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自2011年1—11月,先后从湖南省19个规模猪场采集1 096份种猪血清、551份仔猪和肥育猪血清样本,利用gE-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对湖南省19个使用伪狂犬病gE基因缺失疫苗的规模化猪场进行野毒血清抗体的监测与全面分析,结果共检出12份阳性样本,总样品阳性率为0.73%,4个猪场检测到伪狂犬病野毒抗体,猪场阳性率21.05%;显示伪狂犬病仍然在湖南省呈地方性流行,感染压力仍然偏高。种猪野毒总阳性率为0.64%,其中阳性场种猪的阳性率为6.19%,种猪带毒现象仍然普遍。在伪狂犬病阳性场的种猪群中,阳性样本主要集中在后备母猪及胎次较高的母猪群,表明近几年伪狂犬病控制在朝有利的方向发展,但种猪阳性率偏高仍是伪狂犬病控制与净化的关键。在所监测的19个猪场中,仔猪群的样品阳性率和伪狂犬病阳性场仔猪的野毒阳性率都低于对应的种猪群,但有个猪场仔猪伪狂犬病野毒阳性,种猪却没有,表明仔猪野毒感染不容忽视;在仔猪伪狂犬病阳性场中,野毒抗体集中在1~4周龄、17~24周龄。由于仔猪伪狂犬病野毒抗体既可能来自感染,也可能来自母源抗体,因此在进行伪狂犬病野毒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时应分群、分阶段检测,了解检测样品的来源信息和免疫信息,以准确分析和把握流行动态。结果还表明,生长育成阶段后期有野毒感染,此阶段感染是伪狂犬病流行的重要特点,这与有些规模猪场只重视母猪免疫、忽视仔猪的免疫接种工作有关。目前,疾病呈多重、复杂的趋势,使用优质的gE基因缺失疫苗强化免疫是控制和净化伪狂犬病的重要手段,同时要加强环境消毒,细化生产管理,安全引种混群、注重后备猪的选择、加强定期监测工作,采取综合防控措施遏制湖南省伪狂犬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2.
周绪斌  秦云  丹尼  李聪  栗娟  雷健良 《猪业科学》2008,25(10):84-90
伪狂犬病是当前中国猪场的重要威胁性传染病,本研究利用gE-ELISA方法对2007年11省市131个使用gE基因缺失伪狂犬疫苗的规模化猪场进行了野毒血清流行病学系统监测与全面分析,结果猪场阳性率为63.4%,总样品阳性率为14.8%(1104/7445),伪狂犬仍然在我国呈地方流行性,这也是猪场流行种猪繁殖障碍以及猪群呼吸系统疾病综合征的重要因素。在所有3620份种猪血清样品中,野毒阳性率为18.2%,其中阳性场种猪的阳性率为27.2%,种猪带毒现象仍然非常普遍。与2006年的系统监测结果[1]相比,阳性猪场的比例和种猪的阳性率都没有下降,但总样品阳性率和阳性场种猪阳性率呈下降趋势。在伪狂犬阳性场的种猪群中,母猪的胎次越低,野毒抗体阳性率越低,表明伪狂犬病控制在朝向有利的方向发展。但公猪和后备猪的阳性率偏高(24.%和18.0%)仍是伪狂犬控制与净化的主要障碍。在所有11个省市中,仔猪群的样品阳性率和伪狂犬阳性场仔猪的野毒阳性率都低于对应的种猪群,伪狂犬阳性场中,1~4周、5~8周、9~12周、13~16周这4个阶段阳性仔猪的比例逐渐降低,依次为25.0%、23.4%、16.7%、7.7%,17~24周为8.1%,野毒抗体通常持续到9~12周。由于仔猪伪狂犬野毒抗体既可能来自感染,也可能来自母源抗体,因此在进行伪狂犬野毒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时应分群分阶段检测以减少偏差。生长育成阶段后期感染是伪狂犬流行的重要特点,这与现阶段规模猪场忽视仔猪的免疫接种工作有关。在当前的疾病感染压力下,使用优质的gE基因缺失疫苗强化免疫是控制和净化伪狂犬病的重要手段,同时要加强生物安全、注重后备猪的选择、加强定期监测工作,采取综合防控才能使我国伪狂犬病的流行态势得到根本好转。