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控制东当归抽薹的方法。方法以东当归苗栽直径、栽培密度、多效唑浓度3个因素,每个因素设计3个水平,按照正交试验L9(34)表进行试验。以抽薹率作为指标,综合考虑,选取最优的栽培东当归处理组合。结果控制抽薹的最佳处理是苗栽直径≤0.35cm,种植密度50×25cm,多效唑浓度2g/L。结论试验优选了东当归的控制抽薹的技术,为东当归栽培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再生稻是头季稻生长的延续,因此再生稻的生长对头季稻有依赖性,头季稻的栽培措施也将会影响到再生稻产量。据头季稻抛秧栽培5因素优化技术组合试验,在再生稻生长期间,各处理保持一致的田管水平,据实收产量,分析这5个因素对再生稻产量的影响效果。一、材料与方法试验因素为抛栽密度(X1;)、抛栽叶龄(X2)、施氮量(X3)、施磷量(X4)、施钾量(X5),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因素水平及编码见表1。按5因素1/2表1试验因素水平及编码实施要求,共有36个小区,分3个正交区组,小区面积6.67m2。试验于1995年在富口镇延…  相似文献   

3.
佳禾早占是厦门大学生物系培育的优质早稻新品种,米质达部颁二级优质米标准。为给生产提供决策依据,在福建省农业厅粮油处和福建省种子总站的统一部署下,1999年早季进行5个主要栽培因素试验,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定量分析,探讨其高产规律,寻求适宜的高产技术组合方案。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设计 试验因素为移栽叶龄(X1)、插植密度(X2)、氮肥(X3)、磷肥(X4)、钾肥(X5)用量5个因素,采用多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因子水平编码见表1。按5因素1/2实施要求,MC=16,2P=2×5=10,MC=10,共36个小区,小区面积15m2。实施时考虑到时间…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牡丰7号为试验材料,研究栽培密度、施肥量及有效含量3方面因素对产量的影响,每个因素设置5个水平,采用三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结果表明,对产量影响因子效应的大小依次为有效含量>栽培密度>施肥量,适当增加施肥量、减小栽培密度将获得牡丰7号大豆的高产。  相似文献   

5.
花粳45是我省首审的水稻花培品种,种植面积已超过60万亩。为配合抛秧技术的应用及花粳45的推广,充分发挥该品种的增产潜力,并确定主要栽培措施对其产量的综合作用和主次关系,使其栽培技术规范化、数量化,我们于1997年在本所试验地,采取五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法,对花粳45进行了多因素、多水平的试验,建立综合农艺数学模型及其优化方案,为其在生产上进一步推厂提供科学依据。1试验设计与方法试验以亩产量为目标函数,选择秧田播种量(X)、抛秧密度(XZ)、氮肥(X)、磷肥(X)和钾肥(XS)施用量等因素为可控变量,采…  相似文献   

6.
提高玉米子粒蛋白质含量关键技术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试验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以密度、氮肥、磷肥、钾肥和收获期作为决策变量,研究以上5个因素对四密25和中单9409蛋白质含量的影响,通过微机建立数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解析,求出各因子对玉米子粒蛋白质含量影响的主次关系及因子间的交互作用,借助微机模拟试验,寻出定量生产水平下的最佳栽培措施,为玉米优质栽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赵广熙 《杂粮作物》2010,30(5):333-338
试验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以密度、氮肥、磷肥、钾肥和收获期作为决策变量,研究以上5个因素对四密25和吉油1号脂肪含量的影响,通过微机建立数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解析,求出各因子对玉米籽粒脂肪含量影响的主次关系及因子间的交互作用,借助微机模拟试验,寻出定量生产水平下的最佳栽培措施,为玉米优质栽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提高玉米子粒脂肪含量关键技术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试验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以密度、氮肥、磷肥、钾肥和收获期作为决策变量,研究以上5个因素对四密25和吉油1号脂肪含量的影响,通过微机建立数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解析,求出各因子对玉米子粒脂肪含量影响的主次关系及因子问的交互作用,借助微机模拟试验,寻出定量生产水平下的最佳栽培措施,为玉米优质栽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李经勇 《再生稻》1997,(2):36-42
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了旱育抛秧头季稻叶龄、抛植密度、施肥水平对杂交中稻、再生稻单产的影响,并建立了数学模型。在电子计算机上优选了各种生育类型品种的头季稻、再生稻及两季总产的不同产量水平的栽培措施组合方案,解析了各试验因素对产量的单独效应和交互作用。为制定杂交中稻、再生稻的旱育抛秧高产栽培措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二报杂交水稻汕优63丰产栽培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试验设计: 在1984年的研究基础上(《福建稻麦科技》(3):3,26-34),改进设计进行试验,以确定汕优63双晚栽培的丰产模式,为生产提供最佳技术组合方案。试验取秧田播种量(包含移栽叶龄)(X1)、亩栽植丛数(X2)、亩施N量(X3),亩施P量(X4)、亩施K量(X5)五项技术因素,选用P=5(1/2实施)的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其有关参数为:γ=2,MC=16,MO=10,Mγ=10,N=36。考虑到时间飘移,取MC0=8,Mγ0=2,将全试验划为三个正交区组,因子组和星号组各为十二个试验区。正交区组内各试验进行随机排列。试验区面积为144平方市  相似文献   

