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就1:20万海南岛SOTER数据库的组织与设计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剖析了中尺度SOTER制图的原则与方法、属性数据的采集及组织管理思路等。在此基础上拟订了研究区制图单元指标体系,完成了研究区制图单元的区分与制图,构建了研究区1:20万SOTER数据库,包括中心数据库与附属数据库。该研究在理论上对于发展与完善SOTER方法论体系、促进其推广与应用有着积极的意义。在实践上对于促进海南岛土地资源的科学决策管理与持续利用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基于SRTM数据的中国1:100万SOTER地形体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运金  赵玉国  张甘霖 《土壤》2010,42(1):123-130
集土壤与地形数据于一体的 SOTER 数据库,较单一的土壤或地形数据库包含有更多的信息,这能够为日益锐化的人口与自然资源之间的矛盾的解决提供更有力的数据支持.而全国尺度 SOTER 数据库的建立将能够从国家尺度为该矛盾的解决提供更多的支撑.本文利用新的数据源(SRTM)和数字土壤制图技术,定量化地构建了中国1:100万 SOTER 地形体.通过本研究发现,采用 90 m 分辨率的SRTM数据来构建1:100 万的 SOTER 地形体的结果是令人满意的,可以实现无缝接边,与传统的方法相比,更准确、更快速、更一致.同时,也提供了一个定量化构建小比例尺地形体单元的方法,为小比例尺 SOTER 数据库的建设提供方法论上的支持,对实现农业和环境资源的有效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根据土壤及地形(SOTER)数据库基本原理和方法建立1∶25万SOTER数据库,重点研究和修正大中比例尺SOTER主地形体划分指标体系,提出海拔高度分组指标、坡度分组指标和地势起伏强度分组指标,并利用上述3个指标组合计算出样区SOTER主地形体组分(中坡度丘陵、低坡度山体台地、山谷、中坡度山体、山前倾斜平原和冲洪积平原),以进一步发展和完善SOTER数据库理论方法体系。同时,SOTER数据库的建立使原有的历次土壤普查、国土资源详查的资料信息化,使之服务于土地资源的评价、管理与保护。  相似文献   

4.
基于SOTER数据库的长江上游典型地区土壤退化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长江上游典型区———彭州市为例 ,在该区SOTER( 1∶5 0 0 0 0 )数据库的支持下 ,建立了基于AHP法的土壤退化评价系统 ,对样区 5 3个SOTER单元进行了评价 ,并生成了相应的专题评价图  相似文献   

5.
根据土壤及地形(SOTER)数据库基本原理和方法建立1:25万SOTER数据库,重点研究和修正大中比例尺SOTER主地形体划分指标体系,提出海拔高度分组指标、坡度分组指标和地势起伏强度分组指标,并利用上述3个指标组合计算出样区SOTER主地形体组分(中坡度丘陵、低坡度山体台地、山谷、中坡度山体、山前倾斜平原和冲洪积平原),以进一步发展和完善SOTER数据库理论方法体系。同时,SOTER数据库的建立使原有的历次土壤普查、国土资源详查的资料信息化,使之服务于土地资源的评价、管理与保护。  相似文献   

6.
孙丹峰  李红 《土壤通报》2001,32(2):53-56
本文介绍SOTER项目是利用目前已有的信息技术 ,建立一个包含数字化的地图单元和它们属性数据的世界土壤和土地数据库 .该数据库的主要功能是为已完善起来的世界土壤和土地资源变化的制图和监测提供必要的数据 .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土地资源多尺度数据库的建库模式 ,SOTER单元概念的发展 ,多尺度数据库的划分和相互之间的衔接方法  相似文献   

7.
利用DEM建立香港土壤地体数据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完成了香港SOTER数据库的建立,采用数字高程模型和其它基础图件,制图过程完全计算机化,使SOTER方法更适合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高工作效率和精度;对SOTER在中大比例尺尺度上的应用进行了探索,完善其适用范围和理论体系;以香港作为研究区域,建设基于SOTER方法的土壤信息数据库,对于评价该区土壤、环境质量以及生态利用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长江上游典型区——彭州市为例,在该区SOTER(1:50000)数据库的支持下,建立了基于AHP法的土壤退化评价系统。对样区53个SOTER单元进行了评价,生成了相应的专题评价图。  相似文献   