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云南省猪伪狂犬病的感染状况,使用PCR方法对2014~2015年来自各规模化养殖场的血液、组织、精液、粪便样本进行抗原检测。结果表明:2014~2015年送检的463份样品中,猪伪狂犬病总阳性率为13.61%,2014年阳性率为11.73%,2015年为17.99%;血液样品检出率为18.49%,组织样品检出率为18.46%,精液样品检出率为2.17%,流产胎儿样品检出率为66.67%。提示,猪伪狂犬病在云南省部分猪场中的流行呈明显上升趋势,也是目前造成母猪流产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有必要加强对种猪群的疫病检测,推行种猪场主要疫病的控制与净化工作。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南充地区规模化猪场中猪伪狂犬免疫抗体及野毒株感染抗体情况,应用伪狂犬病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对4家不同规模化猪场内随机的800份血清样品进行了PRV gB和PRV g E抗体水平检测。结果显示:4家不同规模猪场的800份血清样品中,gB阳性样品数量为624份,阳性率为78%;gE阳性样品数量为136份,阳性率为17%;在所抽检的不同猪群中,种猪和产房仔猪gB阳性率高于保育猪和育肥猪;保育猪和育肥猪gE阳性率高于种猪和产房仔猪,说明所选猪场猪群中保育猪和育肥猪猪伪狂犬病病毒感染状况仍然比较严重,猪伪狂犬病的控制和净化形势依然严峻,猪伪狂犬病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生猪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伪狂犬病仍是当前中国猪场的重要威胁性传染病,引起的损失包括种猪繁殖障碍、仔猪的神经症状和高死亡率以及生长肥育猪的呼吸道病综合征。本研究利用gE—ELISA方法对2008年11个省市119个使用伪狂犬病异E基因缺失疫苗的规模化猪场进行了野毒血清流行病学系统监测与全面分析,结果猪场阳性率为57.1%,总样品阳性率为11.7%(797/6785),显示伪狂犬病仍然在我国呈地方流行性,感染压力仍然偏高。种猪野毒阳性率为14.0%(542/3860),其中阳性场种猪的阳性率为22.9%,种猪带毒现象仍然非常普遍。与2006年和2007年的系统监测结果相比,阳性猪场的比例没有变化,但总样品阳性率、种猪阳性率和阳性场种猪阳性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在伪狂犬病阳性场的种猪群中,母猪的胎次越低,野毒抗体阳性率越低,表明近几年,伪狂犬病控制在朝有利的方向发展。但公猪和后备母猪的阳性率偏高(25.9%、14.8%),仍是伪狂犬病控制与净化的主要障碍。在所有11个省市中,仔猪群的样品阳性率和伪狂犬病阳性场仔猪的野毒阳性率都低于对应的种猪群,伪狂犬病阳性场中,1-4周龄、5。8周龄、9~12周龄、13。16周龄这4个阶段阳性仔猪的比例逐渐降低,依次为29.3%、23.1%、12.9%、7.8%,17~24周龄为6.2%,野毒抗体通常持续到9-12周龄。由于仔猪伪狂犬病野毒抗体既可能来自感染,也可能来自母源抗体,因此在进行伪狂犬病野毒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时应分群、分阶段检测,了解检测样品的来源信息和免疫信息,以减少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的偏差。生长育成阶段后期感染是伪狂犬病流行的重要特点,这与现阶段规模猪场忽视仔猪的免疫接种工作有关。在当前的疾病感染压力下,使用优质的gE基因缺失疫苗强化免疫是控制和净化伪狂  相似文献   

6.
