硫克百威和硫丹对韭菜迟眼蕈蚊幼虫和成虫的毒力及药效.结果表明,药后48 h时以毒死蜱和硫丹对韭菜迟眼蕈蚊幼虫的毒力最高,药后72 h灭线磷和丁硫克百威的毒力迅速上升,对韭菜迟眼蕈蚊的毒力与硫丹、毒死蜱接近,LC50约为50~100 μg/mL.药后4 h毒死蜱和丁硫克百威对韭菜迟眼蕈蚊雌成虫的毒力较高,10 h时以毒死蜱和灭线磷的毒力较高.田间药效证明,毒死蜱和灭线磷速效性好,药后5 d 7500 L/hm2防效达到75%以上.药后15 d灭蝇胺的田间防效迅速提高,致使部分幼虫和蛹在形态上发生畸变,减少成虫产卵量.  相似文献   

2.
<正>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近期明确了室内条件下挥发性化合物苯并噻唑对韭菜迟眼蕈蚊(韭蛆)的生物活性。研究人员采用三角瓶密闭熏蒸法测定了苯并噻唑对韭菜迟眼蕈蚊成虫、卵、幼虫和蛹的熏蒸活性;利用Oxytherm氧电极研究了苯并噻唑对韭菜迟眼蕈蚊成虫呼吸速率的影响;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韭菜迟眼蕈蚊成虫对苯并噻唑的行为反应。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河北省安国市川芎种植田根蛆类害虫发生为害情况及害虫种类,采集安国川芎根蛆幼虫至室内,模拟田间生境进行继代饲养,以羽化的第1代根蛆成虫为试验材料。利用成虫形态特征比对方法和分子生物学分类技术共同对安国川芎根蛆的种类进行了鉴定,并采用5点取样法对安国川芎田根蛆的为害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安国川芎根蛆为害率为4%~82%,死苗率最高可达22%,单株平均虫口数量可达37. 76头;安国川芎根蛆主要通过幼虫为害川芎的根茎部,造成川芎上部叶片枯黄,严重时根部被咬食一空,造成整株死亡。通过传统的成虫形态特征比对,明确了安国川芎根蛆成虫的形态特征与韭菜迟眼蕈蚊的形态特征基本一致;同时分子标记鉴定结果也显示,安国川芎根蛆mt DNA-COI基因序列与韭菜迟眼蕈蚊的一致性为99%,因此,确定了安国川芎根蛆为韭菜迟眼蕈蚊幼虫。研究明确了近年在河北省安国市川芎上为害并严重影响川芎产量和品质的根蛆为韭菜迟眼蕈蚊,同时明确了川芎根蛆的为害特点和为害程度,旨在为今后川芎根蛆的绿色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正韭菜迟眼蕈蚊,又称黄脚蕈蚊,其幼虫通常称韭蛆,属双翅目、眼蕈蚊科,喜食大蒜、洋葱、小葱、大葱等百合科蔬菜,偶尔也为害芹菜、青菜、莴苣等蔬菜,是棚室和露地韭菜的重要害虫之一。1.发生规律韭菜迟眼蕈蚊1年发生3~6代,各地发生代数因气候条件和保护设施不同等影响而有差异。在黑龙江1年发生3~4代,天津4代,浙江6代。一般多在4~6月和9~11月发生,若晚  相似文献   

5.
<正>韭蛆,学名韭菜迟眼蕈蚊,是韭菜生产中的一种主要地下害虫。在河北省各韭菜产区均有发生,一般一年发生4代,分别于5月上旬、6月中旬、8月上旬及9月下旬发生。成虫产卵于韭株周围的土缝或土块下,幼虫孵化后,聚集在韭菜地下部的鳞茎和柔嫩的茎部为害,  相似文献   

6.
<正>在华北地区一年中,韭菜迟眼蕈蚊在露地发生3~4代,在保护地内发生2~3代,其幼虫俗称为"韭蛆",幼虫头部漆黑有光泽、身体为白色,虫体细,长度为6~9毫米,主要在韭菜的  相似文献   