9.
以安徽宣城样区为例,就大比例尺土壤数据库的组织与设计进行了系统地研究。分析了大比例尺土壤数据库的特点及组织原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就大比例尺土壤数据库空间制图单元构建及其属性数据的采集、组织、管理等问题作了详细地探讨,并在GIS软件支持下完成了样区土壤数据库设计。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土壤有机碳储量估算的尺度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准确估算对于研究全球碳"源/汇"动态变化至关重要,但目前使用大、中、小系列比例尺土壤数据库对我国亚热带土壤有机碳储量估算的影响并不清楚。基于此,选择位于亚热带地区的福建省作为研究区,系统分析1∶5万、1∶20万、1∶50万、1∶100万、1∶400万、1∶1 000万6种目前我国常用制图尺度土壤数据库对有机碳储量估算的影响。结果表明:6个制图尺度下表层土壤(0~20 cm)的有机碳储量为:552、637、573、573、614和549 Tg C;剖面土壤(0~100 cm)的有机碳储量为1 396、1 502、1 321、1 395、1 508和1 532 Tg C。不同土壤类型下受制图尺度影响最大的是粗骨土,表层和剖面的有机碳储量相对偏差分别达到8.88×10~5%和8.13×10~5%。不同行政区下表层和剖面受制图尺度影响最大的分别是厦门市和福州市,表层和剖面的有机碳储量相对偏差分别为26.44%和27.97%。总体而言,制图尺度的不同将会对福建省土壤有机碳储量估算造成很大影响,这也进一步说明了亚热带地区选择适宜的制图尺度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长江上游典型地区基于SOTER数据库的耕地地力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SOTER是正在被广泛应用并具有强大空间分析能力的高新技术,与耕地地力评价模型结合,可充分发挥其地图化表现和空间分析能力。本研究以SOTER数据库为基础,建立了基于AHP法的耕地地力评价系统。并对长江上游典型区的彭州样区53个SOTER单元进行了评价,生成了相应的专题评价图。  相似文献   

12.
明确不同来源土壤剖面数据建立的大、中、小系列制图比例尺对旱地有机碳储量估算的影响对于全球碳循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江苏北部(简称"苏北地区")3.9×106多hm2旱地为例,系统分析了我国目前常用《县级土种志》、《地级市土种志》、《省级土种志》和《中国土种志》中记录的土壤剖面数据分别建立的1∶5万、1∶25万、1∶50万、1∶100万、1∶400万和1∶1 000万数据库对有机碳储量估算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数据最详细、记录有983个土壤剖面的《县级土种志》1∶5万尺度有机碳密度和储量相比,其他土壤数据源建立的不同制图尺度数据库相对偏差分别在1.94%~23.53%与0.02%~22.86%之间,T检验表明大多数制图尺度土壤数据库的估算结果与《县级土种志》1∶5万尺度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1),这说明在今后国家或区域尺度土壤有机碳储量估算中选择适宜的土壤数据源和制图尺度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以长江上游典型区彭州市为例,在该区SOTER(1∶50 000)数据库的支持下,选取地貌类型 、坡度、植被覆盖率、土地利用、土壤类型等作为评价因子,运用专家权重模型,将研究区 分为无险型、轻险型、危险型、强险型和极险型5种类型,输出了土壤侵蚀危险度评价图, 并指出了各种类型的防治侵蚀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在GIS支持下,根据国际土壤信息和参比中心提出的土壤与地形体数字化数据库(SOTER)基本原理和方法,建立了河北邯郸地区1:25万土壤和地形体数字化数据库(SOTER),实现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整合。  相似文献   

