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6 毫秒
1.
2006年2月7日,中国化工报在第8版以整版的方式通篇报道了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柏藩老师的创业发展经历。现将全文摘录如下,让我们重温胡老师当年艰苦奋斗的精神,相信这种精神会感染人、激励人、带动人。  相似文献   

2.
高职教育要实现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职业人”的目标,必须将通识教育纳入其中。现代高职教育,不仅要以人为出发点,而且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通识教育”实际上就是一种立足于全面发展、坚持独立、真理、正义与自由精神培养的和谐教育。它与专业教育一起构成普通高等教育的全部内容。通识教育与素质教育都是为了培养、造就全面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3.
布贝尔在《品格教育》中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名副其实的教育,本质上就是品格教育。"因此,我们在班级管理中,应以德为本,以培养和造就品行高尚的人,让人成其人,以适应未来社会迅猛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新型农民教育培训“三进村”行动是培训教师进村、媒体资源进村、人才培养进村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农民培训模式。如何推进“三进村”行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实用人才,促进农民教育事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学校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教师的行为不是个人行为,而是要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负责.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必须把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不是一种具体的教育模式或一套具体的教育方案;高等专科教育,专业性特别强,应是以素质教育为指导的专业教育;在专科生素质构成中,身心和文化素质是基础,思想品德素质是灵魂,专业素质是主体;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具有立足现实、面向世界、着眼未来的人,培养具有创业、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造就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这一素质教育的目的,应体现在学校的教育教学计划中,体现在学校培养人的全过程中.  相似文献   

7.
潘庆红 《甘肃农业》2005,(9):137-138
对教育工作如何体现“三个代表”的精髓提出了自己的理解,认为未来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具有活化旧有的知识和创造新的知识的能力和素质,教师的天职就是把良知的培育融入教育的各个环节,教育的目的不再是对于少数精英的培养,而是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实现整个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  相似文献   

8.
韩传忠  张清 《中国农垦》2004,(12):26-27
说起文化,有些人总认为是“阳春白雪”,而普通老百姓对此是“曲高和寡”。其实,这是对文化的误解。只要能让人在精神方面有所收获、有所启迪,这就是文化。曾获黑龙江省文化先进场、省文明单位称号的八五六农场就将普通人的“文化”诠释得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9.
李鹏总理在接见科技先进工作者时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这深刻阐明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我们知道,教师是办学的主体,他们既是人才的造就者,又是科学技术的开拓者和创造者。教师队伍质量,是学校一切工作和发展的基础,建设一支结构合理、专业配套、数量适度、政治业务素质优良的教师队  相似文献   

10.
<正> 高等学校是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而教师是形成教育能力的决定性因素。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一个学校能不能为无产阶级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教师是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实践者、开拓者。在我国高等教育已具有相当的规模,今后一段时间工作重点应放在提高教育  相似文献   

11.
李元元 《甘肃农业》2006,(9):240-241
“学困生”,按照惯性认识,这些学生肯定是成绩不理想的那部分学生。或是学习态度不端正、厌学造成成绩不理想,或者就是“智力”有问题,知识掌握缓慢,造成成绩不理想。就新课程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看,对“差生”这个定义是有失偏颇的,学生是教育对象,教育目标是学生能力提高,而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一个人的智力包括逻辑/数学智力、语言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关系智力、内省智力和自然智力。教育不仅是文化知识能力的培养与锻炼,还包括品德修养、身体健康和运动能力的锻炼与提高,所以,我们不能仅仅从成绩(逻辑/数学智力  相似文献   

12.
没有新农民,就没有新农村。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其主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和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新型农民,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教师管理是学校管理的核心,教师管理的极致应是使教师在“人性”得到最大释放的基础上得到最大的开发。教师管理的对象是知识型的人,所以,应全面实施“人——人”的有效管理。  相似文献   

14.
根据理工科大学自身特点提高文科生的综合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素质教育是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处于由学校到社会的过度阶段,对大学生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成人教育文化理念表面看是虚的,但是它是成人教育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灵魂。成人教育发展的灵魂是成人教育文化,成人教育文化就是成人教育精神,成人教育精神就是成人教育的灵魂。这个灵魂如果是永远不衰、永远常青的,成人教育事业就永远存在。“尚德求真,自强不息”正是成人教育学校文化的体现,让人的精神最大限度的解放,让成人教育学校的管理最大程度的严格。这两者十分和谐地融合在一起,正是成人教育文化之精髓。成人教育学校要想实现年复一年的持续发展,最根本的是确立一种至上的文化理念。  相似文献   

16.
“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千百年来智者名人对教师这一职业内涵的精辟概括 ,意指做为一名教师其根本任务是传授知识、讲述道理、解决疑难问题。从古至今 ,一个客观事实就是在教育活动中 ,教师始终扮演着一个支配者的角色 ,即我教什么你学什么 ,而且教师工作的全部或大部分 ,也是为这种填鸭式的教学付出精力和心血 ,从而忽视了学生其它方面知识的渴求与增长。做为教育活动 ,其本质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 ,即“教书育人” ,教师理所当然地应该以此为基点 ,扭转教育观念 ,树立起把握教育方向、研究当今学生的思想动向以及培养学生全…  相似文献   

17.
毛艺林 《河南农业》2007,(16):52-53
审美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人、造就人、提高人的过程,而德育又是直接关系到学校培养和造就什么样的人的关键所在,所以,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要深入体现审美教育中德育渗透的必然性。本文试图通过中职教学过程中的审美教育来探讨一个新的德育途径。  相似文献   

18.
"感恩"不仅是为人处事的基本准则,更是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在教育工作中,"感恩教育"是永恒的话题。感恩教育是一种道德教育,主要体现为以德报德,能够唤起人性的真善美。在感恩教育中,我们要使家庭、社会、学校三者联动起来,让教育形成合力,让学生懂得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回报老师的授业解惑之情,回报伟大祖国的培养之爱。  相似文献   

19.
《饲料博览》2004,(1):31-31
拥有全国数十家分公司、数千名员工的南方希望公司总部20来天就“瘦”成仅有35人的“精悍之身”,更主要是工作重心下移至片区、分公司———南方希望10月底开始“还民营企业本色”的“大动作”,到11月中旬,分流人员已意气风发走出总部大院奔赴各自新岗位。据了解,这是南方希望公司总部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瘦身”,只设办公室、财务部、人力资源部、技术部、经营管理部,编制35人,其他人员分流途径一是“分灶”自主经营,既为分公司服务又承担经济指标;二是下到片区、分公司,直接面对市场,服务于分公司;三是转战其他战线。根据市场、分公司特性…  相似文献   

20.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者,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智如源泉,行可以为仪表者,人之师也”。这是先哲们从不同角度对教师所下的定义,他们有的是按教师的功能和作用界定的,有的是从教师具备的品质来加以说明的,都从某一方面表述了教师的基本特征。教师的特定活动对象是学生,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是以“传道、授业”为中介的。我们今天所讲的提高教育质量,就是学校应充分发挥教师的能量和设备条件,通过教育手段和措施,使学生在思想政治上健康发展;对专业技能能熟练地掌握和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