为了弄清现有防疫体系下鸿达物业有限公司猪场(以下简称本场)对猪伪狂犬病的净化情况,2008年7月~2009年7月,共采集不同类别猪群的血样2410份送检。结果显示:本场生产种猪野毒抗体阳性率从25.6%下降到0.4%,后备猪野毒抗体阳性率从12.3%下降到0.1%,仔猪和保育猪野毒抗体阳性率从8.9%下降到0.1%。生产种猪、后备猪、仔猪和保育猪的伪狂犬病野毒抗体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取得明显的净化效果,获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国家级固定监测点猪群的伪狂犬病流行情况,2015—2017年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安徽省12个固定监测点猪群进行了猪伪狂犬病个体流行率估计,使用猪伪狂犬病病毒gE-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检测血清样品。结果显示:所调查的12个监测点猪群的个体真实流行率从2015年的33.6%(95%CI:27.8%~39.5%)降为2016年的1.1%(95%CI:0~4.0%),2017年小幅回升为6.9%(95%CI:3.0%~10.7%);12个监测点中,有8个检出猪伪狂犬病感染抗体,最高的个体表观流行率为77.0%(95%CI:62.9%~91.2%);感染猪场中,种猪群的个体阳性率高于其他猪群;2015年存栏量≥1 000头猪场的个体阳性率较高,感染风险是<1 000头猪场的2.0倍(95%CI:1.0~3.8),而2017年却相反,存栏量≥1 000头猪场的感染风险是<1 000头猪场的20%(95%CI:0.1~0.5)。结果表明:安徽省定点监测猪群的伪狂犬病感染面依然较广,但流行程度呈下降趋势;种猪群和小规模饲养猪群是当前猪伪狂犬病防控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为了掌握黔东南州规模化猪场伪狂犬病病毒的感染情况,应用g E-ELISA方法对来自黔东南州11个规模化猪场的血清样品进行猪伪狂犬病病毒抗体监测分析。结果:抽检的猪场均有阳性样品检出,存栏母猪500头及以上的养殖场样品阳性率为7.50%,500头以下养殖场阳性率为10.62%;总样品阳性率为10.03%,其中种猪阳性率为18.45%,育肥猪阳性率为3. 00%,仔猪阳性率为8.62%。  相似文献   

9.
[目的]制定科学的猪伪狂犬病净化策略,估计猪场伪狂犬病的流行率和群间分布情况。[方法]通过科学合理抽样,采用针对性的检测方法,使用猪伪狂犬病病毒g E-ELISA试剂盒,对采自厦门市一种猪场不同猪群的1561份样品进行了血清学检测。[结果]该猪场伪狂犬病血清学真实流行率为90.8%(95%CI:87.9%~93.7%);不同猪群中,种公猪的g E抗体阳性率最低,其次为育肥猪,哺乳仔猪的g E抗体阳性率最高;不同品种间,黑猪的g E抗体阳性率最高,其次为大白和长白,杜洛克的g E抗体阳性率最低。[结论]该种猪场可能感染了新的伪狂犬病毒,导致血清学流行率较高;在今后类似的伪狂犬病血清学流行率研究中,可以考虑把哺乳仔猪排除在研究群外;如无法在短期内淘汰所有PRV g E抗体阳性种猪,建议首先要淘汰阳性种公猪,其次要探索合理的免疫程序,定期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宁海县规模养猪场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情况。采用gE-ELISA检测方法,对2013年3月—2018年3月采集的4 166份猪血清样品进行了血清学检测。结果所检测的血清样品野毒感染抗体阳性样品1 708份,总体阳性率为41.0%;根据检测数据分类统计表明宁海县15个不同规模猪场猪群均存在不同程度的PRV野毒感染,种猪高于商品肉猪,且感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不容忽视,各猪场应定期进行病原学、血清学检测,制定科学合理免疫程序,做好综合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采用伪狂犬gE抗体ELISA 检测试剂盒,对2015年我国部分地区规模化猪场采集的7 383份猪血清样品进行抗体检测,分析不同地区及不同日龄猪的伪狂犬病野毒感染情况及该病的流行趋势。结果显示,调查的139个猪场中有68个场发病,场阳性率达48.92%;7 383份猪血清的阳性率为16.48%。结果表明,猪伪狂犬病在我国部分地区猪群中的流行范围仍然很广。其中种猪和哺乳仔猪的野毒感染情况最明显,检出率较高,阳性率分别为21.86%和18.20%。本研究为我国伪狂犬病的净化工作提供了方法,为实施该病的根除计划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2.