11.
陇东旱地春玉米综合农艺措施数学模型及优化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对影响玉米生产的密度、氮肥、磷肥三项主要因素进行多年多点试验,建立陇东旱地春玉米不同生态区域及不同种植方式产量形成的函数,并获得了不同。生产水平的优化栽培方案.  相似文献   

12.
汕优63已成为我县杂交水稻的当家组合。我们采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各项栽培措施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形成的影响,建立了汕优63综合农艺措施与产量的数学模型。利用它可以进行在一定生产条件下的产量预测和制定优化栽培方案,从而为夺取汕优63高产提供科学依据。 一、试验设计 试验在县良种场进行。供试组合汕优63。选择播期(X1)、密度(X2)、基面肥( X3)和保花肥( X4)四个因素,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按1/2部分实施,共设36个小区,小区面积0.024亩(见表1)。 试验田前作大麦,亩产225公斤。土壤ph= 6,有机质含量2.13%,全氮0.15%,…  相似文献   

13.
为寻求威优六四在湘北地区作双晚栽培“高产低耗”的农艺措施组合方案,1984年,我们参加省粮油生产局组织的杂交稻开发性试验协作组,进行了该项试验研究。现将研究的结果及其分析简述如下。 一、试验设计与方法 本试验采用五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选择秧田播种量、秧龄期、插植密度,追尿素量、施氯化钾量五项农艺措施作为可控因子。因子水平编码详见表1。 按试验要求设置36个小区,小区长20尺,宽9尺,合0.03亩;小区间做泥埂并用农膜包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采用5因素5水平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选择播期、密度、基肥、苗肥、花蒴肥5个可控栽培因子,研究夏芝麻高产栽培技术的优化组合。通过各参试因子与产量关系的模型分析,在3125个组合中,693个组合亩产100~120公斤,65个组合亩产在120公斤以上,其高产栽培技术多为播期较早、密度较大的优化组合。  相似文献   

15.
看性二棱大麦秀麦2号是我市近年来积极推广种植的啤酒大麦品种之一。为了研究其在稻茬免耕条件下的高产栽培规律,于1991年度运用回归组合设计的方法,进行了多因子综合栽培试验。通过建模解析,初步明确了因子对产量的作用效应及高产农艺措施的优化组合供生产上参考。一、材料与方法试验采用六元二次回归组合设计,以产量为目标函数,选择播种期(X;)、播种量(X。)、磷肥量(X。)、钾肥量(X‘)、氮肥量(Xs)、施氛比(。)等6项栽培措施为试验因子,因子水平及编码见表jL按设计,mez32,mr—12,mo一【0,共设置54个小区,小区…  相似文献   

16.
通过正交设计试验,研究了云南省马铃薯主栽品种不同垄作模式、不同种植密度的配比组合下马铃薯主要生育性状、经济性状及产量效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组合下对于马铃薯产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品种,适宜宣威地区马铃薯生产的最佳栽培模式为大垄双行覆膜栽培,该模式下的马铃薯产量高,品质好。筛选出的最佳组合模式为云薯201,大垄双行覆膜,种植密度为60 000.hm-2。  相似文献   

17.
采用多元旋转正交回归组合设计法选择花生高产栽培的可控因子中的密度、基肥中的钙肥、氮肥、磷肥及追肥用量等五项因子作为控制变量,并对变量进行无量纲线性编码代换。应用五元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试验的计算机软件,在83—A电子计算机上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产量回归模型达极显著水平。复相关系数为0.91。根据对偏回归项的显著性程度及其回归系数绝对值大小的分析:合理密植是夏花生高产栽培的重要技术措施;施用钙肥是花生高产的重要生产条件;科学运筹肥料是花生增产的基础;综合性的农艺措施是花生高产栽培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试验研究的实践告诉我们,随着试验因素及其水平数量的增多,处理组合数将按照几何级数增加,例如a个因素各b个水平试验将有a~b个处理组合,如果再设置若干重复,其组合数之多,试验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势必  相似文献   

19.
滕修有 《杂交水稻》1998,13(5):44-44
1引用经过和方法冈优22系四川农大水稻所选用冈46A与抗病性较强的恢复系CDR22配制成的新组合。1995年从四川农大引进。1995年多点试种;1996年区域对比试验,多点试种、示范、多因素栽培试验;1997年多因素栽培试验百公顷丰产栽培示范。199...  相似文献   

20.
9优138是我所育成的强优势杂交中粳组合,1996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该组合在大面积生产中表现出产量高、增产潜力大、抗性强、适应性好等显著特点,近年在淮北等地快速推广,是目前应用面积最大的杂交中粳组合,发展势头良好。为配合该组合大面积应用,更好地发挥其优势水平,几年来对其杂种优势及配套高产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如下:19优138杂种优势主要表现1.且产量水平高、增产潜力大在同一栽培条件下,选用杂交中轴汕优63、特优63和杂交中梗徐优3—2为代表组合,与9优138进行产量优势比较试验,小区面积15m’,三次重复。统计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