7.
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俗称韭蛆,属双翅目,长角亚目,眼蕈蚊科,迟眼蕈蚊属,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各省区以及四川、湖北、浙江、江苏等省。为葱蒜类的主要害虫,尤喜食韭菜,是造成目前韭菜减产和农药残留超标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韭蛆的发生及其无公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韭蛆,成虫称为迟眼蕈蚊,属双翅目眼蕈蚊科,幼虫称为韭蛆。幼虫体长6~9mm,圆筒形,头部黑色,酮体乳白色,表面光滑,前端较尖,后端稍平。蛹长2-3mm,长椭圆形,裸蛹开始为黄白色,后慢慢变为黄褐色,最后变为灰黑色。  相似文献   

9.
氟啶脲可防治韭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氟啶脲属昆虫生长调节剂类杀虫剂,以胃毒为主,兼有触杀作用,对鳞翅目、双翅目以及鞘翅目等多种害虫有效,且具有低药量、持效长、稳定、高效、安全、环保等特点,可替代传统有机磷类农药。其作用机理是通过抑制昆虫表皮几丁质合成,使幼虫不能正常脱皮与变态而死亡。韭蛆是迟眼蕈蚊幼虫,属双翅目眼蕈蚊科。主要危害韭菜、大葱、洋  相似文献   

10.
正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是一种新型高效半合成抗生素杀虫剂,对多种害虫的幼虫和螨类的活性极高,既有胃毒作用又兼触杀作用,对韭蛆(韭菜迟眼蕈蚊)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为明确该药剂在韭菜中的残留情况,山东省潍坊市植物保护站联合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相似文献   

11.
沼液施用量对小麦产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给沼液循环利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以‘扬麦16’为材料,研究了沼液施用量对小麦群体质量、产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处理(不施沼液CK)相比,施用沼液能增加小麦分蘖数和分蘖成穗率,随着沼液施用量的增加SPAD值、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也相应提高;施用沼液处理土壤容重下降,孔隙度增加,其中TR5(基肥60000 kg/hm2沼液+150 kg/hm2尿素)和TR6(75000 kg/hm2沼液+150 kg/hm2尿素)处理土壤容重达到了1.0 g/cm3以下。施用沼液可明显提高土壤氮磷钾含量,最大增幅分别为15.3%(全氮)、34.5%(有效磷)、16.2%(缓效钾);施用沼液处理均较对照增产,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其中TR5(基肥60000 kg/hm2沼液+150 kg/hm2尿素)处理小麦产量最高,达6525.00 kg/hm2,比对照产量高6.5%。沼液施用量以60000~75000 kg/hm2之间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2.
沼液和沼渣及化肥配施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2014 年5—10 月,通过在海林农场玉米试验田设置沼液和沼渣及化肥配施的田间试验,从玉米试验田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性状的变化来研究沼肥配施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物理性状方面,配施沼肥能够降低土壤容重,但对土壤的总孔隙度、饱和含水量和田间持水量作用不明显,30000 kg/hm2沼液和30000 kg/hm2沼渣的配施模式对土壤物理性质的改善作用较大。配施沼肥能有效防止土壤酸化,同时土壤有机质含量可以提高21.02%~31.74%。单施沼液以及沼液与沼渣和化肥配施能够提高土壤中全氮、全磷、碱解氮和速效磷的含量,但对于全钾和速效钾增幅很小或呈负增长。沼液单施以及沼液与沼渣和化肥配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土壤的肥力,可以考虑合理的配施沼液来代替化肥,实现对沼液的高效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牛粪沼液和堆肥对饲用甜高粱(Sorghum bicolor)生长量等指标影响程度,确定种植甜高粱的适宜肥料,通过大区对比试验,观测分析施用牛粪沼液和堆肥的甜高粱株高、茎粗和叶宽的生长率。结果表明,施用牛粪堆肥和沼液的甜高粱株高生长率约为不施肥处理的1.12倍和1.02倍,施牛粪堆肥的甜高粱株高的平均生长率是施用沼液的1.09倍,施沼液的甜高粱株高高度有2个时期大于施用牛粪堆肥的,但是施用牛粪堆肥的甜高粱总株高较大。施用沼液的甜高粱茎粗生长率是对照的2.8倍,是牛粪堆肥的1.87倍。施牛粪堆肥的平均叶宽生长率是沼液的1.09倍,且生长持续时间较长。牛粪堆肥的腐殖酸和全氮量较大,增加了甜高粱株高及叶生长率,适宜做基肥;沼液速效钾、硝态氮和铵态氮的量较大,增加了甜高粱茎粗生长率,能短期促进生长,既可做基肥也可做追肥施用。  相似文献   