<正>一、猪伪狂犬病流行现状与特点自从2011年以来,我国多个省份的规模化猪场出现了母猪流产、产死胎、仔猪出现神经症状并死亡等伪狂犬病复发、返强情况,给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2005~2015年伪狂犬gE抗体阳性率统计得出:gE抗体检测呈V形走势。母猪阳性率最高、育肥猪次之、接下来是保育猪、仔猪。二、猪伪狂犬病的危害新生仔猪大量死亡,15日龄内仔猪死亡率高100%;断奶猪发病率20%~40%,抽  相似文献   

13.
《养猪》2018,(6)
山西2013年以来,即使使用gE基因缺失活疫苗免疫的猪场,也有母猪发生流产、仔猪疑似伪狂犬病病死情况,给养猪生产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2016年、2017年、2018年项目组对山西不同地市的11个规模型种猪场调研证实它们使用的是正规厂家生产的猪伪狂犬病gE基因缺失疫苗,大部分猪场母猪采取普免,仔猪采取3次免疫;共检测11个猪场母猪血样388头份,野毒感染阳性率为57.94%,最高阳性率为83.33%;仔猪血样727头份,阳性率为34.66%,最高为70.00%,只有一个猪场仔猪没有检出野毒感染抗体。另外,从疑似伪狂犬病病死猪病料检测出猪伪狂犬病病毒阳性19份。初步掌握了山西猪伪狂犬病免疫与感染情况,为有效控制该病流行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漳州地区猪伪狂犬病野毒和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状况,2013—2014年笔者选择漳州市50个规模猪场开展血清学调查。调查结果表明:2013年、2014年规模猪场伪狂犬病野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8.8%、51.5%,其中母猪血清学样品阳性率26.4%、35.0%,仔猪血清学样品阳性率19.4%、19.7%;2013年、2014年规模猪场猪圆环病毒2型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4.7%、78.8%,其中母猪血清学样品阳性率54.2%、90.0%,仔猪血清学样品阳性率33.3%、74.2%。规模猪场两种病的混感率由2013年的29.4%上升到2014年的42.4%。规模猪场在净化伪狂犬病野毒的同时,要做好猪圆环病毒2型的免疫,才能取得比较理想的防治效果,提高猪场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2010-2014年中国5省份猪伪狂犬病野毒抗体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晶  ;朱秀高  ;侯博  ;唐万勇 《养猪》2014,(5):113-113
2010年至2014年7月,利用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试剂盒对国内5省送检的共1250份种猪血清进行了猪伪狂犬病gE抗体检测。结果发现,2010年至2014年7月送检样品的伪狂犬病gE抗体阳性率达20.3%,且样品阳性率呈逐年递增趋势,最高达62.3%;其中,山东和河南两省的样品整体阳性率最高,分别达61.3%和65.2%。这说明伪狂犬病野毒感染阳性率已经明显升高,需要引起养猪从业者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沧州地区猪场伪狂犬病疫苗免疫后伪狂犬病毒的感染情况,对本市13个注射过猪伪狂犬病gE基因缺失苗的猪场进行了猪伪狂犬病的血清学ELISA检测。结果表明,不同地区阳性率相差较大,沧县、盐山县、黄骅市、肃宁县血清阳性率较高,泊头市、河间市猪伪狂犬病阳性率较低;300头母猪以上的猪场阳性率(54.05%)低于平均阳性率(63.34%),100头母猪以下猪场阳性率最高达72.53%(66/91);1胎阳性率低于平均阳性率,而4胎以上的母猪高于平均阳性率;每年免疫2次的母猪阳性率明显高于每年免疫3次的母猪;30日龄内与31~60日龄的商品猪伪狂犬病阳性率相差不明显,60日龄以上的仔猪阳性率最小,低于平均值;未免疫疫苗的仔猪阳性率最高28.57%(12/42),而免疫2次的商品猪阳性率最低14.58%(7/48)。