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据《山东农业科学》1993年2期报道,夏玉米全蚀病是近年在山东省发生较广泛的一种新病害。该病从玉米苗种子根侵染,危害整个生育期,造成茎秆松软、早哀、倒伏,灌浆成熟差,千粒重下降,  相似文献   

2.
小麦全蚀病,又名根腐病、黑脚病,此病最早在山东省境内发生传播,2006年河南也有零星发生的现象。1小麦全蚀病的病原及发病特征小麦全蚀病是由真菌的子囊菌亚门的禾顶壳菌侵染造成,病菌的越夏场所是麦茬。夏玉米根部及混杂的麦糠、场土、种子的病残组织、土壤中的病残体等是病菌的主要来源,带菌的粪肥传病是发病面积激增的原因,种子上附带的病菌是远距离传播到新区的主要来源。小麦播种后,菌丝体从胚芽鞘侵入,病菌侵染部位是小麦根部和茎基部  相似文献   

3.
经4年研究证明,进入90年代以来,山东省小麦全蚀病有两个新的为害特点,其一是全蚀病发生区有所扩大,已遍及全省17个市地,发病县区占全省农业县区的85%,病情仍然严重;其二是病地由以往的全蚀病单一为害,发展为近年来的以全蚀病为主、多种根腐性病害同田甚至同株侵染为害。其形成原因主要包括长期推行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制,偏施氮肥,缺少有机肥和磷、钾肥,以及普遍种植感病品种等。经试验、示范,提出“三改一治”的农业生态综合治理对策,推广应用效果显著,平均防效为85.8%。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小麦全蚀病的发生动态及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省小麦全蚀病的发生动态及综合防治技术高士仁,吴洵耻,张少柏,杨华奎,杜昌信(山东农业大学植保系)(枣庄市值保站)(临沂地区值保站)(济宁市植保站)小麦全蚀病是小麦生产上的主要病害,我国黄淮流域与黄河河套地区发生较为严重,对小麦生产影响很大。山东省...  相似文献   

5.
小麦全蚀病,又叫立枯病,近几年来随着小麦良种调运,收割机跨区作业等日益频繁,小麦检疫性病害全蚀病目前在我国云南、四川、江苏、浙江、河北、山东、内蒙古等省(区)已有发生,尤以山东省发生重,为害大。一旦传入,蔓延迅速,不易根除。发病田轻者减产10%~20%,重者减产50%,甚至绝收。  相似文献   

6.
正安阳县是一个农业大县,耕地面积7.1亿平方米,主要以农作物小麦、玉米为主。小麦常年种植面积5.3亿平方米,玉米种植面积5.6亿平方米,是全县人民的主要食粮作物和重要的经济来源。农作物病虫害是影响产量和质量的主要因素,故搞好病虫害是非常必要的。我县小麦发生病虫害有:小麦纹枯病、白粉病、锈病、黑胚病、全蚀病、胞囊线虫病、麦蚜、麦蜘蛛、吸浆虫、地下害虫等,近几年来,吸浆虫发生情况此起彼伏,形势严峻,重大毁灭性病虫害全蚀病、胞囊线虫病有所发生,这些病虫害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7.
全蚀病是一种土传病害,可使玉米早衰,根部坏死、腐烂,籽粒不实。轻病田减产5%左右,中等发病田减产10%~15%,重病田减产20%~36%。在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内蒙古等地均有发生,造成大面积减产。1症状全蚀病在玉米苗期和成株期均能侵染。在苗期主要从胚根侵入,危害种子根基部,或从根尖、根部侵染,  相似文献   

8.
2017年哈密地区小麦播种面积1.95万公顷,玉米播种面积0.13万公顷。小麦田间病害主要有锈病、白粉病、黑穗病、全蚀病,虫害主要有负泥虫、地老虎、土蝗;玉米田间病害未发生,虫害主要有玉米螟、棉铃虫、叶螨、地老虎。本文总结哈密地区2017年小麦、玉米田间病虫害发生面积、发生特点,分析原因,预测2018年哈密地区小麦、玉米田间病虫害发生程度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9.
根据近年来小麦全蚀病发生情况,全面阐述了小麦全蚀病的症状﹑发生规律﹑发病条件,针对全蚀病的致病机理采取了先进的综合防治措施,可有效地控制了小麦全蚀病的发生和蔓延,减少因全蚀病对小麦产量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10.
小麦全蚀病发病条件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调查研究表明,影响小麦全蚀病发生的条件,主要有前作物、肥料类型、品种与播种期。前作物中,玉米最有利于全蚀病的发生,棉花不利于其发生; 肥料类型中单施氮肥或磷肥,病害严重,增施有机肥与氮磷钾配方施肥,可减轻病害;播期的影响,早播的病重,适时晚播的病轻。品种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抗、耐病性差异,但无免疫与高抗品种。  相似文献   