14.
不同来源沼肥对油菜、西芹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利用温室盆栽试验研究鸡粪沼肥(鸡粪沼渣、沼液)和牛粪沼肥(牛粪沼渣、沼液)对油菜、西芹累积总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试验设8个处理:不施肥(CK),鸡粪沼渣做底肥(JZ),鸡粪沼渣做底肥、沼液做追肥(JZ+JY),鸡粪沼液一半做底肥、一半做追肥(JY),牛粪沼渣做底肥(NZ),牛粪沼渣做底肥、沼液做追肥(NZ+NY),牛粪沼液一半做底肥、一半做追肥(NY),化肥一半做底肥、一半做追肥(HF),以上处理除空白外均按等氮量施用。试验结果表明,施用鸡粪沼肥比施用牛粪沼肥处理的油菜、西芹累积总产量高,JZ、JZ+JY、JY 3个处理累积总产量分别为71.4、74.0、78.6 g/盆,比NZ、NZ+NY、NY 3个处理分别高26.1%、14.0%、2.5%;在氮素利用率上,鸡粪沼肥也显著高于牛粪沼肥,其中JY处理最高,达到35.4%。这可能和牛粪沼肥比鸡粪沼肥养分释放缓慢,大部分留在土壤中未被利用有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新疆莎车县巴旦木主栽区不同土壤质地下巴旦木土壤养分和叶片营养水平分布特征,笔者分别以沙土和壤土质地巴旦木幼树林和盛果期林为研究对象,测定叶片及0~20、20~50cm深度土壤的有机质和养分含量,分析莎车县巴旦木不同土壤质地、不同发育阶段、不同生长时期土壤肥力状况及对矿质营养元素利用需求模型。结果显示:沙质土壤巴旦木园土壤碱解氮、有效磷、有机质水平较低,土壤速效钾、有效硫与钙含量丰富,镁浓度适中;壤土巴旦木园土壤有机质含量缺乏,速效磷、速效钾、有效硫与钙、镁含量丰富,微量元素中有效锌缺乏;壤质土全氮、有效磷、镁、铜、铁含量均高于沙质土,沙质土微量元素铜、锌、铁、锰含量均缺乏;而巴旦木不同发育期对土壤养分含量影响几乎一致;巴旦木不同树龄叶片在展叶期-果实膨大期-采收期的营养元素含量变化趋势大致相同,巴旦木对大量元素的吸收主要发生在果实膨大期和采收期;展叶期主要以吸收全氮、速效钾为主,膨大期主要吸收速效氮和有机质为主;对微量元素的吸收主要集中在果实采收期,并且主要以吸收铁、锰元素为主,锌次之;膨大期以硼为主,其它微量元素吸收较少。根据平衡施肥的原则得出:巴旦木果实膨大期和硬核期以增施氮磷肥为主,在硬核期以增施钾肥为主,期间适当补充树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在采收后或次年年初施足有机肥和氮肥。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不同的耕作方式和微生物菌剂施用下土壤化学性状的动态变化特征,在玉米秸秆还田的基础上,于冬小麦季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旋耕和深耕2种耕作方式以及添加不同外源微生物菌剂条件下,冬小麦不同生育期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种耕作方式下对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差异不显著,但小麦季不同生育期对这些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旋耕方式下,施用(沼液+根际促生菌)和EM菌分别对土壤速效磷、土壤速效钾效果最明显;深耕方式下,施用(沼液 根际促生菌)和沼液分别对土壤速效磷、土壤速效钾效果最好;2种耕作方式下施用根际促生菌降低了土壤碳氮比值,有利于秸秆的腐解。土壤速效钾在小麦季收获期根区较非根区含量分别增加了44.31%(旋耕)和32.61%(深耕)。2种耕作方式下的根区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显著高于非根区,且添加EM菌均能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  相似文献   