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浙江省规模猪场伪狂犬病野毒感染情况及变化趋势,2016—2018年对26家定点规模猪场开展伪狂犬病血清学监测。场内选择育成/育肥猪进行采样,每年度采集至少30份血清样品,采用ELISA方法进行猪伪狂犬病病毒gE抗体检测,共检测样品7 519份。2016—2018年,共检出阳性样品2 813份,个体阳性率为37.4%,各年度个体阳性率分别为44.7%、37.4%、30.6%,呈下降趋势,但个体阳性率在50.0%以上的规模猪场数量都在8个以上。结果表明,通过加强疫苗免疫,浙江省规模猪场伪狂犬病野毒感染正逐步得到控制,但感染程度仍较为严重,感染范围依然较广。因疫苗免疫效果受疫苗生产厂家、毒株种类、免疫次数等多种因素影响,所以应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疫苗种类和免疫程序,同时强化生物安全,逐步实现规模场伪狂犬病净化目标。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兽医学报》2017,(4):597-600
为了解2012-2015年云南地区72家规模化猪场执行猪伪狂犬病净化防控的效果,4年共净化种猪8 696头,检测样品16 854份,其中8 236份抗凝血及8 696份血清。用PCR、ELISA方法分别检测感染抗原和免疫抗体,结果显示:2012-2015年猪伪狂犬病免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9.03%,81.86%,85.99%,86.40%;野毒感染率分别是24.42%,5.47%,2.78%,2.69%,其中种公猪感染率分别为18.25%,12.36%,8.33%,3.15%,种母猪的感染率分别为24.73%,4.80%,2.48%,2.65%。结果表明,经过4年净化,猪场猪伪狂犬的野毒感染率呈逐年降低趋势,其中14家野毒感染率0.00%,免疫抗体阳性率逐年升高,说明这72家规模化猪场执行的猪伪狂犬病净化方法具有实用性,猪场的猪伪狂犬净化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9.
利用ELISA方法对猪伪狂犬病野毒(gE)抗体进行检测,分析2010—2014年连续5年来自东莞32个镇街820个养猪场点12 108份血清的检测结果。分析发现:2010—2012年,东莞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程度整体呈下降趋势,2012年阳性率最低(8.37%),2013年开始反弹,2014年达到46.97%;每年各季度均能检出伪狂犬病毒gE抗体,其中2014年第二季度的检出率最高,但在第四季度有所回落。分析认为,2013年后东莞市猪伪狂犬病野毒抗体阳性率上升的原因可能是出现了新变异毒株;定期监测猪群的伪狂犬病毒gE抗体水平,尤其是种猪,及时淘汰阳性猪,仍是控制猪伪狂犬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为摸清本区域规模猪场伪狂犬病免疫和感染现状,本实验室对2014年3月~2015年12月上海浦东地区各乡镇规模猪场进行猪伪狂犬病的血清学和病原学调查。共采集10 078份血清和43份组织样品,经ELISA和荧光PCR检测,猪伪狂犬病的免疫抗体平均阳性率91.27%,感染抗体平均阳性率为34.92%。对2014年和2015年5个规模猪场不同生长阶段的猪进行感染抗体的跟踪检测,显示2015年感染抗体比2014年明显上升,处于哺乳仔猪、保育猪阶段的比处于肥育猪、母猪阶段的上升明显。对这5个猪场43份临床发病猪的组织样品进行病原学检测,有2个猪场的3份组织样品检测出猪伪狂犬病毒核酸阳性。本区域规模猪场伪狂犬病免疫和感染现状的调查表明,我区猪伪狂犬病的免疫情况良好,但病毒感染仍较普遍,也存在临床发病情况。本调查基本掌握了我区猪伪狂犬病的免疫和感染情况,为科学评估我区猪伪狂犬病的防控现状和下一步制定本病的净化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