11.
正小麦全蚀病又称黑脚病,主要危害小麦、玉米等禾本科作物,小麦感病后,分蘖减少,成穗率低,千粒重下降,发病愈早,减产幅度愈大,轻者减产10-20%,重者减产50%以上,甚至扩展蔓延速度快,一般地块从零星发病到成片死亡,只需3年时间。近几年来,小麦全蚀病在安阳县零星发生,对小麦安全生产构成严重威胁,笔者长期深入田间地头,实际调查了豫北地区全蚀病发病因素及其传播途径,并总结了针对性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小麦全蚀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近年来河南省小麦全蚀病发生情况,全面阐述了小麦全蚀病的症状、病原菌的形态、发生规律、发病条件,针对全蚀病菌的致病机理采取了先进的综合防治措施,有效地控制了小麦全蚀病的发生和蔓延,减少因全蚀病对小麦产量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13.
全蚀病是一种土传病害,可使玉米早衰,根部坏死、腐烂,籽粒不实。轻病田减产5%左右,中等发病田减产10%~15%,重病田减产20%~30%。在东北、华北和西北等春夏玉米区均有发生,造成大面积减产。  相似文献   

14.
文章叙述了焦作市小麦全蚀病的发生特点、分布、为害情况,针对性提出小麦全蚀病的防治对策, 有效控制了小麦全蚀病在焦作市的发生和蔓延。  相似文献   

15.
文章叙述了焦作市小麦全蚀病的发生特点、分布、为害情况,针对性提出小麦全蚀病的防治对策,有效控制了小麦全蚀病在焦作市的发生和蔓延。  相似文献   

16.
据徐州、淮阴、连云港、盐城等市不同种植类型麦田系统调查结果,江苏小麦全蚀病田间消长动态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冬前期、越冬期、盛发期和高峰期。不同种植类型田病害发生程度存在明显差异;玉米茬口的连作田重于大豆、棉花茬口的连作田;旱连作田重于旱轮作田;旱轮作田重于水旱轮作田。非寄主作物的轮作、特别是水旱轮作对全蚀病有显著的控病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小麦全蚀病因危害严重,已被我国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列为补充检疫对象。该病除危害小麦外,还危害大麦、黑麦、燕麦、玉米、谷子等作物和鹅观草、毒麦等禾本科杂草。小麦全蚀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1852年南澳大利亚农民首次发现,1870年被命名为小麦全蚀病。我国主要发生在黄河以北地区,近年来正向长江流域麦区蔓延。2014年4月,在四川省阆中市思依镇小垭子社  相似文献   

18.
小麦全蚀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总结了小麦全蚀病的危害发生规律,并提出多种防治方法,以指导小麦全蚀病的防治,减少全蚀病对小麦生产的危害,服务粮食生产。  相似文献   

19.
小麦全蚀病是小麦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自2008年开始,小麦全蚀病在故城县麦田有加重发生趋势,主要表现在发生面积大,危害程度重,每年发生面积在10万亩左右,占小麦种植面积的20%~30%。由于小麦全蚀病前期危害症状隐蔽,小麦将近成熟时,田间出现枯白穗,呈条带状干枯死亡,老百姓开始疏于防治,等有危害症状后再防治已晚,造成小麦减产严重,严重地块减产30%以上,有些农户甚至因为小麦全蚀病连年严重发生而不敢再种植小麦,小麦全蚀病的重发生成为影响小麦产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0.
小麦全蚀病是一个发生历史悠久,分布比较广泛的病害。1884年英国首先发现,目前国外比较老的小麦产区几乎都有全蚀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