15.
对海南岛 2 43个土壤剖面 ,按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体系 ,逐一进行鉴别、检索、分类定名 ;并讨论归纳出地形 -母岩 (母质 )单元与土壤系统分类类型的对应关系 ;然后 ,根据对应关系试拟按土壤系统分类的全岛土壤图的制图单元 (土壤部分 ) ,编绘选择地段的土壤草图 ( 1∶5 0万 )。全岛共设有 5 0个制图单元 (土壤部分 )。结果表明 ,用本研究中的方法步骤编绘按土壤系统分类的土壤草图 ,比单纯用已有按发生分类的土壤图直接进行两个系统间土壤名称更换 ,更具有客观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6.
浙江省土壤发生分类与系统分类参比及制图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新建立的浙江省1∶5万土壤数据库,对土壤发生分类土种与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亚类进行了参比,编制了土壤系统分类亚类分布图.结果表明,发生分类基层分类单元归属较为清楚,但高级单元关系较为复杂.99个土属有62个参比归属唯一,277个土种有252个参比归属唯一,通过参比将大比例尺土壤普查成果转换成系统分类体系是可行的,可以满足1∶10万的系统分类亚类制图要求.浙江省土壤参比后归属于8个土纲,以雏形土土纲面积最大,占总面积的31.3%;人为土次之,占总面积的21.4%,有机土面积最小.在系统分类土纲层次,土壤区域分布规律较为明显.研究结果对指导土壤系统分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也为省域范围的系统分类制图提供了范例.  相似文献   

17.
在全国1∶5万土壤图集制图中,土壤类型的配色既需表现土类等高级类型的分布特征,也要表现土属等较低级类型的差别。我国土壤低级类型众多,且1∶5万基本比例尺图幅达2万余幅,采用传统人工设色方法进行土壤制图,不仅效率低,而且难以保持图幅间土壤颜色的协调一致性。针对这一技术难题,本研究采用图幅间相似配色方法和人机交互的设计思想,通过建立1个多层级管理色库、人工设置土壤类型的Q配色单元及其多个近似色系(色组),建立了Q配色单元的避让选色和区域土壤特征分析等5个组件模型,构建了土壤类型配色模型(SCO-Model)。该模型在大比例尺土壤制图中不仅反映了区域土壤的总体分布特征,也表达了土壤类型间的差异,特别是实现了大比例尺土壤制图中土壤类型的快速智能配色,大大提高了制图效率。  相似文献   

18.
在山东省1∶100万SOTER数据库的支持下,运用土壤多样性理论及其测度方法对山东省不同地形单元上发育的土壤类型的多样性及其分布模式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定量化的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多样性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平原、中坡度、中坡度丘陵、山麓平原、中坡度峭壁带、低洼地和高坡度山地;土壤丰富度指数从高到低依次为平原、中坡度丘陵、中坡度、低洼地和山麓平原、中坡度峭壁带和高坡度山地;土壤均匀度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中坡度、平原、山麓平原、中坡度丘陵、中坡度峭壁带、低洼地和高坡度山地。不同类型地形单元上发育的土壤的面积均不同程度地符合对数正态分布。  相似文献   

19.
Librarian在数字黄土高原建设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与治理研究已积累了大量的空间数据,如何有效地管理这些数据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描述ARC/INFO管理数据特点的基础上,以黄土高原1∶50万专题数据为例,应用Librari an建立了黄土高原专题数据库。分析表明建成的数据库具有数据提取、查询、显示及维护等功能。同时,对数据库的元数据做了简单描述。  相似文献   

20.
李锦 《土壤学报》1988,25(4):336-348
本文对小比例尺土壤制图理论和方法进行了总结,认为土壤制图是研究和表达土壤在空间分布的群体结构形式。提出了土壤组合发生的制图原则,以及提高定量化程度的单区与复区并重的制图方式。论述了土壤制图单元的组成分、确定的根据、相应的分类级别;土壤制图单元系统的等级及其排列;土壤制图单元与土壤分类单元的关系和异同。概括了单区与复区两种图斑结构形式及其形成因素,提出首先将复区图斑划分为地形、母质、历史演化、耕作等成因系列,然后再根据土壤群体组成分间的发生联系,细分为许多成因类型的分类观点和实例。还阐述了图斑组合所显示的我国土壤分布的地理规律性。概述了制图综合在小比例尺土壤制图中的重要意义,综合概括的途径和注意事项。最后简述了小比例尺土壤制图的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