17.
猪粪沼液施用量对水稻农艺性状和青贮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就地消纳猪场养殖废弃物沼液,降低环境污染,本试验研究了不同沼液施用量对水稻的农艺性状和青贮品质的影响。设计了常规化肥(CF)、空白对照组(CK)和17个N2~N48不同沼液氮水平施肥组,共19个组。随着沼液施用量的增加,水稻分蘖数有显著增大,生物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N8施肥组生物量最高。青贮稻的质地、色泽和气味总体评分随着沼液施用量的增大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沼液施用量超过N240%替代氮肥时,青贮稻的pH有显著升高(P<0.05)。与CF和CK相比,沼液N2~N8施肥组中性洗涤纤维略有降低(P>0.05),但沼液N14、N16、N20、N28、N32、N36、N40和N48施肥组NDF有显著的升高(P<0.05)。不同沼液施肥组靑贮稻的可溶性糖、酸性洗涤纤维、粗蛋白和粗纤维与CF相比均无显著变化。与CF相比,沼液N2~N24(除N14)处理组青贮稻的粗灰分含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在沼液氮肥(N280%~N480%)超量施用时,粗灰分含量明显降低(P<0.05)。猪粪沼液肥替代化肥有助于提高水稻的生物量,改善青贮饲用品质,但不宜超量施用。  相似文献   

18.
19.
不同有机肥料对番茄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7,他引:17  
在有机生产条件下布置小区试验,研究了有机肥料对番茄生长、养分平衡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研究中采用农家堆肥、精制有机肥、沼渣为供试有机肥料,进行等氮投入,其中精制有机肥在此基础上额外设置了3个施肥水平。结果表明:有机肥适量施用能显著促进番茄生长发育,株高、茎粗、开花数、叶绿素含量等指标均好于不施肥对照,增产效果显著。等氮条件下不同有机肥料增产幅度在9.2%-14.4%之间。肥料氮磷钾养分平衡指数分别波动于3.06~3.35、7.77~23.65、1.66~2.88之间,而氮磷钾的利用率则分别波动在7.37%~9.51%、1.49%~4.39%、9.10%~15.32%之间。有机肥投入量的增加并未显著促进作物对氮磷钾的吸收,肥料利用率随施肥量的增加而急剧下降,养分平衡指数上升。适量施用有机肥料增加了番茄可溶性糖、固形物、Vc含量以及糖酸比,降低了硝酸盐含量,从而提高了番茄果实品质。研究揭示,有机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可以促进作物产量的提高和品质的改善,但过多的有机肥投入无济于产量和品质的进一步增长,相反还可能存在着环境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不同沼肥施用量对油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及该条件下土壤氮素残留状况,通过在北京大兴区留民营村日光温室田间试验,分别设定不施肥、单施沼渣和沼渣沼液配施等6个处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油菜产量呈现线性-平台反应;当施入的沼肥氮量小于最佳施肥量193 kg/hm2时,每千克沼肥氮能够增加小油菜干重1.87 kg;当施氮量超过193 kg/hm2时,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不在增加,而呈平台反应。油菜体内硝酸盐含量和沼肥施用后土壤-油菜体系的氮素盈余随施氮量的增加呈线性上升,而Vc含量呈线性递减趋势。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各施肥处理的氮素利用率逐渐降低,而土壤残留无机氮则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